① 轉業的士官30歲,安置工作事業編工人身份,還年輕怎麼轉變身份
問題涉及兩個層面的知識點,一一來解釋。
第一,士官安置一般去哪些單位?
根據現行的退役軍人相關政策,服役滿年限的士官(三期、四期士官)可以選擇退役安置,轉業到地方相關單位任職,地方政府必須無條件接收。目前,士官轉業到地方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事業單位,使用事業編制,以工人身份安置到事業單位工勤或其他崗位;二是國企,安置到國企相關崗位,享受正式人員待遇,沒有特殊原因不得隨意辭退。由於事業單位比國企相對更有保障,士官退役如果不選擇自主擇業,一般都會優先考慮進事業單位,退而求其次是國企。現在士官安置都是採用打分制,以個人在部隊的服役年限結合立功表現等綜合打分,按照分數從高到低先後選崗,因此服役十六年的四期士官往往比三期士官更有優勢,選到事業單位的概率也高。題主現在30歲,滿打滿算是三期士官,三期士官能夠進事業單位,說明題主各方面素質都不錯,首先值得肯定和表揚。
第二,士官能不能轉身份?
事業單位實行崗位管理後,不再以身份論,而是以崗位進行管理。因此士官轉業到事業單位,以現行的政策和環境,初級階段完全不必考慮身份因素,有能力有實力的可以正常轉崗晉升,走上領導崗位。但是,工人身份對後期進步或多或少會有影響,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不能參公,如果單位轉參公性質,工人身份的按照公務員法規定不能進行參公登記;二是不能轉公務員,既然不能參公,自然不能直接置換為公務員;三是原則上不能提拔到領導班子崗位,也就是說,工人身份允許轉到管理崗享受相應待遇,包括晉升,但晉升多數停留在中層崗位以下,進入班子成員一般都在組織人事部門管理范疇之內,原則上要求是幹部身份,工人不在考察范圍。這是事業工勤發展受限的原因所在。
那麼,事業工勤怎麼樣才能轉幹部身份?
目前,只有兩種途徑可以實現:
第一,隨機構改革置換。歷次機構改革都有一些過渡政策,利用這些政策機遇,在領導的幫助下,工勤人員可以通過過渡考試等方式,實現從工人到幹部身份的轉換。這種機會現在已經很少見,能夠把握住的都是牛人,因為它需要幾個關鍵因素助力,一是有政策空間,二是有領導願意幫你轉,兩者缺一不可,少了那個都轉不了。
第二,參加公務員或事業單位考試。通過考試上岸,實現身份的轉換。這種方式最為便捷有效,但前提是要有符合報考的硬性條件,比如文憑,比如專業,而且還得考上,這兩個條件對士官來說都是不小的門檻。為什麼士官鮮有在職報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與這些原因不無關系。
總的來說,機關事業單位現在是逢進必考。士官轉業到地方想通過常規途徑直接置換為幹部身份,目前來看不太現實。如果個人年齡不大,確實想轉身份,那麼要做好考試的准備。
轉業士官30歲,事業編制工人身份,轉變身份可以有以下途徑:
一、轉管理崗位
國家對國有事業單位進行人事管理制度進行改革,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事業單位延續幾十年的國家幹部身份成為 歷史 ,國家幹部身份轉變成為管理崗位員工。
同時,創新一項人事管理制度——設立轉崗工作制度;根據單位工作需要及本人實際,工作人員可以在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崗位之間轉換崗位工作。
轉崗制度的實施,為工勤崗位人員轉崗管理崗位工作,提供理論上的支持,打開工勤崗位轉崗的綠色通道,轉管理崗位工作,相當於轉為「幹部身份」。
(近年有民營事業單位出現,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二、轉專業技術崗位
工勤崗位也可以轉為專業技術崗位工作,也是相當於轉為「幹部身份」。
但相對難度大一些,必須具有擬轉任崗位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既習稱的職稱,這是個硬體要求,如果不具備,則必須參加職稱評審獲取才可以。
三、轉為國家公務員
(一)參加政權機關民主選舉
參加各級政權機關民主造舉,當選各級人大會常委會、政府領導人,包括當選各級政協機關領導人,成為選任制國家公務員。
(二)考錄國家公務員
年齡30歲,還在國家公務員招考限制年齡段以內,可以通過參加國家及省級地方公務員招錄統一考試,成績優異而成為國家公務員。
也可以通過參加國家及省級地方聘任制國家公務員招聘考試,成為聘任制國家公務員。
國家公務員分為委任制、選任制、聘任制三個類型;聘任制國家公務員,也是國家公務員。
(三)特聘專業技術崗位
可以參加國家公務員部門的專業技術崗位職位公開招聘,合於條件而成為國家公務員。
(四)特殊崗位選任
通過參加國家公務員部門特殊崗位選任,(公務員有些職位實行特崗選任,如機要、保密職位。)而成為選任制國家公務員。
可通過人大選舉當鄉鎮副職,過度到公務員。
轉變身份的可能性較小。士官退伍後多數安置在事業單位,少部分進入了政府機關,但都是以工勤人員就是你所說的工人身份進入的,從事的崗位多數是輔助工作,比如財務統計、維修服務等。能夠順利找到接收單位,有個穩定的工作,應該令人羨慕了。
至於說身份轉換問題,就是由工勤人員轉變為公務員,由工人變身為幹部,這個轉變目前看僅有一種途徑,就是參加公務員或事業單位招錄考試。機關事業單位現在都是逢進必考,既要看自己的硬體條件比如學歷、專業等方面是否符合,更要看參加考試的筆試面試成績,自己掂量掂量看看能不能考過,恐怕很難。
過去曾有過工人身份成功轉換的例子,就是該事業單位整體轉制,轉為參公或公務員管理單位,這種情況下雖然也有相應的程序要求,但是照顧的成分也多少存在,遇上這種機會非常難得。否則,就只有通過考試招錄。
所以,年齡不大想轉換身份,對照有關考核要求抓緊學習准備吧。
首先要有個文憑,大專以上,本科更好,當然研究生更佳!
如果夠牛,參加公務員考試。如果不是讀書的科,那就混個電大、黨校文憑就行了。
然後先任個事業編制的股級幹部,然後去鄉鎮,先任黨委委員、副書記、副鄉長什麼的,身份就變成了公務員。這種操作挺難的,現在我不知道還能不能這樣做,以前我見過,我們鎮的一個女副鎮長,是一個國企的聘時工,然後變成正式工,然後任科長,然後任經理,然後到我們鎮選副鎮長,然後任鎮長,然後到某局任副局長(正科級)。
對了,這個副局長,她選副鎮長的時候,她姐夫是縣組織部長。
有些地方將工人、事業編制、公務員分得很清楚。我一師兄原是鄉國土資源所的所長,後來單位準備提撥他任副局長,就是因為鄉鎮國土資源所是事業編制,而副局長是公務員,所以沒有提撥成功。但可以在鄉鎮選副鄉長,但他又不願當副鄉長。在鄉鎮,副鄉長還沒國土資源所含金量高。
大多數工人身份的退伍軍人就是一輩子工人身份了。但也有提乾的,但機會比較少。
士官轉業安置到地方事業單位,一般都是事業編工勤崗,也就是普通工人身份。
30歲的年齡確實也不大,還算得上年輕的。
至於怎樣才能轉變自己的工人身份,也就是想從工人身份,轉變為幹部身份,即公務員身份,或者事業單位參公事業編管理崗。
從現在的政策規定來看,只有一條路可走,即在職參加公考,參加公務員或事業單位招錄考試,考試成功後,才能真正地改變自己的身份。
首先,評估是否符合參公考試條件各地每年都有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崗位的招錄考試計劃和指標。轉業士官如果想要參加這類公考,就要提前了解有關情況,提前掌握各個工作崗位的參考條件。
關於參加公考的文憑條件,有的地方、有的崗位要求全日制本科以上文憑,有的要求專科以上文憑,有的放寬到電大、函授、自考等專科、本科以上文憑。
文憑是報考的門檻和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在報考前,要詳細了解當地的基本要求和標准,看自己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就要先從拿文憑開始准備。否則,是沒有機會參加考試的。
關於參加公考的年齡條件,一般要求在35歲以下。但也有的地方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有的適當降低,有的適當放寬。
關於參加公考的專業條件,公務員也好,事業單位也好,所招錄的工作崗位,一般都有明確的專業限制。在報考前,要認真分析,綜合評估,做到專業對口,避免選擇報考崗位時造成失誤。
當然,還要關注招錄考試中,一些崗位對退役軍人的優先、優惠條件,充分利用好這些有利條件,有利於增加考試的成功率。
其次,為參公考試做好充分的准備如果你符合報考的基本條件,選擇了合適的報考專業和崗位,那麼,從這個時候開始,就要在干好工作的同時,認真地復習了。切不可抱著僥幸心理,更不要想不勞而獲。
因為,公考就是萬人同過獨木橋,來不得半點馬虎。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普通本科畢業後,因為就業競爭力不大,理想的工作不好找,找到的工作待遇又低。於是,他一門心思撲在公考上。
經過個人的艱苦努力,他第一次考取了一個縣級機關的公務員。因為所在縣有點偏遠,離家又遠。於是,他又利用業余時間自學復習,第二次考取了一個地市級的行政機關公務員。但是,他仍然不滿足,一心想考入省會城市。又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第三次考入了省會所在城市行政機關下屬的參公事業編。因為,按照有關規定,他第三次考試只能考事業編。
從這位朋友的考試經歷就可以看出,個人基礎差一點不要緊,關鍵是自己要有職業目標,要有職業規劃,要有明確的追求才行。
只要你努力了,奮鬥了,拼搏了,成功的概率還是很大的,自己的目標也是能夠實現的。
第三,合理選擇報考崗位爭取成功轉業士官如果符合報考條件,除了認真復習做好考試准備外,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選擇確定報考崗位時,要切合自己的實際、要結合自己的能力和專業,要選擇一些報考人數相對較少、競爭相對較小的崗位。
因為,越是熱門崗位,報考的人越多,競爭也就越大,成功率也就越低。
我前面說的那位朋友,之所以三次考試都能如願以償,都做到了一次性成功,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從不去擠熱門崗位,每次都是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選擇一些比較冷門、偏門的工作崗位。也就是很多人不願意選擇的、報考人數相對而言較少的。
作為轉業士官來說,本來基礎條件要差一些,競爭力要小一些,如果去與一些應屆大學生去競爭、去硬拼,肯定是搞不贏的。
因此,轉業士官既要看到自身的長處,也要看到自身的短處,做到有的放矢,做到目標符合實際,做到放低期望值。這樣,成功的希望也就要大多了。
說老實話,轉業士官回到地方,安置分配到事業單位,或者國有企業工作,要麼是事業單位工勤崗,要麼是國企正式員工。這是由於轉業士官自身的基本條件所決定的。
因為,士官轉業時,有的是初中、高中文化,有的是大專、本科文化。但是擁有大專、本科文化的畢竟占極少數。
由於轉業士官本來就是士兵身份,到了地方是工人身份,這也是正常的。因為自身條件所限,先天條件不足,只能定位於工人身份。
如果經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改變自己的身份,當然是可喜可賀的。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轉業士官來說,其工人身份是難以改變的,基本上定型了。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你立足工作崗位,安心努力工作,刻苦鑽研業務,也會做出一番成績的,也能夠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價值、有作為、有成就。
嘔吼,巧了,我就是人事幹部,我們最近還真有一批退伍士兵安置(退伍士兵和轉業士官是兩碼事,請勿混淆),一般的退伍兵都是參軍滿十三年,然後不要安家費就可以給安置事業編制,當然,安置崗位是要看學歷的,嗯……絕大多數都是初高中,初高中就是工勤編,說難聽了,就是國家在事業單位崗位隊伍里設置的的工人編制,工勤編基本上就不用想什麼提干轉公務員的事了,因為能當十三年兵都想不起來搞一個專科學歷的人,身邊夠嗆能有能在提乾的編制大會說得上話的人,趁著現在,馬上報個電大(說真的,電大的專科是簡單的大專學歷),這邊有學籍了,能打出學信網的確認單,應該就能直接報省考(具體的還是找人問問當地組織部,有的地方行,有的不行,而且這幾年政策變得也快),就算不行,三年下證也可以留幾年時間考試,只要足夠努力,肯定有辦法,當然,還有轉機,偏遠地區的鄉鎮(東三省有的市也能算偏遠地區,不是說真的偏遠,主要看經濟),高中以上或者技校畢業並取得相應從業證書就能報(公務員哦),不過同樣的這個歲數還去最基層當公務員這輩子真的是一眼到頭了,基本沒什麼升太高的可能了,能混個副鄉局級就算不錯了
大家好,關於你提的轉業士官安置到事業編工人身份,怎麼轉變身份的問題,我做以下回答:
首先,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不叫轉業士官,應該叫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這兩者還是有點區別的。一般服役滿12年以上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安排的工作崗位有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安排到事業單位的,除有極個別地方安排到管理崗位和技術崗位,一般都安排到工勤崗位上。
其次,關於事業單位工勤崗位怎麼轉身份的問題,通過了解,現在事業單位有原來的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想轉崗大多數地方都是這么執行的: 有的地方是在安置前,安排一次考試,結合成績,綜合考慮可以安排到管理崗位上, 有的地方是直接提供一部分管理崗位,按照高分到低分進行選擇。 有的地方是通過遴選的形式,安置到管理崗位上。 有的地方安置到單位後,管理崗位空缺,通過考試選拔到管理崗位上。 個別持有技術類資格證書,可以安排到技術崗位上。 自己通過公務員考試轉變工作身份。
最後,除以上情形外,在想轉變身份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你想轉變身份,提前了解好當地的政策,為自己轉崗打下基礎。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不足之處請大家留言指正。我是開坦克的王班長,感謝大家的閱讀,感謝大家關注。
對於30歲就落實了事業編,首先恭喜你,修得正果,30歲確實也比較年輕,怎麼轉變身份,在我看來有兩條路。
第一,就是轉變為尋求提拔,走轉變為行政編的 道路,順利的情況下,又是進的基層鄉鎮政府,30歲進單位,又屬於調任的,自然沒有試用期,努力努力,可以很快就落實了中層副職,工作滿一年後爭取落實正股級,當然很多人也會因為中層正職沒有空缺,會等上幾年,然後後備幹部,在鄉鎮領導班子調整的時候爭取走上領導崗位,經過5年就自然轉為行政編制,這條路也是很多事業編走的路。
第二,就是提拔去國企,提拔成為行政領導競爭大,很多人為了轉變身份都願意下基層,一些人就選擇提拔去國企,成為國企領導,前提當然是放棄事業身份,享受國企編身份,雖然放棄了身份,但是待遇能提高不少。
非常難。公務員考試要全日制本科生(除個別偏遠地區外),且參加國考或省考。還有35歲以下這個年齡要求。
② 事業單位工人身份怎麼轉幹部身份
目前事業單位工人轉幹部需要通過參加公務員考試。幹部身份的獲得需要報考公務員,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此外,工人轉幹部也與職稱的認定、工齡的審核有關。
通過聘用制幹部制度,走上領導崗位的工人,在公務員和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中,這部分人員要逐步退出領導崗位,擔任非領導職務,只享受相關工資待遇,不能過渡為公務員或者參公管理人員,其職務和級別也不能進一步晉升,只能保留原級別待遇。而在事業單位工作的聘干領導,可以繼續在管理崗位擔任領導職務,不用退居二線,但同樣的,其管理級別和職務也不能晉升。
幹部和工人身份的差別,雖然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但在目前的行政部門和事業單位依然存在,並按照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法律法規規定,實行不同的差別待遇。大專以上的大學畢業生可以通過招考途徑獲取幹部身份外,部隊轉業軍人就業安置後也是幹部身份,除此而外,目前沒有其他途徑取得幹部身份。
事業單位中,不管是幹部身份還是工人身份,使用的都是事業編制。在實行崗位聘用制管理的事業單位,工人可以在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應聘。
如果在管理崗位應聘成功,實行的就是管理人員工資待遇;如果在專業技術崗位上應聘成功,實行的就是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工資待遇。
而且不管是考核,還是退休年齡,都是按照該崗位人員的退休年齡規定,即女性工人應聘管理人員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之後,按照女性幹部和女性專業技術人員退休年齡要求一樣對待,實行55歲退休。從這個角度來講,崗位聘用制管理之後的事業單位,已經沒有了幹部和工人的區別,只有崗位區別了。
在事業單位中,工人和幹部的區別不是很明顯,都使用事業編制,可以混崗。
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制管理之後,幹部可以在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甚至工勤崗位任職,工人同樣也可以在符合條件的時候在三個崗位之間轉換任職,沒有什麼區別。在那個崗位任職,就按那個崗位的要求,評定職稱或者擔任職務,享受崗位相應的工資、福利待遇,和個人身份沒有什麼關聯區別。
事業單位如果根據職能參公管理,工人身份的人員不能參照公務員,不管是在管理崗位還是在專業技術崗位、工勤崗位,這是事業單位中工人和幹部身份的區別之一。
事業單位的工人,可以轉崗到管理崗位,卻不能提拔為副科級以上領導職務,已經提拔了的,要逐漸退出實職,只享受職務級別對應的待遇。這是事業單位中工人和幹部身份的區別之二。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十三條 公務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十八周歲;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
(六)具有符合職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七)法律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五條 公務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獲得履行職責應當具有的工作條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被免職、降職、辭退或者處分;
(三)獲得工資報酬,享受福利、保險待遇;
(四)參加培訓;
(五)對機關工作和領導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
(六)提出申訴和控告;
(七)申請辭職;
(八)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二十三條 錄用擔任一級主任科員以下及其他相當職級層次的公務員,採取公開考試、嚴格考察、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的辦法。
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前款規定錄用公務員時,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對少數民族報考者予以適當照顧。
③ 事業單位改制後,40、50人群的工人身份編制將如何安排有什麼依據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或者正在進行的黨政機構改革,明確明確了機構精簡、人員編制精簡、人員精簡,但沒有具體指出如何處理到一定年齡的正式員工 機構改革中的人員安置應遵循「公平正義」和遵守法律法規的原則,妥善安置。不可能根據年齡、學歷等因素對特定人群提出不公平的政策 在「機構改革方案」中,對於「距退休年齡不足5年且工作滿一定年限」的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個人意願提前移交社保部門。這是分流安置計劃中唯一提到的政策措施。
④ 事業單位改制後,40、50人群的工人身份編制將如何安排有什麼依據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或者是正在進行的黨政機構改革,明確的是精簡機構、精簡編制和人員,但沒有特定指出,應該對某一年齡階段的正式職工做出如何處理。機構改革中的人員安置,應該遵循「公平公正」和依法合規的原則,妥善安置,不能一刀切按年齡或者學歷等因素,對某一特定人群提出不公正政策。《機構改革方案》中,對於「距退休年齡不滿5年,工作夠一定年限的」工作人員,按照個人意願,可以提前交由社保部門接管,這是分流安置方案中提及的唯一對年齡有所優待的政策措施。
40、50政策,是我國目前正在實行的一種社保補貼政策,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困難群體就業。政策規定:對於女性年滿40歲以上、男性年滿50歲以上的下崗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群體 (包括已「農轉非」的被征地農民登記失業的「4050」人員),以及 沒有 社會 保險保障的靈活就業人員,都可以申請參加國家的4050社保補貼。這一補貼通常申領年限為三年, 就業困難人員最長不超過6年,且 每人只能申請一次,中途如有單位繳納了社保,補貼自動停止不再發放,直至退休不得再行申請。
黨政、事業單位改革,和40、50社保補貼政策沒有直接關系。行政部門的工勤人員在2012年的底數的基礎上,實行只出不進的政策,工勤編制隨現有工勤人員自然減員隨空隨銷,直至全部撤銷。事業單位工勤崗位和工勤人員雖然還在按正常人事管理政策,有出有進,但也在呈大幅減少趨勢。事業單位實行全員聘用制管理,工勤崗位設置逐步減少,工勤人員符合條件的,可以競聘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並享受對應崗位的工資待遇和福利政策,進一步淡化了幹部工人的身份區別。在此次機構改革中被整合撤銷的事業單位,工勤人員會隨同管理、專業技術幹部一起,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政策,隨職能連人帶編,一起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不會被「隨意推向 社會 」,造成大范圍的失業下崗狀況,影響 社會 穩定局面。
這個要分情況!
事業單位改制後,人員基本是走分流之路,只要是有編制的人員,不分幹部工人,基本還是保留編制,到新單位新崗位就職,除非你不適應所分流的單位和工作,自已調出或辭職,否則一般不會失業,就也是保穩定的事業改革方法,走逐步減少的路子。
但這里要說明的是,如果是生產經營性的事業單位,且自收自支的,人員就要取消編制,全部轉為企業性質了,如果你那裡事業單位還沒有改革完成,恰巧你又在生產經營性的事業單位,那我建議你最好想辦法調到公益類事業單位,哪怕也是自收自支的也好。當然,你如果是技術骨幹,又想呆在原來的地方,那當別論。
還有一點大家要注意,離退休不到五年且參保年齡足夠退休的在編人員,可以要求以事業單位身份退休,也可以選擇上崗,但只能選擇一次。
這都是大部分省市事業改革的路子,但各地根據自身情況略有不同,如果你是在事業單位,應多關注這類信息。要說依據,那就是當地的事業單位改革文件啦。
在機構改革中,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後,原工作人員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員的分流。一般情況下,原有在職在編人員有以下三種分流方式。
1、留在改制後的企業工作。這部分人員一般年紀較輕,具有開拓創新意識,不願安於現狀,敢於放棄自己的事業人員身份,留在改制後的企業工作,成為一名企業職工。同時,其工資渠道、福利待遇等隨著身份的變更而發生變化,總體來說,工資報酬會高於原事業單位時的工資水平(一般為原工資的1.5倍以上)。對於工人身份的40、50人群來說,認為這一轉變跨度太大,沒有信心和勇氣選擇這一方式。
2、提前退休。部分臨近退休的同志,覺得無法適應新的崗位,大多會選擇提前退休。這部分人員會按照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身份辦理退休手續。對於部分工人身份的40、50人群來說,比較容易接受這一方式,畢竟身份在這里擺著,進步空間不大。
3、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對於大多數人員來說,面臨的是分流到其他單位的問題。這種分流一般把握「三不」,即不改變分流人員的原有身份,不改變分流人員的編制性質,不改變分流人員工資待遇。對於部分工人身份的40、50人群來說,選擇這一方式是迫不得已,選擇企業吧,不甘心放棄事業人員身份;選擇提前退休吧,年齡還比較年輕,提前退休影響退休金的兌現,所以,只好選擇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的方式。
總之,事業單位改制,人員分流在所難免,不同情況的人群立足自身實際,選擇一種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成為必然。
「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這樣,既能保障40、50人群的福利待遇不變,又能對新進來的人員按改制後的辦法管理,實現平穩過渡。這是目前實行事業單位改革的普遍遵循,也是被證明了的成功經驗。
這個要分情況!
事業單位改制後,人員基本是走分流之路,只要是有編制的人員,不分幹部工人,基本還是保留編制,到新單位新崗位就職,除非你不適應所分流的單位和工作,自已調出或辭職,否則一般不會失業,就也是保穩定的事業改革方法,走逐步減少的路子。
但這里要說明的是,如果是生產經營性的事業單位,且自收自支的,人員就要取消編制,全部轉為企業性質了,如果你那裡事業單位還沒有改革完成,恰巧你又在生產經營性的事業單位,那我建議你最好想辦法調到公益類事業單位,哪怕也是自收自支的也好。當然,你如果是技術骨幹,又想呆在原來的地方,那當別論。
還有一點大家要注意,離退休不到五年且參保年齡足夠退休的在編人員,可以要求以事業單位身份退休,也可以選擇上崗,但只能選擇一次。
這都是大部分省市事業改革的路子,但各地根據自身情況略有不同,如果你是在事業單位,應多關注這類信息。要說依據,那就是當地的事業單位改革文件啦。
所謂的工人身份在事業單位里也就是事業工勤編制,這部分人按我所看到的信息理解為:一部分符合條件的轉為管理崗,其餘不符合條件的保持現狀,直至退休完成自然減員。以後的事業單位將不再有事業工勤崗位(但最近又看到多地將轉業士官安置在工勤崗位,可國家又要取消工勤崗,搞不懂了)。以前是本人嗎理解,可能有誤,歡迎指正!
依照《黨章》第三條第一、二、三、四、七項與《憲法》第三十八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四條《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第二條第三十條《檔案法第一條規定。
無論有什麼依據也不能丟失事業編身份,千萬別上當。本人在機關工作二十年,機關機構改革時,服從組織分配,到基層事業單位任職,從此丟了公務員身份,除了上當吃虧,別無所得。
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人員分流安置,一是轉入同類型事業單位,二是改為企業員工,改企業員工的很少,年紀大的也可提前退休。
雙向選擇,自願培訓分流到其他工作崗位上,職干一致進行公開、公平、透明擇崗。可內退待崗,原則上達到退休政策辦理退休手續。保證每個職工基本生活保障。
⑤ 關於怎樣確定事業單位工人身份與幹部身份的問題
確定事業單位工人與幹部身份,主要渠道:
一、是通過勞動局以社會青年招入事業單位的,或臨時工轉正的,屬於工人身份;
二、是通過公務員局或專業主管局(衛生局或教育局)招入事業單位的,屬於幹部身份。區別是,前者不具有高等教育學歷,初中或高中或中專學歷即可。後者是具備高等教育的大學畢業生
三、靠派遣證。派遣證就是你大學生幹部身份的證明,假如某天你被提干時,這個就是你可以被提乾的證明,因渣友汪為你是幹部身份。否則你就不能被提,因為你是工人。
給你如仔定義的工人身份有待考證,因為你的畢業證是成教系列。可以向有關部門咨詢。可以參考國家公務員管理規定。
納入工人身份,意味著失了晉升的機會。
(5)事業單位編制工人身份怎麼辦擴展閱讀;
幹部身份是原來計劃經濟體制下,人事管理的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天。僅在一些情況下還有用,比如報考公務員,一些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職稱的認定、評定,工齡的審核等也和此有關。
在目前的中國社會體系中,正常從業人員分三種身份:農民、工人、幹部。農民歸農業部管理,工人歸勞動局管理,而幹部歸人事局管理。大學生屬於國家培養的專業人才,屬於國家幹部身份。通過向勞動部門申請辦理招工(就業)手續後具備工人身份,通過人事組織部門辦理吸收、錄用幹部手續後具備幹部身份,國家統一招收並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執行一年見習期考核合格辦理轉正定級手續後也具備幹部身份。我國不同部門具備不同的行政職能,其中幹部管理等方面由人事組織部門負責,工人管理及社會勞告輪動保障等方面由勞動部門負責。目前身份仍是影響我國人才流動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具備明確身份的人員還不能隨意流動。
⑥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工人身份能過渡公務員嗎你有什麼看法呢
以工人身份在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工作的人,根本不可能被列入參公管理人員的范圍。
先說公務員的問題
我國的公務員制度已實行了多年。早在1993年8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明確在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毫無疑問:這是一部「暫行」性質的行政法規,肯定不是法律。這時的公務員稱之為「國家公務員」,正式的實施范圍僅為各級國家行政機關。進入實施階段後,按照現實情況,各級黨委、各級人大、各級政協和各民主黨派機關的工作人員納入到參照公務員管理人員的范圍。這實際上就是參公人員的起源,參公人員的范圍也非常寬泛。當時的《暫行條例》直接規定:本條例適用於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非常明確地將行政機關的工勤人員排除在外。
以基層為例,這種方法要分幾步走才能達成目的。第一步就是通過自考、函授等途徑提升自己的學歷,獲取大專以上的學歷,這樣才能有機會改變工人身份成為幹部身份。第二步是提拔成為事業副科級領導幹部,這並不是所有事業人員都能夠實現的,除了個人能力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第三步是重用到行政單位成為一名行政副科級領導幹部,這樣就從工人身份轉變成公務員身份了。不過,這看似簡單的三步,不能說凶險萬分,但每一步都猶如一道天險,能夠跨過去的人少之又少,其難度不可謂不大。
隨著機構改革的深入推進,相信轉變身份的機遇會越來越多,我們能做的就是時刻做好准備。畢竟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只有準備充分才能成為那個幸運者。
⑦ 在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中,以工人的身份,是否可以過渡公務員
作為一個在基層工作多年的人,從我接觸和了解的情況來看,可以明確工人身份是不能直接轉為公務員的。
工人的身份不可以直接過渡公務員
所以,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沒有絕對的實力,還是腳踏實地的工作吧。至於想轉變身份可以通過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方式,先解決身份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