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教育事業成績如何

教育事業成績如何

發布時間:2023-06-05 00:34:23

Ⅰ 教育教學主要成績總結

教育教學主要成績總結篇一

語文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和正確地理解、掌握並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當前的素質教育又向語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且要教書育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各種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完成以上任務,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認真學習各種教學理論,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虛心向老教師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工作情況的總結。

一、轉變思想觀念,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是素質教育的第一要義,是貫徹落實教育方針的前提條件。一個教師必須認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是受教育的主體,每一個學生都是可以教育成才的對象。

1、語文教學無差生

面向全體學生必然涉及「差生」問題,相當一部分教師總是按照學生考試成績的好壞把學生分成若干層次,那些考試成績不好的,理所當然的被劃為「差生」之列。而實際上,經過十幾年的學習每一個學生都已具備了運用語言文字的基本能力,都有自己的閃光之處。有人善於遣詞造句,有人善於布局謀篇,有人長於書面表達,有人善於口語傳情。在我的眼中語文學習無差生可言,有的只是語文能力處於不同層次上的一個群體,語文教學無差生。按照布魯姆的教育理論,只要給學生以正確的方法指導和足夠的時間,他們都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思想觀念的轉變會帶來全新的教學方法,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難設想一個對語文不感興趣的老師會教好語文,一個對語文毫無興趣的學生能學好語文,激發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是求得學生主動發展的前提。首先是面向全體學生,緊扣教材內容,設計出靈活多樣的教法吸引學生,生動、新穎、恰切的教法,讓學生始終在新異刺激下投入學習。其次是貫徹成功教育的原則,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一開始可以普遍降低要求,讓優秀生走向淵博,讓大多數學生堅定學好的信心,讓從沒受過老師表揚的學生也體驗到老師肯定性評價的愉快。

3、授之以「漁」,求得學生主動地發展

「最好的學問是關於方法的學問」、「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善學者事半而功倍,不善學者事倍而功半」。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可以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學生進入高中,首要的任務就是樹立語文學習的「大語文」觀,要放眼社會,放眼生活,處處留心皆學問,平時讓學生堅持「多讀、多聽、多想、多寫、多說」的「五多」做法,並嚴格要求,這樣學生進入高中之後,普遍能夠迅速掌握語文學習規律,形成自己獨到的學習方法,進入語文學習的自由王國取得理想的成績。

總之,老師思想觀念的轉變,會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受教育的主體,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每一個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教學目的的實現主要通過教學過程來實現,要想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在授課教師要講出個性,講出風格,講出精彩,講出意蘊,為學生展示一個既得天獨厚又異彩紛呈的世界,給學生以思考和啟迪,促使學生積極學習、主動發展。

1、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葉聖陶先生明確指出課文只是語文學習的例子。這就要求每一個語文教師充分認識到教材特點,整體把握教材,靈活運用,充分發揮教材的典範示例性,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在教材使用上,我緊扣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努力把教材特點和學生學習實際結合起來,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對教材進行一定的取捨,既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世間最美的墳墓》這篇散文,只抓住托爾斯泰墓逼人的樸素正是他畢生追求——嚮往平民化、回歸自然——這一偉大人格的外化這一重點講深講透。莫泊桑的《項鏈》中外馳名,學生樂於閱讀,但僅此一篇又怎能滿足學生求知的渴望,我在講解課文的基礎上,又給學生補充了莫泊桑的其它小說如《羊脂球》等,並把莫泊桑和另外兩位短篇小說巨匠美國的歐亨利,俄國的契訶夫作以比較,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又豐富了學生內心世界。

2、把科學性和思想性密切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它無疑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語文課的特點,滲透思想教育內容。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語言文字博大精深,歷史偉人如屈原、杜甫、白居易、辛棄疾、文天祥、譚嗣同等等,他們的愛國豪情充塞著青年學生的胸膛;張衡、蔡倫、沈括,他們之所以歷代被人們稱頌,是因為他們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中華文明做出了貢獻;天山的壯麗,泰山的博大,黃山的神奇,三峽的秀美,內蒙的遼闊,都讓學生心向神往,愛國的熱情澎湃於胸中。其次,在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挖掘課文內涵,讓學生從中領悟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方法。《拿來主義》教會了學生如何對待傳統;《〈吶喊〉自序》讓學生看到了一個偉人對真理的不懈追求;《阿Q正轉》讓學生了解了一個靈魂殘缺之人的可悲;《師說》可以讓學生摒棄盲目自大,養成求實好學的習慣。

在貫徹這一原則時,我努力把握科學性和思想性的有機結合,結合課文並從學生實際出發,使他們真正感受到文學作品中思想價值的魅力。

3、課內要求與擴大課外知識范圍相結合,開闊學生視野

課文是個例子,在落實基礎知識,培養基本能力的前提下,我注重擴充課外知識,開闊學生眼界,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繽紛的課外生活引入課堂,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活力。每學期我都要結合課文教學引入一定數量的文言文,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習慣,豐富了學生內心世界。課堂上根據講課內容隨時提出緊密聯系現實的問題,極大激發了學生思考習慣。並在課下引導學生閱讀一些中外名著以及《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文匯報》等報刊的專題文章,讓學生從中了解到社會,為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開掘寫作源泉,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作文教學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運用語言表達正確、豐富、深刻的思想。課文只是範例,是導游圖,語文教學最終要落實到語言的運用上。學生寫好作文,語言運用的基本能力和寫作技巧是基本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必須學會思考,學會做人,有豐富的思想、高尚的品德。

1、養成思考習慣,為寫作提供持久動力

「文以載道」,言為心聲,語言是心靈的外化。很難設想一個不善於思考的學生,會寫出內涵豐富、生動活潑的文章。「教會學生思考這對於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這一名言充分揭示了思考的重要性。

生活中充滿了哲理,認真反思生活,可凈化靈魂;密切關注社會生活,可了解並認識社會,在課堂教學中我不斷提出問題,並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極大豐富他們的思想。如在教《阿Q正傳》一文時,我提出「我是阿Q嗎」這一問題,讓學生反思自己性格的弱點;教《葯》一文時,我引導學生思考「上醫醫國,其次醫人」的道理,讓學生反思當今社會。

「是要發展,還是要純凈空間」,讓學生認識到它保護環境的重要;「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引導學生關心他人;「中國足球騰飛說明了什麼」,從中悟出苦難與輝煌的含義。讓學生在爭論中學會了思考,摒棄了無用的牢騷。一系列密切聯系人生和社會問題的提出,打破了高中生活的枯燥單調,調動了學生思考積極性,增添了高中生活的色彩,發掘出了寫作寶庫。

2、課堂作文與練筆作文相結合,提高寫作效率

目前,作文教學還沒有一套完整成體系的教材,作文教學也就成了高中語文教學的薄弱環節。我在作文教學中嘗試了課堂作文與練筆作文相結合的方法,課堂作文抓規范抓時效,練筆作文抓基礎抓思想,收到了較好效果。

課堂作文規范性要求必不可少,無規矩無以成方圓,必要的寫作知識講授和嚴格的時間要求,為學生寫作提供了可遵循的規律。課堂作文緊扣人生思考、社會現實、課文內容、單元寫作訓練幾個主要方面,力求讓學生寫出思想,寫出生活。練筆作文重在抓基礎,重在讓學生通過作文去認識生活,去理解人生。形式不拘一格,這樣一來練筆作文成了學生馳騁思想的原野,成了師生暢談交流的渠道與平台。

規范化的要求,寫作源泉的開掘,寫作形式的靈活多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寫作的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極大的提高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小結:人們常說中學教師難當,中學語文教師更難當,而我卻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體會到了中學語文教師的樂趣,學生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在原來基礎上有了長足的進步。我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分探索一分收獲。只要努力去工作,積極去探索,一定會迎來高中語文教學燦爛的明天。

教育教學主要成績總結篇二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十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教育事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上半年,我們在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發展不動搖,銳意改革,勇於創新,高舉教育現代化旗幟,著力加強隊伍建設,以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突破口,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現將2009年教育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進行動研究,構建有活力有特色的高效課堂,取得重大成效。

1、通過重點突破四個關鍵性問題:刪除課堂教學的無效環節和落實「三講三不講」策略,減少教師的講授時間;杜絕教學進程中的假問題,用真問題組織教學,切實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由單純聽講的課堂向思維的課堂轉變;善導精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確保反饋矯正在課堂內完成,實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各學科、各教研組依然堅持不懈地結合「自主互助合作型」課堂開展深入研究。通過各種類型的公開課、研究課、匯報課、成果展示課,深入研究和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按照建模—入模—定模—出模的思路,建立比較固定、相對完善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流程,形成了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成果卓著。

2、深研教材,推進學科知識樹的建構,從新學期開始就把學科知識樹構建納入教學常規檢查的內容。每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引導學生構建學科知識樹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學科知識框架。各教研組也定期開展單元知識樹說課活動。學校每學期都要舉行一次單元知識樹說課活動和學科知識樹構建展示活動,並評選出優秀者進行表彰獎勵。通過繪制知識樹理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宏觀把握教材,微觀把握知識點,著力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3、積極推進小課題研究。對課堂教學研究改進行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梳理,建立問題庫,人人有小課題,人人研究小課題,解決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中的問題,推動全校教育教學工作更好更快發展。通過個人、學科組、教研組研究,優秀教師和優秀學科帶動,優秀成果介紹等方式,深入推進小課題研究,極大的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4、狠抓備課常規,增強備課實效,落實先周備課制度,通過「課前一聚」等形式加強研討和溝通,使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有機結合。通過聽課、隨機抽查等形式,落實「備教一致」。學校繼續落實了「周查月檢」常規檢查制度。教研組、備課組還組織教師統一編寫「三級學案」,創新備課方式,學習並逐漸推行高中集體大備課形式,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具體教情和學情,形成符合本學科特點的教學案,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5、規范作業設置,切實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在學校教研中心的調控下由各級部教導處和教研組組織實施、落實了以下制度:依據教科院的要求建立作業周前申報和監控制度,對各科作業要從數量和質量、難易程度等實行總量控制;建立作業難度調控機制,對作業難度進行「會診」,切實解決作業過難問題;制定優秀作業評價標准,建立特色作業創新機制,體現作業的`自主設計與自主創新,實現作業布置的規范化和科學性。一學期下來,學生的課業負擔減輕了。

6、加大單元過關的落實力度和質量評價。各級部備課組加強了單元過關測試題的集體研討,強化批閱環節的過程式控制制,重視批改後的集體備課,針對單元過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和矯正措施,並將單元過關的落實情況和質量評價納入教學常規檢查項目。在期中、期末兩個時間段,由學校教研中心組織各級部,開展了單元過關落實力度和質量評價的檢查調研。本學期此項工作落實良好。

7、學校在教科院的指導下不斷學習其他學校的先進經驗,進一步完善教學保障機制,建立高效課堂教學的評價標准。校長和教學業務幹部深入課堂聽評課,開展聽評課活動,定期專題研究教學,制定教學發展策略。這些措施都有力的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展。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通過一學期的努力,我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成長迅速。

1、學校為教師營造了讀書學習、教學研究、教育科研等有利於教師發展的良好氛圍,不斷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

2、通過落實教學反思,建立師生「反思卡」,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和學生在每天、每周、每月、每單元、每章、期中、期末結束時,分別對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進行反思總結,填寫在「反思卡」上,並進行交流展示。

3、通過實施教學研究論壇制度,解決了課堂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問題與困惑。一是學科骨幹教師論壇,研究解決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推廣骨幹教師在教學研究改進中的經驗探索。二是教研組長工作論壇,為學校教研組長提供一個展示、交流工作的平台。三是青年教師論壇,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基本理念、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基本素質。通過這些論壇,教師們取長補短,利用優勢資源,成長迅速。

4、扎實開展教師培訓工作。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教科院組織的「周六研究課活動」,充分利用「周六研究課」教研平台,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教研能力。積極參加教科院組織的部分學科教師集中培訓活動,通過培訓讓教師在教材知識、教學設計、教學技能、教材教法、課程標準的理解、課堂觀察等方面得到提高。

三、通過落實課程方案,完善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完善了課程體系。本學期,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開齊並上好,還參加過幾次公開課,學生的學習生活豐富多彩起來。班主任開發《學習生活指南》,精心指導學生的課外活動和雙休日、自習、節日、假期等時間的學習生活,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2、繼續推進學科引橋課程建設。把如何解決知識分化點問題作為重點問題加以研究,組織骨幹教師以小課題研究的方式,進行分類研究,制定了突破學科教學的知識分化點、薄弱點和銜接點的具體措施和策略,尋找出解決初中學生兩極分化的新途徑,總結規律和方法,通過此項措施,學科引橋課程建設推進良好。

3、強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本學期高度重視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和實現研究性、探究性教學等方面的作用,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學校重新修訂新課程背景下的圖書室、實驗室管理制度,盤活圖書室、實驗室物力資源,使圖書室成為學生的自修室,實驗室成為學生自主實驗、自我探究的園地,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通過強化教育科研,極大地推動了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1、本學期深入落實了《關於深化重大教育教學問題行動研究的實施方案》,積極開展重大教育教學問題的研究,構建「基於問題解決,致力創新共享」的工作推動機制。圍繞課堂教學改進行動研究重點突破的四個關鍵問題,深化了「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我校教師積極參與「中小學教育創新獎、燎原獎」的評選,和優質課、教學能手、教學成果獎等評選。通過 「優秀教學案例」、「金點子成功案例」、「優秀教學成果」和論文評選,推動了教育教學創新活動的深入開展。

2、積極參與各級課題、「十一五」立項課題的立項。通過組織認領研究,對以下四個新問題的策略研究,成果卓著。一是探索在師資力量薄弱、師資水平偏低的情況下,依託校本研修,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綜合素養的有效策略和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提高育人質量的策略;二是探索在規范課程之後,學科課時減少,教師如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高質量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策略;三是探索在學生自由支配時間增多的情況下,如何組織和安排學生有效利用時間的策略;四是在教科院的指導下探索檢測成績等級表達的情況下,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既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又促進教師職業道德和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的策略。我校對以上四個策略研究結果及時進行提煉和表達,將一些成熟的經驗和做法轉化為常規,使課堂教學步入了高質量內涵發展階段,經受住了嚴峻的挑戰。

3、搞好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開發和指導。本學期每生確定了一個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研究項目,撰寫出調研報告並推薦優秀的進行參賽。還開展 了「科學小博士」、「探索小專家」、「操作小能手」評選活動。這對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4、加強語文主題學習的研究和推進,構建「主題學習」教學模式,促進了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發生根本轉變。本學期通過師生捐書活動,建設教室小圖書館,營造讀書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還組織開展了文學社團、中華詩文誦讀、讀書報告會等活動,以班級為單位舉辦了「古詩背誦大王」、「演講小狀元」、「少年小作家」、「才藝小明星」、 「小小書法家」、「英語故事大王」等系列活動,開展優秀讀書筆記展評和古詩文誦讀成果展示會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外活動。

五、本學期信息技術教育研究工作良好,提高了教研工作效益。

本學期落實了部分教師辦公用機到桌,還有一部分教師沒有電腦,在下學期繼續落實本項工作。

不過我校教師積極參與網上教研,利用網路平台做教師培訓、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課程管理,基本實現了教研工作信息化和網路化。

總之,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以上五項工作實施、落實良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對於不足之處還將再接再勵。

Ⅱ 中國當下的教育現狀是什麼

中國當下的教育現狀如下:

1、師德水平普遍下降

教師這一職業不同於其他職業,教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更的是為了育人。

2、教育正迅速演變成一種高收入的產業

從古到今,是凡為國家、民族前途著想的人,都不是為了賺錢而辦教育,他們都是把教育當作一種不計經濟收益、只求社會效益的事業來做。

3、教育界的改革嚴重滯後

從20世紀90年代起,許多行業加大了改革的步伐,單位、個人的憂患、競爭意識增強了,都奮發圖強。

教育的意義:

1、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才

一方面,教育通過培養人才實現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另一方面,教育通過促進個體社會化來為一定的政治經濟制度服務。

2、教育可以促進民主

一個國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決於一個國家的政體,但又間接取決於這個國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業的發展程度。

Ⅲ 我國近幾年來在教育事業上有什麼成就

一、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十一五」規劃目標基本全面實現

(一)義務教育普及與鞏固水平保持高位,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

2005年以來,義務教育普及與鞏固水平保持高位,全國小學凈入學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超過了發達國家96%的平均水平。 2010年,全國初中毛入學率達到100.1%,初中三年鞏固率達到94%,分別比2005年提高5.1個百分點和1.02個百分點,教育事業「十一五」 規劃提出的義務教育普及與鞏固目標基本實現。

「十一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著力建設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2006年起全面免除西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2008年秋季,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全部免除,這標志著我國免費九年義務教育已全面實現。

(二)學前教育普及取得突破性進展,規劃目標如期實現

2010年,我國學前教育規模達到2976.7萬人,比2005年增加797.6萬人,增長36.6%;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56.6%,比2005年大幅提高了15.2個百分點,「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55%以上」的「十一五」規劃目標如期實現。

(三)高中階段教育規模不斷發展,體系結構趨於合理

2010年,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規模為4670萬人,比2005年增加639.6萬人,增長15.9%;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2.5%,比2005年提高29.8個百分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868.1萬人,占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總數的51.9%,比2005年提高8.2個百分點。教育事業「十一五」規劃提出的「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在校生規模達到4510萬人,毛入學率達到80%左右,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規模基本相當」的目標已全面實現。

(四)高等教育規模突破3000萬人,普及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

2010年,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105萬人,比2005年增加805萬人,增長35%,超出規劃目標105萬人。其中,普通本專科在校生規模為2232萬人,比2005年增長42.9%;研究生在學人數為154萬人,同比增長56.9%;成人本專科在校生為536萬人,同比增長22.9%。201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26.5%,比2005年提高5.5個百分點,比規劃目標高出1.5個百分點。從2007年起,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啟動「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著力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

(五)成人教育與培訓蓬勃發展,終身學習蔚然成風

2010年,高等教育培訓注冊學生263.7萬人次,比2005年增加108.7萬人次,增長70.2%;中等教育培訓注冊學生 5291.9萬人次,比2005年增加8.1萬人次,增長0.2%。2010年,全國資格證書培訓注冊學生493.6萬人次,比2005年增加44.5萬人次;全國崗位證書培訓注冊學生561.4萬人次,比2005年增加45.0萬人次。中、高等教育培訓的發展為終身教育提供了更廣泛的渠道,對促進人的終身學習、全面建設學習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六)辦學體制改革逐步深化,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教育快速發展

「十一五」期間,我國民辦教育健康有序發展,為滿足全社會多樣化教育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2010年,全國各級各類民辦學校超過 11.8萬所(不含教育機構),比2005年增加近4.2萬所;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在校生為3393萬人,比2005年增長67.6%。非義務教育階段民辦教育規模快速增長,占同級教育比例繼續提高。

2010年,全國民辦高校總數達到676所(含獨立學院323所),民辦普通本專科在校生466.5萬人,是2005年的2.2倍,佔全國普通本專科在校生總數的20.9%,比2005年提高了8.6個百分點。

2010年,我國高中階段教育民辦學校為5622所,民辦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達到537.1萬人,比2005年增加156.1萬人,佔全國高中階段[1]在校生的12.7%,比2005年提高2.5個百分點。

2010年,全國有民辦幼兒園10.2萬所,民辦學前教育在園(班)幼兒為1399.5萬人,比2005年增加731.4萬人,增長1.1倍,佔在園(班)幼兒總數的47.0%,比2005年提高16.3個百分點。

二、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基礎能力建設不斷加強

(一)教育經費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1.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力度不斷增強

2009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16502.7億元,比2005年幾近翻番。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達12231.1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1.4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3.59%,同比提高0.80個百分點。

2.各級教育投入水平不斷提升,為教育事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009年,全國普通小學、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校生均預算內事業費分別為3358元、4332元、3758元、4263元、8542元,分別是2005年的2.5倍、2.9倍、1.9倍、1.9倍和1.6倍。

3.教育經費投入結構不斷優化,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

「十一五」期間,我國義務教育被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義務教育預算內撥款2009年達6357.6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151.4%,占義務教育經費總投入的87.7%,同比提高了16.6個百分點。

4.關注弱勢群體,幫困助學體系不斷完善

「十一五」期間,各級教育幫困助學體系不斷完善,以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和以風險補償金為核心的高等教育國家助學貸款新機制已經形成,每年300多億元的資助資金覆蓋全國2000多所高校的500萬名大學生。

從2009年秋季學期起,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除學費。2010年秋季學期起,免學費政策擴大到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從2010年秋季學期起,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安排資金設立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二)教師隊伍層次結構不斷優化,為促進教育內涵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基礎教育教師學歷基本達到國家法定標准

「十一五」期間,小學、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一直保在98%以上,基本達到《教師法》規定的最低標准。2010年,全國普通高中專任教師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達94.8%,基本達到《教師法》規定的標准。

2.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實現較快增長

2010年,地方高職高專院校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達33.3%,比2005年提高了12.2個百分點。全國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為21.4%,比2005年提高9個百分點。

3.普通高校專任教師的學歷層次不斷提高

2010年,普通高校研究生學位教師比例為57.1%,比2005年提高16.8個百分點;其中,普通本科院校為67.8%,同比提高20.5個百分點;高職高專院校為32.3%,同比提高15.3個百分點,均大大超過《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合格標准。

4.高層次人才建設取得新進展

「十一五」期間,高校新增中國科學院院士3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3人,分別占增選數的56.25%和40.74%。

2010年,全國高校有中科院院士310人、工程院院士278人,分別佔全國總數的43.72%和37.02%;高校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357人,佔全國總數的67%。

截至2010年,面向海內外遴選支持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1804人,培育支持高水平創新團隊391個,培養支持5643名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了十餘萬名青年骨幹教師。

(三)教育信息化建設成效顯著,帶動了教育現代化發展

「十一五」期間,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快速發展,初步建成了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庫、高等優質教育課程資源庫和國家職業教育資源庫;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純IPv6互聯網(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CNGI-CERNET2主幹網);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與中國教育衛星寬頻傳輸網(CEBSat)運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

中央和地方政府通過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初步構建了一個惠及1億多農村中小學生的遠程教育網路,著力縮小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的教育數字鴻溝。

各級各類學校現代教育裝備水平明顯提高。2010年,77%的高中、46%初中均已建網,普通高校每4.6名、中等職業學校每7.6名、普通高中每9名、普通初中每16名、普通小學每24名學生就擁有1台教學用計算機。

三、人才培養和科研成績突出,人力資源水平明顯提高

(一)培養了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十一五」期間,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為社會累計輸送了5486萬名畢業生,極大地改變了勞動者隊伍的素質結構。其中研究生累計畢業 166.7萬人,年均增長15.1%;普通本專科累計畢業2443.7萬人,年均增長13.4%;中等職業教育累計畢業生2875.6萬人,年均增長 9.5%。

(二)國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

2009年,我國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數達到9830萬人,位居世界第二;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5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為9.9%;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2.4年,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相當於高中三年級以上水平。

(三)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1.加強高校創新基地平台的建設與管理

目前依託高校建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有137個,占總數的62%;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共583個;依託高校建立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102個,占總數的30.5%;依託高校建立的國家工程實驗室共有27個,占總數的29.7%。

2.強化競爭前培育,加強高水平海外合作

「十一五」期間我部共資助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和重大項目1877項,投入經費超過2億元。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資助課題數由6000多項增加到11011項。2006年-2008年期間分批共設立了126個創新引智基地,17個培育基地,累計投入經費11.8億元。

3.高校科技競爭力穩步增強,取得一批標志性創新成果

「十一五」期間,高校承擔了30%左右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6-2010年,高校作為第一承擔單位承擔973計劃項目232 項,占總數的56.7%;承擔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18項,占總數的49.4%;承擔863計劃課題4376項,經費75億,占總數的30%;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055項,經費46億元,占總數的20%;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0523項,占總數的81.05%,重點項目1272項,占總數的66.88%。

「十一五」期間,全國高校累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102項,技術發明獎151項,科技進步獎711項。2010年的國家三大獎項中,高校獲獎比例均超70%。高校授權專利數累計達115489件,年均增長40.1%。

四、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邁上新台階

(一)留學生教育事業快速發展

「十一五」期間,我國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生人數迅猛增長。2010年度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28.5萬人,比2005年增長140.2%;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13.5萬人,比 2005年增長285.4%。截至2010年底,以留學生身份出國,在外的人員有127.32萬人。2010年,來華留學生人數為26.5萬人,比 2005年增加12.4萬人,其中接受學歷教育的外國留學生佔40.5%,同比提高了8.7個百分點。

(二)國際合作與交流不斷推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穩步增加

目前,我國與世界上18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系,設立了18個雙邊教育高層工作磋商機制,構建了若干雙邊及區域性教育合作與交流平台。簽署並尚在執行的教育合作協議達154個,正在實施的政府間教育合作項目共有77項。與36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40多個重要國際組織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系,開展了大量的項目合作。

中外合作辦學與高等學校境外辦學穩步發展。目前,國內經審批機關依法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共1200多個。截至2010年12月,全國23所高等學校舉辦境外辦學項目達到56個。

(三)漢語國際推廣取得新突破,教育對外援助成效顯著

截至2010年底,我國已經在96個國家(地區)設立了322所孔子學院和369個孔子課堂;「漢語橋」大學生比賽已舉辦九屆,中學生比賽已舉辦三屆,為弘揚中華語言文化,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發揮了巨大作用。

目前,我國建立了10個教育援外基地,在10所高校成立非洲研究中心,實施了「非洲高等教育國別研究工程」並開始選派涉非專業研究生赴非留學深造。

Ⅳ 我國學前教育取得的的成績

一、當前制約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新的時代要求教育培養的人不僅應該具備21世紀社會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必須具備創新精神、主動學習與發展的能力,具備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自主、自信等社會性人格素質。因此,我國於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興起了素質教育改革高潮,各級教育包括學前教育大力開展素質教育,以培養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才。但由於社會條件、經濟發展和教育科研狀況、人們觀念與認識的局限等原因,我國學前教育發展也面臨著不少問題與挑戰,制約學前教育事業積極、健康的發展。 目前不利於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問題主要有: 第一,對學前教育的性質、功能、目標、內容的認識存在偏差。 近年來,一方面,人們日益認識到學前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越來越意識到學前階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開端,是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基礎與保障,這是可喜的現象。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社會上仍有許多人士(包括家長、教師等)對於學前教育的性質、功能還存在著不少不適應時代要求的觀念與想法。 在學前教育的目標、內容上,由於傳統、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在社會上還較普遍地存在著重智輕德,重認知教育輕社會性、人格培養的問題,如忽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情感、態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的培養。 第二,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缺乏領導機構與計劃的保障。 在當前政府精簡機構的背景下,特別是由於一些地區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對學前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因而對發展學前教育事業在個體成長與國家整個教育事業發展中的作用缺乏足夠的重視,還有一些地區的教育行政部門在近幾年的工作計劃中基本不提或根本不提及學前教育,使得這些地區學前教育的發展缺乏計劃保障。 第三,學前教育發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規范。 近十幾年來,我國政府相繼制定實施了《幼兒園管理條例》(1989年)、《幼兒園工作規程》(1996年)等法規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提高。但是,我國目前學前教育立法層次偏低,其最高層次僅處於我國教育法律體系中的第四層次,而義務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則有全國性的法律,可見,學前教育與它們還存在著相當的距離。 第四,幼兒園教師的待遇、培訓等問題仍未很好解決。 近20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我國幼兒教師的地位與待遇等問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並處於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在《教育法》(1995年)中,即明確規定幼兒園教師享受與中小學教師同樣的政治和經濟待遇。但遺憾的是,在實際中,由於經濟條件與人為的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幼兒教師的待遇仍普遍偏低,幼兒教師培訓、學習的機會和條件未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第五,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與支持。 在學前教育科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開展上,我們認為目前還存在著不少不利因素。首先,近幾年雖然國家級或省市級的幼教科研項目均有所增加,但與中小學相比,無論在項目數量還是在經費支持上都仍存在很大差距,這在客觀上影響學前教育科研更普遍、深入的開展。其次,幼兒教師的科研意識和能力尚顯薄弱,缺乏對兒童行為、心理發展需要及其問題的觀察與分析能力,也尚缺乏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缺乏分析、總結、提升自身教育經驗的能力。 未來中國學前教育的發展趨向 一、21世紀將是一個更為光輝燦爛的「兒童的世紀」 處於20世紀與21世紀的交匯點上,我們可以說,盡管在世界范圍內,兒童的生存狀況、兒童的教育狀況以及兒童權益的保護工作還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與過往所有的世紀相比,20世紀大致可稱得上「兒童的世紀」,愛倫?凱的預言基本上變成了現實。 在當今的中國和世界,有一批學者分別從心理學.教育學、文化學、社會學、倫理學等視界,提出「向兒童學習」的主張。「向兒童學習」這一口號可以幫助教師乃至整個成人社會認識兒童,尊重兒童,建立更為民主的師生夫系,建立更為民主的兒童與成人關系,這一口號將會使成人社會從兒童生活里得到滋養,從兒童文化中得到「反哺」。我們相信,「向兒童學習」的研究以及成人「向兒童學習」的信念將使兒童空前地凸顯在歷史與人群之中,他們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地位和尊嚴。 二、21世紀將會建立與世界保持同步同時又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學前教育理論 我國的學前教育確實在探索,在前進。中國有自己的國情,西方的現代觀念要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要經過摸索、實驗,將先進的觀念變成中國本土的東西,才有可能在中國發揮其重要作用。 在世紀交匯時刻,我們嘗試著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學前教育,怎樣建立?我國的學前教育工作者自覺地將自己的理論視野打開,走得出去,又回得進來。「走得出去」,就是要問相鄰學科乃至於全部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學習,要向國外先進的學前教育理論學習;「回得進來」,就是要將所學的這一切消化吸收,為我所用,成為學前教育觀念不斷成長的營養成份。只有「走得出去,又回得進來」,我們才有可能在汲取教育史特別是兒童教育學歷上一切精華的基礎上,建立體現時代精神、民族特色、現代科學水平、與世界同步的現代學前教育理論。 三、21世紀中國學前教育的理論架構中「兒童發展」將真正成為一個關鍵詞 傳統教育觀念強調知識獲得,強調「美德袋」的灌輸,強調成人中心主義的師生關系等等。應試教育便是一種較為典型的傳統教育模式。我國近年來出現的素質教育思潮便是針對應試教育而發的。素質教育最初反對的是應試教育在實踐層面上存在的種種弊端,但隨著素質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將會對應試教育背後的原因──傳統教育觀念進行理論的反思,進而使素質教育思潮逐步發展為一場反對傳統教育觀念、建立現代化教育理念的運動。 事實上,兒童中心論並沒有錯,錯的是那些指責兒童中心論的人,他們錯誤地認為兒童中心論與社會對兒童發展的需要是矛盾的、對立的。事實並非如此。被看作」兒童中心論」代表人物的杜威一直試圖調解個體本位論與社會本位論之間的對立,他強調兒童是教育的中心,但同時他又認為「教育是社會進步和社會改革的基本方法」。 兒童總要成為成人,成為社會的一員,成為文化的繼承者和建設者,因而,兒童教育是不可能迴避社會對兒童的種種要求的。而兒童中心論者則認為這種社會需要無可厚非,但欲實現這一需要,仍然要考慮到兒童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只有按照兒童的本性實施相應的體現社會需要的教育,才能真正實現社會對兒童發展的要求,也才能真正實現教育對社會進步的推動。兒童中心論者的這一認識並沒有錯。 在21世紀,在學前教育理論的建構過程中不斷強調「兒童發展」這一概念,讓人們重視這一概念,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然而無論如何,「兒童發展」這一概念將是21世紀中國學前教育學中的一個重要的關鍵詞

閱讀全文

與教育事業成績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婚姻家庭類民生案件有哪些 瀏覽:934
人多少歲有愛情 瀏覽:193
愛情感情友情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瀏覽:908
卡通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529
你中國民間故事有哪些 瀏覽:366
考上事業單位多久會提檔 瀏覽:31
美女什麼時候來安吉 瀏覽:729
88年卯時女孩的婚姻如何 瀏覽:617
濟陽經濟律師多少錢 瀏覽:49
產能過剩為什麼經濟不好 瀏覽:801
婚姻和車都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283
婚姻天註定嗎怎麼阻擋也阻擋不了 瀏覽:181
陽江為什麼經濟發展不起來 瀏覽:58
歌曲多少愛情都是走著就散了 瀏覽:994
故事與她英語怎麼打 瀏覽:565
健康水反饋是什麼 瀏覽:839
事業單位應聘成功如何開展工作 瀏覽:640
幸福在哪個層次 瀏覽:386
如何構建小學教師健康審美觀 瀏覽:281
健康的文藝活動有什麼 瀏覽: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