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汽和阿里合作四年了,AliOS和斑馬的現狀如何
上汽和阿里合作四年了,AliOS和斑馬的現狀如何?斑馬智行發展至今,到底能不能稱得上是行業翹楚,我想這個問題還得從事實出發,口說無憑。獲得消費者的認可無疑是最大的肯定,也是制勝的法寶。簡而言之,我陵告們從銷量和二手車估值的角度來談。基於AliOS的斑馬智行,在AliOS技術的賦能下,擁有足以匹配自然對話和溝通的語音交互技術,以及場景落地的成功。
該技術是由斑馬網路和AliOS的100人research和開發團隊,傾注了2年半的努力顫汪鬧,獨創的虛實融合演算法突破了汽車硬體的壁壘,使增強現實技術(AR)首次應用於汽車生產。在我眼裡,基於AliOS打造的斑馬智行是中國互聯網汽車解決方案行業的領導者,當之無愧。對於縱向和橫向的比較,基於Alios的斑馬智行顯示出強大的技術領先優勢和充分的開放性,共同繁榮。
橫向是與同行的比較。斑馬智行是基於AliOS系統打造的,而AliOS是阿里巴巴專門為汽車終端開發的,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殺傷了國內其他基於Android深度定製的系統。它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即使與國外茄罩同行PK,AliOS和斑馬智行也不虛。且不說國外對互聯網汽車的認可和接受程度,它們遠不如中國發達。更何況斑馬智行還有那麼多黑科技:比如支持連接運動相機、車載空氣凈化器、無人機等設備,這是國外系統難以做到的。
㈡ AliOS創始團隊回歸,斑馬越來越「阿里」
[億歐導讀]?重組之後,阿里將迎核禪來重大人事調整。
作者丨何奇
斑馬已經越來越「阿里」了。
近日,有消息人士指出,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市場和銷售負責人成力加盟斑馬網路,負責市場和公關工作。比成力稍早,已有3名高級別阿里人才加入,包括菜鳥ET實驗室產品負責人黃佑勇、高德高精地圖業務負責人徐強以及前AliOS運營負責人肖睿哲。
此次人事變動幾乎是「舊將回歸」。
億歐汽車向斑馬求證,回復稱:「會有部分AliOS創始團隊回歸,具體的人事任命細節需要等到董事會最終確認後,才會對外正式公布。」
據了解,成力在2014年入加入阿里巴巴,當時在OS事業群負責阿里自主和氏凳操作系統AliOS的市場推廣,2017年曾出任AliOS事業部輪值總經理,此後調任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天貓精靈智能音箱、車載語音助手等市場和銷售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黃佑勇是早期斑馬網路的核心成員,曾總體負責斑馬網路的技術工作。
2015年,上汽集團與阿里合資成立斑馬,為了讓斑馬更加開放和走得更遠,2019年8月,阿里與上汽集團共同宣布對斑馬和AliOS進行戰略重組,阿里將旗下操作系統整體知識產權及業務注入斑馬網路。隨著阿里掌握更大的主動權後,斑馬也變得更加「阿里」化。
不過重組後的「新斑馬」已經將自主操作系統和雲平台打造成為行業的技術底座。業務上,具備了智聯網汽車四大基礎能力:雲平台、操作系統、應用生態和服務運營能力,形成了「雲網邊端」開放體系。據悉其官方披露信息顯示,斑馬智行已經在榮威、名爵、大通、觀致、斯柯達、東風雪鐵龍、福特等近10個汽車品牌上百萬輛汽車上落地。
根據之前消息,斑馬已經空降了一位阿里高管。在斑馬網路CEO郝飛之外,新增一位聯席CEO張春暉。在加入阿里之前,張春暉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服務9年,2010年加入阿里,曾任OS事業群總裁,2016年主持發布了YunOSAuto和互聯網汽車榮威RX5。
如今,隨著成力、黃佑勇、肖睿哲、徐強等多位高級別人員歸隊,斑馬將在產品、技術、市場、運營全面發力,以更加「阿里」化的角色和心態服務整車廠。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喚旅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㈢ AliOS究竟是什麼,會為汽車行業帶來哪些價
2010年,阿里巴巴開始研發操作系統。7年後的2017年9月27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升級操作系統戰略,發布全新的AliOS品牌及口號:驅動萬物智能。新的阿里巴巴操作系統事業部繼續在IoT領域投入,面向汽車、IoT終端、IoT晶元和工世扒歷業領域研發搜搜物聯網操作系統,並整合原YunOS移動端業務。 阿里在經過YunOS時代的7年探索之後,逐漸從手機朝汽車和IoT領域發展,而AliOS則是明確並強化了在汽車和IoT領域的投入。 為何會選擇汽車為下一代服務平台!
AliOS把汽車作為了切入IoT市場的重要支點,之所以要選擇汽車作為物聯網操作系統的重要切入口,是因為,「汽車堪稱工業革命以來最為復雜的機械。」
汽車的發展正在日益強大此態
㈣ 什麼是雲OS
YunOS依託於阿里巴巴集團電子商務領域積累的經驗和強大的雲計算平台,基於Linux開發。系統搭載了自主設計、架構、研發的系統核心虛擬機,增強了雲端服務的能力,並提供與Dalvik虛擬機兼容的運行環境。通過海量雲空間來同步和管理手機數據,數據可永久保存在雲端並連通所有設備。基於雲端彈性雲計算的託管服務,便於開發者快速開發和部署移動應用,通過雲應用平台,成千上萬的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可輕松轉化為手機雲應用,無需下載、更新和安裝即可使用,真正將互聯網搬入手機。
YunOS發展至今,已經與十餘家國內外智能手機製造商、TV領域企業、應用開發商保持良好合作,致力於為用戶創造棗察最出色的智能生活體驗。未來,將會有更多搭載YunOS智能操作系統的派仔雲手機推出,並且塵岩汪提供給用戶多樣化的智能終端選擇。
YunOS目前最新操作系統--YunOS航海版air,在2015年7月24日正式發布,是繼2014年10月份推出YunOS3.0系統後的又一個重要版本。
㈤ 阿里巴巴「再戰」無人物流
在無人駕駛商業化落地上,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在不斷試錯,阿里巴巴也不例外。
9月17日,在阿里巴巴2020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發布了阿里巴巴第一款物流機器人「小蠻驢」。
這是由阿里達摩院打造的第一款輪式機器人,未來,小蠻驢機器人將率先在菜鳥驛站大規模投用。
不過,這並非阿里巴巴第一次涉足物流無人配送。兩年前,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ET實驗室曾重磅發布了「駝峰計劃」。
「駝峰計劃」的目標,是在三年內打造10萬台無人設備,打造一張囊括無人車、無人機的新型立體智慧物流網路。
彼時發布的菜鳥新物流無人車,可以根據需求搭載不同的智能設備,將車輛變成快遞車、移動自提櫃、移動咖啡售賣車等,應用於多樣的新零售場景。
「我們要建立一張立體的配送網路,一個包裹進入到網路後,由人工智慧自動分配路線,無人車和無人機接力配送。」時任菜鳥ET物流實隱念驗室主任的張春暉表示。
然而,兩年過去,早已物是人非。
今年初,張春暉調任阿里巴巴旗下的子公司斑馬網路,擔任聯席CEO。而阿里巴巴無人配送的未盡目標也轉由達摩院繼續開墾。
2018年5月31日,在菜鳥網路舉辦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的「無人時代」分會場上,菜鳥ET實驗室推出了一款自稱為自動駕駛「新物種」的無人配送小車。
一同成立的,還有「駝峰計劃」,首批成員單位覆蓋了整車廠商、無人機廠商、激光雷達公司、晶元公司以及具備無人設備落地場景的公司。
在此之前,菜鳥ET實驗室由菜鳥網路與2015年年底組建,已經研發出了菜鳥小G,菜鳥小G 2代,菜鳥小G Plus三款末端配送機器人。
在經歷了三年的研發過程後,2018年菜鳥ET實驗室宣布將進行小批量生產並 探索 商業化模式,G Plus將會是第一款量產的產品。
第一代G Plus的載重為100kg左右,續航里程為60km,最高時速為15km。彼時,張春暉表示,菜鳥還會逐步迭代,最後調整到最適合使用場景。
在這款無人車上,使用了3個激光雷達,還有攝像頭等多種感測器,共計25個,應該說成本不低。
「駝峰計劃」一同發布的,還有自動駕駛卡車,這是菜鳥ET實驗室聯合一汽解放發布的「公路高鐵」,由自動駕駛卡車帶領的高速貨渣友運卡車編隊。
背靠物流這一場景,當時的菜鳥的確具備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以及獨特的天然客戶優勢。
不過,彼時,張春暉並非信心滿滿。其在公開場合表示,3年內打造10萬台無人設備只是一個目標,不是一個生產計劃。「需要經歷 探索 期、成長期、爆發期這三個階段後才能達到。」
事實上,到了2019年舉辦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無論是菜鳥的無人小車還是「駝峰計劃」,已經不再有太多的光環,也不再是峰會的主角。
加入阿里之前,張春暉曾任職微軟亞洲研究院,領導和參與研發Mobile Surface、雲計算交互引擎等產品。
2010年張春暉加入阿里,成為AliOS創始元勛,組建超過800人的AliOS核心研發團隊,並於2016年主持發布基於AliOS開發的互聯網 汽車 榮威RX5。
此後伴隨AliOS組織架構調整,張春暉短暫離開。2017年初,AliOS事業群並入阿里雲智能事業群,張春暉則調任菜鳥物流ET實驗室主任,負責末端物流無人駕駛等前沿技術開發。
幾乎同一時間,阿里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開始組建。負責人王剛,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博士,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終身教授。
這在很多大公司內部灶梁困是常見的並行「競爭」研發模式。但結局是,阿里達摩院與菜鳥經歷了一輪架構調整,前者的自動駕駛實驗室與菜鳥的無人物流車研發部門進行了整合。
此後,菜鳥的無人物流車研發部門的一部分研發人員被整合進阿里達摩院,另一部分人選擇離開。
不過,整合的背後,除了內部研發的冗餘問題,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整個無人配送領域,並非順風順水。
盡管,行業一致認同:低速、特定場景下的自動駕駛是較有希望率先實現商業化的細分領域。
事實上,所有企業,無論大小,都必須面臨現實的難題。
2年前,美團創始人王興也曾放出豪言:2019年之前推動自動送貨車輛的大規模運營(當然,結果可想而知)。
彼時,二級市場投資者普遍預期,由於全國配送市場巨大,自動配送行業前景看好。「包括無人配送在內的新興技術將成為未來推動其業務發展的核心引擎。」
然而,很多業內人士並不樂觀。包括復雜的道路狀況、技術瓶頸、運營成本等等因素,自主配送的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幾乎和菜鳥部署無人配送同一時間,2016年10月,美團首次組建團隊開發無人配送服務。不過,三年時間過去了,如今也只是幾輛小車的常態化示範運營。
去年,美團宣布,將與一些 汽車 行業的戰略合作夥伴合作,打造一個新的自主外賣開放平台。而在此之前,美團無人小車的合作夥伴大多是一些小型初創公司。
「等到把技術上的疑難雜症解決之後,最晚3到5年會到規模化的階段。」這是美團首席科學家夏華夏在今年7月的一次公開活動上的預測。
事實上,無人配送小車的規模化量產,受到了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一輛無人小車,主要成本體現在底盤、感測器和軟體演算法上。
按照感測器數量尤其是激光雷達數量的差異,總體成本區間在10-30萬之間。這還不包括龐大的後台遠程監控系統的建設費用以及後續維護費用。
更關鍵的是,無人配送小車雖然體積小,電池容量小,但感測、定位和規劃所需的處理量與無人駕駛乘用車幾乎相當,嚴重依賴高性能計算和足夠的感測器組合。
根據一些公司在過去幾年參與的政府采購招標公告數據顯示,實際銷售無人小車的價格為40萬元左右,已經相當於一輛豪華轎車的價格。
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無人小車的大規模商業化落地。按照一些電商物流平台的估算,10萬元是無人小車能夠大規模部署的成本上限。
為了降低激光雷達的成本,彼時菜鳥公司還參股了國內激光雷達初創公司速騰聚創。
當然,大部分人的邏輯是,只要市場有需求,成本下降就不是問題。但顯然,終端應用的商業模式仍沒有完全跑通。
以無人小車初創公司新石器為例,其位於江蘇常州的工廠一條生產線,規劃每年可產出超過3萬輛。公司設定的目標是5年後每年可賣出10萬輛。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新石器創始人余恩源更是興奮地表示,無人配送這個賽道,新石器爭取第一個把它規模化落地,建立商業模式,具有造血能力,而不是靠融資的公司。
然而,無人駕駛的真正商業化落地,永遠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博弈。
自去年5月開始生產以來,新石器公司的產險只生產了125台無人小車。這意味著,其現有智能化產線的產能利用率僅為1.25%。
不過,今年初以來的新冠疫情讓新石器看到了希望。余恩源表示,政府補貼將加快市場的導入,預計今年將售出1000輛。不過,按此測算,其產能利用率也僅僅只有10%。
與此同時,對於新石器這樣的初創公司來說,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
比如,國內自主品牌長城 汽車 ,就宣布後續會推出一款智能無人物流小車,商業模式是提供高安全性、低成本的產品,從而降低行業的進入門檻。
未來幾年時間,國內無人小車依然呈現魚龍混雜的局面,基於各式各樣的底盤平台(從傳統的機器人到 汽車 級平台),搭載眼花繚亂的各種品牌感測器(工業級、車規級甚至消費級),市場競爭無疑會更加激烈。
但更為關鍵的是,政策上必須掃清障礙,才能讓無人小車大規模上路。與此同時,想要走通末端無人配送的商業模式,需要解決至少五個問題:安全、訂單、成本、時效、異常處理。
不過,在無人小車大規模上路之前,技術仍是最大的瓶頸之一。這一次,阿里達摩院也秀了一把自己的技術升級。
比如,小蠻驢機器人集成了達摩院最前沿的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技術,具有類人認知智能,大腦應急反應速度達到人類7倍。
充4度電就能跑100多公里,每天最多能送500個快遞,雷暴閃電、高溫雨雪以及車庫、隧道等極端環境均不影響其性能。
在無GPS環境下,小蠻驢可以實現厘米級定位,只用0.01秒就能判別100個以上行人和車輛的行動意圖,機器人還擁有大腦決策、小腦冗餘、異常檢測剎車等五重安全設計,確保最高安全性能。
為了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除了輪式機器人,達摩院還將開發雙足、履帶等類型的產品。
與此同時,相比於早前仍然停留在實驗室體系不同,這一次阿里巴巴似乎要下決心進行商業化運作。
比如,阿里巴巴已注冊成立小蠻驢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推進機器人的研發和量產落地。這款機器人未來將在社區、學校、辦公園區大規模使用。
同時,達摩院還同步推出智能機器人平台,對外開放通用技術和能力模塊,用戶可在該平台開發各類不同場景的機器人。
「對於整個自動駕駛行業來說,技術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Nuro的一位在職員工表示,有消息稱,這家公司目前也在尋求賣身。
Nuro曾經創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單輪融資9.4億美元的紀錄,估值更是高達30億美元。而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就是無人小車這個細分賽道。
這位員工表示,甚至像谷歌這樣的大公司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Nuro選擇從零開始設計和製造自己的定製配送小車,這是非常昂貴、有風險和耗時的。
在斑馬網路與AliOS重組完成後,張春暉曾公開表示,「重組中最大的挑戰就是人,我要做的就是重拾大家的信心。」
或許,這句話也可以送給今天的阿里達摩院和小蠻驢。
㈥ 芯馳科技與斑馬智行達成合作 聯合發布智能座艙生態化平台
易車App提供銷量、熱度、點評、降價、新能源、實測、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單數據。如需更多數據,請到易車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