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項羽的弱點有哪些
項羽的致命弱搏蘆點之一是殘暴,這在作品中是有充分記錄的。反秦初期,「項梁使項羽別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已拔,皆坑之」。巨鹿之戰後,秦將章邯率領二十萬人投降了項羽。項羽使這二十萬人居前,西行入關,「到新安,諸侯吏卒異時故徭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諸將微聞其計,以告項羽。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項羽的致命弱點之二是不善於用人。韓信、陳平、黥布等原來都是項羽的部下,但後來都一個個地離開項羽去投奔劉邦了。而韓信恰恰就是後來在軍事上徹底摧毀他,置他於死地的人。始終忠於他而又謀略過人的只有一個范增,但項羽對范增也是若即若離,並不真正信任。鴻門宴上范增的一系列謀劃都被項羽白白送掉的事情是大家所熟知的,也正因為他們之間是這樣一種關系,所以才使陳平的反拍卜間計得以輕易奏效。
項羽的致命弱點之三是缺乏政治頭腦,在一系列的方針策略上犯了錯誤。項羽的政治思想落後,根本沒有統一全國的想法,他反秦的目的似乎就是希望再回到四分襲銀穗五裂的戰國局面,而他自己也就是滿足於當個霸王而已。
『貳』 項羽比劉邦厲害卻失敗了,他的失敗和哪樣東西有關
『叄』 讀項羽不肯竟學有感
我今天讀了一則文言文,題目是《項羽不肯竟學》。
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項羽小的時候,曾經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舍棄「學書」這件事;後來又去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他的叔叔項梁很生氣。項羽卻回答說顫槐:「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足夠了;劍術,也只能與一個人對敵,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散羨過萬人的大本領。」於是項梁就教項羽帶兵打仗的兵法,項羽非常高興。後來也只知道了兵法大概的意思,就又不願意堅持學下去,更不能學出成果了。
項羽雖然武藝高超,善於打仗,但是他最致命的弱點是學什麼東西都不專一,總是半途而廢。這個缺點嚴重影響了他的事業,最終成為他事業和生命的寫照。
通過項羽學業無成這件事,警示了我們:無論干什麼事情都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如果半途而廢就會一事無成的。
我其實也有項羽這樣的半途而廢的教訓。
有一次,我去雲龍湖遊玩,看到了許多和我差不多大的學生在那裡練跆拳道,看到了他們那些攻擊的招法,使我對跆拳道產生了興趣,所以我就纏著媽媽讓我練跆拳道。開始練跆拳道的時候我還有一些興趣,但是我只有三分鍾熱乎勁,過了幾天我就有一些厭倦跆拳道了。因為跆拳道需要有很大的天賦,還要有硬朗的體格和頑強的意志力。但是,我覺得練跆拳道太苦,並且柔韌性也不好,到最後,我還是沒有堅持下來,練到了二級的黃帶就退出了,從此和跆拳道「拜拜」了。現在讀了《項羽不肯竟學》,不由地回想起這沖洞拍件事,感覺自己做的很不對,應該持之以恆地學下去,或許,現在自己已經是「金腰帶」了。
項羽做事常半途而廢,最終導致一事無成的悲劇。我們恐怕沒有那個人希望自己「重蹈」項羽悲劇的「覆轍」。那我們大家以後干什麼事情都必須目標明確,踏實勤勉,持之以恆,不要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作者:梁景遠
《項羽不肯竟學》這篇短文,反映了少年項羽之所以都沒有成功,是因為他對待學習沒有耐心,沒有專一的目標,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好高騖遠,終於一事無成。這不正警告我們:不管做什麼做事情,都要腳踏實地的去勤勉努力,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
還清楚的記得期末考試復習階段真是糟糕透了,我想復習數學,可是看著看著數學書,心裡又覺得英語似乎沒有復習好,於是就丟下數學書去看英語。還沒看兩頁又覺得語文也沒復習好,於是就又丟開英語書拿起語文書。就這樣翻來覆去,心神不寧,最終什麼也沒復習好,考試也沒考好,都考的不理想,數學更差。這不和那個「不肯竟學」的`項羽很相像嗎?王歡,山東樂陵人。他家貧如洗,備受飢寒之苦,在艱難的環境里,王歡卻安貧樂道;在鑽研學問,刻苦學習上始終如一,持之以恆。
王歡家無斗儲,經常揭不開鍋。他就一邊討飯,一邊讀書、誦詩,而且從中得到很大的安慰和樂趣。他妻子愁苦焦急,經常責怪王歡不事生產,不管家業,對他說:「靠讀書是讀不飽肚子的,還是想辦法去弄點吃的吧。」有時不順心了還要罵上幾句。王歡卻不以為然,專心攻讀不止。有一天,他妻子見勸說沒用,罵也沒用,一氣之下燒掉了王歡的書籍。然而所有這一切,都動搖不了王歡學習上進的意志。他的妻子看燒書也不能改變王歡的脾性,就提出改嫁。王歡理解妻子的心情,妻子跟著他艱難困苦,自己心裡也感到很不好受。但是想起自己的學業未就,大志未酬,如果中斷學業,半途而廢,將一事無成。因此,他不改初衷,努力規勸妻子,患難同濟。
王歡不怕艱苦,不怕妻子離婚,不怕旁人的譏笑,持之以恆堅持學習,後來終於成了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慕容晞稱帝時,封王歡為國子博士,並親自聽王歡講經。以後,王歡被任命為國子祭酒,成了當時最高學府的負責人王歡被任命為國子博士,成了當時最高學府的負責人還有很多人像王歡一樣,如:司馬遷用了18年寫《史記》,李時珍用了20年寫《本草綱目》,馬克思用了40年寫《資本論》,歌德用了整整60年寫《浮士德》。
這篇文章雖篇幅短小但意味深長,使我受益匪淺。
『肆』 項羽的弱點是什麼
另外再詳細點的話:
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的性格可以成就他的事業,也可以損傷他的事業。項羽的性格中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過於自信,剛愎自用。自信是人性的一個優點。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他什麼事情也完不成,因為有自信,你才能以百折不撓的勇氣去克服在實現人生目標過程中的所有困難和障礙,所以,沒有自信是不行的。但是,如果你的自信過了頭,那就壞了,自信過了頭就成了謬誤,就是剛愎自用。
項羽剛愎自用,引起了一系列失誤,就是失察,失人,失態,失信等。
失察:韓信的寒心
項羽不是個一般的人物,他是 「西楚霸王」,是一個軍隊的主帥,換句話說,他是西楚國的一把手。處於這樣顯赫的地位,又懷抱著稱霸天下的雄心,他有一個重大的任務,就是要善於考察和決定自己手下的哪些人可堪重任。
比如韓信。韓信開始是跟著項梁的,項梁死後歸了項羽,他在項羽手下干過,提過不少建議。他對自己在項羽手下那段生活很傷心。韓信攻佔了齊國以後,項羽派人去游說他,勸他叛漢,要麼歸楚,要麼中立。韓信當時很傷心地說了這么幾句話:「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我韓信在項羽的手下幹事,官位最高的不超過郎中,職位只是執戟;言不為項王所聽,計不為項王所用。我的價值得不到體現。所以,韓信跳槽做帶兄、轉會了。韓信是一位軍事天才。楚漢戰爭所有的軍事將領,能稱得上一流軍事天才的只有兩個人,就是韓信和項羽。劉邦充其量只是個二流。
韓信向項羽提過什麼建議我們今天不知道了,但是,據我們對韓信的基本判斷,韓信給項羽的建議不會是毫無價值的。項羽聽不進去,為什麼?項羽太自信了。他只相信自己,一個侍從,向他提建議,他能放到眼裡嗎?項羽因此而失去了一位軍事天才,而且是決定他自己命運的軍事天才。這就是剛愎自用給項羽帶來的第一個致命傷:失察。
失人:范增的冷遇
如果我們熟悉楚漢戰爭的歷史的話,就會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劉邦手下謀士特別多,大家可以掰著指頭算算,張良,陳平,蕭何,這是一流的;二流的如酈食其之類就不說了。還有那些草根、草民。反過來看項羽,項羽手下謀士有誰?大家只知道一個,「年七十,好奇計」的范增。所以可以說,劉邦手下人才濟濟,項羽手下人才寥寥。且不說武將,單看文臣謀士,項羽手下基本無人。這個現象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項羽手下沒有謀士,只有一個范增?這和項羽的剛愎自用太有關系了。拿我們今天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項羽這個人的主意太大,主意太大就是他的主觀性太強了。他不需要謀士,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做主。我們前面講過鴻門宴,決定第二天消滅劉邦的是誰?項羽。決定撤銷第二天軍事行動的是誰?項羽。他和誰商量過?沒有。他召集過會議嗎?沒有。他和他最信任的范行孫增商量過嗎?還是沒有。所以項羽不要謀士。
前面我們講過陳平利用一桌飯菜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系,其計謀水平非常普通。我們接著講這個故事:
過了不久,范增建議急攻滎陽。當時,項羽選准了劉邦的軟肋——糧道(甬道),集中兵力,斷了劉邦軍隊的糧道。劉邦被困在滎陽城中,斷了軍糧,陷入困境(楚急攻,絕漢甬道,圍漢王於滎陽城久之,漢王患之),只好提議:「請割滎陽以西以和」。滎陽以西是劉邦已經攻佔的土地,而且,佔了滎陽以西,就可進一步奪取關中。劉邦要不是陷入困境,絕對不會開出這樣的條件。
項羽因為懷疑范增,竟然不聽范增的建議。范增勃然大怒,請求告老還鄉。項羽竟然也答應了,於是范增離開了項羽。
項羽如此輕信,使他失去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謀士范增。范增臨走時說:大王好自為之,天下的大局已定了(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范增已經知道,項羽沒戲了。范增的離去,可以說是令人扼腕嘆息的一件事情啊,太遺憾了。
項羽的剛愎自用,使他失去了范增,還失去了一大批純襲可以為他出謀劃策的人。這就是他剛愎自用第二方面的惡果:失人。
『伍』 項羽為人處世有哪些弱點和缺陷
千百年來,楚漢之爭,一直都是熱議的話題,象棋也是從中演變而來,說起楚漢之爭就不得不提兩個人物,劉邦和項羽,我們都知道項羽力大無窮、講義氣,而劉邦就顯得非常的「小人」了,那麼為什麼楚漢之爭最終獲勝的是劉邦而不是項羽?我們今天就從項羽的性格方面分析他失敗的原因。
一、目光短淺、足勇少智。項羽的力大無窮我們是有目共睹的,少年時期便能舉鼎,但是他的智商屬實令人堪憂。楚王曾許諾先入關中者為王,但是項羽卻沒去想如何提前進入關中,反而去攻擊秦軍的主力,損失了不少的兵馬,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被劉凱早邦搶佔先機,在項羽前面進入了關中,項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卻啥好處沒有撈到。劉邦敢在他之前進入關中,說明劉邦藏有異心,是個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是除掉劉邦的很好的借口,但是他卻被劉邦的三言兩語就糊弄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