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業單位改革最新政策
日前,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黑龍江省深化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實施意見》。針對深化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事宜,省編辦副主任、省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東民接受了專訪。
問:為什麼要深化事業單位機構改革?
答:我省事業單位在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同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還不完全適應,主要有四方面:一是事業編制規模總體偏大。我省事業編制總量在全國排名靠前,與人口、地域面積和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大量人力資源、政府資產和財政資金配置在事業單位等非生產部門。二是事業機構重復分散設置。很多職能相近或交叉的事業單位重復分散設置在不同主管部門,導致人財物力重復投入。三是事業功能定位不清。一些事業單位變成了「二機關」,偏離了公益性宗旨;一些應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單位異化為機關或收費組織,成為「紅頂中介」;一些事業單位佔有土地、林地等資源,參與市場競爭,嚴重偏離了公益目標。四是一些事業單位規模過小,業務能力受限。在人員編制較少的事業單位中,真正從事業務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往往不足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影響了事業單位公益服務水平和質量。
問:本次深化事業單位機構改革與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是什麼關系?
答:深化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不是對之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否定和另起爐灶,而是事業單位改革整體布局的兩個階段,分類是前提,機構改革是其延伸和深化。
問:本次改革的任務和目標是什麼?
答:通過機構改革,省直事業單位機構總數原則上至少精簡20%,事業單位內部機構總數原則上至少精簡20%,事業編制總數原則上至少精簡15%;市(地)、縣(市)事業單位機構總數原則上至少精簡10%,事業編制總數原則上至少精簡10%。
問:深化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怎麼改?
答:主要通過以下途徑推進:一是全面壓縮現有事業單位編制規模。二是大力精簡事業單位機構數量。具體來說,「空殼」事業單位一律撤銷;整合撤並「小散弱」事業單位。省直編制30名及以下單位、市(地)編制5名及以下單位、縣(市)編制3名及以下單位要重點推進機構整合;省直編制5名及以下單位原則上一律撤並。通過整合撤並,省直各部門所屬事業單位中,20名及以下編制規模的事業單位最多隻可保留1個;優化整合職能相同或相近事業單位,按整合後單位職責任務確定合理的事業編制規模;推進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域事業單位整合。重點是科研、報刊、幹部教育、培訓療養、地質勘查、工程勘察設計、檢驗檢測認證、信息服務等領域事業單位。三是推進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與黨政機構改革相銜接,全面清理和剝離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將行政職能回歸行政機關。推進行政執法力量下沉,實行以市縣屬地化執法為主的管理體制。四是推進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改革。區分不同事業單位經濟效益,實施不同改革政策。經濟效益較好的先期轉企;經濟效益一般的創造條件轉企;不具備轉企改制條件的予以撤銷或穩妥退出事業單位序列。五是推進公益類事業單位去市場化。對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開展分類回頭看。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包括舉辦企業),不得取得經營性收入;對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從事的競爭性業務及收入進行清理規范。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一律不得從事面向市場的競爭性業務並取得競爭性經營收入。
問:深化事業單位機構改革與黨政機構改革是什麼關系?
答:深化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是黨政機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各部門要協同推進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和黨政機構改革,按照《實施意見》明確的工作步驟,搶前抓早,倒排工期,力爭9月底前完成第一輪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工作,避免與黨政機構改革相互交織。同時,要提前梳理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權情況,盡快提出改革意見,做好與主管部門新「三定」規定的有效銜接。主管部門不管是否涉及整合撤並,都要繼續按原職責落實工作任務,確保不出現責任缺位、工作斷檔。
2. 事業編制2021年如何改革
很多事業編轉為企業,轉為企改制,同時相應的事業編制也取消,簽訂勞動合同,改革完成之後,人員將有以下變化。
第一、工資待遇「變動大」。
第二、編制變化。事業單位改革後,對承擔行政職能的,逐步劃歸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額,逐步轉為企業,對公益服務類更是強化公益屬性。
第三、事業單位改制後,高校、公立醫院、工勤崗、技術崗等群體雖然大部分編製取消採用合同制,但對這些人而言機會更大了。
第四、晉升。改制後,事業單位公益屬性將更加強,行政級別有些單位待遇勢必提高。
法律依據
《《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管理辦法》》第十九條 國家對事業單位已規定有編制標準的,市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可以會同有關主管部門制定編制標準的執行方案。
國家對事業單位未規定編制標準的,市機構編制管理機關可以會同有關主管部門制定。
制定財政撥款事業單位的編制標准及執行方案時,應充分聽取財政部門的意見。
3. 2022年第二輪事業單位改革
2022年事業單位改革主要會按照事業單位的類別來進行改革,按照事業單位的社會功能來劃分,可以分為三個類別,分別是行政類、公益類和經營類三個大類,其中,公益類事業單位又可以細化成三個小的類別,分別是公益一類、公益二類、公益三類。
改革涉及的內容較多,小編給大家梳理一下改革要點:
行政類事業單位:對於行政類事業單位,具體的改革方向是讓應有的職能歸位,會去掉行政類事業單位的經營服務性質,讓行政職能回歸到行政部門。
公益類事業單位:
1.公益一類:對於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政府會加強管控和監管,並且規定其不能從事任何的經營活動,這類事業單位主要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面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和為國家機關行使職能提供的事業單位。根據職責任務、服務對象和資源配置等不同情況,這類單位具體劃分為三個類別。
2.公益二類:這類事業單位必須按照國家確定好的公益目標以及相關的標准來開展活動,並且需要確保實現公益目標的前提之下,才可以開展經營活動,取得的行政性質的事業性收費,要按照相關的規定來進行管理,依照法律取得的經營性收入,只能用作公益事業的發展,還需要統一納入單位預算中進行管理。
3.公益三類:公益三類事業單位在開展相應活動的時候,需要收到政府委託,並且政府將採用購買服務的形式來進行支持。
經驗服務類事業單位:對於完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採取直接轉企的政策;對於部分開展經營活動且帶有一定公益性質的單位,會依據具體情況來進行相應的調整;對於無市場且成本高,沒有辦法轉企的單位,會直接撤銷。
2022年第二輪事業單位改革
4. 事業單位怎麼改革
對有一部分經濟收入,但目前做到經濟自立有困難的事業單位,允許制定過渡辦法,逐年減少事業費補貼,在規定的年限內達到經費自立;這次工資制度改革,國家可以適當分
馬凱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作報告時表示,將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與城鎮職工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按照中央部署,有關部門經過廣泛調查研究和反復.
一個統一: 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改革退休費計發辦法,從制度和機制上化解「雙軌制」矛盾。 五個同步: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終於在末,邁出攔鉛了關鍵的一步。國務院副總談衡培理馬凱日前向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做了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情況
一、這次調整工齡津貼標準的范圍是含唯實行結構工資制度的機關、事業單位。 二、機關、事業單位的在職正式工作人員,其工齡津貼標准由現行的每工作一年0.5元調整為
5. 機關單位事業編制人員怎麼改革
法律分析:事業單位編制實施范圍如下:1、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事業單位,包括經費來源主要由財政撥款、部分由財政支持以及經費自理的事業單位,都要按照《試行辦法》和本實施意見實施崗位設置管理。2、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職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工勤技能人員,都要納入崗位設置管理。崗位設置管理中涉及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的,按照幹部人事管理許可權的有關規定執行。3、使用事業編制的各類學會、協會、基金會等社會團體工作人員,參照《試行辦法》和本實施意見,納入崗位設置管理。4、經批准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進行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各類企業所屬的事業單位和事業單位所屬獨立核算的企業,以及由事業單位已經轉制為企業的單位,不適用《試行辦法》和本實施意見。
法律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 第六條 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確、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基本服務優先、供給水平適度、布局結構合理、服務公平公正的中國特色公益服務體系。 今後5年,在清理規范基礎上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會保險、財稅政策和機構編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顯進展,管辦分離、完善治理結構等改革取得較大突破,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的制度環境進一步優化,為實現改革的總體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6. 如何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第一,科學劃分事業單位類別。這是改革的基礎和切入點。要在清理規范基礎上,按照社會功能將現有事業單位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從事公益服務的三大類別。同時,根據職責任務、服務對象和資源配置方式的不同,細分從事公益服務的單位,把主要承擔基本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一類,把主要承擔一般性公益服務,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二類。
第二,推進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要嚴格認定標准和范圍,承擔行政職能的認定依據為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中央有關政策規定。要區分情況實施改革,結合探索實行大部門體制,能轉職能的不轉機構,確需轉機構的調整為內設機構,必須單獨設置的按照精簡效能原則設置。要確保「兩個不突破」,即不突破現有各級政府機構限額、不突破現有人員編制總額,防止出現新的膨脹。
第三,推進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改革。要推進轉企改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深化改革,轉換機制,逐步與行政主管部門脫鉤。同時要完善過渡政策,在五年過渡期內國家給予適當保留原有稅收等優惠政策,原有正常事業費繼續撥付。做好離退休人員的待遇和醫療保障等方面的接續,確保待遇水平平穩銜接。
第四,推進從事公益服務事業單位改革。這是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改革的長期任務,也是改革總體目標的主體內容。一要改革管理體制。要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主管部門對事業單位的管理方式,減少微觀管理和直接管理,強化制定政策法規、行業規劃、標准規范和監督指導等職責,進一步落實事業單位法人自主權。要探索管辦分離,對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把不宜由政府行使的職責分離出去,把必須由政府履行的職能保留下來並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解決目前政府部門直接舉辦和管理事業單位,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等問題。要逐步取消事業單位行政級別。二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要落實事業單位法人自主權,提高運行效率,確保公益屬性。對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要探索建立理事會、董事會、管委會等多種形式的治理結構。作為一種新的運行模式,要在先行試點基礎上逐步推進。三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要以轉換用人機制和搞活用人制度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為重點,建立權責清晰、分類科學、機制靈活、監管有力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四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要以完善工資分配激勵約束機制為核心,結合規范事業單位津貼補貼實施績效工資,進一步做好義務教育學校、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工作。五要推進社會保險制度改革。要完善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政策,逐步建立起獨立於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險體系。要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建立職業年金制度,保持待遇水平平穩銜接。統籌考慮企業、事業單位、機關離退休人員養老待遇水平。六要加強對事業單位的監督。建立健全事業單位績效考評、信息披露、社會公示和聽證等各項制度,加強審計和輿論監督,進一步實現監督主體多元化、監督方式多樣化、監督內容更全面,確保事業單位不偏離公益目標。七要全面加強事業單位黨的建設。
第五,大力發展民辦公益事業,構建公益服務新格局。按照構建提供主體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樣化的公益服務新格局的要求,充分發揮好政府、社會和市場三個角色的作用。一要強化政府「保基本」的責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先發展關系基本需求的公益服務,加快發展農村、欠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公益事業,切實保障廣大農民和城市低收入群體就醫、上學等公益服務需求。二要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有利於擴大公益服務供給總量,也有利於促進事業單位改革創新。要完善相關政策,推進公平準入,對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的,在設立條件、資質認定、職業資格與職稱評定、稅收政策和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同事業單位公平對待。三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為社會資本投資創造良好環境,推動相關產業加快發展,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第六,完善支持公益事業發展的財政政策。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財政體系,著力構建財政支持公益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形成多渠道籌措資金發展公益事業的投入機制。要改革和完善財政支持方式,按照國家政策和以事定費的原則,對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實行不同的財政支持辦法。要推進預算管理、政府采購和國有資產管理等相關改革,確保財政資金和國有資產使用規范、安全、有效。
7. 事業單位改革2023最新政策解讀
事業單位改革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事業單位改革怎麼改?事業單位的現狀:我國有事業單位110多萬個、從業人員3000多萬人,集中了我國2/3以上的專業技術人才,廣泛分布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個領域。已經完成的任務:在全國范圍內完成了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和分類,根據不同事業單位特點實施分類管理和改革,推進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強化公益屬性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仍存在的問題:我國公益服務發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事業單位定位不準、職能不清、效率不高等。改革要守住的底線: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改革的近期目標:結合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解決制約事業單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取得更大突破。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怎麼改?《決定》這么說:全面推進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理順政事關系,實現政事分開,不再設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目前存在的問題:事業單位定位在公益服務,如果承擔行政職能,勢必成為「二政府」,造成政事職責邊界模糊、行政職能體外循環,降低行政效能,提高制度成本,加重企業和群眾負擔,與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要求不相符合。《決定》確定的方向:通過改革將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回歸行政機關,實現政事分開,避免政出多門,有利於政府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職責。具體准備這么改:黨中央將對地方機構改革作出部署。中央和地方各級所屬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都要納入機構改革,統籌推進、同步實施。兩條原則:把握政事分開這條主線,進一步理順機關與事業單位的關系,實現行政職能回歸行政機構;堅持能轉職能的不轉機構,確需轉機構的要綜合設置,完善職能配置,提高行政效能。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改革,怎麼改?它們是哪些機構:這些單位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大多是賓館、招待所、咨詢中心等競爭性領域的機構,戴著事業單位的「帽子」開展經營活動。存在的問題:普遍存在管理體制不順、競爭意識不強、運燃咐御行機制不活、經濟效益不高的問題。具體怎麼改:嚴格按照事企分開的原則,將其真正轉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平等競爭、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激發內生發展動力,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公益類事業單位,怎麼改?重要性:公益類是事業單位的大頭,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這類單位,有兩小類: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主要為機關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各自怎麼改的原則: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理順同主管部門的關系,逐步推進管辦分離,強化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主要為機關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優化職能和人員結構,同機關統籌管理。麵皮岩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怎麼改:一是去行政化,逐步推進管辦分離。著力構建新型政事關系,將行業管理職責和事業單位舉辦職責相對分離,行業部門重在抓好規劃、政策和行業監管,減少對具體事業單位的微觀管理和不當干預,落實事業單位自主權;事業單位重在強化自身管理能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滿足人民群眾的服務需求。二是去營利性,強化公益屬性。公益屬性是事業單位的本質屬性,公益服務是事業單位的主要任務,無論怎麼改都要回歸本位。除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特殊職能的以外,政府舉辦的公益性事業單位要禁止投資辦企業,禁止開展競爭性經營活動,同時完善財政、人事、收入分配等各項政策,使其真正回歸本業。為機關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怎麼改:改革的重點是明確功能定位,逐步壓縮規模,實行嚴格管理。要規范運行行為,明確與黨政機關的邊界,不得以機關名義面向社會實施公共事務管理;明確與市場的邊界,禁止開展經營活動和有償中介服務,不能以政府的影響力參與或干預市場競爭;明確與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事業單位的邊界,只承擔為機關提供支持保障的職能。通過改革逐步整合機構、精簡編制、形成精幹高效的隊伍,與機關統籌管理,實行更加嚴格的機構編制控制,嚴格規范職能,並逐步建立完善與其相適應的人事管理、財政支持等政策。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第一條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群眾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二)從事井下、高簡首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四)_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定,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8. 2022年事業單位改革最新方案
1.目前事業單位改革是採用分類改革的方式,以黨管人才為根本原則,科學設崗為基礎,會逐漸取消事業單位的行政級別,不再按照行政級別確定事業單位人員的待遇,根據社會職能、經費來源不同、崗位性質不停,設置不同特點和類型的人事制度。
2.在事業單位改革以後,部分事業單位的編制會變成合同制,但並不就意味著沒有了鐵飯碗,工作的穩定性還是可以保證的,工作主要是以行業或者專業業務為主。薪資想必也是很多人都擔心的問題,定期還是會上調的,不會有很大的變化,大家可以放心。
2022年事業單位改革最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