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是什麼人
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是錢學森。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
1956年初,錢學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時,錢學森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錢學森「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09年3月28日,他被授予「世界因你而美麗——2008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之「終身成就最高榮譽大獎」。中共中央組織部決定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史來賀和錢學森這五位作為解放50年來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
錢學森一生默默治學,但無論在什麼時代,什麼地方,他所選擇的,既是一個科學家的最高職責,也是一個炎黃子孫的最高使命。他一生的經歷和成就,在中國的國家史、華人的民族史和人類的世界史上,同時留下了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來路。
2. 為我過航天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功臣有誰
費俊龍,男,漢族,江蘇崑山人,黨員,大學文化。1965年5月出生,1982年6月入伍,1985年5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副師職,上校軍銜。曾任空軍某飛行學院飛行技術檢查員,飛過殲教五等機型,安全飛行1790小時,為空軍特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
聶海勝,男,漢族,湖北棗陽人,黨員,大學文化。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副師職,上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領航主任,飛過殲五、殲六、殲七等機型,安全飛行148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曾入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
翟志剛,男,漢族,黑龍江龍江縣人,黨員,大學文化、雙學士。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1年9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正團職,上校軍銜。曾任空軍試訓中心某團飛行教員,飛過殲七、殲八等機型,安全飛行950小時,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曾入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梯隊。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航天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
3. 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
錢學森
錢學森(1911-2009),中國現代傑出的科學家,中國航天事業的碰神基奠基人,是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創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錢學森為新中國的高科技做出無可瞎察估量貢獻,笑謹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和」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中國航天的影響力,就是錢學森的影響力。
4. 中國航天人物有哪些
中國航天人物有: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劉洋、劉旺、王亞平、張曉光、鄧清明、潘占春、趙傳東、陳冬、陳全、李慶龍。(其中包括部分未執行過飛天任務的航天員)
一、楊利偉
楊利偉:男,漢族,遼寧綏中人,大學文化程度,1965年6月出生,特級航天員,副軍職,少將軍銜,兩次榮立三等功,在原空軍部隊安全飛行1350小時。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 現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
二、費俊龍
費俊龍:男,漢族,江蘇崑山人,黨員,大學文化。1965年5月出生,1982年6月入伍,1985年5月入黨,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特級航天員,副軍職,少將軍銜。
曾任空軍某飛行學院飛行技術檢查員,飛過殲教五等機型,安全飛行1790小時,為空軍特級飛行員。經過多年的專業訓練,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是我國第二批進入太空的航天員。
三、聶海勝
聶海勝:1964年9月生,湖北棗陽人。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安全飛行1480小時,空軍一級飛行員。曾入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員梯隊。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船載人飛行乘組梯隊成員。
2005年10月12日,終圓了「九天攬月」的夢想。2005年11月由三級航天員晉升為一級航天員,2006年晉升為特級航天員。2010年底晉升副軍職。2011年6月晉升少將軍銜。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聶海勝跟隨神舟十號第二次前往太空,飛行乘組由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2016年2月聶海勝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
十一、鄧清明(未執行過飛天任務的航天員)
鄧清明,男,中國江西省人,中國首批航天員.1997年年底成為神舟計劃第一批航天員14人中的一員。他與潘占春、張曉光、趙傳東、陳全等航天員已訓練了15年。
十二、陳冬
男,漢族,籍貫河南鄭州,河南洛陽出生,黨員,大學本科。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三級航天員,上校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飛行大隊大隊長,安全飛行150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2010年5月,正式成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八大類上百個科目的訓練任務,通過了各項考核,綜合評定成績優異。2016年6月,入選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
十三、潘占春(未執行過飛天任務的航天員)
潘占春,1963年5月出生,陝西西安人,1981年7月入伍,1985年1月入黨,中國航天員,於1998年成為神舟計劃第一批航天員14人中的一員,曾服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天津部隊。
十四、陳全(未執行過飛天任務的航天員)
陳全,1963年出生,四川省遂寧市人,2010年1月被授予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航天工程碩士學位。大校軍銜,副師職,二級航天員。
1981年7月招飛入伍。1998年1月,加入首批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2008年、2013年進入「神七」、「神十」梯隊,榮立二等功。年滿50歲的陳全於2014年初退休。有同名人物多人。
十五、趙傳東(未執行過飛天任務的航天員)
趙傳東,男,1963年出生於遼寧省葫蘆島市海軍航空學校大院內,中國航天員,於1998年成為神舟計劃第一批航天員14人中的一員。2019年5月,擔任北京九天未來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首席航天科普顧問。
十七、李慶龍(未執行過飛天任務的航天員)
李慶龍,男,安徽定遠人,1963年出生,大校軍銜,中國最早的兩名宇航員之一,航天英雄楊利偉的教練。李慶龍1980年從定遠中學畢業後考入西安空軍導彈學院,1984年成為空軍首批本科飛行員。
1995年10月,歷經重重嚴格選拔,李慶龍與來自河南的吳傑,成為我國首批兩名航天員,並被派往俄羅斯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接受培訓,主攻「太空行走」,並以優異成績獲得「國際航天員」證書。2010年1月被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授予工程碩士學位。
十八、吳傑(未執行過飛天任務的航天員)
吳傑,男,漢族,1963年10月生於河南鄭州,黨員,大學文化、雙學士,空軍一級飛行員,副師職,大校軍銜,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教練員兼航天員。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行乘組梯隊成員;
吳傑是我國首批14名航天員之一,也是第一位遨遊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的兩名教練之一。
5. 55歲的翟志剛回憶航天員生涯:值了!他為了航天事業作出了哪些貢獻
翟志剛在載人航天和空間站技術上做出了突出貢獻。
總體來說,翟志剛作為一個航天員,主要在航天事業上為國家做出了突出貢獻。具體來說,翟志剛為航天事業做出了3個貢獻:首先翟志剛實現了3人載人航天,其次是翟志剛是國內航天漫步第一人,最後翟志剛完善了宇航員體能訓練標准。以下將會解說這三點:
第三、翟志剛完善了宇航員體能訓練標准:翟志剛因為年齡較大,身體比較特殊,所以對翟志剛身體做了更深入研究,通過各種指標變化和檢測,將進一步了解身體在太空中有什麼樣子反應。從而更加詳盡完善了宇航員體能訓練標准。
6. 錢學森是哪裡人啊
上海人。1950年,錢學森上港口准備回國時,被美國官員攔住,並將其關進監獄,而當時美國海軍次長丹尼·金布爾(Dan A. Kimball)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 個師的兵力。[8]從此,錢學森在受到了美國政府迫害,同時也失去了寶貴的自由,他一個月內瘦了三十斤左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島上將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學院送去的1.5萬局弊美金巨額保釋金後才釋放了他。後來,海關又沒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書籍和筆記本。美國檢察官再次審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後,才證明了他是無辜的193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數學博士學位。1943年,任加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1945年,任加州理工學院副教授。1947年,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1947年,在上海與蔣英結婚。1949年,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1953年,錢學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54年,《工程式控制制論》英文版出版,該書俄文版、德文版、中文版分別於1956年、1957年、1958年出版。1958年任中國科學磨亂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主而反方則從啟用重典有悖於刑罰相適,造成同罰不同罪的不公平局面,會導致重典增加了社會的混亂。同時,由於法律的謙抑性,重典並不是解決亂世的良法,以及無法確定重的量度,並沒有實際的解決作用。傳統京劇劇目《雙鈴記》(或稱《海慧寺》、《馬思遠》),據說是根據清初真實故事改編的。說的是有個夜入人家准備偷盜的小偷,目擊殺人案件,慌忙逃走,結果在路上因「犯夜」被抓,沒有能夠及時作證,差點害得無辜者被判死刑宵」就是夜晚,「禁」是禁止。宵禁就是禁止夜間的活動。 宵禁令古已有之,特別是在戰亂、災難橫行的時代,或者實在具有特殊政治經濟意義的區域內實施的。違反宵禁令的人輕則拘禁,重則就地正法。是特殊時期,特殊地域的重典治理措施文化大革命」時期曾經大樹法家,大批儒家。凡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知道,當年哪裡有什麼法治的影子!在一個天下大亂,秩序、法律盪然無存的社會,什麼樣的重典也治不了那樣的亂世。除非撥亂反正。經過改革開放以來二十多年的法制建設,我國的法律制度正走向完備。只要高舉依法治國大旗,堅持公開、公正和規范化,不斷探討吸收先進的法理觀念,我國的法典會日趨健全,對建設和諧社會起到保障和推進的作用。其約法三章的內容簡單明了,卻影響很大。首先體恤民眾,順應民意,廢除了秦桐游族朝原有的殘酷刑罰制度,制定了公平合理的法規;其次給予百姓權利,限制犯罪分子和英雄豪傑起義。劉邦約法第一條是殺人者償命,其主要對象是平民百姓,因為秦朝時期,實行商鞅變法,採取殺人連坐制度,刑罰也極其殘忍。
7. 中國航天事業有哪些開拓者和奠基者
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
趙九章(1907.10.15~1968.10.26)生於河南開封,地球物理學家和氣象學家。是中國地球物理和空間物 理的開拓者,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組織者和奠基人之一。
郭永懷(1909.04.04~1968.12.05)空氣動力學家,生於山東省榮成縣。他是中國大陸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學、應用數學和航空事業方面有突出貢獻。
錢學森(1911.12.11~ 2009.10.31)浙江杭州人,漢族,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中將軍銜,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200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錢三強(1913.10.16~1992.06.28)原子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事業的主要奠基人和組織領導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鈾核三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王大珩局薯凱(1915.02.26~2011.7.21)光學專家,生於江蘇吳縣。中國光學界的主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 導者。開拓和推動了中國國防光學工程事業。
彭桓武(1915.10.06~2007.02.28)理論物理學家,生於吉林長春。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參與並領導了中國的原子彈、氫彈的研製計劃。
任新民(1915.12.05~2017.02.12)航天技術和火箭發動機專家,安徽寧國人,中國導彈與航天事業開創人之一,曾任衛星工程總設計師。
陳芳允(1916.04.03~2000.04.29)無線電電子學家,浙江黃岩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並參與研製出原子彈爆炸測試儀器,並為人造衛星上天作出了貢獻。
黃緯祿(1916.12.18~ 2011.11.23)安徽省蕪湖人,自動控制和導彈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曾任中國液體戰略導彈控制系統的總設計師。
屠守鍔(1917.12.05~2012.12.15)浙手碧江湖州人,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曾任地空導彈型號的副總設計師,遠程洲際導彈和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
吳自良(1917.12.25~2008.05.24)材料學家,生於浙江浦江縣。1948年獲美國卡內基理工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在分離鈾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貢獻。
錢驥(1917.12.27~1983.08.28)江蘇金壇人。地球物理與空間物理學家、氣象學家、航天專家。是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程開甲(1918.08.03~ 2018.11.17)江蘇吳江人,核武器技術專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的開拓者之一、核武器試驗事業的創始人之一,核試驗總體技術的設計者。[2]
楊嘉墀(1919.07~2006.06.11)江蘇省吳江縣人,中國航天科技專家和自動控制專家、自動檢測學的奠 基者。領導和參加了衛星總體及自動控制系統研製。
王希季(1921~ )衛星和衛星返回技術專家,生於昆明。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任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
姚桐斌(1922.09.03~1968.06.08)江蘇省無錫人,導彈和航天材料與工藝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材料、工藝技術研究所的主要創建者、領導者。
陳能寬(1923~2016.05.27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家,生於湖南慈利縣。1960年以後從事原子彈、氫彈及核武器的發展研製。
鄧稼先(1924.06.25~1986.07.29)安徽懷寧人,理論物理學家,核物理學家。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領導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桐喚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
朱光亞(1924.12.25~ 2011.02.26)核物理學家,湖北武漢人。1957年後從事核反應堆的研究工作。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朱光亞出任工程院首任院長。
於敏(1926.08.16~2019.01.16)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60年底開始從事核武器理論研究,在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熱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關鍵問題。2015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3]
孫家棟(1929~ )遼寧復縣人,長期領導中國人造衛星事業,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上世紀60年代,孫家棟受命為衛星計劃技術總負責人,201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周光召(1929.05.15~ )湖南長沙人,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工作,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3]。
8. 中國當代航空航天界著名科學家
一、任新民(1915年12月05日-2017年2月12日),男,祖籍盛康鎮任家灣,出生於安徽省寧國市,航天技術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二、黃緯祿(1916.12.18-2011.11.23)安徽蕪湖市人,中國著名火箭與導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是「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首枚潛地導彈總設計師,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副總設計師。
中國陸上發射井液體戰略導彈副總工程師,水下核潛艇固體潛地戰略導彈總設計師,陸上機動車固體戰略導彈總設計師和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總設計師,知名導彈專家,被譽為「巨浪之父」、「東風-21之父」、「航天老總」。
三、屠守鍔(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浙江省湖州市人。火箭總體設計專家,與任新民、黃緯祿、梁守槃一起尊稱為「中國航天四老」。
四、梁守槃(1916.04.13~2009.09.05),福建福州人,導彈總體和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早年從事航空工程教育。20世紀50年代起從事導彈研製工作,在發動機技術和導彈總體技術上尤有建樹。領導研製成功多種海防導彈,其中一種導運攜彈武器系統被評為國家喊悄基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他是主要完成人之一。1994年獲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
五、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鄭謹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任新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緯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屠守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梁守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錢學森
9. 中國航天事業有成就的人有哪些
謝謝你的關注
1.火箭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是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 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 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 2.兩彈元勛——鄧稼先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3.水稻之父——袁隆平 他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並在2006年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