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科學而獻身的科學家有哪些
為科學而獻身的科學家有:
1、朱兆祥:力學家、教育家和科技事業活動家。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和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的早期組織者,協助錢學森創建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從事爆炸力學和沖擊動力學的研究,在應清返力波的傳播及其引起的損傷和屈曲以及高分子材料的非線性本構關系等方面作出了貢獻。
2、布魯諾: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作為思想自由的象徵,他鼓舞了16世紀歐洲的自由運動,成為西方思想史上重要人物之一。
3、匡廷雲:1934年生,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植物學會理事長。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主要從事光合作用的研究。匡廷雲院士是中國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轉化的機理及其在農業中的應用」的首席科學家。
4、林俊德:中國爆炸力學與核試埋晌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總裝彎正鋒備部某試驗訓練基地研究員,196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機械繫,1993年晉升為少將軍銜,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5、明安圖:字靜庵。是歷史上少有的多學科科學家之一。他學識淵博,研究領域廣,不僅在數學研究中有重大突破,而且在天文歷法、地圖測繪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是著名的數學家、天文歷法學家和測繪學家。
❷ 有哪些科學家為科學獻身,他的事跡呢
1、鄧稼先
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為了我國研究原子彈,在一次實驗失敗的時候,冒著被輻射的危險,只做了簡單的防護措施,然後親自抱起原子彈的部分碎片,使得我們得到了寶貴的數據。
但是一個星期後,他的身體就出現了多種癌細胞,最後很快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❸ 哪些科學家為科學奉獻了一生
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物和事跡有:
一、錢學森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當時任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錢學森深為祖國的新生而高興。
他打算回國,用自己的專長為新中國服務。但那時候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歸國不易,而錢學森的專長又直接與國防有關,美國千方百計要將他留下不讓他回國,他歷盡艱辛才終於回到祖國懷抱。
二、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到土牢里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穗州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將軍,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還說什麼鬼話!」於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義了,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3、諾貝爾的永恆奉獻
諾貝爾是安全炸葯和無煙火葯的發明人。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研製炸葯上。研製成功後,贏得了大量專利權,積累了許多財富。1896年,諾貝爾逝世前決定把3300萬克朗作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獎給世界上傑出人物,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
4、達爾文心系造福事人類
達爾文的後半生體弱多病,仍然堅持實驗和著書。他曾說:「對於科學的熱心使我忘卻,或者趕走了我日常的不適。」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病逝。
他在自傳中寫過這樣一段話:「我曾不斷地追隨科學,並且把我的一生,獻給了科學,我相信我這樣倚靠是正確的,所以不會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遺憾的是:我沒有使人類得到直接的好處。」這些話充分表現了達爾文造福猜兄蔽人類的偉大抱負。
5、兩彈元勛——鄧稼先
鄧稼先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為了他的祖國中國的強盛,為了中國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數十年。他常常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現在最危險的崗位上,充分體現了他崇高無私的奉獻精神。
他在中國核武器的研製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卻鮮為人知,直到他死後,人們才知道了他的事跡。 他是最具有農民朴實氣質的科學家。鄧稼先敏銳的眼光使中國的核武器發展繼續快步推進了十年,終於趕在全面禁止核塵瞎試驗之前,達到了實驗室模擬水平。
❹ 有哪些科學家為獻身科學事業而犧牲
1、布魯諾
布魯諾出生在義大利的一個貧苦家庭,15歲進修道院,在那裡他讀了很多書。24歲成為牧師,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他逐漸對宗教產生懷疑。他大膽地批判《聖經》,因而冒犯了羅馬教廷,只好逃出義大利,到法國、英國等地宣傳哥白尼的日心說,批判托勒密的地心說。
他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在太陽以外,還有無數個類似的恆星系統。太陽不過是一個恆星系統的中心,而不是整個宇宙的中心。布魯諾發展了哥白尼太陽中心說,把人類對天體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由於布魯諾廣泛宣傳他的先進哲學思想,引起了羅馬宗教裁判所的恐懼和仇恨。1592年,羅馬教廷採用欺騙手段,把他騙回義大利,並立即逮捕。劊子手們使盡了種種威脅利誘手段,想讓布魯諾屈服,但他堅貞不屈地說:「我半步也不退讓」。
經過八年的折磨,他被處以火刑。1600年2月17日,布魯諾被燒死在羅馬的鮮花廣場上。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布魯諾面搭罩對行刑的劊子手,庄嚴宣布:「你們對我宣讀判詞,比我聽到判詞還要恐懼!」布魯諾被處死了,他的科學精神永存!
1889年,人們在布魯諾殉難的鮮花廣場上豎立起他的銅像,永遠紀念這位為科學獻身的勇士
2、伽利略
伽利略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不過因為他在天文學上的發現論證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他本人也公開支持這一學說,以致被羅馬宗教法庭定罪,判處終生監禁。在基督教看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科學家們的發現否定了這一可能,這自然惹惱了強大的教會。
從哥白尼,到伽利略和他的學生的事例都無一不證實著科學知宏鬧的進步充滿了艱辛。科學家尼古拉•哥白尼由於害怕宣傳"地球中心說"被教會迫害,直到臨死前夕,才把《天體運行》一書公布於世。
布魯諾因為無畏地公開宣傳太陽中心說,被教會判處死刑,活活燒死在羅馬的鮮花廣場上。伽利略也因堅持真理,被軟禁至去世。
3、羅蒙諾索夫
俄國科學家羅蒙諾索夫誕生在一個貧苦的漁民家庭,他酷愛科學,為了求學,他在19歲的時候,只穿著兩件單薄的襯衫和一件光板的皮襖,冒著嚴寒步行一個多月,來到莫斯科投考大學。他博學多才,在化學、物理、礦物學、醫學方面有過許多貢獻,還且還是當時一個著名的詩人。
羅蒙諾索夫和利赫曼探索雷之謎,他們用科學實驗揭開雷電的奧秘,在屋頂上豎起一根長長的鐵桿,下面綁了一根鐵尺,想把空中的電引下來......為此,利赫曼被雷擊死了,但羅蒙諾索夫並沒有因此而絕搜停下實驗與研究,冒著生命危險,重
❺ 哪些為科學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並說出他的主要成就
1.哥白尼:天文學,日心說
2.伽俐略:物理學,自由落體
3.開普勒:天文學,開普勒定律
4.牛頓:物理學,經典力學的創立者,有牛頓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數學,微積分
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5.法拉弟:物理學,電磁感應
6.門捷列夫:化學,化學元素周期表
7.道爾頓:物理學,量子論
8.愛因斯坦:物理學,狹隘相對論和廣益相對論
9.居里夫婦:化學,鐳的發現
10.萊布尼茨:數學,微積分
11.迪卡爾:數學,平面直角座標系
12.黎曼:數學,黎曼幾何
13.佛萊明:化學,青黴素的發明.(抗生素的起源)
14.孟德爾:生物學,孟德爾系數
15.達爾文:生物學,生物進化論,著衡消有《物種起源》
16.哈維:醫學,血液迴圈理論的創始人
17.格里高:歷法,格里高歷(現行公歷)的創始人
18.德布羅意:物理學,波粒二象性
19.魏格納;地理學,大陸漂移學說
20.倫琴:物理學,倫琴射線(X射線)
宋文驄 殲10的總設計師
楊偉殲-20的總設計師
陳一堅飛豹的總設計師
羅陽,殲-15的總設計師
孫聰,殲-31的總設計師
C.伏爾泰和盧梭
(庫侖 法國)
伏打(AlessandroVlota 1745~1827年)
義大利物理學家。巴黎科學院國外院士。1745年2月18日生於科摩,1827年3月5日卒於同地。成年後出於好奇,才去研究自然現象。1774年伏打擔任科摩大學預科物理教授。同年發明了起電盤,這是靠靜電感應原理提供電的裝置。伏打還研究了化學,進行各種氣體的爆作試驗。1774~1779年任科莫大學預科物理學教授,1779年他擔任巴佛大學物理教授。1779~1815年任帕維亞大學實驗物理學教授,1815年任帕多瓦大學哲學系主任。1782年他成為法國科學學會的成員。1791年英國皇家學會聘請他為國外會員,3年後又因創立伽伐尼電的接觸學說被授予科普利獎章。1801年拿破崙一世召他到巴黎表演電堆實驗並授予他金質獎章和伯爵稱號。
伏打發明電咐槐知堆時已經50多歲了,他絕沒有想到持續電流對以後的影響會有那麼大,他也沒有再作進一步的研究,一直在巴佛大學任教。1819年伏打退休回到故鄉,於1827年3月5日逝世。
伏打的主要成就是發明了伏打電堆。
庫侖 (Charlse-Augustin de Coulomb 1736 --1806)
法國工程師、物理學家。1736年6月14 日生於法國昂古萊姆。1806年8月23日在巴黎逝世。
早年就讀於美西也爾工程學校。離開學校後,進入皇家軍事工程隊當工程師。法國大革命時期,庫侖辭去一切職務,到布盧瓦致力於科學研究。法皇執政統治期間,回到巴黎成為新建的研究院成員。
1773年發表有關材料強度的論文,所提出的計算物體上應力和應變分布情況的方法沿用到現在,是結構工程的理論基礎。1777年開始研究靜電和磁力問題。當時法國科學院懸賞徵求改良航海指南針中的磁針問題。庫侖認為磁針支架在軸上,必然會帶來摩擦,提出用細頭發絲或絲線懸掛磁針。研究中發現線扭轉時的扭力和針轉過的角度成比例關系,從而可利用這種裝置測出靜電力和磁力的大小,這導致他發明扭秤。他還根據絲線或金屬細絲扭轉時扭力和指標轉過的角度成正比,因而確立了彈性扭轉定律。他根據1779年對摩擦力進行分析,提出有關潤滑劑的科學理論,於1881年發現了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表述出摩擦定律、滾動定律和滑動定律。設計出水下作業法,類似現代的沉箱。1785~1789年,用扭秤測量靜電力和磁力,匯出著名的庫侖定律。庫侖定律使電磁學的研究從定性進入定量階段,是電磁學史上一塊重要的里程碑。
奧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
丹麥物理學家。1777年8月14日生於蘭格朗島魯德喬賓的一個葯劑師家庭。1794年考入哥本哈根大學,1799年獲博士學位。1801~1803年去德、法等國訪問,結識了許多物理學家及化學家。1806年起任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學教授,1815年起任丹麥皇家學會常務秘書。1820年因電流磁效應這一傑出發現獲英國皇家學會科普利獎章。1829年起任哥本哈根工學院院長。1851年3月9日在哥本哈根逝世。
他曾對物理學、化學和哲學進行過多方面的研究。由於受康德哲學與謝林的自然哲學的影響,堅信自然力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長期探索電與磁之間的聯絡。1820年4月終於發現了電流對磁針的作用,即電流的磁效應。同年7月21日以《關於磁針上電沖突作用的實驗》為題發表了他的發現。這篇短短的論文使歐洲物理學界產生了極大震動,導致了大批實驗成果的出現,由此開辟了物理學的新領域——電磁學。
1812年他最先提出了光與電磁之間聯絡的思想。1822年他對液體和氣體的壓縮性進行了實驗研究。1825年提煉出鋁,但純度不高。在聲學研究中,他試圖發現聲所引起的電現象。他的最後一次研究工作是抗磁性。
他是一位熱情洋溢重視科研和實驗的教師,他說:「我不喜歡那種沒有實驗的枯燥的講課,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是從實驗開始的」。因此受到學生歡迎。他還是卓越的講演家和自然科學普及工作者,1824年倡議成立丹麥科學促進協會,建立了丹麥第一個物理實驗室。
1908年丹麥自然科學促進協會建立「奧斯特獎章」,以表彰做出重大貢獻的物理學家。1934年以「奧斯特」命名CGS單位制中的磁場強度單位。1937年美國物理教師協會設立「奧斯特獎章」,獎勵在物理教學上做出貢獻的物理教師。
奧斯特早在讀大學時就深受康德哲學思想的影響,認為各種自然力都來自同一根源,可以相互轉化。富蘭克林發現的萊頓瓶放電使鋼針磁化的現象,對奧斯特啟發很大,他認識到電向磁的轉化不是不可能的,關鍵是要找出轉化的具體條件。他在1812年出版的《關於化學力和電力的統一性的研究》中,根據電流流經直徑較小的導線會發熱,推測如果通電導線的直徑進一步縮小,那麼導線就會發光;使通電導線的直徑變得更小,小到一定程度時,電流就會產生磁效應。他指出:「我們應該檢驗電是否以其最隱蔽的方式對磁體有所影響。」尋找這兩大自然力之間聯絡的思想,經常盤繞在他的頭腦中。?
1819年冬,奧斯特在哥本哈根開設了一個講座,講授電磁學方面的課題。在備課中,奧斯特分析了前人在電流方向上尋找磁效應都未成功的事實,想到磁效應可能像電流通過導線產生熱和光那樣是向四周散射的,即是一種橫向力,而不是縱向的。1820年春,奧斯特安排了一個這方面的實驗,他採用講演時常用的電池槽,讓電流通過一根很細的鉑絲,把一個帶玻璃罩的指南針放在鉑絲下面,實驗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1820年4月的一天晚上,奧斯特在講課中突然出現了一個想法,講課快結束時,他說:讓我把導線與磁針平行放置來試試看。當他接通電源時,他發現小磁針微微動了一下。這一現象使奧斯特又驚又喜,他緊緊抓住這一現象,連續進行了3個月的實驗研究,終於在1820年7月21日發表了題為《關於磁針上的電流碰撞的實驗》的論文。這篇僅用了4頁紙的論文,是一篇極其簡潔的實驗報告。奧斯特在報告中講述了他的實驗裝置和60多個實驗的結果,從實驗總結出:電流的作用僅存在於載流導線的周圍;沿著螺紋方向垂直於導線;電流對磁針的作用可以穿過各種不同的介質;作用的強弱決定於介質,也決定於導線到磁針的距離和電流的強弱;銅和其他一些材料做的針不受電流作用;通電的環形導體相當於一個磁針,具有兩個磁極,等等。
奧斯特發現的電流磁效應,是科學史上的重大發現。它立即引起了那些懂得它的重要性和價值的人們的注意。在這一重大發現之後,一系列的新發現接連出現。兩個月後安培發現了電流間的相互作用,阿拉果製成了第一個電磁鐵,施魏格發明電流計等。安培曾寫道:「奧斯特先生……已經永遠把他的名字和一個新紀元聯絡在一起了。」奧斯特的發現揭開了物理學史上的一個新紀元。
奧斯特不只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還是一位優秀的教師。他的講課有表演,有分析。他非常重視實驗,他說過「我不喜歡那種沒有實驗的枯燥的講課,因為歸根到底,所有的科學進展都是從實驗開始的。」
安德烈·瑪麗·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1775年—1836年),法國物理學家,在電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對數學和化學也有貢獻。電流的國際單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1775 年1月20日生於里昂一個富商家庭,1836 年6月10日卒於馬賽。1802 年他在布林讓-布雷斯中央學校任物理學和化學教授 ;1808年被任命為法國帝國大學總學監,此後一直擔任此職 ;1814 年被選為帝國學院數學部成員;1819年主持巴黎大學哲學講座;1824年擔任法蘭西學院實驗物理學教授。
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對電磁作用的研究 。1820年7月 ,H.C.奧斯特發表關於電流磁效應的論文後,安培報告了他的實驗結果 :通電的線圈與磁鐵相似 ;9月25日,他報告了兩根載流導線存在相互影響,相同方向的平行電流彼此相吸,相反方向的平行電流彼此相斥;對兩個線圈之間的吸引和排斥也作了討論。通過一系列經典的和簡單的實驗,他認識到磁是由運動的電產生的。他用這一觀點來說明地磁的成因和物質的磁性。他提出分子電流假說:電流從分子的一端流出,通過分子周圍空間由另一端注入;非磁化的分子的電流呈均勻對稱分布,對外不顯示磁性;當受外界磁體或電流影響時,對稱性受到破壞,顯示出巨集觀磁性,這時分子就被磁化了。在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安培的分子電流假說[1]有了實在的內容,已成為認識物質磁性的重要依據。為了進一步說明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1821~1825年,安培做了關於電流相互作用的四個精巧的實驗,並根據這四個實驗匯出兩個電流元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公式。1827年,安培將他的電磁現象的研究綜合在《電動力學現象的數學理論》一書中 ,這是電磁學史上一部重要的經典論著,對以後電磁學的發展起了深遠的影響。為了紀念安培在電學上的傑出貢獻,電流的單位安培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他曾研究過概率論和積分偏微分方程,顯示出他在數學方面奇特的才能。他還做過化學研究,幾乎與H.戴維同時認識到元素氯和碘 ;比 A.阿伏伽德羅晚3年匯出阿伏伽德羅定律。
赫茲 (1857 02.22 - 1894 01.01)
赫茲,德國物理學家,生於漢堡。早在少年時代就被光學和力學實驗所吸引。十九歲入德累斯頓工學院學工程,由於對自然科學的愛好,次年轉入柏林大學,在物理學教授亥姆霍茲指導下學習。1885年任卡爾魯厄大學物理學教授。1889年,接替克勞修斯擔任波恩大學物理學教授,直到逝世。
赫茲對人類最偉大的貢獻是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
赫茲在柏林大學隨赫爾姆霍茲學物理時,受赫爾姆霍茲之鼓勵研究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當時德國物理界深信韋伯的電力與磁力可瞬時傳送的理論。因此赫茲就決定以實驗來證實韋伯與麥克斯韋理論誰的正確。依照麥克斯韋理論,電擾動能輻射電磁波。赫茲根據電容器經由電火花隙會產生振盪原理,設計了一套電磁波發生器,赫茲將一感應線圈的兩端接於產生器二銅棒上。當感應線圈的電流突然中斷時,其感應高電壓使電火花隙之間產生火花。瞬間後,電荷便經由電火花隙在鋅板間振盪,頻率高達數百萬周。由麥克斯韋理論,此火花應產生電磁波,於是赫茲設計了一簡單的檢波器來探測此電磁波。他將一小段導線彎成圓形,線的兩端點間留有小電火花隙。因電磁波應在此小線圈上產生感應電壓,而使電火花隙產生火花。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內,檢波器距振盪器10米遠,結果他發現檢波器的電火花隙間確有小火花產生。赫茲在暗室遠端的牆壁上覆有可反射電波的鋅板,入射波與反射波重疊應產生駐波,他也以檢波器在距振盪器不同距離處偵測加以證實。赫茲先求出振盪器的頻率,又以檢波器量得駐波的波長,二者乘積即電磁波的傳播速度。正如麥克斯韋預測的一樣。電磁波傳播的速度等於光速。1888年,赫茲的實驗成功了,而麥克斯韋理論也因此獲得了無上的光彩。赫茲在實驗時曾指出,電磁波可以被反射、折射和如同可見光、熱波一樣的被偏振。由他的振盪器所發出的電磁波是平面偏振波,其電場平行於振盪器的導線,而磁場垂直於電場,且兩者均垂直傳播方向。1889年在一次著名的演說中,赫茲明確的指出,光是一種電磁現象。第一次以電磁波傳遞訊息是1896年義大利的馬可尼開始的。1901年,馬可尼又成功的將訊號送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國。20世紀無線電通訊更有了異常驚人的發展。赫茲實驗不僅證實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更為無線電、電視和雷達的發展找到了途徑。
1887年11月5日,赫茲在寄給亥姆霍茲一篇題為《論在絕緣體中電過程引起的感應現象》的論文中,總結了這個重要發現。接著,赫茲還通過實驗確認了電磁波是橫波,具有與光類似的特性,如反射、折射、衍射等,並且實驗了兩列電磁波的干涉,同時證實了在直線傳播時,電磁波的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從而全面驗證了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的正確性。並且進一步完善了麥克斯韋方程組,使它更加優美、對稱,得出了麥克斯韋方程組的現代形式。此外,赫茲又做了一系列實驗。他研究了紫外光對火花放電的影響,發現了光電效應,即在光的照射下物體會釋放出電子的現象。這一發現,後來成了愛因斯坦建立光量子理論的基礎。
1888年1月,赫茲將這些成果總結在《論動電效應的傳播速度》一文中。赫茲實驗公布後,轟動了全世界的科學界。由法拉第開創,麥克斯韋總結的電磁理論,至此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1888年,成了近代科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赫茲的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證實了麥克斯韋發現的真理,更重要的是開創了無線電電子技術的新紀元。
赫茲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很大貢獻,正當人們對他寄以更大期望時,他卻於1894年元旦因血中毒逝世,年僅36歲。為了紀念他的功績,人們用他的名字來命名各種波動頻率的單位,簡稱「赫」。
中國:
徐光憲:研究稀土分離
徐光憲::研究插層組裝和產品工程
吳越 :研究催化劑
外國:
法國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萬、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羅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理查德·施羅克:研究有機化學的烯烴復分解反應。
哈伯 德國人,發明工業合成氨方法。
波施 德國人,貝吉烏斯 德國人,研究化學上應用的高壓方法
美國科學家理查德·海克、伊智根岸,鈴木彰研究有機合成領域中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方面
伍德沃德 美國人,研究人工合成固醇、葉綠素、維生素B12和其他只存在於生物體中的物質
納塔 義大利人,齊格勒 德國人,研究乙烯和丙烯的催化聚合反應。
P.J.弗洛里 美國人,研究長鏈分子,製成尼龍66。
佩德森 美國人,萊思 法國人,克拉姆 美國人,合成了具有特殊效能的低分子量的有機化合物,在分子的研究和應用方面作出貢獻。
艾倫-J-黑格,美國公民,他是半導體聚合物和金屬聚合物研究領域的先鋒,目前主攻能夠用作發光材料的半導體聚合物,包括光致發光、發光二極體、發光電氣化學電池以及鐳射等等。這些產品一旦研製成功,將可以廣泛應用在高亮度彩色液晶顯示器等許多領域。
艾倫-J-黑格 (1936-)
艾倫-J-黑格,美國公民,64歲,1936年生於依阿華州蘇城。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固體聚合物和有機物研究所所長,是一名物理學教授。
獲獎理由:他是半導體聚合物和金屬聚合物研究領域的先鋒,目前主攻能夠用作發光材料的半導體聚合物,包括光致發光、發光二極體、發光電氣化學電池以及鐳射等等。艾倫-G-馬克迪爾米德 他從1973年就開始研究能夠使聚合材料能夠象金屬一樣導電的技術,並最終研究出了有機聚合導體技術。這種技術的發明對於使物理學研究和化學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其應用前景非常廣泛。
白川英樹在發現並開發導電聚合物方面作出了引人注目的貢獻。這種聚合物目前已被廣泛應用到工業生產上去。
陳景潤:哥德巴赫猜想
達爾文:進化論
1991年10月16日,中央授予錢學森為"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
多得很,比如牛頓、祖沖之、愛因斯坦、哥白尼、伽利略、張衡、蔡倫、阿基米德、歐幾里德……
唐敖:著名化學家、;享譽國際的具有特色的中國理論化學派的建立人及主要代表者
60年代初以化學鍵理論的重要分支-配位場理論這一科學前沿課題研究,帶領其研究集體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創造性地發展完善了配位場理論及其研究方法;此項成果被1966年北京國際暑期物理討論會評為十項優秀成果之一,並於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70年代以來與江元生共同著手分子軌道圖形理論的系統研究,經過10多年努力,提出了本徵多項式的計算、分子軌道系統計算、對稱性約化三條定理,使量子化學形式的計算、分子軌道系統計算、對稱性約化三條定理,使這一量子化學形式體系,不論就計算還是對有關實驗現象的解釋,均表達為概括性高、含義直觀、簡便易行的分子圖形的推理形式;1987年,該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共發表學術論文260多篇;與其研究集體合作出版《配位場理論(方法、英文版)》、《分子軌道圖式理論(中、英文版)》、《高分子反應統計理論》、《量子化學》、《應用量子化學》、《約化密度矩陣引論》、《配位場理論方法補編(中、英文版)》、《微觀反應動態學》等8部學術專著。
中國的化學家太少了啦
外國的多些
伽利略 奧斯特 安培 法拉第 愛因斯坦 牛頓 羅福斯 湯姆生 居里夫人 赫茲 薛定諤.
❻ 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科學事業的科學家還有誰他發明了什麼
2013感動中國!林俊德。發明了鍾碧消者表式壓力自記儀。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在工作。遺言是:把我葬在橋寬馬蘭。馬蘭:中國核實驗基地。具體的說不清。上網查找就行了。這個材料比較悔薯新
❼ 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家有哪些
1、居里夫人
先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的居里夫人,是一位法國籍波蘭科學家。她研究放射性現枯橋象,發現了一系列新元素,包括鐳和釙。幾十年來,居里夫人由於長期從事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工作,加上惡劣的實驗環境和對身體保護的不夠嚴格,時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襲,使她的血液漸漸受到了破壞,患上白血病。
她還患有肺病、眼病、膽病、腎病,甚至患過神經錯亂症。在居里夫人看來,科學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為了能參加世界物理學大會,請求醫生延期施行腎臟手術;她曾帶病回國參加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
她曾忍受著眼睛失明的恐懼,頑強地進行科學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息,由於惡性貧血、高燒不退,躺在床上的時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兒向她報告實驗室里的工作情況,替她校對她寫的《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獻給了她所摯愛的科學事業。
❽ 有哪些科學家們為了科學研究奉獻了他們的一生的事例
1、馬克斯·普朗克
量子力學的重要創始人之一,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了「量子化」的概念。像這樣以某種最小單位作跳躍式增減的,就稱這個物理量是量子化的。
❾ 有哪些科學家,為了科學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科學家為科學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這個好像是科學家本來的,但是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做得到,這一點愛因斯坦真的說是為科學事業風險,醫生他雖然也有自己的家庭,但是他的一生之中都是處在科學的研究裡面,雖然他的後半生研究的那個大統一場理論好像沒有什麼特別大的質的突破。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偉大的物理學家,因為這些物理學家存在,才有了現在的物理學課本,才有了人們所熟知的物理學,有了人們現代科學的發展物理學是科學,但是科學發展到一定程度是可以轉化為科技的,這個就對人們的現實生產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吧,比如說原子彈核電站這些如果沒有愛因斯坦的相應理論的話,都不會出現。
❿ 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家有哪些
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家有:
居里夫人
路易斯·斯洛汀
托馬斯.米基利
布魯諾
博格丹諾夫
伊麗莎白·福列希曼·阿夏姆
薛定諤
帕里·托馬斯
漢弗萊·戴維
李林塔爾
居里 皮埃爾
讓·弗朗索瓦·德羅齊耶
卡爾·威爾海姆·舍勒
李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