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業局下屬的事業單位怎麼樣
農業局下屬的事業單位不錯,但是相同的單位不同的地域待遇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一般是根據當地的經濟水平掛鉤。
農業局是我國地級市、縣級市、縣一級分管與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的政府行政機構。
農業局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種植業、畜牧業、農業機械化和農村經濟發展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研究擬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經批准後組織實施;擬訂農業綜合開發規劃並監督實施。
(二)研究擬訂當地農業有關產業方面的管理辦法、規定等,引導農業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農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農產品品質的改善;研究提出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及財政補貼的政策建議。
(三)研究提出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指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鄉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
㈡ 農業事業單位改革相關問題請教
都是這樣的,80年代的時候種植比養殖重要,隨著副業的發展,其地位也在提高。那個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的單位估計也是參照公務員吧,只是下屬單位算事業單位了。這不存在合不合法吧。各地實際情況不同。
㈢ 農牧局蔬菜隊幹啥的
制定全區蔬菜發展規劃和年度生產安排,通過宏觀調控手段,實現蔬菜生產的良性發展,同時協調蔬菜生產中的各種關系。
農牧局是政府下屬行襲耐差政部門,負責管理管轄區域內種植業、畜牧業、農業科技教育、農業經營管理、農作物種子經營管理、農村能源、農業機械管理等工作的職能部門。
糧食有糧食部門負責供應,蔬菜則是由城鎮周邊一些專門種植生產蔬菜的園藝隊,蔬菜隊負責供應。為保證拍皮居民畝游蔬菜的供應,各級政府相應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專門負責管理蔬菜的種植,收獲和銷售供應等工作,因此蔬菜辦應運而生。
㈣ j農業局下屬蔬菜中心有實權嗎
沒有有。農業局下屬蔬菜中心由區政府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十堰市盯核茅箭區農業局,所以沒有實權。農業局是中國地級市、縣級市、縣一級分管與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的政府行政機構,負責管理農業部門,監督農顫皮業凱洞掘行為。
㈤ 農科院和農業局哪個單位待遇好
農科院屬於研究性事業單位,可能里外都得忙。室內試驗和室外試驗都要兼顧。全年基本都很忙。農業局則是由一定的忙閑季節。在農業局如果是項目或者其他技術推廣類的就是年初年終較忙,其他時間較松閑。至於待遇,農科院則要看各個研究所的經費情況,待遇不一,而且現在好多都在嘗試由事轉企,自負盈虧,前景不確定。農業局則是國家行政單位,待遇比較固定。相對穩定。我是在農丹局項目辦。希望對你有幫
助
答:1.農業局是國家行政單位。 2.如果你考那裡的話屬於公務員。 3.書的話建議買就考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 因為所有報考者均參加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包括言語理租巧解與表達、常識判斷(側重法律知識運用)、數量關
是好單位。農業農村局是同級人民政府主管農業農村的部門,是政府的重要序列組成部分。在這個局工作可以直接接觸基層,更好的了解關注和解決農業農村及農民凾待解決的問題,這個過程雖然艱苦,但非常鍛煉人。對於公務人員的成長、擔當非常有利。希望在這個局工作的同志珍惜這個崗位!
農業綜合執法隊和農業局機關工作哪個好?農業局機行政編是公務員嗎?
農業綜合執法目前正在改革期,未來前景如何現氏肢在不好判斷,建議選農業農村局機關
首先確認一點,農業農村局機關在職在編人員正常來說使用的是行政編制,肯定是公務員。農業農村局在政府組成部門中也算是大局,主要負責組織實施「三農」工作戰略、統籌推進農村社會事業、農村公弊核鍵共服務、農村文化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負責指導鄉村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發展等農業。其內設科室有辦公室、財務室、綜合處、政策法規處、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處、種植業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市場與經濟信息處、科級教育處等10多個處室,機關內設處室和幹部總量不是很大, 但二層機構非常龐大,保底有十多個。比如經濟作物技術 推廣站、農業技術推廣站、土壤肥料工作站、植物保護站、水果生產辦、農業科教站、農經站、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站、蔬菜研究所、種子站、農科院等等,基本上都是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性質的公益類事業單位。如果是農業大市,一個農業局機關加二層事業機構在職在編人員少的三四百人,多的甚至有上千人。如此龐大的機構,能夠進入局機關還是比較有優勢的。
至於農業綜合執法隊伍,基本上是參公性質的事業編制,待遇和公務員一樣,但受改革影響,可能會被整合到其它部門。此前的黨政機構改革,中央已明確提出要建立生態環境、市場監管、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五大領域綜合執法機構,目前,各地正在積極研討五大領域的執法職責整合、執法隊伍組建、執法機構設置、執法層級設定、執法人員編制鎖定等問題,不少地方已經有了明確的方案,下一步將正式啟動整合和改革。整合後,農業綜合執法隊伍將徹底被並入綜合執法局,成為其內設執法機構,行使相關權力。其身份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原則, 將繼續保留參公性質,不會發生大的改變。
綜合比較農業綜合執法隊伍和農業農村局機關兩個崗位,除了待遇一樣,無論在編制性質、發展空間還是行政權力,農業綜合執法隊伍都不如局機關來得那麼有優勢,鑒於此,小公個人建議選局機關。
㈥ 請問農牧局下屬哪個單位最好(農經站、農機監理所、蔬菜研究所、畜牧站、農業綜合執法隊、鄉企培訓中心
從長遠角度來分析,是農經站和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好些,因為現在這兩個單位能參公管理的可能性較大,尤其是農經站在很多地方都已經參公管理了,我是雲南的我們這里省上的農經站已經參公管理了,我想下一步就該輪到基層農經站了,因此農經站參公管理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農業綜合執法大隊是有執法權的部門,一般情況下有執法權的部門都是公務員或者參公管理的,因此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參公管理的可能性也是很高的。
㈦ 縣農業農村局隸屬關系
縣農業農村局隸屬關系是隸屬於縣的政府部門。改革後的野簡農業農村局還被劃入了發改委的農業投資、國土資源局的農田整治、水利局的農田水利建設、農機管理局的行政職能。省/市/縣委的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也設在頌滑褲農業農村局。農業農村局的職責主要包括:落實上級關於「三農」的計劃、戰略,負責農業綜合執法,推動「三農」建設和鄉村治理,負責農村宅基地、承包地的有關管理工作,負責漁政管理。萊垍頭條農業投資、農業防災減災、農田讓禪水利建設等。條萊垍頭此外,在很多地方,扶貧辦是設在農業農村局的,農業農村局還會負責扶貧方面的工作。
㈧ 畜牧局(縣級)屬下機構獸醫站是事業編制的,國家發布的改革事業單位政策中,獸醫站會不會改為行政編制
不會改為行政編制,仍然是事業編制。
鄉鎮畜牧獸醫站主要業務和職責:
(一)協助鄉鎮政府制定發展畜牧業的計劃、規劃,進行生產統計,制定技術推廣計劃;
(二)畜禽疫病免疫接種、檢疫、消毒、化驗診斷、監督、檢查等;
(三)畜禽品種生產、供應、配種、改良等;
(四)草原和草地建設、管理、監護等;
(五)飼草飼料的生產、加工、銷售;
(六)畜產品收購、加工、貯運、銷售;
(七)開展技術培訓、講座、咨詢、信息等服務,開展技術示範與指導;
(八)承擔上級下達數派的技術推廣任務。
從以上職責,可以看出鄉鎮獸醫站主要從事的是獸醫技術服務體系,即動物疫控中心。
獸醫體制改革後,分為三大塊,一是獸醫行政主管體系(畜牧局或農牧局參公或公務員);二是獸醫執法體系(動物衛生監督所,參公);三是獸醫技術服務體系(動物疫控中心,事業)。
根據獸醫站職責,未來改革後必會是事業單位,不會成為行政編制。
(8)縣農牧局事業單位蔬菜站怎麼改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方向。
1、清理規范現有事業單位。對未按規定設立或原承擔特定任務已完成的,予以撤銷。對布局結構不合理、設置過於分散、工作任務嚴重不足或職責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2、劃分現有事業單位類別。在清理規范基礎上,按照社會功能將現有事業單位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
對承擔行政職能的,逐步將其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對從事核顫生產經營活動的,逐步將其轉為企業;對從事公益服務的,繼續將其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強化其公益屬性。
今後,不再批准設立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
3、細分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根據職責任務、服務對象和資源配置方式等情況,將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細分為兩類。
承擔義務教育、基礎性科研改畢敗、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及基層的基本醫療服務等基本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一類。
承擔高等教育、非營利醫療等公益服務,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二類。具體由各地結合實際研究確定。
4、嚴格認定標准和范圍。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中央有關政策規定,按照是否主要履行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監督等職能,從嚴認定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
5、區分不同情況實施改革。結合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機構改革,特別是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推進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
涉及機構編制調整的,不得突破政府機構限額和編制總額,主要通過行政管理體制和政府機構改革中調劑出來的空額逐步解決。
對部分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要認真梳理職能,將屬於政府的職能劃歸相關行政機構;職能調整後,要重新明確事業單位職責、劃定類別,工作任務不足的予以撤銷或並入其他事業單位。
對完全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可調整為相關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確需單獨設置行政機構的,要按照精簡效能原則設置。
已認定為承擔行政職能、但尚未調整到位的事業單位,在過渡期內繼續按照現行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履行職責,使用事業編制且只減不增,人事、財務、社會保險等依照國家現行政策規定實施管理。
6、推進轉企改制。周密制定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工作方案,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資產清查、財務審計、資產評估,核實債權債務,界定和核實資產,由同級財政部門依法核定國家資本金。
轉制單位要按規定注銷事業單位法人,核銷事業編制,進行國有資產產權登記和工商登記,並依法與在職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建立或接續社會保險關系。
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後,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深化內部改革,轉變管理機制,並依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原則,逐步與原行政主管部門脫鉤,其國有資產管理除國家另有規定外,由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的機構負責。
13.完善過渡政策。為平穩推進轉制工作,可給予過渡期,一般為5年。在過渡期內,對轉制單位給予適當保留原有稅收等優惠政策,原有正常事業費繼續撥付。
在離退休待遇方面,轉制前已離退休人員,原國家規定的離退休費待遇標准不變,支付方式和待遇調整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轉制前參加工作、轉制後退休的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計發和調整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保證離退休人員待遇水平平穩銜接。
在醫療保障方面,離休人員繼續執行現行辦法,所需資金按原渠道解決;轉制前已退休人員,轉制後繼續按規定享受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障等待遇。
有條件的轉制單位,可按照有關規定為職工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和企業年金。要進一步做好離退休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
7、明確改革目的。強化事業單位公益屬性,進一步理順體制、完善機制、健全制度,充分調動廣大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真正激發事業單位生機與活力。
不斷提高公益服務水平和效率,促進公益事業大力發展,切實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公益服務。
8、改革管理體制。實行政事分開,理順政府與事業單位的關系。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快職能轉變,創新管理方式,減少對事業單位的微觀管理和直接管理。
強化制定政策法規、行業規劃、標准規范和監督指導等職責,進一步落實事業單位法人自主權。對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積極探索管辦分離的有效實現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級別。
對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實行不同的機構編制管理,科學制定機構編制標准,合理控制總量,著力優化結構,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強化監督管理。
9、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探索建立理事會、董事會、管委會等多種形式的治理結構,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提高運行效率,確保公益目標實現。
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結構的事業單位,要繼續完善現行管理模式。
10、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轉換用人機制和搞活用人制度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為重點,建立權責清晰、分類科學、機制靈活、監管有力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
加快推進職稱制度改革。對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實行分類人事管理,依據編制管理辦法分類設崗,實行公開招聘、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
11、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以完善工資分配激勵約束機制為核心,健全符合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員收入分配製度。
結合規范事業單位津貼補貼實施績效工資,進一步做好義務教育學校、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工作;對其他事業單位按照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因地制宜、穩慎推進的原則,實施績效工資。
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改革進程,探索對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實行不同的績效工資管理辦法,分步實施到位。完善事業單位工資正常調整機制。
12、推進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完善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政策,逐步建立起獨立於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險體系。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個人繳費全部記入個人賬戶。
養老保險基金單獨建賬,實行省級統籌,基本養老金實行社會化發放。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妥善保證其養老待遇水平平穩過渡、合理銜接,保持國家規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業年金制度。統籌考慮企業、事業單位、機關離退休人員養老待遇水平。
13、加強對事業單位的監督。建立事業單位績效考評制度,考評結果作為確定預算、負責人獎懲與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據。
加強審計監督和輿論監督。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重要事項和年度報告要向社會公開,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務事項要進行社會公示和聽證。
14、全面加強事業單位黨的建設。按照黨章和有關規定,及時調整黨的組織設置,理順隸屬關系,選好配強黨組織領導班子,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開展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在促進事業發展、完成本單位中心任務中的領導核心或政治核心作用,保證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在事業單位的貫徹執行。
㈨ 關於事業單位改企的問題
那要看你媽媽退休的年齡了,不同的年齡的解決方法不同。主要的要看你媽媽有沒有到法定退休年齡。如果到了,那這種做法是合法的,有相關依據,有著最終解釋權的。 如果聽不懂,那就詳細看看相關的法律依據吧,也許你就明白事業單位根據經費來源的不同,分為全額撥款、差額撥款(又稱定額補助)、自收自支三類,在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中包括了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事業單位由政府編制管理部門的批准設立與撤銷。 事業單位現行的退休養老制度與公務員大致相當,事業單位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男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退休時,退休金按本人原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俗稱「打折」,根據現在的政策規定,事業單位職工退休,退休金按原工資中的職務工資(或崗位工資、等級工資)、津貼兩部分為基數,根據工作年限長短分別按70%—90%計算,再加上各項生活補貼和職務補貼,一般情況下,退休金大約為本人退休前工資的90%以上,這也是比較典型的「待遇確定型」的退休金計發辦法。 在退休金的支付方式上,目前除部分市、縣組織試點外,我省還沒有建立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統籌制度。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後,退休金主要還是實行財政供給或單位自行解決。 二、事業單位轉企的概況 事業單位轉制改企,是事業單位為適應市場經濟改革需要,實行體制改革的方式之一。轉制改企的內容大體涉及以下方面:一是應對市場經濟體制的變化,積極參與市場競爭,通過將事業單位改變為企業,由事業法人轉變為企業法人,可以獨立承擔各種企業法人行為的相關責任,取得融入市場的資格參與市場競爭;二是促使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產權的多元化,事業單位過去都是國家獨投,產權與其所依附的機關之間關系比較復雜,產權不明晰,影響單位進入市場,改企後可以使產權進一步明晰,促使投資多元化;三是改革用人制度,將原來實行的人員編制管理改變為勞動合同管理,同時改革分配製度。 歷史上事業單位體制改革一直沒有停止過,歷次機構改革當中均有事業單位成建制改為國有企業,但由於過去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在許多具體制度方面,包括產權制度、用人制度與分配製度等大體上是相同的,因此過去事業單位變成企業單位,多數都只是單純的改企,涉及轉換機制的內容不是很多。目前所說的轉制改企是自1999年以來開始的,已經實行轉制改企的有中央部屬和省屬的部分科研機構以及工程勘察設計單位,正在實行轉制改企的有文化出版系統的事業單位,下一步將要改制轉企的還有經營服務類事業單位。 三、事業單位轉制改企養老保險政策主要內容 顧名思義,事改企過程中的養老保險政策,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將轉為企業的原事業單位納入企業養老保險制度范圍,執行企業的養老保險政策。從1999年起,國家先後就中央部(委)所屬的科研、工程勘察設計單位,文化事業單位轉制改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就包括了養老保險制度方面的具體政策。省人民政府為推動我省事改企工作,根據國家的政策精神,於2004年批轉了我廳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制定的《關於我省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試行意見》,即皖政辦〔2004〕57號文件,綜合上述的有關規定,事改企的主要政策包括: (一)參保政策 轉為企業的事業單位,從批准轉制之時起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到當地社保經辦機構辦理登記,單位和個人按照當地企業繳納養老保險費的規定及比例,履行繳費義務。社會保險機構自單位和個人參保繳費時起,為職工個人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職工在轉制之前在事業工作期間,依照國家政策規定可以計算的連續工齡均可視同繳費,不再補繳養老保險費。 (二)養老金的計發政策 1、轉制前已經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計發 轉制前已經辦理了離退休手續的人員,原已按事業單位計發辦法及標准計發的養老金維持不變,繼續享受。 2、轉制後辦理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計發 轉制後辦理退休的人員,基本養老金按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計發政策計發,對自轉制起5年內退休的人員,按企業辦法計發的養老金低於按事業單位辦法計發養老金的部分,加發補貼。 補貼的計算方式為:截止轉制時,本人按事業單位退休金計發辦法計算的退休金,與轉制時當地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水平之間的差額作為計發補貼的基數,一次核定後不再變動,轉制日後第1年內退休的發給該基數的90%,第2年至第5年內退休人的,依次發給該基數的70%、50%、30%、10%;如按企業辦法計發養老金與加發補貼高於原按事業單位標准計發養老金金標準的,執行原事業單位計發標准。至第6年起退休的不再加發補貼。 3、轉制後調入人員養老金計發 轉為企業之後再調入的人員,退休時基本養老金按照企業辦法計發。 (三)基本養老金的調整政策 轉制改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調整,區分為轉制前後以及按單位撥款性質不同分別規定: 1、轉制後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 轉制後退休的人員,養老金的調整按照企業的辦法執行,不執行事業單位調整政策。 2、轉制前已經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 (1)有正常事業費的轉制單位(包括原為全額、差額撥款的),轉制前已經離退休人員按照國家和省里有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調資政策調整退休金,所需資金仍按原撥款渠道解決。 (2)無正常事業費的轉制單位(即原為自收自支單位),轉制前已經離退休人員按照國家有關企業退休人員的政策調整養老金,按企業政策調整與按事業單位政策調整之間的差額,由原單位視情況自行解決。 (四)轉制前已經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支付政策 1、有正常事業費轉制單位養老金的支付 原為全額撥款的轉制單位,轉制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分兩部分支付,社保機構承擔按照接收時當地企業人均月養老金標准核定的部分,一次核定後不再增加。其與原養老金的差額部分由財政按原撥款渠道安排資金劃入社保專戶,由社會保險機構負責全額發放,按事業單位標准和辦法調整增加的養老金也照此辦理。 原為差額撥款的轉制單位,轉制前已經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社保機構負責發放接收時按當地企業人均養老金標准核定的部分,今後不再增加。差額部分由原單位支付,財政按原承擔比例解決相應部分,遇事業單位調整養老金,調整退休金由財政和單位共同承擔,原單位支付。 2、無正常事業費轉制單位養老金的支付 無正常事業費轉制單位已離退休人員養老金以及今後按企業辦法調整的養老金,全部由社保機構支付(離休人員待遇仍按事業單位辦法調整)。 3、轉制後退休人員養老金支付 轉制後退休的人員,養老金及今後調整的養老金全部由社保機構支付。 (五)轉制事業單位認定及養老保險其他管理政策 1、需轉制的事業單位,其性質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同級編委認定。 2、轉制後養老保險業務由參保地勞動保障部門管理,包括參保、繳費申報以退休審批,待遇調整審批等各項業務管理。 3、轉制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實行屬地管理。 4、57號文件下發前已經轉制並參保的單位,養老保險維持既定政策不變。原已參加養老保險的,其個人帳戶資金(個人繳費)並入轉企後參保建立的個人帳戶。 5、轉制單位可以為職工建立年金,採用個人帳戶方式管理,費用由企業和職工個人繳納,企業繳費在本企業工資總額5%以內的可在稅前扣除。 (六)關於提前退休問題 今年以來,為配合文化出版事業單位和省屬經營類事業單位轉制,經省委研究決定,對這兩類省屬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的,轉制時距法定退休年齡5年內、工齡滿20年或工齡滿30年以上的人員,經本人申請,人事部門批准,參照公務員的有關規定可以一次性辦理提前退休。 提前退休期間的退休金(按事業單位標准計發),至法定退休年齡之間的養老保險費以及增資部分,據測算人均約15萬元左右,由原單位一次性繳清,或從資產變現中籌集,不增加社保基金和財政負擔。 四、事業單位轉制政策的執行情況及存在主要問題及今後的思路 省政府皖政辦〔2004〕57號文件下發後,各地都陸續組織貫徹,蕪湖、馬鞍山、安慶等地已經出台實施意見,其他市的具體貫徹意見也正在制定之中。由於全省事轉企工作尚未全面推開,目前政策執行的面還不是很大,但從執行的情況來看,目前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有: 1、由於當前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分配製度的不同,使得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距,這已經成為當前突出的社會問題,因此事業單位轉制改企執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之後,職工心理上承受著比較大的壓力,甚至抵觸。 2、事業單位轉制改企所需支付的成本較大,特別是地方社保資金要為此承擔的資金和責任都較重,對一些市縣來說造成的沖擊比較大。 3、對過去已經轉制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仍然按照原定政策不變,雖然避免了政策上的翻燒餅,但引起的新矛盾並沒有得到解決。 4、對幾類比較特殊的事業單位如農(林)場、種子園藝場,招待所等,現行政策還不能夠很好的適應其改革改制工作,另外過去一些執行了事業單位工資制度的企業,也要求享受這項政策。 事業單位轉制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今後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的思路是: 1、將轉制改企養老保險工作要與下一步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相結合,在建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同時研究轉制養老保險政策完善問題。要把企業養老保險政策,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政策,事業單位轉企養老保險政策相互聯系起來通盤考慮,在不同的制度之間設計相互銜接的辦法。 2、結合事業單位改革的實際情況,對目前轉制工作進程當中尚未解決好的以及遇到的新問題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適時調整和完善政策。特別是要結合分配製度改革的進程來抓緊建立事業、企業之間大體相當的養老金調整機制,在二次分配領域注重公平因素。 3、加強對各地執行政策情況的指導,幫助地方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在實踐中對轉制政策不斷加以完善。同時要抓好政策的宣傳。 翻 安徽省勞動保障廳
㈩ 農牧局現在改名為
農牧局現在改名為農業農村部。
國家的體制機制改革都是根據實際工作當中遇到的問題來開展的。因為長期以來,農業部門和農村工作部門有很多的工作都是交叉的,三農的農業農村農民也是分不開的,所以農業部更名為農業農村部也是必然趨勢。
農牧局是主要管理種植業、畜牧業、農業科技教育、農業經營管理、農作物種子經營管理等工作的職能部門。
具體工作內容包含:
1、農牧局主要依靠經濟、法律及行政手段,通過調控市場指導全縣農牧業生產,使農牧業生產由過去單一的生產管理形式走向一體化的管理與服務模式;2、從過去農牧業生產下指標、定計劃、壓任務轉變為統籌規劃,提供服務和監督檢查;
3、把檢驗、培訓、咨詢、技術指導、監督管理、科技普及等具體業務轉移給局屬各相應事業單位,進一步強化政策法規、市場信息、質量標准、科技服務等方面的管理職能。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第一條 為了鞏固和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農業生產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維護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合法權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農業,是指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等友盯產業,包括與其直接相關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
本法好野和所稱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企業和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
第三條 國家把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首位。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目標是:建立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提高農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確保農產品脊鬧供應和質量,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縮小城鄉差別和區域差別,建設富裕、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逐步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