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事業部管理模式的建立事業部管理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一是清楚界定事業部的邊界。使各事業部有自己的產品和獨立的市場。要合並、重組企業內同類業務項,理順產業鏈條,消除事業部之間的競爭,使整個公司形成合力。
二是必須明確各事業部的責任、許可權和利益。做到責、權、利相匹配。
三是開發流暢的信息和通訊渠道。使總部與事業部、事業部與直接管理的工廠或裝置之間的協調能隨時進行。
四是建立准確有效的評估、監控機制。各事業部的競爭對手不同,市場環境不同,競爭條件不同,必須確定不同的評估基準。
隨著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入,企業兼並重組的推進,規模大型化、經營多樣化的企業(集團)會不斷涌現,事業部制組織形式會被越來越廣泛地採用。當然,企業組織管理體制改革和完善是個系統工程,應體現企業(集團)生存與發展的需要,並與其他相關工作共同推進。
Ⅱ 運營部門組織如何搭建
完成了運營體系搭建,然後肯定就是依據運營體系去搭建團隊。但是因為運營工作的繁雜,所以怎麼優化人員的職責,解決人員之間的協同效率就是個難題。很多運營部門的工作職責很容易陷入,一開始人招少了,導致人人瑣事纏身,績效無法責任到人;於是就加招人手,然後又招多了,導致人浮於事。甚至有見過超過幾十人團隊的運營部門,仍然是採用師傅帶徒弟的方法,我當時的說法就是,這是給每個能幹活的人招一個不能幹活的助理。結果就是沒有一個高效的組織體系,這是很要命的問題。所以運營部門如何搭建這個問題值得探討下。
一、運營職能的劃分
職能的劃分肯定是部門搭建的重要依據,運營的職能很寬泛,宏頃而且每家公司的運營特點也不一樣,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劃分出一個脈絡來:包括產品力、營銷、運營服務、數據分析四個層面。
1、產品力
商品職能:包括服務類商品,也包括電商平台的商品品類供應。包括商品的產品力提供及部分商品包裝的工作;
產品優化:無論哪種產品,重點的核心還是必須完成一個閉環過程;
產品流程:尤其針對B端產品的內外部產品的流程及標準的設定及運轉;
培訓標准:針對產品的內外部的培訓及標准設定及監督;
2、營銷
流量運營:擴大內外部引流渠道,流量精細化運營,聯合渠道活動,外部投放,PC導流,移動沉澱,後期的轉化率等;
用戶運營:根據用戶漏斗模型、RFM模型,建立用戶分級運營體系;根據不同階段的用戶特徵,建立對應的運營機制,提升新用戶轉化率,老用戶ARPU值;做大用戶規模,構建合理的用戶結構;
活動運營:根據熱門活動周期及重要的時間節點策劃活動,刺激用戶,增加用戶貢獻值,帶動增長;
產品運營:根據用戶數據漏斗模型,分析用戶流失原因,優化產品流程,提升各個環節的轉化率;策劃活動促進用戶對新產品的認知及新產品的用戶導入;
3、運營服務
運營工具:根據運營需求策劃運營工具,推出產品實現。包括但不限於:體驗金、抵用券、體驗課、秒殺、加息、抽獎、特權標、返現券等;
4、數據分析
業務分析:分析用戶數據,運營效果,指導運營改進;根據業務需求推動數據平台及報表的建設;
運營策略:運營分析一定要根據分析結果,提供運營策略的優化建議。
二、組織結構的選擇
確定了職能並不能說就是把組織架構確定了,關鍵還是要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最優的方式協同起來。這就要春或看選擇什麼樣的結構最為合理。從組織結構上來說,有直接的職能型組織、項目型組織、矩陣型組織。組織結構的選擇是對項目產品的基礎支撐,組織結構的設計也可以看做是運營本身。
1、職能型組織
職能型組織是把相同職責的人劃分在一個部門里,有利於同類資源共享,互相學習提高,但公司的目標在分解到各部門。但問題就是目標很容易不一致,因為每個部門客戶這時候變成了上面的管理者,都只是對領導負責,沒有人對真正的客戶負責。但是這也不影響,這種組織形式的價值,在大規模運作的公司,更多的推動來自公司的戰略,人本身就是資源,這種組織形式的優勢就是推動效率較快,每一塊能有專業項上的資源沉澱。
2、項目型組織
項目型組織與職能型組織正好相反,是把各種職責的人組成一個個的項目組,團隊目標一致。優勢是目標清晰整齊,有利於快速推進項目;但是如果公司項目較多的情況下,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對每一塊的負責人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把產品技術團隊也合並進來,這樣的項目組發展下去就是事業部,甚至是獨立公司。
3、矩陣型組織
矩陣型組織則是上述兩種組織結構的融合,橫向是產品業務線,對客戶負責;縱向是資源行政線,為了資源共享。如果說職能型組織比較適合防守型的業務,項目型組織適合進攻型業務,矩陣型組織就是可攻可守。
但它也有很明顯的問題:就是多頭管理的問題。對員工來說,一面是部門經理,另一面是業務線經理,這樣的雙頭領導總是很讓人頭疼。就算這兩種職位有時可以通過兼任來解決矛盾,但對人員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因為產品業務線的負責人主要管事,像獵人追求成就感,具體對打仗負責;資源職能線的負責人主要管人,像農民對人負責,追求權力和控制。如果上一層的管理不當職責劃分不清就會導致兩個負責任扯皮不斷,但是如果職能資源同時兼任產品業務線,又會導致用權力來尋求成就感,或者扒絕伍在KPI的重壓之下,放棄獵人的追求,造成行為的短視,忽視團隊能力的提升。這是人性的弱點,無法避免,目標不同導致手段不同。
三、有沒有理想中的運營團隊架構
肯定沒有,每家企業的運營模式代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肯定沒有最優解。而且每家企業擁有的資源和所處階段也不同,所以團隊架構本身肯定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過程。
1、對目標負責階段
對於創業初期的時候,運營的全面負責任應該是CEO,對公司內外關鍵資源進行協調。這個時候的運營部就是找到一個關鍵目標,達成公司的目標即可。這個階段一定要避免掉兩個問題:首先是要戒掉一開始就打造個什麼標准化的運營團隊的念頭,一個新的項目,既沒有人又沒有資源憑什麼,如果按照標准模塊搭建起的運營團隊肯定是扯淡,人浮於事;其次是要注意人員的培養,按目標去組織人,而不是按人來分配崗位,更重要的是要不斷的在目標上去尋求更多的渠道或方式的可能性,甚至可以多個項目並存同時去嘗試,快速嘗試快速改正。
2、根據目標優化職能階段
通過第一個階段,肯定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內部商業化的運營模型。無論是外部客戶獲取,還是內部運營協同,這個階段就要去選擇過度。可以將一些可以固化的人員固化到職能型,按照職能型去管理。但是要避免掉因組織變更帶來的優勢喪失,導致結果不可保障。
這個階段肯定會存在人員的冗餘,所以在這個階段,必須做好判定,根據公司的資源資金以及快速發展趨勢上,選擇相應的方式來過度。既要解決人的沉澱問題,未下一階段做好儲備;又不能導致團隊的崩塌或結果的不可控。
舉一個二十人左右的運營組織架構的例子:
運營總監:1人
數據分析組:經理+產品分析專員+市場推廣分析專員 3人
付費推廣組:組長+SEM專員+SEM設計專員 3人
CRM組:組長+會員營銷專員 2人
運營服務組:經理+客服+培訓師 7人
設計服務組:組長+設計師2
在這個例子中,運營服務和設計服務組是基礎保障,保障服務的正常運行,付費推廣組是目前已驗證的流量渠道,保障業務的結果可控。數據分析組是後期加上的,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客戶的留存存在問題,所以才增設了CRM組。在過度階段形成了這么一個結構。
3、扁平化的矩陣式
矩陣式管理的優勢都了解,但是怎麼做到矩陣式,就需要前期的沉澱。包括人員的沉澱是基礎,沒有人怎麼說都是白搭;同時企業也得具有扁平化管理的文化基因,如果缺乏這個基因,首先在溝通上就沒有邊界,會有無數的扯皮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