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事業單位是否有車補
在2月前,轟轟烈烈的公車改革,以在縣鄉落地實施為標志,取得了階段性成功,基本大功告成。而在9月15日發改委發布的消息稱: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面,中央企事業單位車改全面推進。
從以上規定看出,並不是所有的事業單位人員都能享受車補的,特別是對於在基層工作的事業單位員工,並無什麼改變,甚至於其他人的待遇提高了,但是自己卻還是老樣子。
車改前,每家縣直單位多少不等有1至3台車,大局有10來台車,鄉鎮普遍有2台車。車改後,除執法執紀之外,每個單位,只保留1輛公車,全縣公車取消了300多台,減少了80%,可謂成果輝煌。宏觀來看公車改革確實取得了成效,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廣大基層,並沒有達到減少駕駛人員,降低公務用車運行費用,杜絕公車私用的改革初衷。
所以,事業單位車改之路,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❷ 事業單位是否有車補
問題一:2017年事業單位有沒有車補 估計難,公務員的車補很多地區都還沒有發出來。
問題二:事業單位人員有沒有車補 事業單位發放車補也需要根據不同的職位和級別進行發放,通常國家對車補的規定要求如下:
中央和國家機關應力爭基本完成公車改革,取消一般公務用車,要適當發放公務交通補貼,中央和國家機關,司局級為每人每月1300元,處級每人每月800元。科級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車補就是「公車補助」的縮寫即「公務交通費用」,就是以往用於汽車支付作為公務交通活動改由貨幣補助,通過其它交通方式完成。
問題三:事業單位什麼時候車補 1、根據《2016全國事業單位車補方案》,黨中央、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機關本級公務用車制度改革2016年上半年完成。各部門所屬在京事業單位2016年底前完成;京外中央事業單位公務用車改革按照屬地化原則,與地方同步完成。
2、參改人員范圍:並非所有事業單位人員都參改,而僅僅是原符合公務用車配備條件的崗位和人員參改。改革後的公務出行保障,也不是發放公務交通補貼一種方式,而是採取報銷公務交通費用、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或其他符合規定的社會化方式保障公務出行,從嚴配備定向化保障公務用車。其中,現在通過實報實銷等社會化方式保障公務出行的人員將維持現有方式。
問題四:事業單位是否有車補 事業單位車補政策
中央機關公務員開始領「車補」 司局級每月1300元
根據安排,去年年底前,中央和國家接管的公車改革要基本完成。近日,記者通過采訪多個中央部委證實,目前中央層面公車封存和補貼發放工作已基本完成,公務交通補貼已從上個月起開始發放。根據規定,中央和國家機關「車補」標准為:司局級每人每月1300元,處級每人每月800元,科級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中央
公車封存車補現身
去年7月,中辦和國辦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關於車改終於有了頂層設計,這也被外界評為「史上最嚴厲車改」。嚴厲之一在於為公車改革設下了一個時間表――2015年底前,中央和國家機關應力爭基本完成公車改革;地方黨政機關在2015年底前完成。
近日,記者先後聯繫到多個部委,其工作人員均表示,11月底單位公車已經全部封存。受訪工作人員說:「改革對我們來講就是統一調配的車沒了,取消了一般公務用車,所以就自己想辦法解決交通問題。」
根據上述《意見》和《方案》,取消一般公務用車,要適當發放公務交通補貼,中央和國家機關,司局級為每人每月1300元,處級每人每月800元。科級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2015年最後一張工資條,「車補」終於現身了。受訪的公務員透露:「上個月發放的工資條顯示,已經拿到了『車補』,是800元。現在就自己開車上下班。」
知情人士證實,目前中央層面公車封存和補貼發放的工作已經基本完成,「車補」肯定能發放,但後期車輛處置一下完不了,還得分期分批進行。
>>地方
有省份砍掉公車經費
中央層面公車改革可謂「按期交卷」,接下來要進行的是地方車改。按照預期,地方車改的難度遠遠高於中央。為此,去年年末,江蘇、湖北等地便相繼召開會議,部署新一年的車改計劃。
12月19日,江蘇省發布《江蘇省機關事務管理辦法》,確定首批改革單位就有1.6萬個。江蘇省相關部分負責人透露:「上半年省級機關要改到位,下半年全省各級黨政機關要改到位,這次第一步改革是黨政機關和參公的事業單位,下一步還有其他的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都要按照時間節點推進。」
目前,各省份2015年預算編制工作已經展開。中部某省份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三公」經費中,公車購置與運行費將不再出現。該負責人說:「現在具體政策還沒出來,機關事務管理局方面得具體拿方案,但在今年預算安排中,公車購置、運行維護這一塊的費用已經拿下來了。」
而一東南省份的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由於省里的公車改革具體落實方案還未確定,因此年初拿出的預算賬本公車經費仍將存在,但隨著改革推進,這部分經費將用於「車補」及人員安置等。
>>難點
車補能否立即實現「省錢」目的
車改方案明確,車改後用於車補的經費要少於從前的車輛購置與運行費用。部分地方表示,車改第一年,車停了、補貼發了,但車輛處置和人員安置卻難以一步到位,仍要費用支撐,因此想要不沖破這條費用控制的紅線,工作難度較大。
此外,本輪車改要將各省份的「土辦法」統一,其中最重要的就在於補貼標準的統一。此前,一些地方試點工作早已鋪開,但各地車改步子較大,有的標准超過了國家規定,如今要讓補貼額度降下來,動員工作需要做到位。
*** 南京市委黨校政策教研部副教授惠天表示,在試點過程當中有些地方的補貼標准明顯高於國標,這是因為在個別地區試點時,就算是超了也不算違規。但現在有了一個國家標准,今後就要做好兩個工作:第一就是明確國家規定的剛性,另外就是要有一些懲戒措施。
2016全國事業單位車補方案
《中央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施意見......>>
問題五:事業單位是否有車補 沒
問題六:為什麼事業編沒有車補 隨著各地公車改革的相繼實施,國家公務員領到了工資以外的另一筆收入,可謂心情舒暢,應該感謝黨和 *** 的好政策。殊不知改革的背後還有比公務員隊伍多出一半還要多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他們是否也和公務員一樣能領到除工資以外的一筆收入,答案是「否」。
嚴格意義上,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其實都是國家幹部,是為人民服務的公僕,在人民的心目中他們都是國家幹部,沒有不一樣的地方。但隨著公務員公車改革、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的實施,這個以往的認識改變了人們的看法,公務員就是好,待遇各方面都比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優越。改革是黨和 *** 的決策部署,我們不能抵觸,但改革的背後可以說一個人在歡喜、另外兩個人卻在憂愁,是「英雄」同時還要問出處,很大程度在打擊和影響著一大批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現在的局面是,擁有公務員身份的人不願到事業單位任職,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難以進入到公務員隊伍,要改就改的徹底,公務員就應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干好自己的本質工作,而不是公務員崗位上擁有一大批事業單位身份工作人員在幹事,付出了很大心血,卻得不到應有的報酬。
試想,只因一個身份的問題,就不能享受到同工同酬。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龔自珍先生的一句經典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國家在每個歷史時期都涌現出各類人才,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現實的問題是人的身份問題,沒有公務員身份,你就不會進入這支隊伍,享受與他們同等的待遇。
問題七:事業單位有車補嗎 廣義的公務員,包括所有財務人員吃了一頓飯,那就是 *** ,黨和人大,政協。其中, *** 也直屬組成的 *** 部門,國家或省級部門(垂直管理也是)。有一種所謂的黨,一般是指市政當局工作和工會,婦聯,共青團,殘疾人組織和其他團體。
窄文官 *** 是指各部門工作人員的組成。
「2009年考試成功錄用公務員的黨政機關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考試」,公務員的黨政機關在這里指的是市政部門, *** 部門( *** 組成部門),團體組織的工作人員。
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的工作人員一般由指非 *** 部門(以下垂直管理可能是直接或機構),而是完全與公務員待遇相同(如供銷社,在CAST),這些工作人員的單位。
這里不包括一般的機構。
換句話說,這次考試招這樣的人。
簡單的理解就是公務員招考吃財政飯(廣義)。
問題八:事業單位人員有車補嗎 應該有,事業單位可能要晚一年,現在可能還沒執行
問題九:事業單位到底有沒有車補了? 目前沒有。
問題十:事業單位人員車補什麼時候能發到手 提問者,行政機關、事業單位都要進行車改,目前行政機關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已經完成了車改工作,相關工作人員也享受到了車補政策。但更多的事業單位至今尚未實施此項政策,這是由於事業單位中教師和醫生占很大比重,如果全部實施車改,讓其享受補貼,那麼對於當地財政而言,是相當大的負擔,有些地區的財政是不是能夠承受還是未知數。為此事業單位的車改工作要略落後於行政機關和參照公務員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但是車改工作肯定要落實到位,如果您對上述政策的落實期限的具體情況有進一步的想法,建議您到當地發改委進行實地的政策學習,去時建議您帶上筆和紙,將工作人員所說內容記錄下來。僅供參考。
❸ 在事業單位上班,沒有買車,能不能領車補
車補與你有沒有車並沒有關系,也不看你的單位,主要看你的編制!
按照目前的政策,大部分地區只有公務員編制才有車補,假如你在政府單位上班,但是你沒有公務員編制,僅僅是個合同工或者事業編,那麼肯定是沒有車補的,不管你有沒有車!
不過事業單位的車改也在進行,估計也不會等很長時間,但是也並非所有事業單位都會有車補,因為事業單位種類很多,不可能一刀切的發車補。你現在雖然在事業單位,同時也有事業編制,那麼可能以後會發車補哦,這個與有沒有車沒有任何關系,只與編制有關系!
車補與你有沒有車沒有關系,只看編制發放
如果你是行政編,即公務員,肯定有車補,即便是行政工勤人員,也可以領取車補,只不過比公務員低一點。但如果是事業編,很遺憾的告訴你,基本上不會有車補,無論你是不是有車。
2018年3月份,中央車改辦在甘肅蘭州召開車改會議,明確今年6月前要完成事業單位公車改革。但從公開的信息顯示,這個事恐怕又黃了。目前,小公所知道的,只有青海、湖北、江蘇、廣西、重慶、廣東等地開啟了事業單位公車改革,其它地方都還沒看到方案的出台。沒有改革,何來車補?
即便實行車改了,也不一定有車補發。事業單位體量巨大,如果像行政機關那樣發車補,不僅違背了車改節約財政成本的初衷,恐怕還得增加成本,所以,現在實行事業單位車改的省份,基本上都實行了實報實銷的方式,少部分省份分單位性質也會適當發放車補,但基本上不會超過公務員。如江蘇,教師就每月有500元車補,一年發9個月。其它地方,小公目前還沒有看到有實際發放的。未來即便其它省份啟動改革,恐怕也很少有發扯不到。所以,事業單位的人,就別老想著車補的事了,不現實。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咨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事業單位上班,有車也不能享受車補,有車沒車和領不領車補沒有一毛錢關系。
到目前為止,只有公務員和行政工勤人員領車補,事業單位都都都沒有。
前一段時間,據說將要實行鄉鎮事業編制人員享受車補,但是遲遲沒有實行,什麼時候能拿到手,那不知道猴年馬月了。但聽說鄉鎮事業編不包括街道辦事處事業編人員。這是國家對鄉鎮基層幹部的照顧政策。
我單位的情況是,單位有公務員,工勤人員,事業在編,分流人員,臨時工, 社會 化工作者和臨時工,還有勞務派遣人員, 社會 化工作者十種人員。這十種人員中,只有公務員和行政工勤人員有車補,有車補的人員中有有車的和沒車的,那些沒有車的公務員,怎麼下村呢,他們是趁著事業幹部的車子下村的。也就是說,那些拿著車補的人坐著沒有車補人的車干公差。這就是現狀。
在機關事業單位上班能不能發車補,和你的單位性質關系不大,和你買不買車更是沒一毛錢關系,有關系的只有是你的身份屬性,即編制性質。現階段,還是只有公務員身份(含參公身份)的在編人員才能發放車補,也就是說能不能發放車補,身份屬性是第一考慮因素,但是又不是唯一考慮因素。舉個例子。
如果你是公務員身份在編人員,又在行政單位上班,那麼發車補是有你的份的,但是如果你因為提拔或者調動到了事業單位上班,而且編制關系也調過去了,那麼你就不可以享受車補了。之前我單位就有個這么個同事,本來是公務員身份的人,高升到了事業單位做副職,連車補都少了,甚至提拔帶來的工資晉級還比不上失去的車補收入!所以,每次他都說這個提拔讓他收入還更低了!
所以,在事業單位上班,你基本上就不用去考慮車補的事了,因為無論如何,車補都是和你無緣的。
首先說一下單位性質。 提出問題的人說的事業單位應該指的是機關事業單位,而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事業單位,他所代指的應該是所有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公檢法、事業單位等行使公權力的機關單位,而不僅僅是指事業單位。發不發車補,與所在單位的性質沒有直接影響,例如你在政府部門但你是事業編制,目前也不發車補。只有行政編制(含工勤)才發車補。
其次說一下買車的問題。 公車改革後,單位的一般性公車都取消了,外出開會、調研或者下基層都需要自己解決,不再安排公車。車補用於補貼你在辦公過程中所花費的交通成本,車補與編制和級別有關,與你實際買不買車沒有關系。
再次說一下領取車補的條件和標准。在職在編是最基本的條件,在職在編的行政編制人員,目前很多地方要看考勤,不在崗或者請假超過一定天數的是不能發車補的。 根據中央和國家機關車補標准規定,司局級每人每月1300元、處級每人每月800元、科級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而地方不得高於中央補貼標準的130%。
最後,事業單位的車補一直沒有落實,因為事業編制人員體量太大,不好照顧到全部,所以推行起來格外慎重。目前基本上都在研究調研階段,還沒有落實到位。所以事業單位的職工沉住氣,慢慢等著好消息吧。
目前,車補只有公務員身份的人才能享受,事業單位的人員現在還沒有。地方黨委政府機關的一把手,有專門公車服務的,他們也沒有車補。
首先,事業單位公車改革尚未完成 ,事業人員普遍沒有享受公車補貼。其次,即使事業單位公車改革完成,公車補貼發放也與私人買不買車沒有一毛錢的關系 。
1、公車補貼的含義: 公車補貼,是指公車改革完成之後,公車費用節余由個人以福利補貼形式享受的部分。按照公務員和參公人員公車補貼發放實例,即使發放了公車補貼 ,個人因一般性公務用車發生的費用,也是實報實銷,全額報銷。其次,個人上下班途中發生的費用,不在公車補貼范圍。第三,私車公用全國沒有統一的規定,產生的費用、事故等如何處理,各地並不相同,存在政策真空。
2、公務員公車改革進展: 公務員和參公人員公車改革工作已經於2016年底完成 ,除按規定保留的車輛,由機關事務管理局或者公車管理平台統一保障公務用車外,特種車輛由原使用單位保留,其他車輛統一公開拍賣處置。公務用車保障不足部分,由 社會 定點車輛服務公司提供。公務員和參公人員公車補貼按級別每月計入個人工資中發放,部分財政困難縣區未發放。
3、事業單位公車改革進展: 按原計劃安排,事業單位公車改革工作計劃在公務員公車改革完成之後,緊接著推進。但一直到2018年3月27日,才有消息報道,全國事業單位公車改革現場及安排工作會議在蘭州拋開,會上安排,全國事業單位公車改革工作要求6月底前全面完成,4月7日,承擔公車改革任務的中央發改委官網報道了這一消息。此後,再沒有了下文,各地車改辦都沒有接到相關具體安排和文件。
目前,除了湖北、廣東等6省市完成事業單位公車改革試點外,有消息要求10月底前完成全國事業單位公車改革工作外,同樣也沒有具體安排,沒有確切消息。
4、事業單位公車補貼發放形式: 事業單位公車補貼發放,以湖北省試點為例,是取消公車補貼,以報銷一般性公務用車費用為主。意味著即使全國范圍內完成事業單位公車補貼 ,事業人員能否領取公車補貼,都是個未知數。其原因是事業單位牽涉單位多,人員構成復雜。公車補貼用以補貼公務用車支出,事業單位中,有的人員經常有公務外出任務,有的人員卻常年不發生公務用車支出,其中以醫務工作者和教師兩大群體最為普遍。
事業單位公務用車,除湖北試點報銷模式外,還有消息稱省直、市直事業單位處級以上領導幹部按照公務員模式發放。另有消息稱管理人員參照公務員公車補貼標准發放,專業技術人員和工勤人員按照每月200元、300元的定額補貼發放。具體消息,要待全國事業單位公車改革塵埃落定之後,才有定論。
感謝悟空的邀請。
首先,我想說明一下,在事業單位上班,有沒有車,都不能領車補。
其次,我想普及一下車補的概念和作用。車補就是「公車補助」即「公務交通費用」,就是以往用於 汽車 支付作為公務交通活動改由貨幣補助,通過其它交通方式完成。車補的作用:一方面避免公務人員用於不當行為,從而浪費國家財富。另一方面能夠通過其它交通方式促進地方經濟的短期效益。
再次,國家車補的時間表。2014年7月,中辦和國辦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這是關於車改的頂層設計,這也被外界評為「史上最嚴厲車改」。嚴厲之一在於為公車改革設下了一個時間表——2014年底前,中央和國家機關應力爭基本完成公車改革;地方黨政機關在2015年底前完成。
最後,車補的標准。根據上述《意見》和《方案》,取消一般公務用車,要適當發放公務交通補貼,中央和國家機關,司局級為每人每月1300元,處級每人每月800元。科級每人每月600-650元,科級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現在的車補主要是針對公務員或參公單位人員發放,事業單位目前還沒有。各地目前也正在研究。
不能!
❹ 事業單位干行政的工作,為何不能享受車補
事業單位做行政工作,其實就是常見的混編混崗,但是做的工作相同並不代表編制就一樣。 到目前為止,只要行政編才有車補,事業編沒有,所以不管你是做行政工作還是事業工作,只要你不是行政編制,就沒有車補。
車補可以說一直是事業單位在編人員的一塊心病。事業單位車補一直遲遲不到位,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事業單位人員復雜、人數較公務員較為龐大;二是事業單位改革還未到位,很多政策問題還沒有辦法落實。
其實現在事業單位的車補問題也引起了國家重視,部分地區實行了報銷制度,對車補進行報銷,也是在盡力解決事業單位的車補問題,希望之後會有更確實的政策調整事業單位的車補問題!你怎麼看呢?
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發表不同觀點。
不管在哪個單位的公務員,不管從事什麼職業的公務員,都是有車補的。而為什麼和公務員一樣干著行政工作的事業編人員就沒有車補呢?這是一直令事業編夥伴們頭疼的問題。
自公車改革之後,每個單位的公務用車數量有限。且單位的公車都隨時待命,以防單位領導突然出去調研。所以,幹活的工作人員,不管是去上級部門取文件,還是下鄉扶貧,都和單位的公車無緣,基本上全靠自己的私家車。公務員還好,每個月都有相應的補貼,就是常說的車補。而同單位的事業編人員,就非常叫苦了。
但為什麼這樣的事業編人員不能有車補呢?
一是公務員和事業編人員的經費來源不同。 公務員是完全的財政撥款。而事業編
針對在不同類型的不同人員建立了有別於國家機關的工資制度,分為公益性、准公益性、經營性,財政撥款情況分為全額、差額、自收自支三類。
二是兩者的人員數量差距太大。 截止到2015年底,公務員數量716.7萬人。有資料顯示,我國共計126萬個事業單位,共計3000多萬正式職工。這就可以看出,事業編人員的數量是公務員的4倍多。
三是事業編種類太多。 如果在行政單位的事業編人員有車補,那麼所有的事業編人員都要有車補。一碗水還是要端平的。但是事業編種類實在太多,包括醫生、老師、科研人員、機關單位等等,其中教育、衛生和農技服務從業人員三項相加,占總人數的3/4,教育系統人員即達到一半左右。而且教師還不涉及公務出行。
所以說,最悲劇的還是行政機關中的事業編制們,大家有怨言也沒辦法。但是隨著事業編改革力度越來越大,在行政機關的事業編還是有希望發車補的,不論以什麼樣的形式,資金來源如何。但教育、衛生系統的事業編應該沒有車補,畢竟是公務出行才給的補貼,而不是用來下上班的補貼。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行政機關(參公單位)中不能領取車補的四類人員
目前,公車改革只在公務員單位和參公單位完成, 車補僅限於公務員和參公身份的人員才能領取。
那麼,在行政單位工作,或者在行政單位內設的事業單位工作,乾的工作是一樣的,只是身份不同,能不能領車補的呢,答案是不行:
1、機關事業人員。 指在機構改革過程中,因單位合並,或者職能劃轉,將原來事業編制的人員劃歸到行政機關或者參公單位。這些人,雖然承擔的是行政職能,卻因編制原因,不能申請或者轉換為公務員,不符合條件,不能領取車補。 這部分人員,即使以後事業單位車改,也因身份問題不能享受,屬於兩頭踏空。
2、機關內設事業單位人員。 機關內有一部分內設機構,承擔的是行政職能,卻屬於事業機構,其人員與機關人員混同使用,卻同樣因身份問題不能享受車補。
3、行政機關內超編人員。 因其在崗不在編,同樣無法過渡為公務員,也不能享受車補。這部分人員只有在單位編制空出來之後,身份過渡為公務員,才可享受。
4、違規調入行政機關的人員。 2007年12月後 調入 行政機關(參公單位)的一般科員,由於程序不合規,公務員逢進必考、非考莫入,缺了一道程序,雖然單位有空缺的行政或者參公事業編制,卻同樣也無法過渡為公務員身份,也不能享受車補。 這部分人員,同樣在事業單位車改之後,也因身份問題不能享受,也屬於兩頭踏空。
機構編制方面的問題,可以私信咨詢。
公車補貼已經成為 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最為關心的事情,尤其是一些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截至目前,公車補貼已經在公務員中開始允許按照規定發放,雖然在執行公務中沒有了公車,但是他們卻每月得到了執行公務的交通補助,這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弱化公務員因沒有公車而外出執行公務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在行政機關管理的事業單位中的工作人員並沒有發放公車補貼。他們雖然是事業單位人員,但是與公務員承擔的工作都是一樣的,都是按照從事行政工作,但是卻沒有公車補貼。
公車補貼目前發放范圍僅為公務員,事業編並不在公車改革的范圍之內。即使你承擔著行政工作,但是你的身份屬於事業編制,從政策規定上來講,事業編是不能發放公車補貼的。
根據國家公車改革的進程,據說中央事業單位已經公車改革實施完畢,已經可以發放公車補貼,相信地方也即將開始進行事業單位公車改革,發放公車補貼指日可待了!
原因很簡單啊,因為你不是公務員(或者參公) 。
自2014年全國車改以來,目前,除江蘇等少部分省份外,全國絕大多數省市只有公務員(含參公、行政工勤編)發放車補,事業單位人員是沒有車補這項政策的,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領。沒有辦法,政策就是這樣,一刀切下來,誰也不能改變。
像我所在的市,目前公務員車補就分4個檔次,具體標准為:廳級每人每月1950元,處級每人每月1200元,科級每人每月750元,科員及以下每人每月650元。一年算下來, 科級幹部每年光車補就差不多比事業單位的人多9000元收入 。
這也造成了一些不愉快。在事業單位,大家都沒有車補,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同事間倒相安無事。但在一些存在混編現象的行政單位,就比較尷尬了。同一個單位,同樣是幹活,行政編甚至工勤編都有車補領,而事業編卻沒有,不僅如此,在提拔上,事業編也同樣比公務員受限,多重因素疊加,也難怪事業編的人抱怨不公平,同工不同酬。
好在,現在有消息稱,下一步對於類似的行政單位事業編人員,在身份不變的前提下,國家將把這一部分人納入統籌管理范疇,參照公務員發放車補,逐步拉平工資收入。
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咨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事業單位干行政的工作,說的應該是行政單位里混編混崗的人員。
由於編制數量的限制,很多機關單位目前已經無法招錄行政編制的人員,就只能 從下屬事業單位抽調人員,或者用下屬事業單位的事業編制招錄人員安排在機關單位進行工作 ,這就是混編混崗的現狀,這部分事業編制的人員, 做的是行政單位的工作,拿的是事業單位的待遇。
這部分人員為什麼不能享受車補?
因為他們屬於事業編制。 根據中央2014年印發的《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只有 行政編制和參公事業編制 才能發放公務交通補貼,全額撥款等事業編制是沒有車補的。
未來事業編制會有車補嗎?
根據中央2015年印發的《中央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和目前各個省市的具體情況看,2018年事業單位車改會基本完成,但 只有黨委和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有可能按照公務員的方式發放車補 , 其他事業單位的人員基本都是按照實報實銷的方式進行改革,也就是沒有車補。
做同樣的工作,卻無法享受相同的待遇,這就是混編混崗人員令人沮喪的現狀。
車補這個明顯是很長一段時間的隱形福利,我們國家把工資什麼的弄得異常復雜,又是工資,又是獎金,又是補貼,又是創新貢獻,水混了大家才不好弄明白
很多地區事業單位管理八級以上崗位是有車補的,其他事業人員多採取實報實銷的方式。
機關事業單位公車改革到現在基本上已經告一段落,根據政策規定,行政機關內所有人員都是有車補的,包括公務員和機關工勤,以及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人員也是全部有車補的。事業單位公車改革比機關公車改革稍晚,但根據目前大部分地區出台的政策,事業單位主要還是採取實報實銷的方式進行,部分地區事業單位管理八級以上崗位可以享受車補,但離開管理崗位後就不再享受。
關於事業單位車補問題,很多事業人員都有反映,我們可以看下有關官方給出的答復:
有網友提問:
今年事業單位的車補發下來了,但只發到副科級,副科級以下人員沒有車補,不知是否符合當前事業人員的車補政策。
官方答復:
只有市委、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發放公務交通補貼的方式,管理人員的界定為:在核定的限額內實際聘任為單位領導或內設機構領導的在編在崗人員。所聘人員離開管理崗位後,不再享受交通補貼。
也就是說,事業單位並不是全部都沒有車補,而是聘任到管理崗位上的領導幹部有車補的,當然了,發放車補以實際聘任為准,離開實際的管理崗位後,雖然仍然享受原來崗位的工資待遇,但是車補就不再享受了。
原因很簡單,既便乾的行政工作,事業單位人員也不屬公務員身份。
首先你應是公務員身份或機關事業單位參公管理的人員、工勤人員,否則不會有的,事業單位干行政的也有,出現這種情況那是混編混崗造成的,有些機關事業單位有公務員、參公管理人員、辦事員、工勤人員、合同制工人,編制身份不一樣也有同在一個崗位混崗工作的,那都是單位領導按他的意願安排的,工作領導是可以有權安排任何人去做,你的絕對服從領導,但上級文件規定的有關人員遇待你單位領導是沒有權力隨意改變的,這就形成了同崗不同酬的不同待遇。
❺ 事業單位人員有車補嗎
1.目前能夠擁有車補的事業單位只有參公事業人員和鄉鎮事業編。其中參公人員,執行與公務員同等的工資和晉升待遇,包括車補在內。而鄉鎮事業編,是指在鄉鎮機關工作的事業編制人員,按照公務員標准發放車補。
2.河南省和山東省已經陸續發放車補了,主要是針對於在鄉鎮和機關工作的事業單位人員,正科級每人每月,副科級,科級以下人員。目前已經有六、七個省已經落實了該政策。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省市跟進,普及該政策。
事業單位人員有車補嗎
❻ 同一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為什麼有人有交通補助有人沒有呢
車補是辦公時間(工作時間)用於交通費用的補貼;而所謂的交通費是指上下班時間的用於交通費的補貼;而上下班時間不是工作時間,所以是兩種補貼,不應混淆。歷史看,有交通費而沒有車補時,辦公交通都是由單位承擔,車改也是就辦公交通而然的。
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受國家行政機關領導,沒有生產收入、所需經費由公共財政支出、不實行經濟核算、主要提供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非物質生產和勞務服務的社會公共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❼ 事業單位的你們有車補嗎是怎樣的發放標准
正規的企業公司在福利待遇上也是比較豐富的,不僅有餐補,交通補,還會有房補。交通補助也是比較常見的,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業單位都會有這項福利。在進入到公司之前也要提前了解清楚,在發放車補的過程中,也會根據自己的崗位等級來進行調整,一般情況下等級越高的工作人員發放的交通補助會更高一些。不同公司規定的發放標准也是會有所不同的。有些事業也是會發放車補的,比如編制人員,或者是政府人員,之所以會發放車補,也是為了減輕員工在生活當中的一些負擔。所以有些工作是需要經常出勤的,所以員工的車費也是由公司報銷的。
一般情況下國企單位的待遇會更好一些,如果是民營企業的話,想要有車補也是非常少見的,這也要根據工作崗位來進行區分,很多地方都不會有車補這樣的待遇,尤其是在小城市當中。很多工作人員的條件是不符合車補條件的,再進到一家公司之前提前了解清楚會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