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差額事業單位是什麼意思
差額事業編制是指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掛鉤,如醫院和部分景點等。
為了區別其他事業單位,機構編制部門專門設置了“差額事業編制”,作為事業編制的一個統計分類,嚴格管理。事業編制按照財政供給方式,分為全額、差額和自收自支三類,從目前的機構編制改革實際來看,自收自支類要全面撤銷,差額保留但要大幅度縮小。
2. 什麼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
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就是財政只撥付一部分經費的事業單位,一般在70%左右,其餘自籌,但執行的工資標准比其他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要高。
3. 事業單位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有什麼區別
我國事業單位其實有三種體制,事業編制差額和全額的差別主要是,單位資金供給的方式或解決方案不同。具體意思是:
1、全額單位是指,它的資金來源由同級財政全額拔付。
2、差額單位,是指其資金供給只由同級財政解決一部分,不足的部分要靠單位創收,來彌補。
3、還有一種事業單位性質叫自收自支單位,也就是資金來源全靠自己單位收取,收到就發,收不到就不發。
4、現在國家在整頓,考慮能保留的全部由財政負擔,取消自收或差補。
事業編制差額和全額的主要區別是單位資金供給的方式或解決方案不同。
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按差額比例,財政承擔部分,由財政列入預算;單位承擔部分,由單位在稅前列支,如醫院等。差額撥款單位的人員費用由國家財政撥款,其他費用自籌。這些單位的人員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為60%,非固定部分為40%。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差額撥款單位要根據經費自主程度,實行工資總額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促使其逐步減少國家財政撥款,向經費自收自支過渡。
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也稱為全供事業單位,也就是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其所需的事業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的一種管理形式。這種管理形式,一般適用於沒有收入或者收入不穩定的事業單位,如學校、科研單位、衛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業單位,即人員費用、公用費用都要由國家財政提供。採用這種管理形式,有利於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收入進行全面的管理和監督,同時,也使事業單位的經費得到充分的保證。
簡單解釋:
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也稱為全供事業單位,也就是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其所需的事業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的一種管理形式。這種管理形式,一般適用於沒有收入或收入不穩定的事業單位;如學校、科研單位、衛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業單位,即人員費用、公用費用都要由國家財政提供。採用這種管理形式,有利於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收入進行全面的管理和監督,同時使事業單位的經費得到充分的保證。
差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即對有經常、穩定業務收入的單位,採取全面核算、收支掛鉤、以收抵支的管理形式。既按定員定額指標核定的單位年度經費預算總額與單位創造的收入之比,支大於收的差額部分由國家預算補助,收大於支的部分上交國家財政。也可以說差額是按基數加增長的方式由財政負擔,也就是財政給一部分,剩下的單位要自收自支的。
舉個例子:環保系統,同樣是事業單位,1、環境監察支隊是單純的執法部門,他收的排污費都要上繳國家,所以是全額撥款單位;2、環境監測站除了完成法定的監測任務以外,可以為公眾提供有償檢測服務,所以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
1、全額撥款。即在編人員的工資、福利及績效等各項待遇均由財政全額撥款支付。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最大的特點就是資源不能由市場配置,主要從事科教文衛等公益服務領域。比如圖書館、檔案館、疾控中心、水文站等,各部委辦局中不承擔行政執法功能的二層機構基本上是全額事業編。
2、差額撥款。即在編人員的各項待遇由財政部分列支,單位自營收入補充的單位。像醫院、高校,報社、電視台等,都屬於差額撥款。隨著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一部分轉為全額,一部分改為企業,數量正在逐步減少。
3、自收自支。顧名思義,就是員工工資福利財政不撥款支持,完全由單位自己解決,僅在身份上顯示是事業編屬性的單位,如出版社、印刷廠等,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現在已經很少見了。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在2020年底前,將全部脫離體制推向市場,改為企業。
4、待遇差別。三種編制各有利弊。全額事業編人員工資待遇由財政全額支付,相對比較固定,沒有國家政策支持漲薪,基本上就穩定在那個水平,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線城市為例,新入職的基本上到手就3000多一點,試用期轉正後,大約在3500左右,這樣的收入,只能說吃不飽也餓不死。而差額事業編,由於有一定的經營收入,收入就高多了,像醫院、高校,普遍都比全額事業編人員的高。至於自收自支事業編人員,情況比較微妙,好的單位,收入還可以;差的,可能連基本工資都發不出,兩極分化比較明顯。在2020年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主要難點,也集中在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上,如何安置分流職工、處理國有資產,都是大包袱。
總的來說,如果要考事業單位,建議大家弄清楚單位的財政供養方式,盡量考全額撥款的,對自身的穩定和今後的發展都有利。
4. 事業單位的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是什麼意思
全額單位是指,它的資金來源由同級財政全額拔付。
差額單位,是指其資金供給只由同級財政解決一部分,不足的部分要靠單位創收,來彌補。
其實還有一種事業單位性質叫自收自支單位,也就是資金來源全靠自己單位收取,收到就發,收不到就不發。
5. 差額撥款是什麼意思
差額撥款指的是:
差額撥款,一部分非營利性機構的國家撥款方式。差額撥款單位的人員費用由國家財政撥款,其他費用自籌。人員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為60%,非固定部分為40%。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差額撥款單位要根據經費自主程度,實行工資總額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促使其逐步減少國家財政撥款,向經費自收自支過渡。
規定:
我們國家管理體制中,劃分出行政、事業單位、企業等幾大塊,國家機關的經費由國家財政預算撥款,即國家機關的所有經費全部由國家財政全額撥款。
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其所需的事業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的一種管理形式。這種管理形式,一般適用於沒有收入或收入不穩定的事業單位,如科研單位、衛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業單位,即人員費用、公用費用都要由國家財政提供。
採用這種管理形式,有利於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收入進行全面的管理和監督,同時,也使事業單位的經費得到充分的保證。
隨著我國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一些事業單位的經費已經開始逐步向實行自收自支過渡。而那些有產品和創收能力的事業單位國家財政則不撥款,採取自收自支的財政管理形式。
而全額撥款=是一種政府財政分配形式,中國主要撥款單位有圖書館、文化館、各級公辦學校、黨校、檔案局、文化中心、農業局下屬的森防管理事業單位、動物疫病控制中心、城建局下城市維護管理的如園林處、公園、綠化站、城肥所、環衛處、疾控中心、防治站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差額撥款
6. 差額撥款與全額撥款的區別是什麼
差額撥款與全額撥款的區別:
1、含義不同:
全額撥款指所需的事業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而差額撥款是按照差額比例,由國家和單位共同承擔。
2、穩定性不同:
比起差額撥款來說,全額撥款相對穩定;而差額撥款存在的變動可能性很大,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
3、范圍不同:
實行全額撥款的主要有圖書館、文化館、各級公辦學校、黨校、檔案局等單位,而差額撥款的單位有醫院、國有企業的行業主管局等。
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包括:醫院等有收入的又承擔政府社會職能的單位;自收自支管理的事業單位,現在很少了,主要是一些原來國有企業的行業主管局,現在企業大部分改制了,他們的職能淡化了,但是他們的人還屬於事業編制。
7. 事業單位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的區別
事業單位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的區別如下:
1、兩者在含義上不同:
(1)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也稱為全供事業單位,也就是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其所需的事業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的一種管理形式;
(2)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按差額比例,財政承擔部分,由財政列入預算;單位承擔部分,由單位在稅前列支,如醫院等。
2、兩者在穩定性上不同:
(1)對於全額事業單位而言,是相對穩定,是基於跟著國家進行調控,存在著一定的穩定性;
(2)而差額事業單位存在的變動可能性非常大,存在很大不確定的因素,因此也影響著工作的穩定性。
3、兩者包括的范圍不同:
(1)差額事業單位包括醫院等有收入的又承擔政府社會職能的單位;自收自支管理的事業單位,主要是一些原來國有企業的行業主管局;
(2)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主要有圖書館、文化館、各級公辦學校、黨校、檔案局、文化中心、農業局下屬的森防管理事業單位、動物疫病控制中心、城建局下城市維護管理的如園林處等內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條
適用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