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區分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啊
區別一、企業單位是以盈利為目的獨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區別二、事業單位有以下特徵:一是不以營利為目的;二是財政及其他單位撥入的資金主要不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回報。企業單位它的特點是通過成本核算,進行盈虧配比,通過自身的盈利解決自身的人員供養,社會服務,創造財富價值。
區別三、事業單位需要接受黨委和政府的領導,設置黨組或者黨委會。企業單位的登記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
(1)改革後工商事業單位如何認定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的性質:
宗旨
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它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
其上級部門多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政府職能部門,其行為依據有關法律,所做出的決定多具有強制力,其人員工資來源多為財政撥款。事業單位的登記在編制部門進行。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聘用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後,事業單位進行人事仲裁。
對比
事業單位是相對於企業單位而言的。首先,事業單位包括一些有公務員工作的單位,它們不是以盈利為目的,是一些國家機構的分支。 與企業單位相比,事業單位有以下特徵:一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二是財政及其他單位撥入的資金主要不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回報。
企業單位一般是自負盈虧的生產性單位。所謂「自負盈虧」意即:自己承擔虧損與盈利的後果,有一定的自主權。企業單位分為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國企就是屬國家所有的企業單位;私企就是屬個人所有的企業單位。
企業單位的特點:
企業單位的特點是自收自支,通過成本核算,進行盈虧配比,通過自身的盈利解決自身的人員供養,社會服務,創造財富價值。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同時具有商業類和公益類的特點,其商業性體現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其公益性體現為國有企業的設立通常是為了實現國家調節經濟的目標,起著調和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發展的作用。企業單位的登記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企業單位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後,企業單位進行勞動仲裁。
2. 改革後的單位改為事業單位,原單位的在職公務員身份如何定
一、機構改革只是對於單位而言,單位人員的性質不會發生改變。
現在全國很多省市的機構改革已經基本完成,但是很多單位的人員還會擔憂自己的公務員身份會降為事業編或者是別的。其實在機構改革過程中,一般行政機關單位都不會改變原有的性質,大部門的改革都是部門與部門的合並與重組,還會有單位由參公事業單位改為事業單位,或者由事業單位改為行政單位。但是不論哪種方式的改革,大部分都只是涉及到單位性質的改革,對於人員身份是沒有影響的。也就是說,假設你的單位由行政機關單位改為事業單位了,但是你原來的身份是公務員的話就不會改變成事業編制的。
3.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將事業單位分為三類,你知道是哪三類嗎
事業單位編制只有一個。是事業編制。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幹部身份的人員、工作身份的人員等所有人員都使用事業編制。但是,事業單位有不同的分類,習慣上把事業編制按事業單位分類也有很多種。事業單位按職能劃分,事業單位有兩個。公共服務功能的事業單位,它是真正意義上的事業單位,是國家設立的負責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等基礎公共服務的機關。另外,以縣級以下、政府行政部門數量限制設立的行政職能、行政執法職能、行政輔助職能為主的事業單位,承擔著行政部門應承擔的職能。
根據財政供養方式,事業單位可以分為全額供給、差額供給的事業單位,以及自營季度事業單位。根據國家機關的改革要求,一半以上的國家到2014年完全取消了地方,部分地區沒有完成改革,到2020年,自行收入-收入-分支機構事業單位類型及其編制類型將被取消,國家不能設置規定類型以外的業務准備。
4. 求助,此次事業單位改革,工商局裡的事業編怎麼改,謝謝,急用!!!
此次改革,事業單位被劃分為三類:「參照公務員 類」,即承擔政府職能 的事業單位劃入政府序列;變為機關。「自收自支」類,即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將被推向市場;變為企業。「財政補貼 」類一般被劃為公益性事業單位,保持事業單位不變。行業協會此次改革被劃為公益類,保持事業單位性質不變,目前不會脫離工商局,2013新的政府上台後可能會機構改革,到時可能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