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企事業合並到什麼時候

企事業合並到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2023-01-23 03:05:20

A.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是什麼時候合並

2008年3月3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OHRSS) 是統籌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管理和統籌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的中國國家權力機構。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2008.03.11)「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審議通過組建,同時組建國家公務員局,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8年3月31日正式掛牌,而其官方網站也於同日開始運行。

B. 企事業單位社保啥時能合並

一、網上查詢:
輸入自己所在地的社會勞動保障網,在登錄界面輸入自己的身份證號碼或者是醫保賬號,然後點擊密碼確認,就可以直接進行余額查詢;
二、電話查詢:
撥打當地的勞動保障部門的電話,根據語音提示進行選擇,然後根據勞動部門客服人員的要求提供自己的相關資料,就可以得到明確的余額情況了。
三、去就近的一些大型醫院或者勞動保障部門,拿上本人的醫保卡和相關的手續就可以咨詢了。

C. 如果事業單位合並,原職務怎麼辦

原職務基本保留。

一、如果你的原來職務有行政級別的,基本上是會保留的。但是如果你原來是某個所的副所長,這個所是處級的事業單位,並入到某個廳。你這個基本上會保留為副處長的。我說這個是省一級的,其他的依次類推。尷尬的是到縣里,因為縣里的事業單位,很多是股級,也有副科級的,這個時候,內設部門的負責人,合並後就很尷尬,基本是不會保留職務了。

二、如果你原來的職務是沒有行政級別的,是不會保留這個職務的。事業單位有事業單位的管理辦法。但是如果你工作年限夠長,專業技術夠高,說不定會職務職級並行。享受副科級待遇什麼的,但這個是沒有職務的。

三、其實不必在意這些。事業單位合並之後,基本上原來領導人的職務都會受到影響,因為畢竟還是自己在原單位,一個人負責一個單位爽一些。對於普通人,特別是年輕人,可能影響不大。

綜上,我覺得應該基本會保留的!!!

事業單位改革,機構改革,催生很多新的單位,也有幾個單位合並為一個單位, 誕生新的機構還好,會多出好多領導職務,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但是涉及單位合並,就面臨領導職數削減,原來領導無法安排,那怎麼辦?一般都採用下面幾種辦法:

第一,採取調動崗位,比如衛生局和計生局合並,原衛生局局長任衛計局局長,原計生局局長無法安排,可能會調到其他單位任職,有可能是財政局,也有可能中小企業局,這簡直千差萬別,就看組織部們安排了。

第二,提前離崗,有時單位合並,領導崗位變少,組織部們會採取53歲以上領導提前離崗。提前離崗是基層特色,領導離崗不同於退休,可以繼續保留原待遇,單位各項福利繼續享有,也不需要上班。這樣可以解決燃眉之急,還可以加快領導流動,有利於年輕人上位。

第三,提升一個級別,任非領導職務。比如你原來是科長,單位合並你無處可去,但你以前給單位做過貢獻,單位給你爭取一個副調研員職位,級別和待遇上去了,就是沒有實權了。

還有很多安排方法,就看組織怎麼安排,最後祝你好運!!!

事業單位被合並,實際上是兩個單位班子會撮合在一起。工作人員還好說,拼拼湊湊總不會下崗。

當然,如果當地給提出,離職之後給補償金的方案也是可以的,不過沒有幾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會選。

但是對於領導就不一樣了,合並之後一般會採取精簡,相應領導職數減少。這種問題職務應當是怎麼變化呢?

首先必須服從領導。組織部門怎麼安排,就怎麼執行。一般首先安排主要領導崗位,如果實在都符合條件,就會安排局長和書記分開這種模式。但是這種模式的情況下,實際上還是多數局長是一把手。

實在不好同時安排的情況下,當然也有轉任的情況,將一個領導調到其他部門擔任領導職務,但是相應的級別是不變的。

另外,還有一些可調整的職務,比如紀委書記、委員,這些既可以是副局級幹部,也可以是正局級幹部,沒有太嚴格的限制。

另外也有一些單位,雖然是下屬單位,但是級別很高,可以安排領導職務。比如多地的社保部門雖然是事業單位,但可能是正局級單位。另外實際上社保的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五大板塊業務甚至都可以獨立出來單獨成立單位。

組織部門一般也會安排調研員等非領導職務,具體工作有單位內部自行安排。 擔任非領導職務後,也可以選擇提前離崗。

現在已經不在追求幹部年輕化了,對於機關事業單位來說,年紀大一點的人更有經驗,更穩重。畢竟未來延遲退休可能率先在機關事業單位執行,必須做好提前適應。

其實事業單位撤銷合並後,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做到妥善安置,所以不用太擔心。

單位合並後,職務怎麼辦?
單位合並,有以下幾種方式:

1、掛牌機構: B單位成為A單位的掛牌機構,其職能、人員、編制全部並入A單位,和A單位一塊牌子,兩套人馬,單位名稱規范為:A(B),原機構、職能、編制都在,唯一不在的是原來的領導職數,一把手肯定不存在了,副職一般也只會給A單位增加一名專管B單位事務的副職,其它副職也取消了。

2、合並。 B單位消失,其職能、人員、編制全部合並到A單位,不在保留B單位名稱,B單位的領導職務也同機構一樣同時取銷。

3、下屬單位或內設機構。 B單位合並到A單位內,成為A單位的下屬機構或者內設機構,一般級別、機構名稱、人員、編制、領導職務都不會發生變化,和原先一樣,只不過多了一層隸屬管理關系。

在1、2兩種方式中,會發生兩個問題:

1、超職數。 原來的領導職務減少,導致新單位領導職數超限。一般情況下,機構改革過程中,允許短時期內超職數情況的存在,這也就是我們曾經在省廳改革過程中看到的一正八副、一正九副等現象出現的原因。在改革過程中,或者改革後一兩年內,組織部門會通過調任,解決超職數配備問題,新單位的領導職數會嚴格按照新的《三定方案》執行。

2、混編。 尤其是事業單位合並到行政機關,會出現機關內存在事業編制的現象,即「機關事業」編,這個名稱在機構編制管理條例上是不允許存在的,是臨時處置措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混編混崗」。機構編制部門也會在改革過程中或者改革後一兩年內,用行政編制進行置換,把「機關事業」編調整為行政編制。

如有機構編制方面的問題,可私信解答。

兩個事業單位合並,如果在原單位有一定職務,不一定能夠安排原任職務,但會保留相應級別。具體如何安排,主要看合並後新單位的屬性或上級的意圖。比如合並後的單位屬於技術性的,具備高級技術專長的人員就可能會繼續委以重任,但主要還要以上級機關的人事安排為准。

事業單位合並,通常情況下都會在合並之初先發布新的組織架構以及單位合並後的人員安置辦法,並對新單位中的各崗位職責進行相應的調整。而事業單位人員的原職務會一並撤銷,通常都不會保留,而是根據新單位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具體要參考新單位合並的性質和個人工作安置情況來定。

事業單位改革後人員分流安置工作通常分為一下幾種情況:

第一、對無法安置在事業單位的人員,如果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符合國家退職條件的人員,會直接給辦理退休,或者經單位審批提前辦理提前內退或者退職手續。

第二、對於事業單位撤銷、整合或者核減編制中無法另行安排工作的人員,按相關規定發放補償金,由單位辦理辭退手續。

第三、事業單位合並後,屬於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人員,可以雙向選擇,繼續留在機關公務員隊伍中安排其他工作。

第四、對於單位被整編後無空缺轉公務員行列而進入其他事業單位的,可保留事業單位身份,在新單位就職,執行新單位的工資職稱和福利待遇。

第五、如果由原事業單位整編後轉為企事業單位的人員,則由新企業按照勞動法相關規定簽訂勞動合同,執行企業的管理制度。

綜合以上情況, 不管是在編還是非在編的人員,在事業單位合並後,原職務都是會被撤銷,並重新任命。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所有看法,希望對題主能有幫助,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里一起討論。

機關事業單位因機構改革合並,人員職務安排基本上會釆取拉長板凳的做法,保留現狀不變,然後通過退休、調整逐步消化,直至達到合並方案中的定崗定編要求。

一、主要領導職務安排 。原來兩個單位的主官在單位合並後,一般會安排一個當局長,一個當書記,具體誰當局長誰當書記看個人實力和單位強弱而定,單位原來強勢且領導實力雄厚的,一般當局長,另一個則任書記。其他副職,年齡快到點的改任非領導職務,年輕的該調整的調整到其他單位,不調整的大多保持現狀,只是分工略有調整罷了。

比如我們這里的文化局、廣電局、新聞出版局合並為文新廣局,廣電局的局長就當了合並後的文新廣局局長,文化局的局長任書記,新聞出版局的局長直接改任調研員,其他副局基本保持不動,前前後後算下來,一個新的文新廣局班子差不多二十來號人。這兩年經過消化,書記調到其他局當局長,其他副職退休的退休、調整的調整,才逐步回復一正八副的格局。

二、一般幹部的安排 。基本上是一塊牌子幾套人馬,不需要合並的科室,原來干什麼的還繼續干什麼,合並後的科室,遵循上述原則,誰強誰當科長,比如辦公室,主任誰當主要取決於局長是誰,其他科室大休如此,一看分管領導,二看主要領導。至於普通科員,更加不用考慮這些了,無非當一塊磚頭,哪裡需要哪裡搬。

事業單位改革中,不乏出現裁撤、合並、降、升格等政治現象。事業單位合並後,科級以上事業幹部根據幹部管理許可權,由幹部管理部門為其改任職務。如縣區內科級事業單位合並後,作為縣管幹部的科級事業幹部,由縣、區黨委公布任免令,任命其新職務,免去原單位職務;地級市內縣處級事業單位合並後,由市委公布的新單位領導班子研究,按照組織程序對原科級事業幹部職務進行調整,並向相關部門備案。

科級以下事業幹部,有行政職務的為股級幹部,分為正股級和副股級,只存在於縣區科級事業單位。單位合並後,股級幹部比較尷尬,原任職務無文件免除,新職務可能出於各種錯綜復雜的人事遲遲不公布。按常規,理應在新單位「三定」方案報地方黨委編辦審批後,先由單位領導班子研究,確定人選;再根據單位在黨政中的隸屬關系,報請組織部或人社局對相關人員進行考察;最後由主管部門出具正式的任命文件,公布股級幹部職務。

600多家單位整合為65家,事業單位合並後大量職工要失業?

在事業單位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時刻牽動著3000多萬事業單位職工的心,其中影響最大的,除了編制改革,就是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機構改革指幾個機構合並誕生新的機構,合並後部分事業單位會被壓縮、撤銷。

從去年至今,遼寧省大力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其中省直機構659家公益性事業單位,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原則,將職能相近的單位合並,已整合為65家大型事業單位,共撤銷事業單位1171家、收回事業編制15萬名。

這組數據可見事業單位合並整合速度正在加快,遼寧省改革頗有成效,不僅減輕了政府償債壓力和財政供養負擔,提高了人員工作效率,還使職工收入有大幅增長。

不過人員安置的問題依然讓人擔憂,隨著合並整合速度的加快,原單位職工該何去何從,是否會有大量職工面臨失業、下崗的風險。

對於這些職工,有三條調動崗位、提升級別任非領導職務、提前離崗三條出路可選,離崗和無法另行安排的人員會發放補償金。

文:湖北中公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改革的步伐在逐漸加快,部分事業單位合並已經成為必然之勢,很多事業單位在職人員比較關心如果事業單位合並,原來的職位會怎樣?這部分人會不會面臨失業或者其他?

事業單位改革中的合並包括:編制壓縮、單位撤銷。事業單位合並之後新的單位對於編制以及人員都有定額,對於合並過程中剩下的員工,已經到達退休年齡或者不適合該工作,滿足相關退休條件的,允許其辦理退休手續。對於不適合在新單位新崗位的職員將會通過補償的方式,進行辭退。適合調崗的職員可以通過申請調到其他單位任職。

已經面臨撤銷的事業單位職員怎麼辦?基本上和重組的事業單位安置差不多。

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發表不同觀點。

D. 部門合並了如何處理

事業單位合並,通常情況下都會在合並之初先發布新的組織架構以及單位合並後的人員安置辦法,並對新單位中的各崗位職責進行相應的調整。而事業單位人員的原職務會一並撤銷,通常都不會保留,而是根據新單位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具體要參考新單位合並的性質和個人工作安置情況來定。事業單位改革後人員分流安置工作通常分為以下幾種情況:第一,對無法安置在事業單位的人員,如果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符合國家退職條件的人員,會直接給辦理退休,或者經單位審批提前辦理提前內退或者退職手續。第二,對於事業單位撤銷、整合或者核減編制中無法另行安排工作的人員,按相關規定發放補償金,由單位辦理辭退手續。第三,事業單位合並後,屬於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人員,可以雙向選擇,繼續留在機關公務員隊伍中安排其他工作。第四,對於單位被整編後無空缺轉公務員行列而進入其他事業單位的,可保留事業單位身份,在新單位就職,執行新單位的工資職稱和福利待遇。第五,如果由原事業單位整編後轉為企事業單位的人員,則由新企業按照勞動法相關規定簽訂勞動合同,執行企業的管理制度。綜合以上情況,不管是在編還是非在編的人員,在事業單位合並後,原職務都是會被撤銷,並重新任命。
法律依據
《公司法》。

E. 企事業退休金真正並軌時間

法律分析:每年養老金調整,都會出現企業退休人員「不公平」的呼聲。實際上,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從2014年10月份已經開始。但,對於已經退休的老人來說,可能永遠也不會並軌了。對於在職的人員來說,並軌後,事業單位的退休養老金該高仍然高,企業單位的該低也仍然低。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的工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

(二)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五十五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的。本項規定也適用於工作條件與工人相同的基層幹部。

(三)男年滿五十周歲,女年滿四十五周歲,連續工齡滿十年,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四)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

F. 一年一年的盼,企事業已退休的老人什麼時候並軌呢

企事業退休人員的工資,並軌不並軌不是關鍵。都是退休人員,不管企業事業幹部、工人、職員工齡一樣工資領取的標准應該一樣,這才是問題所在,如現在有的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拿到手中的退休金有一萬元,工礦企業有的退休工資只拿三、四千元,就是接上五道軌,到了也是差六、七千元,這個軌接來接去有啥意義。

如果要公平公正,應該是同工齡同酬,雖然說不能完全平等,但工齡一樣退休金基本上不能相差懸殊。

你不知道嗎?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已經並軌了,而且是同步上漲了。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一年一年的盼,企事業退休老人什麼時候並軌呢?

養老保險已經並軌

其實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已經並軌了。

從2014年10月1日開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也要跟企業職工一樣,繳納養老保險了。

而且養老金的計發要跟企業職工一樣,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所以,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已經並軌了。

養老金連續5年同步上漲

而且,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已經在同步上漲了。

從2016年開始,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第一次同步上漲,到2020年已經是連續第5年同步上漲了。

按照人社部和財政部4月17日下發的《關於2020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今年繼續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的方式,實現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辦法的基本統一。

也就是說,企業退休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適用的辦法是一樣的,已經是一視同仁,沒有區別了。

當然,由於按照現在的養老金調整方案,主要是與繳費年限、養老金水平掛鉤,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養老金水平高的人,養老金漲得更多。

而事退人員由於之前雙軌制 歷史 原因,養老金基數高,所以會漲得多,很多人這是不合理的,

所以,建議各地參考和實施江蘇省這些年的做法,就是讓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漲幅比事退人員養老金漲幅更高一些,這樣才能縮小差距,促進 社會 公平。

說上企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規估計有十幾二十年了吧,到現在為止,事業單位交養老金也有幾年了,從這個層面講算是並規了。但從養老金這方面看,並規似乎遙遙無期,老百姓看到的雖然說已十五連漲,但差距卻越來越大,高的越來越高低的越來越低。從每年國家出台的調整養老金的規定看,必然會造成養老金差距拉大。定額調整沒問題,但就以上年養老金基數乘以1.5%這一條,6000與2000的養老金各漲多少一目瞭然,差距能不拉大嗎?

我是山西醫學院畢業分配到企業職工醫院工作的,2010年退休後當年工資1900元,經過這些年的養老金連漲,到2019年底工資3923元。

我不知道分配到事業單位(地方醫院)並同年與我一齊退休的同行現在工資是多少?實在不好意思去問別人,大概差距小不了。

每年國家宣布養老金上漲的消息時,都會在網上引起不小的議論。企事業之間養老金的差距問題是人們說的最多的話題。不過這些議論並沒有改變現狀,當然我們理解國家的困難,畢竟我們現在的生活還可以過得下去。

有人在網上提出限高提低的建議我認為還是可以的。不過在限高提低時把年齡也考慮進去才比較合理。比如一個人他已90歲,養老金6000不算高,另一個人他剛60歲,養老金也是6000元,那麼他的養老金就算高了,應於限漲。

社會 財富的公平合理分配是 社會 穩定的重要部分。雖然說企事業單位之間養老金不合理的存在是多少年積累形成的,是錯綜復雜的。但只要有關部門把養老金的公平合理真正重視起來,盡快解決這一問題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11牟年年盼,月月想,總把企事業退休實行並軌放不下,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何時並軌,卻讓人難以置信,能自圓其說的就是,無風不起浪,既然有些浪花,可信的是,只不過是早一天晚一天的問題了。最好的等待,就是放下長線,等,那一天不會很遠,自信點,相信這個政策,說不定就能在二0O一上半年實現。國家的每一個政策的聞世都是經歷了反復上上下下地討論驗證,最後才落地的。等著吧,這項政策,也風聲了幾年了,真的很快會落地,等待是有希望的。這只是個人的推猜,僅供參考,和安慰。致謝了!

企事業退休金懸殊即使是並軌了,企業也無法攆上事業的退休金的,企業退休工資那麼低,事業的高的懸殊,怎麼算並軌。並不並軌只是表面現象,實際把企事業退休金距離拉近才是關鍵,就說並軌了,還不能實現企事業退休金平等的,要有一段過渡時期,到那時也很難實現企事業退休金拉平的可能。


企業是攆不上事業的退休金的,你還能把高的事業退休金拿下來,填補企業的不足嗎?就是每年事業退休工資不上漲,只有企業在漲,企事業退休金這么懸殊,就是企業的年年上漲,那也很難攆上事業退休金的。


所以,別盼並軌不並軌了,只要企業和事業的養老金差距縮小,能跟上物價的上漲,企業這些退休金也就知足了。就是並軌了,眼前還達不到企事業退休金差距不懸殊,需要一段過度時期,我們還不知道能不能等到那一天呢?

還的好好保護自己身體,爭取多活幾十年吧,多開幾十年退休金比什麼都強。


退休金高的享受著富裕生活,但是不去愛護自己的身體,每天大魚大肉的吃著,也不是什麼好事。企業退休金少吃著粗茶淡飯,相對壽命也長,不就攆上退休金多的事業退休金了嗎?知足為快樂,好好活著吧。

並軌,已經並軌了,企事業單位2014年就宣布並軌了,只是退休時的計算方法不同,行政事業單位養老金高些,由於基數不同,比方企退人員現在每月養老金拿2000元,行政事業單位的人員每月養老金拿4000元,都上調5%,企退人員每月能提高只有100元,而行政事業單位就能每月增加200元,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去年調整養老金時,江蘇等地就做得比較好,總的還是百分之五,但給企退人員的比例就比行政事業單位的高一些,這就能緩解一下企事業單位兩者之間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對企業退休人員也是一種安慰和照顧。

不管你是年年盼還是月月想,企事業退休人員之間的差距都是難以消除的。其實,別差距那麼大,能逐年縮小一點,企退人員也是能夠接受的。有人說,社保的原則就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企退人員當時單位繳費就低,所以退休時拿的就少,這是完全說不過去的,行政事業單位在2014年並軌前一毛錢沒繳過,只是視同繳費,哪來的高低之分一說。企退的人員,只能盼今年各地都能像去年江蘇省那樣,向企退人員傾斜一點就不錯了。

企業退休老人年年盼望著養老金同機關事業退休人員〈並軌〉。

實際上於2014年7月巳實行了〈並軌〉。只是制度上並了,而養老待遇並沒並。在〈並軌〉前,兩者之間養老金待遇平均相差一倍以上。近幾年雙方還執行原來的工資政策,盡管兩者近些年每年上漲養老金都按5%比例,機關事業退休人員基數高漲的就多,而企業退休人員基數低漲的就少,兩者差距越漲越大。這合理嗎?

調整退休人員養老金應該以縮小差距為主,提低限高。不能越漲越大吧!

企事業退休金什麼時候並軌是一個不存在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在2014年已經解決了,從那時起,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也和企業職工一樣需要繳納養老金。現在的問題是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差距太大,而且養老金隨著一次次的同比例上調,這個差距不僅沒有縮小,還有拉大趨勢,而這種差距是由 歷史 原因形成的。

公正和公平是世界主流價值觀,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實現了官員和農民在養老金上的平等,這是全人類追求的共同目標,是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但是我國人口眾多,地域差異大, 歷史 遺留問題眾多,解決起來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有一代人的時間應該夠了吧。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在我國,能夠正常辦理退休手續的人,無非就是參加了城鎮職工 社會 保險的參保人。具體地說,分為三大類人群: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各種類型的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

其中: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就是所謂的體制內工作人員。他們都是國家雇員,在公職崗位工作,工資福利待遇也由各級政府財政部門負擔。這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中都有非常明確的規定。

就目前的 入職門檻 來說,不論是公務員崗位、機關工人,還是事業單位的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崗位,都設置了很高的入職門檻,想進去工作的人非常多,但在 凡進必考 的政策環境下,最終能夠謀取一個公職崗位,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就企業來說,情況就非常復雜。要進入國營大公司,也有很高的門檻。對於大量的中小企業來說,入職門檻就比較低,或者很低。

與入職門檻相對應的是工資福利待遇以及養老金的區別。 根本的制約因素在參保繳費環節 。所有體制內工作人員的 社會 保險待遇,都由本人和本級財政部門嚴格按照政策規定辦理,既不允許超標准繳費,當然也不允許按60%的比例繳納,一切依法依規辦理。對於企業職工來說,情況也十分復雜。國營大公司、外資企業、壟斷性企業按最高標准300%繳納 社會 保險並不鮮見;嚴格按100%的比例繳納 社會 保險的企業也很多;還有大量的企業出於用工成本的考慮,千方百計、挖空心思按照政策允許的最低比例60%繳納 社會 保險的情況十分普遍;甚至一些小型企業、小微型企業根本就沒有參加 社會 保險,或者只繳養老保險,不繳醫療保險。 在參保繳費上的這種投機取巧、先天不足,從根本上決定了一部分企業退休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肯定將比較低

從工齡這個角度談 ,由於高度穩定,體制內工作人員的工齡大多數都在35年以上,41-42年工齡的人並不鮮見。對企業職工來說,也是高度復雜化。干一輩子的很多,幹了十幾年的也不少見,還有很多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卻因為未達到累計繳納 社會 保險15年的最低要求而發愁。如果在企業只幹了不到20年,要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享受相同的養老金,那就奇了怪了。憑什麼呢?

我國的 社會 保險法明確規定,按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原則核定養老金。更明確的是: 在職時個人和單位繳費越多,養老金越高;交費時間越長,養老金水平越高。繳費金額高低、交費時間長短和養老金的高低是正比關系,因果關系。在職時的繳費是前「因」,退休時核定的養老金是後「果」。沒有在職時的高標准繳費,自然不可能也不應該有退休後的高額養老金 。這是自然而然的結果。可是, 有些退休之後的企業職工,從來閉口不提其所在的企業和本人是按什麼標准繳費的,又繳了多長時間的 社會 保險,不提繳費這個前「因」,卻要求養老金這個後「果」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一樣高,坦率地說:這是標準的耍流氓行為 。永遠別忘了:公職人員的身後老闆永遠是各級財政部門,企業職工的身後老闆只能是企業,這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也就是說: 企業職工的養老金高低本質上由企業自身決定的;而且體制內工作人員的養老金高低則是國家政策統一決定的

另外,現在的輿論場上,還有一種時髦的說法,好多人都說:體制內工作人員從2014年10月才開始由個人和財政部門繳納 社會 保險,而企業職工己經在多年前開始繳納 社會 保險。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2014年10月之前的工作年限,用 視同繳費年限 這個概念就徹底地解決了;沒有實際繳費的工齡,依然由各級政府的財政部門負責補齊。 給誰幹活,找誰要錢,天經地義,這樣做合理、合情、合法 。有些人卻一直盯住這一點不放,只能說是非常無知的。另外, 機關事業單位所繳納的 社會 保險基金和企業職工所繳納的 社會 保險基金,是完全分開管理和核算的,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互相擠占基金的可能性 ,這一點請大家一定要弄清楚。否則,就只能憑空想像,亂說一通。

從根本上說, 本人在職時是什麼身份,退休後自然就享受什麼待遇。羨慕嫉妒恨、害紅眼病,說什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成了養子金、養孫金,人家合理合法獲得的退休金,怎麼花是人家個人的私事,你管得著嗎

題主問: 一年一年的盼,企事業己退休的老人什麼時候並軌呢 ?如果問的就是養老金的差距,那可以肯定地說: 永遠不會並軌,事業、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差距也永遠存在,也只是在國家的宏觀干預下,這種差距會慢慢地、逐步地有所縮小 。要領一樣高的養老金,永遠沒有可能,僅此而已。至於說一年又一年的盼,也只是一些非常無知的人抱著吃大鍋飯的心理,想著佔一點便宜,肯定也只能是白盼一場,一點兒用都沒有。這是百分之百確定無疑的事。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之所以低,不過是其就職的企業按低標准參保繳費的自然結果而己,總體上就完全不可能改變,也根本無法改變

什麼叫並軌?這個概念你弄不懂一天早晚天天喊並軌有什麼意思!

我們國家有高層領導,有公務員,有高級工程師,有中科院院士,軍隊高級將官指戰員,教師,醫師,領航員等。他們退休能和你初,高中攵化的工人,集體企業業主,員工,商業財貿人員退休並軌嗎?

怎麼並?!你告訴我!

那些高層人物,高 科技 人才,和你初,高中生工人退休並軌,簡直就是夢幻!

舉一個例子,一個高級橋梁建造師月薪兩三萬徼退休金很多退休後他退休金就高,你一個小企業員工每月工資兩三千肯定退休金繳的少,你說給我聽聽怎麼個並法。

G. 人事局和勞動局什麼時候合並的

人事局和勞動局在2008年合並。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2008.03.11)「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審議通過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同時組建國家公務員局,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地方人事局和勞動局大約在2009年3月份左右合並,每個地方合並具體時間有點差異,但都在2009年年底完成。

擴展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OHRSS) 是統籌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管理和統籌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的中國國家權力機構。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2008.03.11)「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審議通過組建,同時組建國家公務員局,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8年3月31日正式掛牌,而其官方網站也於同日開始運行。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軍官轉業安置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醫療保障局。

H. 人社部:企事業單位養老金雙軌制將合並統一 有什麼好處

人社部,並未提出要合並雙軌制,國家目前也沒有出台相關文件,因此,近期不會出台,
退休金雙軌制是當今中國社會最大的不公平、不合法政策,違背了社會主義宗旨,從制度上將中國社會劃分了兩個類似封建社會的社會階級,為機關事業單位編制職工規定了達到正常待遇三到五倍的超國民待遇,貶低了企業職工及其他從業者的社會地位與尊嚴,一定程度上激發了社會矛盾,並為青少年的樹立良好的職業理想產生了負面影響。因為機關事業單位不繳納或很少繳納社會保險,直接從國家財政支出退休金,所以從本質上來講,退休金雙軌制是一種歧視性的剝削政策,是以剝削所有納稅人為基礎的。
人社部以企業退休人員退休金八連漲為緩兵之計,繼續拖延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進度,對於八連漲的總幅度卻不如事業單位漲一次的幅度,卻隻字不提,對於五省市改革幾無進展的情況,卻隻字不提。改革時間表,也遙遙無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公眾對於政府改革的信心,也開始慢慢的持懷疑態度,質疑與強烈要求廢除雙軌制的民眾群體,也越來越大。政府准備用多長時間廢除這樣一個遺留的錯誤政策,考驗政府的決心,也考驗民眾的耐心。或許,眾多在祖國一線辛勤工作幾十年的企業老同志,期望的是在有生之年,看到雙軌制廢除的曙光,看到自己對祖國建設所付出的貢獻,沒有被遺忘。

閱讀全文

與企事業合並到什麼時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中極端是什麼 瀏覽:247
婚姻裡面的事情有哪些 瀏覽:646
大媽怎麼誇美女 瀏覽:915
第一針疫苗打了多久健康碼有顯示 瀏覽:146
愛情中要把握好進退的度是什麼 瀏覽:197
幸福里經紀人版怎麼樣 瀏覽:596
宜興市為什麼每年都招事業編 瀏覽:266
德陽經濟最好是哪個縣市 瀏覽:782
愛情是不會死的是出自哪裡 瀏覽:35
品牌故事多少錢 瀏覽:562
生活要怎麼過才能開心幸福 瀏覽:982
傑瑞鼠與鼠女婚姻如何 瀏覽:242
哪些是衛生健康的事 瀏覽:231
美女忘帶鑰匙是什麼電視劇 瀏覽:944
愛情運怎麼算 瀏覽:400
2008年還有哪些故事 瀏覽:389
美女韓語版怎麼說 瀏覽:526
什麼是上升式婚姻 瀏覽:170
不主動的人怎麼可能有故事 瀏覽:755
如何自救婚姻的星座女 瀏覽: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