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考事業單位需要看哪些書 有哪些專業
主要有《公共基礎知識》、《申論》和《專業知識》。
其中:《公共基礎知識》主要內容:政治(含重要時政)、經濟、法律、文學、自然、科技、國情省情等常識。
《申論》主要內容: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專業知識》主要內容:各招聘崗位應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
事業單位招考是有別於公務員的。因為限制的專業啊,單位啊,他是一個具體的工作要求。必須是專技人員所以,如果你是教師,就要看教育學相關知識。
如果是醫生護士就要看臨床3基。但是公共科目相同,要看公共基礎知識。書不算太厚,有一部分是高中學過的知識所以還行。
(1)事業單位的史書有哪些擴展閱讀
考事業單位注意事項
1、檢查參加筆試需要的物品首先最最重要的是確保筆試需要的物品都准備好了。為防止考生有所遺漏,建議考生現在拿出自己的筆試袋,對照下面所列物品逐一畫勾對照。
2、看考場
准考證列印入口開通以後,考生就可以查看本人筆試考點了。建議考生筆試前一定要看一看考場,熟悉考場周邊環境,尤其是那些對筆試考點不熟悉的考生。
查看考場,首先要看路程,計算好第二天出門的時間;其次看看考場的位置,記住自己考點所在教室位置,看看廁所、熱水器等位置;最後,摸清考場周邊的交通與飲食情況,方便第二天出行與安排飲食。
3、做一套試卷或者查看錯題集筆試前一天可以做一套行測試卷,避免「手生」。此時考生答題,可以挑選一份難度低一點的試卷,以增強自己的信心。或者可以直接回看自己平時練習的錯題集,主要看考察知識點。
❷ 中國古代著名的史書典籍有哪些
史書古代史書指古籍中專門記載歷史的書。史書的種類我國的史書卷帙浩繁,種類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下列五種。正史:以紀傳體、編年體的體例,記載帝王政績、王朝歷史,人物傳紀和經濟、軍事、文化、地理等諸方面情況的史書叫正史。如,通常所說的二十四史。除少數是個人著述(如司馬遷的《史記》)外,大部正史是由官修的。雜史:只記載一事之始末,一時之見聞或一家之私記,是帶有掌故性的史書。別史:主要指編年體、紀傳體之外,雜記歷代或一代史,實的史書;有時與雜史難以區分。野史:有別於官撰正史的私家編寫的史書。稗史:通常指記載閭巷風俗,民間瑣事及舊聞之類的史籍,如清代人潘永因的《宋稗類鈔》,近代人徐珂的《清稗類鈔》。有時也用來泛指「野史」。史書的體例紀傳體:紀傳體史書創始於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它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用「本紀」敘述帝王;用「世家」記敘王侯封國和特殊人物;用「表」統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書」或「志」記載典章制度;用「列傳」記人物、民族及外國。歷代修正史都以此為典範。又如《漢書》。編年體:編年體史書按年、月、日順序編寫,以年月為經,以事實為緯,如《左傳》、《資治通鑒》等都屬於這一類。紀事本末體:創始於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這種體裁的特點是以歷史事件為綱,重要史事分別列目,獨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順序編寫。通史:連貫地記敘各個時代的史實的史書稱為通史,如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也可稱為通史。因為他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時代,歷時三千多年的史實。斷代史:記載一朝一代歷史的史書稱為斷代史,創始於東漢班固的《漢書》。《二十四史》中除《史記》外,其餘都屬斷代史。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如《戰國策》《三國志》。 另外,還有記載各種專門學科歷史的史書稱專史,如經濟史、思想史、文學史等。古代史書的體裁本紀,是按年月順序編寫的帝王簡史,以記載帝王的言行為中心,兼述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重大事件。表,是用表格的形式,譜寫人物和事件。書,是有關各種典章制度以及某些自然與社會現象的專編。世家,用來記載王侯封國以及歷史上重要人物的活動。列傳,主要是人物傳記。 來源:
❸ 著名的史書有哪些
著名的史書:二十四史。即:《史記》(漢·司馬遷)、《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葯)、《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❹ 2021天津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文史等考試常見重點知識點講解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每一年都會涉及到人文常識的考察,而考察的方式、出題的角度都是非常靈活的。並且人文常識的考場范圍非常廣泛,這就要求考生在日常的備考過程中廣泛涉獵與積累,才能在考場上靈活應對。
一、《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詩經》就整體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風》出自各地的民歌,指的是土風、風謠,有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徵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
《雅》分《大雅》《小雅》,是周王朝國都附近的樂歌,共105篇,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
《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共有40篇。《雅》《頌》中的詩歌對於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
二、《史記》
《史記》,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稱“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據現知材料考證,最早稱司馬遷這部史著為《史記》的,是東漢桓帝時寫的《東海廟碑》,此前“史記”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經典試題】
下列關於《詩經》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中國詩歌誕生的源頭,也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B.它是整齊的四言體詩歌
C.它保存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詩歌,共305首
D.西周時貴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詩經》表現的是貴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
【答案】D。解析:《詩經》的內容分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出自各地的民歌。《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所以《詩經》中有平民的感情。故本題答案為D。
❺ 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史書有哪些
一、紀傳體史書——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和《明史》,合稱為「二十四史」。
二、編年體史書——
《春秋左氏傳》、《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長編》和《明通鑒》等等。
三、典志體史書——
《通典》、《通志》和《文獻通考》等等。
四、紀事本末體史書——
《左傳紀事本末》、《通鑒紀事本末》、《宋史紀事本末》和《明史紀事本末》等等。
五、會要體史書——
《春秋會要》、《七國考》、《唐會要》和《明會要》等等。
六、史學理論——
《史通》和《文史通義》等等。
七、考史著作——
《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異》和《廿二史札記》等等。
❻ 史書的類型有哪些
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因它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系。
紀傳體——通過記述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紀傳體史書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是記言、記事的進一步結合。
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其既不同於編年體以紀年為主,也不同於紀傳體以傳人為主,而是以紀事為主,將歷史大事,詳其首尾,集中表述其過程。而紀傳體、編年體在紀事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
章節體——具有時間順序,按章節編排;因事立題,分篇綜論,既分門別類,又綜合通貫的特點。它比舊體裁的史書容量大,系統性強。不足之處是分章群節。割裂了歷史過程的整體性。
打字不易,請採納。
❼ 中國的史書都有哪些
中國的歷史很長,史書更是……。
中國最老的史書應該是《尚書》吧
《春秋》: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光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
《國語》: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
第一部斷代體史書是《漢書》(東漢·班固)
多了啊,來個比較全的24史
二十四史
01.史記 (漢·司馬遷) 02.漢書 (漢·班固) 03.後漢書 (范曄、司馬彪)
04.裴注三國志 (晉·陳壽) 05.晉書 (唐·房玄齡等) 06.宋書 (南朝梁·沈約)
07.南齊書 (南朝梁·蕭子顯) 08.梁書 (唐·姚思廉) 09.陳書 (唐·姚思廉)
10.魏書 (北齊·魏收) 11.北齊書 (唐·李百葯) 12.周書 (唐·令狐德棻等)
13.隋書 (唐·魏徵等) 14.南史 (唐·李延壽) 15.北史 (唐·李延壽)
16.舊唐書 (後晉·沈昫等) 17.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 18.舊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 (宋·歐陽修) 20.宋史 (元·脫脫等) 21.遼史 (元·脫脫等)
22.金史 (元·脫脫等) 23.元史 (明·宋濂等) 24.明史 (清·張廷玉等)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公元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紀傳體編寫。
❽ 黑龍江醫療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有哪些復習資料重點
1、2017年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及復習建議
《公共基礎知識》主要測試應試人員對公共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務員義務的必備能力和素質。考試內容主要包括:政治、經濟、法律、管理、科技、人文、歷史、公文寫作、道德、國情市情、時事常識以及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相關制度等方面的知識。主要為客觀性試題。題型主要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寫作等。
2、政治。主要測查應試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發展過程及主要內容的理解和運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黨的建設理論;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了解中國共產黨建立社會主義的斗爭及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程;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發展及特色;學習理解黨的重要會議精神、黨和國家新時期的方針政策以及時事政治等。
【重點】馬列主義基礎理論、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黨和國家新時期的方針政策以及時事政治等。
【復習建議】政治部分是考試中的絕對重點,必考,佔分最高,這一部分要重點練習和記憶,特別是中特、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部分,是重點,同時有一定難度,這部分的題目要多做幾遍,把握命題的規律。
3、經濟。主要測查應試者對市場經濟基本原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等內容的理解和運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及特徵;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政府宏觀調控體系、收入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制度;認識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的對外經濟關系以及我國的對外開放格局、經濟全球化與我國對外開放的關系。
【重點】經濟學基礎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知識以及財務管理的基礎知識。
【復習建議】經濟常識在近幾年分值逐漸加大,與日常生活結合更加緊密,在本題庫中已經把盡可能多的題型列出,做完即可保證高分。
4、法律。主要測查應試者對法學的基本理論、我國法律基礎知識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實際運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確認識我國國家性質、經濟制度、國家結構形式、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國家機構;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經濟法、商法等主要實體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則,理解刑事法律關系、行政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經濟領域的相關法律關系等;了解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實際運用。
【重點】憲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經濟法。
【復習建議】法律部分的知識點非常多,記憶有難度,但是題目較簡單,容易得分。特別注意的是:法律部分的出題重復度非常高,所以這部分的題庫是復習重點,會有非常多的原題出現。雖然最近一兩年法律部分的佔分在降低,但是相對於其他模塊而言仍然是佔分比重較大的模塊,仍然要重點備考。
5、管理。該科目主要測查應試者對管理、決策、組織、領導、控制、創新、管理方法與管理工具、管理績效、戰略管理等各方面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1)管理原理
管理的概念、研究對象及意義
系統原理的含義、特徵、內容
人本原理的含義、實質、內容
責任原理的含義及內容
效益原理的含義、內容
(2)管理功能
管理功能的概念及分類
決策的概念及特徵
科學決策的原則和程序、方法
組織工作的概念、特點
(3)管理方法
現代管理方法應具備的思想方法
經濟方法的概念、特點、作用
【重點】決策、組織、領導。
【復習建議】管理模塊包含管理學常識和行政管理知識,難度不算大,考點比較集中,做會題庫
6、公文寫作。主要測查應試者對公文和常用事務文書相關知識的了解與實際運用能力。主要包括:熟悉公文的含義、特點、作用、分類以及公文的行文規范、語言規范、處理規范及其它相關知識;把握常用法定公文的含義、特點、種類及寫作要求;把握常用事務文書的含義、特點及寫作要求
【重點】一般公文的格式、規范及寫作。
【復習建議】公文部分在區縣級的事業單位考試中經常考察,知識點比較集中,做完題庫聽完視頻就能保證不丟分。
7、科技生活
(1)信息技術
(2)生物技術
(3)新材料技術
(4)能源技術
(5)空間技術
(6)農業高科技技術
測試內容包括上述高新技術的基本特點、作用及發展趨勢。應試者應當了解上述新科學技術的核心研究內容與特點、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地位和作用、領域內的重大科技成果、發展趨勢。
【重點】今年國家取得的最新科技成就,或科技方面的獎項。
【復習建議】科技生活部分在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中出題較多,在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中相對較少,但是仍然很重要,知識點非常零碎。
8、人文歷史
【復習建議】人文歷史的知識點比較雜,包含了文化常識、歷史常識、文學常識等內容,但是從小學一直就在學習,所以平時積累很重要,同時題庫已經把可能考察的重點進行了匯總,對於備考時間比較緊張的考友,本套題庫必做。
9、道德。主要測查應試者對公民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認識理解,考查應試者的基本道德素質及修養。主要包括:了解道德的含義、特徵及作用,理解把握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和主要內容,了解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含義、特點及其主要內容。
【復習建議】職業道德部分不是所有地方都考,如果您所報考的考試大綱中有說明考的話,這里要重點看,其他沒有特殊規定的可以簡單了解即可。
10、國情省情市情。主要測查應試者對我國和我省及各市的地理歷史、人文社會、政治經濟等基本概況的了解。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地理位置、歷史沿革
(2)民族文化、行政區劃及人口
(3)地形地貌、氣候條件、自然資源
(4)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部署
【復習建議】本部分重點查看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復習可直接去政府官方網站查看。
11、時事政治。主要測查應試者對時事政治的了解,對社會和事物的觀察、思考和知識積累的程度。考試內容涉及近一年來國際、國內發生的重大時事,包括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科技等諸多方面。
【復習建議】時事政治是必考內容,非常重要,一般佔5-10分,總結近一年的各地考試情況,分值不斷增長。
❾ 最值得讀的史書有哪些
1、司馬遷:《史記》
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