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事業單位的副科和中級職稱比,哪個薪資待遇更高
如果事業單位能轉崗到行政單位,那還是副科好的。
兩個崗位,事業單位副科一般就是8級職員,8級職員的待遇相當於中級職稱初級的待遇,比如專業技術10級差不多的薪資,中級職稱3年一調整,最後會調整到8級專業技術,基本待遇就能和正科的對比了,是高於副科的。
這個就是職稱的優勢,在很多單位,中級職稱最後待遇比領導還要好,基本就是這個原因,朋友的小舅,最後拿的是5級專業技術待遇,在一個正科級單位,待遇比一把手都高出不少。
但是專業技術人員就是專業技術人員,如果在事業單位副科,如果能轉崗到行政單位去,比如轉崗擔任部門副職,或者鄉鎮副職,我認為前景還是事業單位副職大的,畢竟到了行政單位,就可以落實行政編制,然後可以提為行政正職。雖然薪資上和中級差不多,但是在交際或者其他資源上,肯定是好於中級職稱。
事業單位管理崗與專業技術崗,工資是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特崗補貼四部分組成。 在條件基本相同的情況下,管理崗副科和技術崗中級,哪個薪資待遇更高?以東北某省會城市真實數據做一下對比。
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和特崗補貼都是全國統一的,績效工資是地區統一的。如果基本條件相同,薪級工資和特崗補貼應該沒有差別,所以僅對比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
副科(管理崗8級)工資:
管理崗8級=1840+2365=4205元
中級職稱(10級崗、9級崗、8級崗)工資
10級崗=1810+2525=4335元
9級崗=1920+2525=4445元
8級崗=2200+2525=4725元
通過計算,得出管理崗8級比中級職稱10級少130元/月;比中級職稱8級少520元/月。
事業編專技崗中級職稱分為中級10級、中級9級、中級8級。下面以我們市直單位為例,說說事業編中級職稱與管理崗副科級的工資待遇情況,數據僅供參考。
一、專技崗中級職稱,工資待遇最高的是中級8級,全年大概10.53萬元。 中級職稱有三個等級,分別是中級10級,中級9級,中級8級。 ①中級10級。 每月打卡工資4650元,雙邊公積金大概1900元,年終績效考核獎大概1萬元,全年大概8.85萬元。 ②中級9級。 每月工資4950元,雙邊公積金大概2000元,年終績效考核獎大概1.2萬元,全年大概9.53萬元。 ③中級8級。 每月打卡工資5360元,雙邊公積金大概2150元,年終績效考核獎大概1.5萬元,全年大概10.53萬元。
二、管理崗副科8級,全年工資待遇為10萬元。 其中每月打卡工資5050元,雙邊公積金大概2020元,年終績效考核獎大概1.8萬元。全年總收入大概為10萬元。與專技崗中級職稱相比,工資差距主要體現在職務工資、年終獎這兩塊,畢竟市直事業單位副科級屬於實職,帶職務的年終獎系數要高一些。
綜上,事業編中級職稱與管理崗副科相比較,中級8級工資待遇最高,其次是管理崗副科,然後是中級9級和中級10級。 即中級8級 管理崗副科 中級9級 中級10級。
當然,中級職稱還可以評為副高級職稱,特別是現在,副高級職稱指標相對比較多,聘任較為容易,絕大多數人退休前都可以解決副高級職稱,享受實打實的副處級工資待遇。而管理崗的晉升,一個蘿卜一個坑,想要晉升正科、副處,既需要外力支持,也需要機會機遇,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難度相當大。因此,事業單位人員走職稱路線比走管理路線更為實惠,不建議中級以上職稱轉為管理崗。
從上圖可以看出中級八級可以相當於正科級的工資。所以中級十級和副科級的薪資待遇差不多。副科級和中級八級相比薪資待遇就差了。很多地方實職副科都有車補,而很多地方的中級職稱是沒有車補的。副科級是實職,有分管的工作,責任比較重大。而中級職稱是一個人達到的業務技術水平。從薪資上講,差別不大。從其他方面,副科遠遠大於中級職稱。
事業單位三個崗位中,專業技術崗位工資最高,管理崗位其次,工勤崗位工資最低。事業單位副科級是指管理八級,其工資待遇比中級職稱差了一個檔次。中級職稱分為八九十三個檔次,即使是最低的十級,也比事業管理八級人員工資高幾百塊錢,更不用說八九級了。普遍情況下,管理八級工資每月到手3500元多一點,中級職稱人員工資可以在4000元每月以上,晉升職稱早的還能拿到5000元左右。中級職稱比事業副科工資高,這是沒有疑問的。
中級是屬於事業單位中的職稱。事業單位分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工勤崗三類,其中專業技術崗工資最高,管理崗其次,工勤崗工資是最低。中級職稱又被分為八九十三個檔次,即便是最低的十級職稱,也要比管理八級的收入高。
事業單位沒有職級並行政策,很多人熬一輩子都只是管理九級,再加上事業單位改革的影響,事業單位管理崗越來越少,職級晉升越來越困難。反觀職稱改革,職稱評定和晉升的門檻越來越低,部分地區的鄉鎮教師都能憑年限熬到高級職稱,享受更高級別的職稱待遇。
副科級是屬於公務員序列的,中國幹部行政級別中最低一級的領導職務名稱。在事業單位中為八級職員,屬領導序列之中的最低層次,其上有正科級、副處級、正處級、副廳局級、正廳局級等。副主任科員也是副科級。一般為科級單位的副職所具有的級別。目前來看,公務員按照年限自然晉級,但是事業單位不行,得競爭。
從薪級工資來看,事業單位的副科指管理八級幹部,其薪資待遇整整比中級職稱差了一個檔次,但是很多地方還有許多的福利不一樣。例如有地方有績效考核獎,有的地方有年終考核獎,有的地方還有其他一些不住之類的,但是事業單位一般就是工資方面有體現,其他方面很少。
工資中級高,但有些自定待遇副科高
副科好,管理崗位比技術崗吃香,不然為啥人人想當官呢!
表面上中級職稱高,但是已經是副科級了,也就是公務員身份了,各種獎金,補貼,福利等比中級高出許多,那些都是技術崗位沒有的!
在事業單位,中級職稱工資相當於管理崗的正科,比副科高。問題是事業單位里,副科也就是繆繆幾個人,而發展職稱方向,可以申報高級職稱(相當於副處待遇),空間比副科大,以後工資會更高。
⑵ 事業單位里的專技人員的出路在哪
我國的事業單位設置了三類崗位,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對於聘用在專業技術崗位的人員, 出路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就是爭取更高的職稱。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其中1-7級為高級崗位,8-10級為中級崗位,11-13級為初級崗位。
初級崗位的工資水平和科員相當,中級崗位的工資水平和科級領導相當,高級崗位的工資最高可以達到部級領導的水平,所以 專業技術崗的發展空間是非常大的 。
不過,因為 專業技術崗是有比例控制的 ,比如高級:中級:初級是2:4:4,那麼一個單位10個專業技術人員,只能有2個人聘用到高級崗位,4個聘用到中級崗位。如果崗位職數都已經使用完了,那麼剩餘的人員就不能再被聘用到高級崗位上了。
而現在大部分基層單位都是僧多粥少,很多專業技術人員長期聘用在初級崗位,雖然能力水平等條件都符合要求,但就是因為沒有職數遲遲無法獲得晉升。
第二種就是轉崗到管理崗位。當專技崗的上升通道已經被堵住的時候,那麼可以試著轉崗到管理崗。
管理崗分為10個等級,1-10級分別對應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
管理崗從8級開始,就相當於是事業單位的領導了,所以晉升的途徑就是通過提拔, 對於沒有一定的能力人員,晉升比專技崗還更困難。
不過如果轉崗到管理崗位並聘用到8級後,不但擁有了一定權力,還可以 通過「雙肩挑」的方式,繼續享受職稱待遇 。
一些地方的「雙肩挑」只佔用管理崗位,不佔用專業技術崗位,那麼就可以不受專技崗的職數限制,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聘用職稱。
如果關系背景更加強大一些,那麼 還可以從事業編轉為行政編制 ,也就是公務員,那麼不但收入會更高,未來的仕途發展也會更加順利。
第三種就是辭職或考公務員專業技術人員,在大多數的事業單位的發展其實都有限。
如果怕荒廢了專業技術,那麼可以 考慮辭職去企業發展 。如果覺得仕途黯淡,那麼可以考慮 參加公務員考試 。
事業單位里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出路在哪裡?其實這個出路每個人的定義和要求是不一樣,並不是每一樣出路都是要根據職位或是收入的高低來作為評判的標准,能夠符合自己興趣愛好,能夠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我認為這就是一種出路,也是一種前途。
中國幾千年封建 社會 的 歷史 ,養成了學而優則仕的思維習慣。大家所謂的前途要麼就是當官,要麼就是錢多,成為土豪。但是現在當官的畢竟是少數,成為土豪更是少之又少,絕大部分的人還是要靠工資來養活,靠工資來生存。要取得滿意的工資,除了個人的勤奮努力以外,還有一定機緣,所謂機緣巧合,就是在恰當的時間遇見了自己滿意的工作,遇見自己滿意人,得到了滿意的平台。收入是怎麼來的?收入不是上天賜予的,也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靠自己後天的努力干出來的,拼出來的。
作為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才,是事業單位的支柱和骨幹力量。作為事業單位有的人只適合干專業技術工作,有的人只適合干管理工作。但管理者畢竟是少數,如果大家都拼了命去擠這個獨木橋,那橋是會垮的,也會有人掉下橋摔到河裡的,有的人甚至會被河水淹死,困死。所謂好死不如賴活,其實包含的意思,就是個人的路要靠自己去行走,個人命運要靠自己去把握。作為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那麼既然和專業掛上了鉤,如果在專業技術領域取得突出的成就,不管有沒有高級技師職稱,不管是不是管理者,自己的前途都會一片光明。
如果剛入門就開始患得患失,就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就拿前途在哪裡來說事,我想今後不管你是走技術路線,還是從事管理崗,都是註定是沒有出路的。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畢竟有成就的,特別是取得重大成就的可能不多,但是既然吃了這碗飯,就要朝這個方向去努力,不要今天抱著技術碗,明天又想去端起管理崗位的鍋,有時想多了可能反而對自己不會有利。有一句老話叫著干一行愛一行,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首先自己要熱愛,只有熱愛你才可能有興趣去研究,去鑽研,去 探索 專業技術領域的奧妙和魔方,才能享受鑽研的樂趣,才能快出成果,多出成果,才能分享成果帶來的出路。
有了成果就有了出路,到時候美女會往你身邊靠,找到如意嬌妻不是夢,這是出路的體現;有了成果,沒職稱的有職稱,低級職稱可以變成中級職稱,中級職稱可以成為高級職稱,各種榮譽會隨之而來,收入也就上來了,房子、車子都是小菜一碟這也是出路;可能你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繼續往深里鑽,往深里走,就像一隻神秘的無人機,去攀登更高專業技術高峰,去 探索 更高的技術境界,去打造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自我,這也是出路,而且是一種屬於自己努力的出路。這樣的出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但是自己做到了,假如到了這種境界,你說人生還有什麼可以嘆息的呢?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沒有必要去要求自己成為狀元,但是我們心裡至少有自己的目標,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的目標,最重要就是有自己的專業優勢,有自己專業技術能力,有取得成就的動力,有了這些,出路就不存在問題,出路就在自己的腳下。
專技人員在事業單位里是發展空間最好的崗位。
一、事業單位崗位的分類事業單位崗位設置有三種,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
工勤崗近年來一直在縮減,只出不進,不細述。
管理崗受單位級別的限制,一般以省直單位5級(縣處級)、市直單位7級(鄉科級)、縣直9級(股級)居多。
專業技術崗設置12級到1級,其中1級崗只有兩院院士才具備上崗資格。
2級崗各大院校的資深教授和省內有突出貢獻專家才有上崗資格,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省直單位的2級崗,一但上崗,不佔用單位崗位,崗隨人動。
3級4級是正高級工程師崗位,5—7級是高級工程師崗位,8—10級是工程師崗位,11—12是助理工程師崗位。
二、專技崗位發展空間專技崗位工程師一級很容易達到,研究生畢業滿3年初定工程師,本科畢業滿1年初定助理工程師。
工程師滿5年可申報高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滿5年可申報正高級工程師。
工程師以上的晉升要求比較嚴格,對技術工作能力、成果、著作等都有要求,各行業要求不同。
三、收入情況專技崗位在工資收入上看,工程師相當於鄉科級,高級工程師相當於副縣處級,正高級工程師相當於正縣處級,以此類推。
在市直以下單位,專技崗的收入比管理崗增長快,所以很多事業單位的領導都採用雙肩挑的形式,就是拿專技崗的工資做管理崗的事,且在很多地方雙肩挑不佔用單位專技崗位。
總結,專技崗在事業單位崗位設置佔大頭,晉升速度快,且不影響職務上的提拔任用,在高級工程師崗位任職滿2年或具備正高級工程師資格的事業人員,可以調任公務員編。
當前,隨著公務員待遇的不斷走高,使得事業編人員變得黯淡無光。按新入職的公務員和事業編比對,公務員的車補和績效獎金加起來要比事業編人員收入高2萬元左右(按我地區標准)。所以,即使新入職事業編人員取得副高級職稱,收入也遠遠趕不上公務員。
有人說事業編專技崗可以走職稱來縮小收入差距,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對於一些單位里取得副高級或高級職稱的人員來講,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和公務員的差距,但是,對於新入職的事業編人員卻顯得有失公平,因為他們沒有工齡,職稱評聘既要符合相關專業,又要靠時間,一步步晉升。這就存在明顯的矛盾。
事業編專技人員出路在哪裡,要我說只有兩條路:
繼續走職稱評聘這是當前專技人員選擇的主流方式,通過一級一級的晉升,來提高工資待遇。但是,在單位人數不多的情況下,中級和高級職稱指數少的可憐,會出現幾個人競爭一個專技崗位的情況,容易滋生內部矛盾。
改走管理崗對於一些專業不符的人員來講,只能通過改走管理崗的方式,來提高待遇,從科員到副科再到正科,目前,一些縣級、市級的事業單位管理崗走到正科就已經止步了,不能再升了,也就是說相當於專技的中級職稱水平,往副處級走幾乎不可能,一是沒有指數,二是不能職級並行。
對於想走仕途的年輕人來講,專技改成管理崗,也不失為一種選擇,任事業副科兩年以上,就有機會調任到機關成為實職副科級領導,邁入公務員領導序列。但是,這種情況很難實現,只靠自身工作能力去打拚還不行,還需要有過硬的人脈資源,有實力方能實現這種方式。
對於35周歲以下的人員來說,參加國考或省考,也是一種轉變身份的捷徑。畢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轉變的機會,而且,也相對公平,人為操縱的機會不大。轉成公務員後,即使沒有級別,也可以走職級並行的道路,逐步提高待遇。
這個要分情況,如果是大事業單位,例如知名高校,三甲以上醫院,地級市以上全供事業單位,他們評職稱比較容易。並且由於這些單位級別高,機構多,專業性強,因此需要″內行"的人才能管好。所以對專技內行人員來講轉崗容易,甚致是″雙肩挑"。既干技術活,又念管理經。前途和錢圖俱可兼得。但是如果是縣鄉級管理的事業單位,那就大打折扣了。當然盡管路子窄,但還得拚命往上″爬"。
那麼在基層怎樣向上″爬"呢?對於一般的人來講;
一是走職稱路線,大家都明白,目前事業單位的福利待遇與職稱掛得很緊,職稱高,待遇高,前途好。反之亦然。這也是基層崗發展常走的道路,常用的套路。但此路也不容易啊。
二是爭取″雙肩挑"。既搞管理又搞技術。既有前途又有錢圖。有人建議專技崗轉管理崗,這個我不敢苟同。在基層事業單位,架孑就那麼大,內設科室就那麼幾個,除了崗位有限之外,級別最高也不過科級,在鄉鎮甚至是股級。搞一輩子能夠弄個八級職員己是登峰造極了,大部分終生很難越過九級(股級)這個坎。既沒前途,也沒錢圖。永遠不及″雙保險"(雙肩挑)的好。
當然出路的問題,任何職業任何崗位除了靠自己內在努力(內因)之外,還有外在因素(外因)如果有貴人相助,再加上自巳努力進取,出路自然不差。如果靠山高,那麼就算自已能力平平,努力一般,出路也不會比別人差。這一點在這個拼爹拼媽拼舅舅的年代更顯重要。
思路決定出路,至於專技人員的出路,決定因素貴在自己。
本人長期從事體制內人事工作,對機關事業單位人事相關政策比較熟悉,針對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發展道路問題,我這里進行一個解答。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基本知識介紹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走職稱路線,主要分三個大等級,高級、中級和初級崗位,其中高級又分為正高級和副高級。 每個大等級內部又分為若干小等級,共13個小等級,正高級包含1-4級,副高級包含5-7級,中級包含8-10級,初級包含11-13級。 專業技術崗位初級晉升中級必須取得中級職稱證書,中級晉升高級必須取得高級職稱證書。每個大等級內部的小等級晉升要求在下一個小等級任職滿兩年。
專業技術人員發展道路介紹一、調任公務員 。這條道路無疑是最好的一條路,但是難度較大。2019年中組部出台企事業單位調任規定,其中指出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副高級以上崗位(5-7級)任職滿兩年可以調任到機關任四級調研員或者副處級以上職務,成為公務員。這種情況雖然難度大,但是還挺多的,每年各級組織部都會在院校選聘一些副教授、教授到機關擔任領導職務。比如《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就是從院校調任到公務員隊伍成為副省長的。
二、轉崗成為單位領導。 事業單位包括三種崗位, 除了專業技術崗位還有管理崗位、工勤技能崗位,三種崗位之間是可以相互轉聘的 。在事業單位領導一般是由管理崗位人員擔任的,現在國家已經取消雙肩挑的政策。所以要想成為單位領導必須得轉崗到管理崗位,然後通過管理崗位的選拔競聘成為領導。當然在基層事業單位管理崗位晉升難度是相當大的,沒有一定機遇想成為領導也只是痴人說夢。
三、在職創業 。國家近幾年先後出台政策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創辦企業。如果有資源或者有相關技術,這條路簡直不要太好。
四、辭職走天涯 。體制內工作束縛確實比較多,限制了一個人的詩和遠方,如果自己真的有脫離體制的能力和勇氣,那麼勇敢追求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吧。
總結:事業單位是一個穩定的工作,工作崗位應該說很多人還是挺羨慕的。 至於說出路的問題,我覺得好好乾工作就是最好的出路。 不管選擇什麼樣的出路,決定因素永遠在自己手裡,如果想要好的發展,在仕途上有所作為,那麼去在職考公務員無疑是最便捷的方式。以上的答案僅供參考。
事業單位里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出路在哪裡?要分二種情況分析,一種是本身的素質和技術資質,要明白自己是否是當領導的料,是否在現有的事業單位中的技術能突破到領先的水平,要知己知彼,確定自己要走的路線,一句話,路線對了頭,一步一層樓。另一種情況是家庭經濟情況和現有 社會 資源,有句老話說的好,朝中有人好做官,如果是家庭經濟好,有企業的,那就大有可為。如果家庭經濟不行,對自己的技術資質有信心,那就趁年輕賭一把,辭職闖江湖。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出路在哪裡?當然是專業技術能力啊,是職稱啊。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在行業內處於出類拔萃的地位,就什麼都有了: 社會 地位、職稱、工資收入、未來保障、名譽等。如果只是一個普通人,也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要放棄,與其抱怨 社會 不公,還不如自己沉下心來,干好自己的本分,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更靠得住、更有作用。
有的人可能有苦惱,覺得自己在事業單位,是專業技術人員,也盡心盡力地工作,可以到了評職稱的時候,論資排輩現象非常嚴重,對管理人員也有偏向。比如在學校,許多長期不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教師,或者只帶一些無關輕重的課目的教師,只因為在管理崗位,甚至在後勤崗位,其職稱評定都比辛辛苦苦的一線教師更順當。這種現象是存在的,也確實比較不公平。
事業單位的職稱評定,是有名額比例限制的,因而導致許多人被擋在門檻外面,久久不能如願。競爭如此激烈,再加上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肯定會造成一部分人灰心喪氣,對自己的前途和未來發展沒有信心。實際上,不公平的人和事,在每個行業都有,行業也在不斷地改革,以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個人所能做的,唯有不斷努力,提升自身綜合能力,而不是自怨自艾,抱怨 社會 不公。
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還可以晉升到管理崗位,走職級發展的道路。如果已經獲得一定職稱待遇,還可以「雙肩挑」,在管理崗位執行職稱工資,也不影響職稱、管理職級晉升。只不過事業單位「雙肩挑」的比例為班子成員的三分之一,有名額限制,難度也相當大。部分事業人員還通過公考、公選等方面,走上公務員崗位,也是非常不錯的出路。總之,只要自己肯努力,道路就會越來越寬廣。
本人就是醫院事業單位的葯學專業技術人員,屬於專技人員。在我們這個行業,往上升的出路有兩種。
第一種,評職稱
在事業單位工作,專技人員是要評職稱的。隨著工齡的增加和職稱的提升,工資也會慢慢提高。十一到十二級為初級職稱,八到十級為中級職稱,七級以上為高級職稱。所以,要是專業能力突出,科研能力強,可以選擇這種方法盡快上升。職稱會伴隨著一生,和一個人的退休工資也息息相關。職稱越高,工資也越高。看看醫院里主任醫師和副主任醫生工資待遇相差太多就知道了。
第二種,行政管理人員
每個地方都需要管理人員,也就是所謂的單位職務,如副主任,主任等。如果個人管理能力強,有團隊合作精神,願意為人民服務,可以選擇行政管理。不過,一個科室就二三個(副)主任,要競選的話,競爭會比較激烈,最好有高層領導依靠,競選成功的幾率很大。
當上管理人員後,工資、人脈和福利待遇都會上一個檔次,畢竟以後接觸的都是中層領導。不過,有的醫院行政職務會讓男性到58歲卸任,女性到53卸任。並和退休工資關系不大。
所以,事業單位的專技人員出路還是很多的。畢竟在哪裡工作都需要上進,需要為提升工資而努力奮斗。
單從工資待遇上講,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比管理崗好很多,出路就是老老實實走職稱路線,有直接調入公務員單位、參加公務員考試等更好的出路除外。
先講一個事列。 我的兩個朋友A和B,同時考入縣城事業單位,A官本位強一些,一心想謀個一官半職,自然而然選擇管理崗;B比較隨緣,喜歡安安靜靜,不喜歡反復折騰,選擇了專業技術崗。一開始,A定級管理崗10級,B定為專業技術12級,沒過兩年,A晉升為管理9級,B也晉升為專技11級。再過兩年,A當上了中層股長,好不風光;B通過中級職稱,但在單位沒有評上中級。這時,A的工資待遇稍微高過B,加上A是股長,手中有一定權力,掌握著一些資源,經常有人請吃飯。兩年後,A還是中層股長,小小縣城要想提拔晉升為事業副科,似乎比登天還難;而B已經獲評為中級,並晉升為專技10級。此時,B的工資待遇反而稍高於A。到了2014年後,各地的風氣煥然一新,公款吃喝玩樂不復存在,體制回歸自然生態,A自然而然也得適應領取陽光工資的時代,此時的A仍然只是一個管理崗9級職員股長;而B也晉升為專技9級,享受副科級工資待遇,每年拿到手的工資比A多了1萬多元。2018年,A換了一個股,仍然還是當股長,而B則晉升為專技8級,享受的工資待遇略低於正科級,並且考取了高級職稱資格。而A雖然不斷運作,希望當上副科級領導,但始終無法如願,還是9級職員股長,工資待遇落後B一大截,A這兩年似乎也後悔當初選擇管理崗,而沒有選擇專技崗。 再過幾年,B或許會被評高級職稱,屆時享受副處級工資待遇。試想一下,一個縣城,有個人可以享受副處級待遇?而A極有可能還是9級職員股長。
這個真實事例說明了,同時入職,一個走管理崗,一個走專技崗,在沒有外力作用下,選專技崗的工資待遇大概率會超過管理崗。因此,小縣城事業單位,沒有足夠長的天線和強大的背景,還是老老實實走專技崗的職稱路線,既省事又簡單,還非常實惠,退休前享受正科級待遇完全沒有問題,這是多少縣級公務員夢寐以求的事而被你事業編弄到,多少人羨慕不已啊。
至於市一級,我的建議還是走職稱路線,市一級評副高職稱幾乎沒有什麼限制,退休前享受副處級待遇完全沒有問題。 至於省一級,看個人喜歡,所選管理崗,提拔晉升為副處也不是問題,還可以適時轉為公務員,這就拓寬了個人發展路子,這也是選管理崗的最大的好處;選專技崗,專心工作學習,評為正高估計也沒問題,退休前享受正處級待遇,也是完全可以接受。 另外,很多地方遴選公務員,都擴大到擁有副高職稱以上的事業編人員,這也是事業編專技崗的一個福音吧!
⑶ 事業單位專技崗的出路是什麼,怎麼評職稱
首先專業技術有三個大等級,依次為高級、中級和初級崗位,其中高級又分為正高級和副高級崗位。
專業技術每個大等級內部還包括若干小層級,小層級一共13級。比如,正高級包括1-4級,副高級包括5-7級,中級包括8-10級,初級包括11-13級。
文章圖片2
事業單位專技崗分級情況
02專業技術崗位的晉升情況。
1、大等級之間的晉升。事業單位各等級晉升首先要有相應的職稱證書,然後再根據單位空崗情況參加競聘。比如,你目前在專技初級崗位上,想要晉升到中級崗位,那麼首先要考一個中級職稱證書,然後單位中級崗位有空崗的情況下,你可以晉升到中級的專業技術10級崗位。
大等級晉升是可以跨級的,比如你在初級崗位,然後你通過了高級職稱評審並取得證書,那麼你就可以跨越中級崗位,直接晉升到副高級崗位專業技術7級崗。
注意: 跨等級晉升只能晉升到相應等級的最低層級。比如,初級晉升到中級,那麼只能到中級的專技10級崗。同理,初級晉升到高級時,只能晉升到高級的專技7級崗位。
文章圖片3
2、各等級內部小層級的晉升。
等級內部各層級的晉升通常需要逐級晉升,不得越級晉升。比如你在中級的專技10級崗位,上面還有9級和8級,不可以直接到8級,必須先晉升到專技9級才行。
小層級晉升,要求在下一層級任職滿2年,也就是專技10干滿2年,然後才能晉升專技9級,9級兩年後才能晉8級。其他等級內部的晉升也是一樣的。
各等級內部各層級的崗位是可以相互借用的,比如你們單位中級崗位8、9、10級各設置了一個崗位,現在你在專技10級崗位,9級有一個人,8級沒人,那麼按理說你不能晉升到9級崗,但是這時候可以借用8級那一個崗位,這樣你就可以順利晉升到專技9級崗位了。注意,這種借用只能同等級內部借,不得借其他等級的崗位,比如,你中級就不能借高級的崗位。
03事業單位專技崗的工資介紹。
事業單位各個崗位的工資體系都是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績效工資。普遍來說,專技崗的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要高於其他兩種崗位。因此,在事業單位走專技路線普遍要劃算一些,尤其是基層的事業單位。
1、基本工資。專技崗的基本工資由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組成。
崗位工資。專技崗位一共13個層級,每個層級都對應一個崗位工資標准。見下圖所示。
文章圖片4
專技崗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
薪級工資。專技崗的薪級工資跟管理崗位是一致的,共有65個等級,這個跟你的
⑷ 事業單位職稱有哪些
事業單位職稱一般分為初級、中級、副高級、正高級。
1、綜合管理類(A類)
綜合管理類主要適應於事業單位中以行政、事務和業務管理為主的崗位,具體從事的是規劃、咨詢、決策、組織、指揮、協調、監督及機關內部管理工作。
2、社會科學專技類(B類)
社會科學專技類主要適用於事業單位人文社科類,指經濟、新聞、律師、出版編輯、公證員、會計、翻譯、工藝美術、藝術專業(編劇,作曲,指揮、美術等)一般性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崗位。
3、自然科學專技類(C類)
自然科學專技類主要適用於事業單位自然科學類,指工程、農技、統計、船舶、民航飛行、實驗員、技工學校教師等一般性自然科學研究人員崗位。
4、中小學教師類(D類)
主要適用於中小學和中專等教育機構的教師崗位。
⑸ 專技崗中級職稱,工資待遇最高的是哪一級大概是多少呢
一、專技崗中級職稱,工資待遇最高的是哪一級?
在專技崗中級職稱,工資待遇最高的是八級技工。人事部規定,事業單位崗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三種類別。專業技術崗位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具有相應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崗位,這一崗位的設置要符合專業技術工作的規律和特點,適應發展社會公益事業與提高專業水平的需要。
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初級崗位。高級崗位分為7個等級,由高到低分為專技一至七級,其中正高級崗位為一至四級,副高級崗位為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由高到低分為專技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由高到低分為專技十一至十三級,其中助理級崗位是十一至十二級,員級崗位是十三級。專業技術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按照事業單位的功能、規格、隸屬關系和專業技術水平等因素,根據現行專業技術職務管理有關規定和行業崗位設置管理指導意見確定。
⑹ 事業單位的職稱有哪些作用職稱高低會帶來什麼影響
職稱可以說是事業編制中專業技術人員的命根子,當然這個事業編也是包括教師在內的。在工作後,職稱就會是你越來越關心的,因為在基層事業單位中,工作人員除了走職稱這條路,其他途徑太難甚至基本走不通。有些人會問:工作後,職稱會給你帶來什麼變化?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
綜合來講,擁有職稱就是工作後的最關鍵的目標,如果能獲得職稱,就可以實現自己職業生涯的跳躍式發展。職稱是對一個人業務水平和資歷的衡量,盡管不能說沒職稱業務水平就差,但是有職稱在相應等級范圍內可獲得相應的任務量,這是資質,因為正當途徑獲取職稱是要經過嚴格考核的,要有德勤能績及綜合素質各方面考評的,這不是用錢買來的。
⑺ 事業單位的中級和管理副科級,哪個待遇更高
事業單位中級職稱崗位待遇肯定高於管理八級(副科)。
中級職稱整體工資待遇對標行政正科,不過其內部區分八級、九級、十級三個崗位等級,每個等級待遇略有差距。十級略低於正科高於副科,九級與正科基本持平,八級高於正科,略低於副處。據此可以判定,事業中級工資待遇高於管理八級。
以本地為例。事業中技十級每月到手工資2900多元,另外每季度返還30%績效,大概在2400元左右,加起來每月差不多3700元;中技九級比十級略高,每月到手大概在3900-4100之間,中技八級不到4500。另外有28000-33000左右的年終增量績效,加起來事業中級職稱的年到手收入大概在73000-87000之間。算上公積金,年綜合收入勉強接近十萬。
而事業副科,也就是管理八級,每月到手收入不到2700元,算上30%的績效返還大概在3300元左右,另外有26000左右的年終增量績效,年到手收入合計66000元左右,算上公積金80000萬出頭,一年比中級職稱要少大幾千到上萬塊錢。
為什麼在事業單位的人普遍都願意走職稱路線,而不想走管理路線,既與管理崗難晉升有關,更多是因為經濟待遇。管理崗的工資實在太低了。不過好在下一步管理崗即將迎來職員等級晉升制度,這或許是個利好。
事業編專技崗中級職稱分為中級10級、中級9級、中級8級。下面下面以我們中部地級市未來,說說事業編中級職稱與事業編管理副科級的工資待遇情況,數據僅供參考。
一、專技崗中級職稱,工資待遇最高的是中級8級,全年大概10.53萬元。 中級職稱有三個等級,分別是中級10級,中級9級,中級8級。①中級10級。每月打卡工資4650元,雙邊公積金大概1900元,年終績效考核獎大概1萬元,全年大概8.85萬元。②中級9級。每月工資4950元,雙邊公積金大概2000元,年終績效考核獎大概1.2萬元,全年大概9.53萬元。③中級8級。每月打卡工資5360元,雙邊公積金大概2150元,年終績效考核獎大概1.5萬元,全年大概10.53萬元。
二、管理崗副科8級,全年工資待遇為10萬元。 其中每月打卡工資5050元,雙邊公積金大概2020元,年終績效考核獎大概1.8萬元。全年總收入大概為10萬元。與專技崗中級職稱相比,工資差距主要體現在職務工資、年終獎這兩塊,畢竟市直事業單位副科級屬於實職,帶職務的年終獎系數要高一些。
綜上,事業編中級職稱與管理崗副科比較,中級8級工資待遇最高,其次是管理崗副科,然後是中級9級和中級10級。 即中級8級 管理崗副科 中級9級 中級10級。
當然,中級職稱還可以評為副高級職稱,特別是現在,副高級職稱指標相對比較多,聘任較為容易,絕大多數人退休前都可以解決副高級職稱,享受實打實的副處級工資待遇。而管理崗的晉升,一個蘿卜一個坑,想要晉升正科、副處,難度相當大。因此,還是中級職稱相對比較實惠。
中級職稱是正科級待遇,高級是處級待遇,你說呢。
⑻ 專技崗級別
專技崗級別為中級。
專技級別什麼意思?
專技級別,就是專業技術崗的級別。它有兩個意思,一是表示專業技術職稱的高低,二是表示工資的等級。我國的專業技術級別共分為十三級,一級最高,十三級最低。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十級是中級職稱,專業技術崗共分十二級,其中中級是十九八級,每晉升一級需要兩年時間,最高到專技八級。一般人只要努力都能到達這個級別,專技崗中級享受科級待遇,專技八更是享受正科級待遇,十級專技崗是我們晉升之路的一個過渡,一般退休之前都能達到副高級別。
⑼ 如果已經是中級職稱考事業單位專技崗能用嗎
不可以。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初級晉升到中級,不但有專業工作經歷的要求,而且有專業學歷的限制(不同的專業學歷要求時間不同),還有專業工作業績的考量(不是在某一專業崗位待到一定的年數就能自然升級)。在專業學歷方面,本科學歷的專業工作經歷一般要求5年以上;專科學歷的專業工作經歷一般要求8年以上。在工作業績方面,中級專業技術職稱要求在初級工作崗位上業績突出,獲得過先進證書或地市級的通報表彰;在省級及以上報刊發表過專業論文。
⑽ 事業單位的職稱有用嗎
我用三年時間考了一些證書。技多不壓身,有證肯定比沒證強。
第一,崗位需要。事業單位分為管理崗位和技術崗位還有工勤崗位。對於管理崗位來說對於考證的需要不是太強,但是對於專業技術崗來說,往往你的技術職稱和你的證書是有一定聯系的,甚至和你的工資待遇也是掛鉤的,所以有證的好處自是不言而喻。尤其是從醫生,會計和畜牧等崗位的證書,對於職稱很重要的。當然,工勤崗位的也一樣,對於崗位認定是需要與之相應的等級證書,通過考取相關工勤崗位的證書,工資就和證書掛鉤的。
第二,自身發展和利益的需要。「機會往往是給予有準備的人」,隨著社會經濟發現的需要,只有自身的發展跟上崗位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干出優秀的成績,也才能為在單位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更有利的機會。或許在事業單位崗位上也能走上公務員的道路,對於有些人,這或許是自己通過考證提升職務後,最希望得到的結果。
第三,政策的鼓勵所向。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各省市都出台了關於事業單位人員離職創業或者是鼓勵事業單位人員到企業掛職創業。這些政策也離不開自身能力的提升,考證是提升自身的最直觀的表現。所以,到企業創業,人家看中的是你的能力,這些最直觀的是你的證書表現。
現在很多事業單位人員通過考職稱來升職加薪。對於事業單位人員來說,考職稱主要是對工資有影響,在二級單位工作您就不要想考了職稱對你的仕途有什麼影響,職稱和仕途發展沒關系,和職業發展有些許關系,畢竟考上職稱後你有機會能從事一些相對好些的工種,以後自謀出路也能有個名頭。打個比方,如果你是個高級審計師,而且有工作經驗,在市場上還是容易找到下家的。
總之,考證對你的工作沒有不利,反而會使你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說的小一點,它還可以給你帶來待遇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