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金聖嘆一生熱衷的事業是什麼

金聖嘆一生熱衷的事業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15 21:23:08

① 金聖嘆生活的時代是()。

  1. B

  2. D

  3. D

  4. 順治十八年(1661年),吳縣新任縣令任維初為追收欠稅,鞭打百姓,虧空常平倉的漕糧,激起蘇州士人憤怒。3月初,金聖嘆與一百多個士人到孔廟聚集,悼念順治帝駕崩,借機發泄積憤,到衙門給江蘇巡撫朱國治上呈狀紙,控訴任維初,要求罷免其職。朱國治下令逮捕其中11人,並為任維初遮瞞回護,上報京城諸生倡亂抗稅,並驚動先帝之靈。清朝有意威懾江南士族,再逮捕金聖嘆等7個士人,在江寧會審,嚴刑拷問,以叛逆罪判處斬首(順治十八年七月十三日),於8月7日行刑,是為哭廟案。

② 身為清代文學批評家的金聖嘆,他的一生是怎樣的

他生不逢時,明清易代之後,來到中國歷史上最專制的年代;

他才高八斗,曾言「以我之才入學如取芥耳」,但卻拒絕科舉禁錮,走了另外一條路;

他離經叛道,甚至主張官逼民反,自評「六大才子書」,可不被時代所容,最終被殺。

1661年的秋天,一代才子金聖嘆死於南京三山街,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文人就此隕落。

正當此時,鄭成功與張煌言在沿海地區發動戰爭反抗滿清,滿清政府決定大開殺戒,從文人入手,徹底上消滅江南人的反清思想。在這種背景下,金聖嘆必死無疑。

不久,滿清政府指示朱國治逮捕參與「哭廟案」的人,金聖嘆定為主犯,罪名是「搖動人心倡亂,殊於國法」。

一個黑暗的年代,終究無法容忍這樣的天才。

金聖嘆

1661年,在瑟瑟秋風中,大才子金聖嘆在南京結束了一生,享年54歲。他的腦袋跌落刑場之後,耳朵內掉出兩個紙團,寫著「好」「疼」二字,即使死亡,金聖嘆也要發出自己的聲音。

滿清王朝的屠刀起到了作用,金聖嘆之後,讀書人一個比一個聽話,沒有個性,不敢批判,逐漸成為了統治者最喜歡的樣子。

金聖嘆什麼都懂,但不想沉默無語

他也沒做錯什麼,除了發出聲音。

③ 金聖嘆:「腰斬」《水滸傳》,點評才子書,他是真正讀懂水滸的人

公元1661年正月初七,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順治帝駕崩。此時滿清雖然已經統治天下17年了,但天下並沒有完全穩定,人心並沒有對這個外來政權徹底順從。同樣,滿清統治者對於漢人特別是明朝遺民,也是充滿疑慮。一有風吹草動,便大開殺戒。

不過,當順治帝駕崩的消息傳到江南的時候,有一位讀書人卻真誠地為他感到惋惜,以至於寫下這樣的詩篇:

這個讀書人就是金聖嘆。此時他已經53歲,尚無半點功名在身,只是一個略有薄名的「江南才子」而已。正如自古以來的知識分子一樣,他希望能得到皇帝的賞識,為天下做一番事業。至於這個天下是明朝的還是清朝的,他並不必在意。——他的前半生在明朝,但明朝並沒有給他什麼,所以他也不以明的遺民自居。

相反,這位順治皇帝曾帶給他巨大的希望。就在順治帝去世的頭一年即1660年的春天,一位朋友從北京回來,帶來一個消息,說順治皇帝很賞識金聖嘆的才華,稱贊他是「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他」。

族兄弟金昌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金聖嘆,金聖嘆「感而淚下,因此北向叩首」,一連寫下八篇《春感》,表達他受寵若驚的心情。第一首是這樣寫的:

感激涕零的心情,躍然紙上。那麼,順治帝究竟為什麼表揚金聖嘆呢?這要從他的才子書評點說起。

明朝中葉以後,一直到清朝初期,中國的通俗文學有了一個大發展。馮夢龍、凌濛初、李漁等人進行白話小說和戲曲的編纂與創作,使通俗文學日趨繁榮。同時,唐順之、茅坤、歸有光、孫擴等人開創了文章(小說)評點的做法,受到市民階層的歡迎。同樣的一本書,加上文人的評點後,方便讀者閱讀,也就更暢銷了。

金聖嘆接觸通俗文學很早。十一歲那年,他無意中得到一本《忠義水滸傳》,立刻就被迷住,一口氣將全書讀完。放下書本時,他感到眼界大開:原來世上還有這樣未被列入聖賢書的好書。

成年後,他仕途失意,遂專以評點古書為事業。他把《離騷》《莊子》《史記》《杜甫詩》《水滸傳》《西廂記》定為「天下六才子書」,並准備一一評點。在清軍入關之前,金聖嘆就完成了《水滸傳》的評點並出版。

與今天我們大多數人看到的《水滸傳》版本不同,金聖嘆把《水滸傳》「腰斬」了:他把百回本《忠義水滸傳》第七十一回以下章節全都放棄,把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作為楔子;把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改為《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驚惡夢》,作為第七十回;以盧俊義做噩夢,夢見全伙被縛於嵇叔夜作為全書結尾。他自稱是根據古本《水滸傳》做出的改編。

金聖嘆為什麼要「腰斬」《水滸傳》?因為他少年時讀《忠義水滸傳》就有一種感覺,認為小說七十回以後的文字是他人(羅貫中)續作,文字不好,是「惡札」。所以他裁剪《水滸傳》,使其截止於排座次,在水滸事業達到巔峰時戛然而止,並以水滸全伙被抓的噩夢預示水滸未來的走向。胡適說:「他刪去《水滸》的後半部,正是因為他最愛《水滸》,所以不忍見《水滸》受『狗尾續貂』的恥辱。」 

從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金聖嘆腰斬水滸也和當時社會形勢有關。胡適也指出:「聖嘆生在流賊遍天下的時代,眼見張獻忠李自成一班強盜流毒全國,故他覺得強盜是不能提倡的,是應該口誅筆伐的。」

對於金聖嘆腰斬與評點《水滸傳》的功過,從清初以來就毀譽不一。但是《水滸傳》版本中流傳最廣、婦孺皆曉的本子,就是經他刪改的《金本水滸傳》。

不過,這樣一個「半截」《水滸傳》,終究不能滿足人們的好奇心:這些人後來究竟怎麼樣了?畢竟以前有過全本的《水滸傳》,人們知道水滸故事在排座次後是有下文的。所以,到了清朝,世異情遷,於是又有人認為,水滸英雄「雖始行不端,而能翻然悔悟,改弦易轍,以善其修,斯其意固可嘉,而其功誠不可泯」,於是把一百十五回本的六十七回至結尾裁出來,稱《後水滸》(又名《盪平四大寇傳》),附在七十回本之後發行。

金聖嘆對《水滸傳》評價非常高,認為「天下之文章無出《水滸》右者」。

與同為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西遊記》相比,金聖嘆認為:「《三國》人物事本說話太多了,筆下拖不動,踅不轉,分明如官府傳話奴才,只是把小人聲口替得這句出來,其實何曾自敢添減一字。」而《西遊記》,「又太無腳地了,只是逐段捏捏撮撮,譬如大年夜放煙火,一陣一陣過,中間全沒貫串,便使人讀之,處處可住」。《水滸傳》從來不說鬼神怪異之事,而《西遊記》每到弄不來時,便是南海觀音救了。(為什麼不與《紅樓夢》對比?因為那時候曹雪芹還沒有出世呢。)

為什麼《水滸傳》這么優秀?金聖嘆指出,《水滸傳》的方法都是從《史記》出來的,《史記》的妙處,《水滸》已是件件有;甚至《水滸傳》有許多勝似《史記》處。與《史記》比肩而立,毫不遜色。那麼,對這樣一部傑作,該怎樣正確欣賞呢?

1 、要了解作者心胸

孟子說過:「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說的就是「知人論世」的道理:要深刻地理解一部作品,必須了解作者的為人;而要了解作者的為人,又必須研究他所處的時代。

那麼,該如何欣賞《水滸傳》這部書?金聖嘆指出:「大凡讀書,先要曉得作書之人是何心胸。」比如說,《史記》是太史公一肚皮宿怨發揮出來,所以他於「游俠」「貨殖」傳,特地著精神,乃至其餘諸記傳中,凡遇揮金殺人之事,他便嘖嘖賞嘆不置。一部《史記》,只是「緩急人所時有」六個字,是司馬遷一生著書的旨意。

《水滸傳》卻不然。施耐庵本無一肚皮宿怨要發揮出來,只是飽暖無事,又值心閑,不免伸紙弄筆,尋個題目,寫出自家許多錦心綉口,故其是非皆不謬於聖人。

2 、要關注文章寫法

關於讀書,有句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看小說,金聖嘆最討厭的就是那種只看故事情節,不注意文章寫法的人:「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讀書,都不理會文字,只記得若幹事跡,便算讀過一部書了。雖《國策》《史記》,都作事跡搬過去,何況《水滸傳》?」

《水滸傳》是金聖嘆所贊賞的「才子書」,書中有許多文法,也就是寫作方法,是其他書里所不曾有的,金聖嘆總結出十幾種,都是可以作為今天的寫作者參考的。例如「背面鋪粉法」,就是今天所說的襯托法:要襯宋江奸詐,就寫李逵的直率;要襯石秀的尖利,就寫楊雄的糊塗。

還有一種寫法叫「正犯法」,就是同一件事,偏要重復來寫。如武松打虎後,又寫李逵殺虎,又寫二解爭虎;潘金蓮偷漢後,又寫潘巧雲偷漢;江州城劫法場後,又寫大名府劫法場;何濤捕盜後,又寫黃安捕盜;林沖起解後,又寫盧俊義起解;朱仝、雷橫放晁蓋後,又寫朱仝、雷橫放宋江等。金聖嘆感慨,劫法場、偷漢、打虎都是極難寫的題目,施耐庵偏不怕,一定要寫出兩篇,卻「有本事出落得無一點一畫相借」,真是渾身都是方法,「真正其才如海」。

金聖嘆還推崇書中的「草蛇灰線法」,如景陽岡勤敘許多「哨棒」字,紫石街連寫若干「簾子」字等,「驟看之,有如無物,及至細尋,其中便有一條線索,拽之通體俱動」。

《水滸傳》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固以為《水滸》之文精嚴,讀之即得讀一切書之法也」,金聖嘆甚至主張,「人家子弟稍識字,便當教令反復細看,看得《水滸傳》出時,他書便如破竹。」看懂了《水滸傳》,別的書就都不在話下了。

3 、要注意人物塑造

小說的根本在於塑造人物。在塑造人物方面,《水滸傳》取得極高的成就。金聖嘆說:「《水滸》所敘,敘一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夫以一手而畫數面,則將有兄弟之形,一口而吹數聲,斯不免再映也。施耐庵一心所運,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者,無他,十年格物,一朝物格,斯以寫百千萬人,固不以為難也。」 

塑造人物的關鍵是語言與性格描寫。在語言描寫方面,「《水滸傳》並無之乎者也等字,一樣人便還他一樣說話,真是絕奇本事」;寫人物性格,「《水滸傳》寫一百八個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樣。若別一部書,任他寫一千個人拿也只是一樣,便只寫得兩個人,也只是一樣。」例如,同是寫人物的粗魯,魯達的粗魯是性急,史進粗魯是少年任氣,李逵粗魯是蠻,武松粗魯是豪傑不受羈約,阮小七粗魯是悲憤無說處,焦挺粗魯是氣質不好。

《水滸傳》一個人出來,分明便是一篇列傳。至於中間事跡,又逐段逐段自成文字。正因為如此,所以別的一部書,看過一遍就可以了,「獨有《水滸傳》只是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

讀《水滸傳》,自然免不了要給英雄排排座次。這個排座次,不是聚義廳上排列一百八人地位高下的座次,而是從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論定的。

金聖嘆認為,可以算得「上上人物」的只有九個: 武松、魯達、林沖、吳用、花榮、阮小七、楊志、關勝。

他的理由是:

相反,金聖嘆對於宋江是極度厭惡,「定考下下」,因為他太虛偽了。「《水滸傳》有大段正經處,只是把宋江深惡痛絕,使人見之,真有犬彘不食之恨。」金聖嘆認為這實際上是作者的誅心之策:「《水滸傳》獨惡宋江,亦是殲厥渠魁之意,其餘便饒恕了。」

通常認為,金聖嘆是文論史上最重要的文學批評家之一。他的貢獻在於提倡通俗文學,開創了細讀文本的文學批評方法,提高了小說與戲曲在文學領域的地位,可謂遠見卓識。在二十世紀新文學運動中,文學史家都贊揚金聖嘆,胡適認為他是「大怪傑」,有眼光有膽色,林語堂稱他是「十七世紀偉大的印象主義批評家」。

不過,作為才子的金聖嘆人生卻很不幸。雖然曾被順治帝「疑似」口頭表揚過(此事只是一個傳聞,並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但這並沒有帶給金聖嘆好運。就在順治帝去世的當年秋天,金聖嘆因為「哭廟案」被斬首了。關於他的死,也是當年的一場大風波。

尤為可惜的是,他的評點事業只來得及完成《水滸傳》和《西廂記》便結束了。

④ 金聖嘆:無論順境逆境,你終會成為本來的樣子

金聖嘆在歷史上留下的印象是這樣的:他屢次參加科舉,屢次拿到「零分」考卷;他跳大神,還在文化圈跳出了名;他點評《水滸傳》,一個不喜歡就把後50回腰斬;後來他死了,耳朵里蹦出來兩個紙團,一個寫著「好」,一個寫著「疼」。

細細品來,他是這樣的金聖嘆,他又不是這樣的金聖嘆。

科舉玩笑

金聖嘆頗為人道的是四次參加科舉考試。

據說第一次考試題目是「吾豈匏瓜也哉,焉能擊而不食」,他畫了個和尚,畫了把剃刀。

第二次題目是「如此則安之動心否乎」,他寫了三十九個「動」字,因為孟子說了「四十不動心」。

第三次題目是「孟子將朝王」,他想了想,只有一個「將」字可寫,於是在試卷四角各寫了一個「吁」字,因為戲台上將軍出場,總有四個戲子喊著「吁」報來。

第四次題目是「西子」,這一回他的回答簡明扼要,「出其東門,西子不來;出其南門,西子不來;出其北門,西子不來;出其西門,西子來乎?西子來乎,吾乃喜見此美人矣!」主考官大筆一揮,西子來了,可是你的秀才丟了喲。

果然,他就保持著童生身份,直到直到明朝滅亡順治做了朝廷,他才頂了張人瑞的名字去考了個秀才,印了個「六等秀才」的章,樂得到處給人蓋章。

你說,他到底想不想考上秀才?他要是想,為什麼屢次瞎說八道?要是不想,為什麼又堅持年年去考?

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好吧,咱們現在來扒一下他的背景。

金聖嘆出生於沒落地主家庭,家庭不算富裕,雖不算富裕,但也不至於窮困,九歲入了私塾,人很聰明,讀書很用功。他讀兩種書,一種是教科書,四書五經,為了寫八股文應試,要求是「絕對模仿古人,絕對遵守格式,絕對不能自由發揮」,另一種是課外書,《水滸傳》等傳奇,鼓勵人們轟轟烈烈,打破秩序,盡情盡興。

這兩種書對他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

傳奇書為他評點《西廂》,腰斬《水滸》埋下了伏筆,是他將來盛名之途。

四書五經呢,則給人培養出來一種氣質,以為全天下的讀書人都應該去做聖賢,只有做聖賢這一生才是有價值的,「入則帝師,出則逸民」,這也是金聖嘆一生的嚮往。

所以很早的時候他就是這么一個矛盾的小孩了,在社會理想的熏陶之下,他想考科舉,中功名,家國天下,但是實際上,他自己又有一種自由的天性,想打破規則,狂妄瀟灑。這樣的人倘若遇見順境,社會的一面會被加強,他大概能成為一個弄臣,被皇帝賞識,但是僅當做玩意兒看待,如謫仙李白。倘遭遇逆境,如社會動盪、官氣不佳、家資不豐,他叛逆的一面就會被放大,會有什麼結果?看他怎麼折騰。

實際上,金聖嘆的科舉實況是這樣的。據考證,他很早就考中了秀才,但是因為試文不中程法而被廢黜,他自己呢,下一年重新去考童子試,以成績第一名再補秀才。補上秀才被廢秀才,廢了秀才再補秀才,至少考了兩次。

他真的在一張考卷上寫了四個「吁」字。

怪力亂神

金聖嘆出生在萬曆三十六年,他二十七歲時就到了崇禎八年,九年後李自成闖到北京城,逼死了崇禎帝,存續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正式滅亡。

相較於科舉,這個時候也許其他的事更有前途。

崇禎八年,一場重大的法事在吳江葉家展開。裊裊香霧中,一個人穿著儒生的衣服,戴著道家的黑帽,手扶著一把懸垂的丁字木架,在沙盤前念念有詞。

這個正在「跳大神」的人,正是金聖嘆。

跟他對話的是一個死人,葉小鸞。

吳江葉氏是當地大姓,到了晚明文人輩出。其中有一家男主人叫做葉紹袁,當過工部主事,他的妻子叫做沈宜修,也頗有文名。夫妻兩個生了生了八男五女。葉小鸞為三女,容貌嬌媚,擅長書畫,不愛拘束,能喝酒,非常出眾。葉紹袁辭官後,全家回到吳江隱居,不料小鸞偶感小恙,一病不起,十七歲撒手歸西。不久長女紈紈因哀傷過度,也隨之辭世,到了第二年,次子因科舉失利抑鬱而死,八子患驚風夭折。一家人陷入了巨大的悲痛。

金聖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請了過來。

作為一個讀書人,雖說干過些出格的事,但他究竟是怎樣走上神鬼之道的,史料沒有記載。只說,金聖嘆自稱天台宗祖師智顗弟子的轉世化身,外號叫做天台泐法師,二十歲的時候就開始在吳縣這一帶扶乩。他的特點是扶乩之詞清雅脫俗,又能契合事主心事,所以很受文化圈歡迎。

葉家一跳後,葉小鸞和金聖嘆都出了名。葉小鸞留的是身後名,金聖嘆出的是人前名。之後很多知名文人都紛紛請他到家中做法,其中最有名的是文壇領袖錢謙益。金聖嘆請錢謙益為他做一首傳,錢謙益正為他的魅力折服,激動之下寫了《天台泐法師靈異記》,大大吹捧一番。金聖嘆名氣更加響亮了。

在這個階段,金聖嘆認識了很多青年才俊,如內閣大臣王鏊的後代王斫山、王道樹兄弟,書法大師文徵明的曾孫文彥可,這些人都成了他相伴一生的摯友。

到崇禎十四年,金聖嘆因為評點小說再次出圈,這時候扶乩之談就漸漸消隱了。

為什麼一個以「帝師」為理想,對孔子贊賞有加的讀書人,在生活中有這么怪力亂神的一段?我倒是有一點猜測。我曾在一個不知道要做什麼的人生時期,遇到了一份不怎麼上檔次的工作,但是我喜歡我的工作內容,它讓我覺得我還有點才華,另外,它給了我飯錢。後來有一天,我覺悟到這不是我該乾的事,我應該做更大一點的事,所以就走了。

金聖嘆大概也想到了「更大一點」的事。

著書點評

其實古代文人,稍微有一點家底的,又不用擔官役等苦差,日子過得還是很愜意的。除了偶爾內心會生出一種大材小用的折磨,好像自己真有干一番大事的本事似的,或者受幾句鄰人的譏謗——不管你自己如何心安理得,他人總有不入眼之處,不過他總能說服自己。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金聖嘆的生活都是這樣的:

「聖嘆性疏宕,好閑暇,水邊林下是其得意之處,又好飲酒,日輒為酒人邀去,稍暇又不耐煩,或興至評書,奮筆如風,一日可得一二卷,多逾三日則興漸闌,酒人又拉之去矣。」

閑坐,喝酒,聚眾喝酒,評書,寫夠了繼續喝酒。沒錢喝酒了,拿娘子頭上釵賣了換酒錢,順便買一碟花生米,繼續喝。他還開過學堂,經史百家、稗官野史、佛道典籍都講,隨口拈來,妙語連珠,很受學生歡迎,不過學生家長歡不歡迎就不確定了。

點評事業是從讀書興起的。金聖嘆讀書時喜歡隨手批註,有時候抒發人物感想,有時候挑明寫作技巧,他講話不迂腐,所以生動,他文思寬闊,所以深刻。朋友們覺得他的書評很有趣,於是逼他繼續寫。坊間書商慢慢找了過來,要翻刻他批註過的書籍來發財。

金聖嘆倒也不是小說評點的開創者,在他之前,有文人李卓吾和書商余象斗,前者寫給文人看,注重藝術性,後者寫給書坊主看,注重商業性。金聖嘆兼具二者之長,又因為語言通俗,金句頻出,雖有時不免偏激,但恰好對社會胃口,所以漸漸形成了「金聖嘆熱」,讀書人都以收藏金聖嘆批點的「才子書」為榮。

據說有一次,金聖嘆接了點評《唐才子書》的活兒,被「老闆」們聯合催稿,斷了酒,閉門不出,滿屋子都是印刷工人,工人們刻版很辛苦,金聖嘆寫得也很辛苦。他終於受不住了,賣了個苦相,這才被允許出去放個風。

在金聖嘆評點過的書中,最火的當是金聖嘆評點版《水滸傳》。他不但評點,還做了個更大的舉動——因為不滿意後半部招安的情節,直接腰斬了後五十回,把一百二回本變成了七十回本,《水滸傳》的故事到了一百零八將排座次便戛然而止。他還偽造了一片序,自稱得到了七十回版本的古本,在這個版本里,二當家盧俊義做了個夢,夢里一百零八將統統被嵇康的後人嵇叔夜處斬。

興之所至,他又搞了一個六才子書,將《史記》、《離騷》、《莊子》、《杜工部集》等傳統名典排名不分先後與《西廂記》、《水滸傳》並列為「六大才子書」,並將評點這六大才子書當做自己畢生偉大的事業。

不過,這時候的金聖嘆已經不是用一張考卷戲弄考場的少年了,他更有名氣,他的舉動牽涉的利益更復雜,最要命的,他惹到了同樣牙尖齒利的讀書人。所以他的「紅」很快變成了「黑紅」,又有人挺,又招人罵。挺他的人認為他真性情,有眼光有膽色,罵他的人認為他急於成名,欺世盜名。他自己也覺得委屈,跟人說:「我輩一開口,便疑謗自興。」

順治十七年,兄長金長文告訴他,邵蘭雪從皇宮出來後跟人說,皇上在看金聖嘆批註的才子書,評價是「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他」。他登時被感動了,他受的譏諷那麼多,偏偏是一個異族的、遙遠的、高位的少年看懂了他。有那麼一瞬間,他覺得自己坎坷辛苦的人生跟「入則帝師」的政治理想融合了。

他流著淚跪下,向北方磕了一個頭。

於是人家又開始罵他。

其實,磕也白磕,罵也白罵,他可是金聖嘆,金聖嘆這個名字現在已經與「才子書」、「離經叛道」兩個標簽綁上了,並將以更加誇張的故事流傳到後世。

刑場軼事

順治十八年,二十四歲的順治帝死了,同一年,五十三歲的金聖嘆也死了。

兩個人的死還真有些關系。

這一年,金聖嘆的家鄉吳縣來了個新縣令任維初,他施政暴虐,為了追收欠款,隨意鞭打百姓,還虧空糧倉,損害百姓利益,引起了蘇州士人不滿。三月初,金聖嘆與一百多人到孔廟聚集,悼念順治帝駕崩,順便到衙門告了任維初一狀。這時候江蘇巡撫是朱國治,這人和任維初是一道的,他隨即上了個奏摺,說江南諸生倡亂抗稅,驚動先帝之靈。正碰上清廷有意打壓江南士族,立刻逮捕了金聖嘆等七人,一番嚴刑拷問後,金聖嘆以主謀被判處斬首,全家流放寧古塔。

金聖嘆沒料到是這個結果。他正值盛名,還有很多事可做,也還有很多事沒做。

在獄中,他寫信給妻子說:「殺頭至痛也,籍沒至慘也,而聖嘆以無意得之,不亦異乎。」朋友們去看他,他寫了一首絕句,其中有兩句是「且喜唐詩略分解,庄騷馬杜待何如。」庄騷,《莊子》,馬杜,《杜工部集》,他的才子書還沒有點評完。

到這個時候他的自我終於明晰了,他是金聖嘆,著書點評的金聖嘆,喝酒大睡的金聖嘆,無緣馳騁功名,也不願馳騁功名,是個懶人,是個狂人,是個純粹的人,是個無用的人,是這個世上疾馳的湍流里跳出來的一泵水簇,是慘白的雪地里長出的一朵紅花,活得委屈也好,坎坷也好,窮困也好,這就是他本來的樣子。

他懷著這樣的清醒遺憾地死去,因為清醒,所以有遺憾,因為有了遺憾,所以更加清醒。

倒是到了民間,他的臨刑變成了一樁軼事。

有一個段子說金聖嘆臨死前寫了一封遺書,遺書內容是:「字付大兒看,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吾無遺恨矣」。還有一個段子,他臨刑前對劊子手說:「我耳朵里各有一張銀票,你要是先斬我,這兩張銀票就是你的了。」劊子手大喜,斬了金聖嘆後,掏出耳朵里塞的字條一看,一邊寫著「好」,一邊寫著「疼」。

倘若抹去這場死亡背後的陰謀,這些行為金聖嘆倒也不是做不出來。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就是金聖嘆。

⑤ 金聖嘆是個什麼樣的人金聖嘆生平簡介

金聖嘆是明末清初人士,也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和批評家,可能不少朋友聽說金聖嘆就是從他批評《水滸傳》、《西廂記》等作品中知曉的。從人物性格來看,金聖嘆為人孤高,狂放不羈,當然批評家一般也都不太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不然也做不了這樣的事。而金聖嘆在古代小說批評領域地位幾乎是最高的那一等,他點評的細致程度前所未有。這次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金聖嘆這個人物,看看他的生平如何。
一、天下怪才金聖嘆的悲哀
文學大家李國文先生寫過一本《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道盡文人的各種「非正常死亡」,有內因也有外因,也道出文人的某些悲哀。

然而古代文人之死,最悲慘的莫過被統治者認為觸犯了大忌,定罪腰斬砍頭,讓你永遠閉上嘴,讓你永遠不能著書論說,嚴重者還要連累親屬,遭到鞭笞,定罪流放,籍沒家產。

金聖嘆,蘇州吳縣人,原名采,字若采,明亡後改為金人瑞,字聖嘆,其意:金人在上,聖人焉能不嘆!

看來,這金聖嘆是明末清初的一大奇才,真正有名氣的文人,當他深知觸犯了大清法律,被定罪殺頭,妻兒也要被遣送發配到東北地區那個叫寧古塔的地方為奴時,這個倔強的金聖嘆感慨地自問:「砍頭是人生最痛苦的事,籍沒是人世最悲慘的事,想想我金聖嘆一生,這兩件大事都讓我攤上了,是不是有點太離奇了?」

性格是人生,金聖嘆可以說是大智慧大聰明大學問之人,個中道德他焉能不知道?他是政治的犧牲品,是權力的犧牲品,與其說他在感嘆,他在哀惋自己的不幸遭遇與悲哀的命運,還不如說他是在控訴這個時代。
二、開西城,西子來矣
金聖嘆生於明末,童年比較貧困,九歲入私塾讀書,學習刻苦,因為窮人家的孩子沒有資本,更沒有資格「拼爹」,只能發奮讀書。

但金聖嘆讀著讀著,「走火入魔」了,偏離了「正軌」,喜歡上《西廂記》、《水滸傳》,當時這兩本書歸入「誨霪誨盜」不正經之類,而金聖嘆非要看看不正經到什麼地步,講了什麼歪理邪說,還加了點評。

參與科舉考試,他不走尋常路,比如歲試時,考題是《西子來矣》,其本意是以美人西施曲線救國之事來行文,而金聖嘆寫了一篇妙文:

「開東城,西子不來;開南城,西子不來;開北城,西子不來;開西城,西子來矣。吾乃喜見此美人矣!」

多麼有趣的試卷,考官看了批復:秀才去矣!秀才去矣!

正因為金聖嘆「每遇歲試,或以俚辭入時文,或以卷尾作小詩,譏刺試官。輒被黜,復更名入泮,如是者數矣」,而沒能通過科舉登上仕途,卻等來明王朝滅亡。

到了清朝初朝,金聖嘆已經江南一帶負有盛名的才子,放盪不羈,他的才華與學識不是那些整日為應付八股文考試,藉以中舉走向仕途的「死學問」可比,而是真真切切地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或許也正是有真學問,真識見,令金聖嘆笑傲不群,放誕不拘,不守禮教,不裝模作樣,不假清高。

金聖嘆給學生講經史的時候,出口連珠,內容遍涉經史百家,隨口拈來,還旁及稗官野史,佛道典籍,無所不能,並且評論文學詩詞,頗有見地,讀書更是喜歡隨手批註,也讓坊間書商來翻刻他批註過的書籍來發財,形成了「金聖嘆熱」,讀書人以收藏金聖嘆批點的「才子書」為榮,可見當時他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三、捲入哭廟案中的金聖嘆
也正因為他放盪不羈,讓他攤上事了。

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順治帝去世了,遺詔傳到江蘇後,按照滿清禮制,屬於蘇州府的大小臣僚都要雲集到府治蘇州,設奠祭弔大行皇帝。

吳縣是蘇州下屬的一個縣,該縣知縣叫任惟初,其人凶暴貪婪,對待黎民苛刻心狠,比如有拖欠錢糧賦稅的農民,不問青紅,一律下令用浸在糞池裡的毛竹片抽打,受刑之後的人,無法站立,疼痛不止,老百姓對他又恨又怕,在老百姓心目中沒有好印象。

吳縣的秀才們深知老百姓被其酷刑虐待所苦,人人憤憤不平,很想找個機會向任惟初的上級、江蘇巡撫朱國治反映情況,狀告他的不法行為。

於是,就借這次機會,向巡撫反映問題,希望能夠管管這個壞官,為老百姓出口惡心。

一百餘秀才就相約聚到文廟,正議論此事,周邊老百姓聞訊,很快人數上千,群情激昂,大家高呼驅逐任惟初的口號,開始了遊行。

自古官官相護,上下勾結,並且這個任惟初很會孝敬頂頭上司朱國治,所以彼此狼狽為奸,串通一氣,怎麼能讓這些秀才生事。

朱國治不能拔出蘿卜帶出泥,牽連上自己,唯恐這些告狀的秀才們把事情弄大,便把屬於民事的小事上升到政治問題,以驚了大行皇帝靈位的罪名把為首的幾個抓了起來。

秀才感到冤枉,第二天又組織起來,聚集到文廟喊冤訴理。

官府出動人手,又抓了十餘個人,連同頭一天抓的,一塊押到江寧大牢中,嚴加審訊。

在審訊的過程中有人供出了這「哭廟喊冤」的主謀是名滿江南的大文豪金聖嘆。

這下更令官府有了充足的理由,把金聖嘆下入大獄,前後又牽連了一些人,把重要的人犯定了一個「擾亂官府接遺詔」的大不敬罪名,判了死刑斬首,籍沒家產,家屬發配。

金聖嘆也沒有了聖明可嘆,反而一切釋懷了,臨刑前,他的兒子到死囚獄中來送別。

金聖嘆若無其事地談笑自如,望著悲悲切切,哽咽流淚的兒子說:「小子,我有一個對子,不妨來考考你,看你如何對得。上聯『蓮子心中苦』,下聯你來對。」

這是一個諧音聯,蓮同憐,蓮子就是憐子,蘊含了他一片愛子之心,而心中的痛苦,更與何人說?

他的兒子聽了,早已經泣不成聲,淚流滿面。

金聖嘆望著兒子反而笑了:「我說傻兒子,這有什麼值得傷心得呢?還是讓我教教你如何對對子吧。這下聯應該是『梨兒腹中酸』!」

梨是離,同樣諧音字,梨兒也就是與兒訣別了,內心有著無盡的酸楚。

如此凄涼慘痛的場景,如此悲慟之極的心情,恐怕也只有金聖嘆這種胸襟與才華,方能在生死離別之際,坦然又不失詼諧,敏捷又不乏機智,既表達了自己心靈深處的痛苦與情愫,又決絕看淡了一切。
四、最後調侃,大有胡桃滋味
金聖嘆知道自己必死,便寫了一封信,托獄卒轉交給家人,這個齷齪的獄卒反而交給了管牢獄的頭目。

本來大家以為,這個金聖嘆會為自己鳴不平,訴說蒙受的莫須有罪名,為自己辨解冤屈,或者痛罵世道,誹謗官府,便打開嚴肅認真地查看內容。

誰知一看內容,令人幾近哭笑不得,但見上面寫著:「字付大兒看: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得傳,我無遺憾矣!」

這似乎也是對官僚與王法最大的諷刺。

一生嬉笑怒罵來表達自己非同尋常思想的金聖嘆,分明預見到獄卒會把這封信交給上司,認真翻閱檢查一個死囚的信件,從中找到罪名,便設計了一個富有調侃意味的內容,把這些人草菅人命的執政者「當兒」,開了一個金聖嘆式的玩笑。

都說金聖嘆一生行為放誕,舉止言談常常出人意料,十足一個人間另類,在臨刑受死之前還能不失幽默地向權力,向那些給老百姓施以霪威的官僚了,以自己的方式,來進行諷刺,品嘗一番遭受戲弄的滋味,如此灑脫,不由令後人對金聖嘆的命運欷歔不已。

不知不覺中,窗外的雪停了,溫一壺老酒,不由思味:在這個處處裝正經的年代,金聖嘆告訴我們,真正的人生不需要正經。

作者:陳二虎

閱讀全文

與金聖嘆一生熱衷的事業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騰訊視頻怎麼聊天才算愛情 瀏覽:510
事業單位換算是什麼意思 瀏覽:248
舒茶哪個區的美女 瀏覽:357
詠嘆調你可知道什麼叫愛情 瀏覽:550
半途婚姻適合做什麼 瀏覽:606
食神重疊婚姻如何 瀏覽:84
什麼是白月光的故事 瀏覽:331
美女什麼味道 瀏覽:993
95豬雙魚男的事業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908
什麼煙健康適合長期口糧 瀏覽:327
怎麼區分同事間的關心和愛情 瀏覽:620
82年男狗和84女年鼠相配婚姻如何 瀏覽:207
夭生一對幸福家指什麼肖 瀏覽:194
搜集民間故事是什麼意思 瀏覽:616
退出婚姻怎麼寫為什麼老公叫我寫 瀏覽:838
火山講故事怎麼賺錢 瀏覽:259
父母愛情姑姑鎖門是多少集 瀏覽:10
什麼叫事業改為企業 瀏覽:107
什麼是實體經濟推廣 瀏覽:391
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怎麼發展 瀏覽: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