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戰爭的定義是什麼
戰爭,在甲骨文中稱為爭或伐,也稱為戰、兵、戎、征等,戰爭一詞最早見於戰國時期的《吳子兵法》一書。據文獻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戰爭為原始社會末期戰爭(距今約五千年)。如神農伐斧燧之戰;黃帝、蚩尤涿鹿之戰;堯攻兜丹水之戰和舜、禹對三苗之戰等。在舜、禹對三苗之戰中,禹就是根據三苗蠢蠢欲動,圖謀不軌的情報而興兵討伐的。
❷ 中國古籍中對戰爭的稱謂有哪些
中國古籍稱戰爭為爭、戰、征、伐、兵等,具體解釋如下:
一、爭
1、因意見不一致而相互辯詰:爭論。
2、力求獲得或達到:為祖國爭光。
3、競爭;爭奪:爭先恐後。
4、疑問代詞。怎麼;如何(見於早期白話):爭奈。
二、戰
1、戰爭;戰斗:宣戰。
2、進行戰爭或戰斗:戰勝。
3、姓。
4、發抖:寒戰。
戰筆畫
三、征
1、走遠路(多指軍隊):征途。
2、征討:出征。
3、政府召集人民服務:徵兵。
4、徵收:征稅。
5、徵用:征地。
6、徵求:徵稿。
7、證明;證驗:文獻足征。
8、表露出來的跡象;現象:徵候。
四、伐
1、砍(樹):伐木。
2、攻打:征伐。
3、姓。
4、自誇:伐善。
五、兵
1、戰士;軍隊:當兵。
2、軍隊中的最低等級:上等兵。
3、武器:兵工廠。
4、關於軍事或戰爭的: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