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產業工會的定義是什麼
工會法規定,按照國家行政區劃在縣級行政區域以上成立地方各級總工會,同時按照國民經濟的行業特點在同一行業或者性質相近的幾個行業,根據需要建立全國或者地方的產業工會。
產業工會:
一、認真貫徹廳黨組和上級工會的工作精神,圍繞大局開展工作。履行工會「參與、建設、維護、教育」的社會職能,做好本產業工會的服務、協調、指導工作。
二、抓好工會自身的改革和建設、推動產業工運事業的發展。
三、協助行政督促抓好本產業的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工作。
四、動員產業職工群眾積極參與經濟技術創新活動。
五、認真貫徹《工會法》、《勞動法》及與職工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政策、法規。
六、開展建設「職工之家」活動。
(1)工運事業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性質:
工會的一般法律性質是社團法人。中華全國總工會、地方總工會、產業工會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
基層工會組織具備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和《基層工會法人資格登記辦法》規定的法人條件的,依法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具備法人資格的工會組織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建立工會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與所建工會以及工會投資興辦的企事業單位,根據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是各自獨立的法人主體,應當分別承擔各自的民事責任。
僱主相對人的團體,因此,僱主相對人才是成為工會會員的實質性的資格要件,不屬於僱主相對人的僱主及其代表人或代理人就不應具有會員的資格。
2. 工運是什麼工運事業是什麼在線等急!
工運一般指1927年--1945年間工人組織反抗半封建半帝國通知的運動,比較有名的是:省港工人運動,萍鄉礦業工人運動
工運事業指在這一時間段以發動工人運動為工作的事業,不少早期領導人都從事過這一事業
3. 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十四五發展規劃的內容
法律分析:圍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出將牢牢把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工運時代主題,以保持和增強工會組織和工會工作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為主線,以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和工會改革為動力,以推動工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為著力點,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方向、堅持服務大局、堅持職工為本、堅持改革創新、堅持法治保障的基本原則,到2025年,努力實現工會理論武裝得到新加強、職工思想引領取得新進展、職工建功立業展現新作為、維護職工權益取得新實效、服務職工水平實現新提升、工會組織建設呈現新活力的目標要求,團結引領廣大職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貢獻力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第三條 戰略導向 「十四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握新發展階段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依據,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行動指南,構建新發展格局則是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提升供給體系的韌性和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必須建立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管理,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破除制約經濟循環的制度障礙,推動生產要素循環流轉和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必須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持續深化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制度型開放,依託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必須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
4. 堅持什麼是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發展的正確方向
1、工運一般指1927年-1945年間工人組織反抗半封建半帝國通知的運動,比較有名的是:省港工人運動,萍鄉礦業工人運動等。
2、工運事業指在這一時間段以發動工人運動為工作的事業。
基本原則
1、服務大局、以人為本。堅持教育培訓內容貼近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貼近勞動關系變化的現狀,貼近工會工作和職工群眾的要求,突出幹部在學習培訓中的主體地 位,強化培訓需求導向,堅持干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使培訓更好地為科學發展服務、 為工運事業服務、為幹部成長服務。
2、改革創新、科學發展。在繼承工會幹部教育培訓傳統方法基礎上,創新培訓理念,改進培訓方式,整合培訓資源,優化師資隊伍,完善管理模式,不斷提高工會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科學化水平。
3、全員培訓、分級負責。培訓對象覆蓋全省專兼職工會幹部。按照分級、分類的原則,大規模、多形式、多渠道開展工會幹部教育培訓,建立重點突出、關注基層、重心下移、統籌兼顧、全員覆蓋的工會幹部教育培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