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事業單位會計報表有哪幾種表
1、會計報表按其反映的內容,可以分為動態會計報表和靜態會計報表。
動態會計報表是反映一定時期內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會計報表,比如:利潤表反映了企業一定時期內所實現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表反映了企業一定時期內現金的流入、現金的流出及凈增加數,因此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屬於動態會計報表。
靜態會計報表是指反映企業在一定日期資產和權益總額的會計報表,比如:資產負債表反映了企業某一時點上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情況,因此資產負債表屬於靜態會計報表。
2、會計報表按其編報的時間,可以分為月度報表、季度報表、半年度報表和年度報表。
月度報表簡稱為月報,每月編報一次,包括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
季度報表簡稱為季報,每季編報一次,包括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
半年度報表簡稱為半年報,每年6月30日編報一次,包括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但與月報和季報在部分指標上有一定的差異。
年度報表簡稱為年報,每年編報一次,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它要求完整、反映地全面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
3、會計報表按其編制的單位,可以分為單位報表和匯總報表。
單位報表是指企業在自身會計核算的基礎上,對賬簿記錄進行加工而編制的會計報表,以反映企業本身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
匯總報表是指由總公司或主管部門(系統),根據所屬單位報送的會計報表,連同本單位會計報表匯總編制的綜合性會計報表,以反映總公司或本部門(系統)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
(1)企業的利潤表是事業單位的什麼表擴展閱讀
一、按損益表計算各項目計算方法如下:
1、本(上)應交增值稅本期金額=本(上)損益表中的"營業收入"×17%-本(上)期進貨×17%;
2、本(上)期營業收入=本(上)期損益表中的"營業收入"金額
3、本(上)進貨金額=本(上)期資產負債表中"存貨"期末金額+本(上)期損益表中"營業成本"金額-本(上)期資產負債表中"存貨"期初金額
4、本(上)期應交城建稅教育附加=本(上)期損益表中的"營業稅金及附加"
5、本(上)期應交所得稅=本(上)期損益表中的"所得稅"金額
6、本(上)期應交城建稅教育附加=本(上)期應交增值稅(7或5%+3%)
二、若是小規模納稅人則以上都不考慮,可以用以下公式:
1、應交增值稅=損益表中"營業收入"×3%,(報表中的營業收入是不含稅價)
2、應交城建稅教育附加=應交增值稅(損益表中"營業收入"×3%)×(7或5%+3%)
3、應交所得稅=損益表中的"所得稅"金額
⑵ 事業單位收入支出表是利潤表
一般來說事業單位是收入支出決算表,這樣的事業單位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但是還有一部分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他們按照財政局要求使用企業會計制度,其運作也類似企業,他們就是使用利潤表。這兩個表是不一樣的。
⑶ 利潤表屬於什麼報表
屬於財務報表。
是三張表之一。
主要反映經營成果的。
公司的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他們各有側重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
其中的利潤表主要反映公司收入規模,成本費用規模,稅負負擔,利潤分配等等。
利潤表強調財務記賬角度的盈虧,不能表達盈利與現金流入的關系,也不能表達資產規模與凈資產的關系。
所以要了解公司經營的穩健程度以及公司盈利的含金量,永續經營的能力還需要在另兩張表裡面體現。
所以,財務報表的三張表從不同角度反映公司的某個時點的資產、盈利、現金狀況。
⑷ 事業單位包括哪些會計報表
一、資產負債表
1.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事業單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的報表。按照「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的平衡公式設置。左方為資產部類,右方為負債部類,左右兩方總計數相等。
2.事業單位應先編出本單位的資產負債表,然後與經審核無誤的所屬下級單位匯總的資產負債表匯總,編成本部門總的資產負債表。
二、收入支出表
收入支出表是反映事業單位在一定期間的收支結余及其分配情況的報表。收入支出表的項目,應當按收支的構成和結余分配情況分項列示。
收入支出表的附表主要有事業支出明細表和經營支出明細表。支出明細表的項目應按「國家預算支出科目」列示。在事業支出明細表中,對於用財政撥款和預算外資金收入安排的支出應按財政部門的要求分別列示。
⑸ 什麼是利潤表其性質是什麼格式有幾種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當前國際上常用的利潤表格式有單步式和多步式兩種。單步式是將當期收入總額相加,然後將所有費用總額相加,一次計算出當期收益的方式,其特點是所提供的信息都是原始數據,便於理解;多步式是將各種利潤分多步計算求得凈利潤的方式,便於使用人對企業經營情況和盈利能力進行比較和分析。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報表。由於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間的情況,所以,又被稱為動態報表。有時,利潤表也稱為損益表、收益表。
在利潤表中,企業通常按各項收入、費用以及構成利潤的各個項目分類分項列示。也就是說收入按其重要性進行列示,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費用按其性質進行列示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其他業務支出營業外支出、所得稅等;利潤按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等利潤的構成分類分項列示。
利潤表正表的格式一份有兩種:單步式利潤表和多步式利潤表。單步式利潤表是將當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然後將所有的費用列在一起兩者相減得出當期凈損益。多步式利潤表是通過對當期的收入、費用、支出項目按性質加以歸類,按利潤形成的主要環節列示一些中間性利潤指標,如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分步計算當期凈損益。
應答時間:2021-04-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⑹ 事業單位財務報表和一般公司的報表有什麼不同
事業單位財務報表和一般公司的報表有以下的區別:
1、不同的角色
事業單位會計主要用於公司賬戶的存取和轉賬。
企業會計是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職工工資、福利進行結算,包括發現和發放職工工資、福利,而一般存款賬戶只能辦理一般結算業務,不能提取現金和發放職工工資、福利。
2、不同性質
事業單位會計可以辦理轉賬結算和現金繳存,但不能辦理現金支取。
企業會計人員可以隨時存取資金,但支取資金必須通過公司轉賬支票轉入公司基本賬戶,再通過公司現金支票支取。
3、不同的目的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目的是確定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是否能夠防止和發現特定財務報表中確認的重大錯報或遺漏。
企業會計應處理重大錯報風險。為了證明控制能夠在識別層面上預防或發現和糾正重大錯報,需要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要求越高,控制檢驗的范圍越廣。
4、不同的考核內容
事業單位會計主要考察是否能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憲法、法律、法規,是否具備工作人員應具備的道德素質,是否具備做好本職工作的專業技能,是否具備必要的文化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
企業會計主要考核的是出勤率、學習成績和工作態度、完成任務的數量、質量和效率。
5、不同的內容
事業單位會計分為發票管理、供應商管理、支票管理、賬齡分析等。
企業會計可分為會計范圍、實例會計、審計程序、科目設置和會計處理。
網路-事業單位會計
網路-一般企業
⑺ 政府,事業單位會計沒有利潤表,但是有收入支出表,跟企業會計有利潤表不是一個意思嗎
本質不同,表現形式差不多。
企業利潤表,通過收入減支出,得到利潤,利潤表的目的是利潤。企業經濟業務活動的目的是利潤。
而政府事業單位的收入支出表,通過收入減支出,得到收支凈額,目的是收入支出本身做賬是具體的對發生的事項記錄,事業會計跟企業會計的區別沒有你說的那麼簡單。具體的事項與處理方式幾乎每一項都不同,最好專門的學習一下。
當然你要是有企業會計基礎,學這個上手很快的。
一、經濟利潤銷售收入-機會成本;會計利潤銷售收入-會計成本。
二、它們的差別:對於一定數量的資金投入,無論是廠商自己的還是從銀行借貸而來,在正常條件下都會獲得一定數量的利潤,即正常利潤。主要的是比較經濟利潤和會計利潤的差異。根據上述等式,這里就要說說機會成本和會計成本的區別。舉個例子,廠商用它自己擁有的大樓辦公,在會計人員看來這是沒有支出的,因而沒有成本。但是經濟學家看來,如果將大樓出租,將會帶來租金,因而這些租金應該計入企業的成本。即大樓自己用了,就不能拿來出租,也就沒有租金可拿了。這個就是機會成本了,是指因選擇而放棄的其他機會所造成的代價。在經濟學中,如果一項資源可以用於多種用途,則機會成本由因此所放棄的最佳用途的代價來衡量。像上面說的,大樓能拿來出租所獲得的租金被看成是正常利潤的話,那麼它被計入到了機會成本之中,因而與會計利潤不同,廠商的經濟利潤不包含正常利潤。這就是說,經濟學中所指的利潤是超出正常水平的那一部分利潤,即超額利潤。為什麼會出現經濟利潤和會計利潤這兩個概念主要是經濟學家和會計人員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會計人員更關心廠商在過去的實際支付,以便對以往的經濟行為作出評價。而經濟學家則從廠商對未來機會進行選擇的角度出發來考察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