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航空航天發展現狀
中國航天事業成就有:
1、經過50多年的創業發展,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決策和領導下,航天事業經過發展導彈、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航天等幾個階段,目前已經形成了體系,形成了規模。2017年6月,我國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飛入太空,它可以觀測黑洞、中子星和伽馬射線暴等爆發活動天體。
面向未來,中國人對「星空奧秘」的追問永不止步。未來五年,中國計劃研製並發射5顆新的科學衛星;基於X射線屬性特徵、高能電子和伽馬射線能量與空間分布等的科學探測將進一步深入,在空間科學探索中中國有望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2、我們國家在衛星方面已經擁有通訊、遙感、資源、導航定位、氣象、科學實驗、海洋七大衛星系列,我國是世界上第五個把衛星送上天的國家,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
3、在運載火箭方面,截止2017年我國共有12種不同型號的長征運載火箭,具備了9.5噸的近地軌道、5.2噸的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
4、在測控通信領域,建立了覆蓋國家本土、太平洋和非洲地區的航天測控網,基本滿足了航天活動的測控需要。
5、在地面和應用系統方面,建成了包括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和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等衛星地面和應用系統。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長征運載火箭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
長征火箭已經擁有退役、現役共計4代17種型號。其中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二號E、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甲5個型號已退役;
長征二號丙、長征二號丁、長征二號F、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征三號丙、長征四號乙、長征四號丙、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和長征十一號12個型號在役。另有長征五號乙、長征六號甲、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4個型號在研,長征十一號甲、長征九號2個型號論證中
❷ 航空專業就業前景好不好
航空航天專業人員的就業前景十分廣闊,可從事與航空學有關的科研、技術開發、工程設計、測試、製造、使用、維修和教學工作。
就業前景還是不錯的。國家非常重視航空的發貨站,而且現在我國民航發展也是非常快的,在未來我國民航也潛力也非常大。在現在這種環境下,航空專業肯定是受歡迎的,但是同時想要報考航空專業也非常難,因為要求非常高。
有些國外的航空公司也看到了中國的市場,所以也進駐到中國市場,需要人才缺口就會變大,特別是一些 優秀的航空人員,找工作除了看你的學歷外,最主要看重的就是你的能力。
近年來,以航天科技,科工集團,航空一、二集團等為代表的航空航天類企事業單位生產和科研任務飽滿,條件大為改善,待遇提高很快。航空航天事業的迅猛發展,無異於為年輕學子的成長搭建了理想的平台。
像航天空間設計研究院、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單位都炙手可熱,受到重點院校畢業生的青睞。畢業生就業地域以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沈陽、哈爾濱、深圳等省會及核心城市為主。
❸ 航空航天專業就業方向與前景 就業好不好
航空航天專業就業前景不錯,就業方向主要是航空航天類企業:工程設計、產品研發、技術開發、生產製造、性能測試、維修養護、航空航天管理。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從事與航空學有關的科研、技術開發、工程設計、測試、製造、使用、維修和教學工作。畢業後主要在新能源、航天、儀器儀表等行業工作,畢業後主要從事銷售工程師、系統工程師、技術支持工程師等工作。
就業前景:
航空航天科技工業是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的高技術領域,航空航天技術的廣泛應用影響到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及通信、氣象、能源、探測等領域,成為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從世界范圍來看,航空航天科技工業是朝陽產業,在提升國家整體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方面起著龍頭的作用。
近年來,以航天科技,科工集團,航空一、二集團等為代表的航空航天類企事業單位生產和科研任務飽滿,條件大為改善,待遇提高很快,一些單位的員工年薪可達十幾萬,稍差一些的單位其員工薪資待遇也可達到當地中上水平。航空航天事業的迅猛發展,無異於為年輕學子的成長搭建了理想的平台。
像航天空間設計研究院、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單位都炙手可熱,受到重點院校畢業生的青睞。畢業生就業地域以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沈陽、哈爾濱、深圳等省會及核心城市為主。
航空航天工程主要研究航空電子系統、飛行器的設計、製造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涉及數學、物理、計算機、材料學等多個領域,進行飛行器總體、結構與系統的分析設計等。例如:火箭、載人飛船等飛行器的設計製造,飛機各種電子設備的研發生產等。
課程:《空氣動力學》、《傳熱與燃燒》、《發動機設計》、《飛行控制》、《飛行力學》、《飛行器結構力學》、《飛行器設計》、《飛行器綜合電子系統》、《航空安全與人為因素》、《航空航天製造技術》。
❹ 航天事業的發展是什麼
航空事業的發展是綜合國力的體現。我國航空事業的不斷發展對綜合國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航天事業是未來國際競爭的一個重點領域,誰發展得快誰就擁有主動權,誰就會獲得優勢,所以說航天事業的發展極其重要。
為科學發展提供了支持。航天事業的發展最終是要為科技來服務的,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會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通過對宇宙的探索為科技發展提供很重要的測量數據支持,所以說航天事業的發展是能夠促進科技的發展。
航天事業的重要意義:
一、是戰略方面,載人航天工程是展現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性工程,事關國家的長遠發展和民族未來。對世界格局也會產生重要影響。
二、是從政治方面講,對於增強民族自豪感、凝聚力有著重要作用。
三、是在科技方面,通過突破和掌握載人航天的一系列關鍵技術,提高了我國航天技術整體水平,有力推動了能源、信息、控制等領域的發展,帶動了電子、材料、製造、化工、冶金、紡織多個行業的工藝創新和產業提升,形成了巨大的拉動和輻射效應。
四、是經濟效益方面,載人航天的投入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顯著的。據多家研究機構測算,載人航天的產出比是1:10到1:12。
五、是人才培養方面,通過載人航天的實施為人才鍛煉成長提供了難得機會,培養了一支規模較大、專業較全、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保證了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需要,也為相關領域輸送了大批人才。
六、是文化建設方面,載人航天蘊含的進取意識和探索精神,極大激發了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熱愛科學、探索未知的熱情,這種精神文化財富同樣是非常寶貴和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