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做慈善
慈善的途徑非常多元,根據我十幾年對途徑的探索來講,你可以直接捐贈,也可以間接捐贈,你可以成立一個公益專項基金,找到一個母體,甚至嘗試一種新的DAF (Donor Advised Funds),即捐贈服務基金或捐贈意願基金。或者你設立家族基金會,如果你覺得家族基金會這種治理結構太封閉的話,你可以發展獨立基金會,也就是說請專業人士幫你打理基金會。你還可以設立社會服務機構,建醫院、學校、實體。甚至可以像我們接下來重點要講的,設立慈善信託。廣義上講,還有公益企業、社會企業,但這些詞彙不是嚴謹的法律術語,還有社會影響力投資、公益創投、偏向商業的是公益營銷等等。今天沒有時間講,今天主要講慈善信託。
中國有公益信託和慈善信託,兩者並存。2001年的《信託法》里專章規定了公益信託,2016年的《慈善法》里還規定了慈善信託。因為2001年的《信託法》規定的公益信託沒有變成現實,主要是在設立環節有缺陷。所以當慈善立法的時候專章規定了慈善信託。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挺多的。但是慈善法又規定慈善信託屬於公益信託,把兩者變成主從關系。好在慈善法明確了法律適用問題。
慈善信託不是慈善財產的管理方式,如果你只把它看做財產管理方式,大錯特錯。它實際上應該是和慈善組織或慈善基金會,跟民辦非企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是並行不悖的,是具有競爭意義的新的慈善方式,是一種新的慈善路徑。它有很多優點,比如它設立很便捷,備案即可;行政管理費用低,因為它只有受託人,不需要成立一套完整的組織機構;它是藉助信託財富的目的性和鎖定的原則,使其目的不會落空;藉助信託受託人的能力,使財產增值保值;藉助信託制度的靈活性,全面實現委託人的意願。當它與家族信託、世代信託,或者特殊目的信託相結合的時候,會完美實現財富傳承和財富的歸宿問題。
信託公司為何做慈善信託的受託人?《慈善法》明確規定並不是誰都可以成為受託人,只有兩類,一類是慈善組織,二類是信託公司。其實我對這個規定不是很滿意。從原理上講,在英美法中真正的最活躍的慈善受託人是自然人、專業的服務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等。我們當時立法的時候考慮到一定要為自己的財產安全性負責,就找了公信力最強的兩個機構,慈善公司和慈善組織。那麼信託公司會遇到什麼問題呢,比如說信託公司做這個業務的時候,信託業協會要求一個信託公司具有三單的慈善信託才能在評級上有得分,我一算68乘3是200來支信託,可現在是51支,說明今年評級的時候很多信託公司指標都沒有完成。
在我看來,慈善信託是讓整個信託業不忘初心的途徑。我們看到,如果你真正理解了慈善信託、理解了民事信託或家族信託,你才可能承擔起真正意義上作為信託受託人的信義義務。因為家族信託、民事信託、慈善信託不僅僅是財產管理,還需要大量的社會管理,需要做大量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