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曾國藩做什麼事業

曾國藩做什麼事業

發布時間:2023-01-04 05:06:52

❶ 曾國藩的功績有什麼

曾國藩除了平叛剿滅太平天國,再沒什麼成就。左宗棠收復新疆,平叛同治回亂,功績最大,張之洞創建漢陽造,都比曾國藩強。

❷ 曾國藩 生平

曾國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

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同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 ,曾國藩午後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發腳麻,曾紀澤扶掖回書房,端坐三刻逝世。

朝廷聞訊,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謚號「文正」,祀京師昭忠、賢良祠,各省建立專祠。6月25日,靈柩運抵長沙。7月19日,葬於長沙南門外之金盆嶺。

(2)曾國藩做什麼事業擴展閱讀:

曾國藩生平大事:

1、鎮壓太平天國起義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偕馮雲山在廣西傳教,秘密進行反清活動。1850年夏,洪秀全發布總動員令,號召各地拜上帝會眾到桂平金田村「團營」。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2萬餘人在廣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與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領導核心。清廷聞訊,調集兵力進行「圍剿」。

曾國藩借著清政府急於尋求力量鎮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復雜的人際關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勇。

1864年7月19日,曾國藩率湘軍轟塌天京太平門附近城牆10餘丈,蜂擁入城,其他方向的湘軍也緣梯而入,城內太平軍或戰死,或自焚,無一降者。

天京的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的失敗。同月,朝廷加曾國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襲罔替,並賞戴雙眼花翎。八月,奏准裁撤湘軍25000人。

2、天津教案

1870年(同治九年)天津民眾為反對天主教會在保教國(法國)武力的庇護下肆行宣教,而攻擊天主教教會機構而造成數十人被謀殺;此後教會動用武力,外國軍艦來到天津,七國公使向總理衙門抗議。

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考量當時局勢,沒有與法國開戰,「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一當否」。

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後處死為首殺人的8人,充軍流放25人,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被革職充軍發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並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教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太平天國運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曾國藩

❸ 曾國藩的成就

文學成就
曾國藩繼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立晚清古文的「湘鄉派」,他論古文,講求聲調鏗鏘,以包蘊不盡為能事;所為古文,深宏駿邁,能運以漢賦氣象,故有一種雄奇瑰瑋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為後世所稱。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變化、發展,又選編了一部《經史百家雜鈔》以作為文的典範,非桐城所可囿,世稱為湘鄉派。清末及民初嚴復、林紓,以至譚嗣同、梁啟超等均受他文風影響。所著有《求闕齋文集》、《詩集》、《讀書錄》、《日記》、《奏議》、《家書》、《家調》及《經史百家雜鈔》、《十八家詩鈔》等。不下百數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傳於世。另著有《為學之道》、《五箴》等著作。

軍事功勞
咸豐二年(1852年)十一月,太平軍自湖南北出,攻克漢陽。咸豐三年(1853年)曾國藩建立地方團練,稱為湘軍,分陸軍、水師兩種,士兵則招募湘鄉一帶農民為主,薪俸為一般綠營的三倍左右,全軍只服從曾國藩一人。咸豐四年(1854年),總計有陸軍十三營六千五百人,水師十營五千人,會集湘潭,誓師出征。初戰在岳州、靖港敗於太平軍,接連吃敗戰,曾國藩幾跳水自盡,在上書時,只能以「屢敗屢戰」自嘲。後重整軍實,復占岳州、武昌,太平軍勢力退出湖南。咸豐八年(1858年5月),攻佔九江,氣勢很盛;咸豐十年(1860年),曾國荃包圍安慶,以「扎硬寨,打死仗」聞名。同治三年(1864年),湘軍攻破天京(南京)。 戎裝之曾國藩
太平軍抵抗湘軍,讓湘軍吃足苦頭,南京城破時,曾國藩說:「今粵匪之變,蹂躪竟及十六省,淪陷至六百餘城之多,而其中凶酋悍黨,如李開方守馮官屯、林啟容守九江、葉芸來守安慶,皆堅忍不屈。此次金陵城坡,十萬余賊無一降者,至聚眾自焚而不悔,實為古今罕見之劇寇」。曾國藩入南京後,搞三光政策,「……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人,秦淮長河,屍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其實十餘萬人大多是老百姓,南京文士李圭道:「至官軍一面,則潰敗後之虜掠,或戰勝後之焚殺,尤耳不忍聞,目不忍睹,其慘毒實較『賊』又有過之無不及,余不欲言,余亦不敢言也。」(李圭:《思痛記》),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在《能靜居日記》有詳細記載南京城破:「……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曾國荃殺人如麻,縱兵焚城,「雪帥」彭玉麟見狀不滿,先後二次(1861年安慶之圍與1864年金陵之圍)致函曾國藩,要求大義滅親。曾國荃於南京搶得大量財物,曾國藩對朝廷奏稱「偽宮賊館,一炬成灰,並無所謂賦庫者,然克復老巢而全無貨物,實出微臣意計之外,亦為從來罕見之事」。曾國藩處死李秀成,是為殺人滅口。 湘軍將帥之廉勇,軍紀之嚴格,是其勇猛善戰的重要原因,亦使湘軍威震天下。由此,戰亂各省紛紛赴湖南募勇招兵,蔚然成風,故有「天下無湘不成軍」之說。

思想學術
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對「乾嘉盛世」後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對於「士大夫習於憂容苟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癢之風」,「痛恨次骨」。他認為,「吏治之壞,由於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基於此,曾國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時需用德器兼備之人,要倡廉正之風,行禮治之仁政,反對暴政、擾民,對於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嚴懲。至於關系國運民生的財政經濟,曾國藩認為,理財之道,全在酌盈劑虛,腳踏實地,潔已奉公,「漸求整頓,不在於求取速效」。曾國藩將農業提到國家經濟中基礎性的戰略地位,他認為,「民生以穡事為先,國計以豐年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縣,以重農為第一要務」。受兩次鴉片戰爭的沖擊,曾國藩對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並反對借師助剿,以藉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如他說過購買外洋器物……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 治學論道之經 曾國藩是清末著名的理學大師,學術造詣極深。他說:「蓋真能讀書者,良亦貴乎強有力也」,要有「舊雨三年精化碧,孤燈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寫字或陽剛之美,「著力而取險勁之勢」;或陰柔之美,「著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寫作,需在氣勢上下功夫,「氣能挾理以行,而後雖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詳略得當,詳人所略,略人所詳,而「知位置者先後,翦裁之繁簡」,又「為文家第一要也」。為文貴在自辟蹊徑,「文章之道,以氣象光明俊偉為最難而可貴」。「清韻不匱,聲調鏗鏘,乃文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術 通過對家庭成員的八本三致祥教育,曾家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好兒女,盡管是侯門大族,100多年來未見有紈絝子弟,這不能不說是曾國藩教育思想的成功。 曾國藩家教理論體系為:以八本為經,以八寶為緯,以四字要訣、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經緯連貫,脈絡相通,形成的一套治家的完整可師的理論體系;這套理論不同中國傳統的關於教育後代的核心理念,反對孔孟朱子顏氏等著名家訓所一貫堅持的學而優則仕的學說,並付諸實施。它對當今社會幾乎每個家庭所面對的教育困惑問題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疆場競斗之計 曾國藩以編練湘軍起家,書生治國,鎮壓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其軍事思想內涵極豐,確有過人之處。他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主張軍政分理,扣負其責。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推進中國軍隊武器的近代。治軍以嚴明軍紀為先,同時著意培養「合氣」,將士同心,他認為「將軍有死之心,士卒無生之氣」。選擇有四點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覘敵情,三曰臨陣膽實識,四曰營務整齊」。曾國藩軍事思想中最豐富並值得今人借鑒的是其戰略戰術。如「用兵動如脫兔。靜如處女」,主客奇正之術,「扎硬寨,打死仗」,水師不可順風進擊,善擇營地,「先自治,後制敵」,深溝高壘,地道攻城之術,水陸配合,以靜制動,「先拔根本,後翦枝葉」等等。 處世交友之道 曾國藩對交友之道頗有見地,他認為交友貴雅量,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要集思廣益,兼聽而不失聰。「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處世方面,曾國藩認為,「處此亂世,愈窮愈好」。身居高官,「總以錢少產薄為妙」。「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德以滿而損,福以驕而減矣」。為人須在一「淡」字上著意,「不特富貴功名及身家之順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學問德行之成立與否,亦大半關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國藩寫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處世交友之道。 修身養性之訣 曾國藩總結了修身十二款: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門。他認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思誠則神欽」。曾國藩不信醫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篤誠,戒機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貴,「人生有窮達,知命而無憂。」 人格修煉對他事業有幫助,首先是誠,為人表裡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於世。第二個是敬,敬畏,內心不存邪念,持身端莊嚴肅有威儀。第三個就是靜,心、氣、神、體都要處於安寧放鬆的狀態。第四個字是謹,不說大話、假話、空話,實實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個字是恆,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獨」,舉頭三尺有神明。他每天記日記,對每天言行進行檢查、反思,一直貫穿到他的後半生,不斷給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儉、要謙對、要仁恕、要誠信,知命、惜福等,力圖將自己打造成當時的聖賢。 許多人都認為人格修煉是空虛的東西,認為修身是虛無縹渺的東西,甚至還是迂腐的,但曾國藩一生的事業,修身才是他事業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國藩認為:「養生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恆,二曰懲貧,三曰節欲,四曰每夜臨睡前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後各行三千步。」養生之道,「視」、「息」、「眠」、「食」四字 最為要緊,養病須知調衛之道。 曾國藩為自己立下課程十二條: 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讀史:念三史(指《史記》、《漢書》、《後漢書》),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 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有求深意是徇人。 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昧耽著,最易溺心喪志。 作字:飯後寫字半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課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積愈難清。 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國藩用人識人之術 怎樣用人,特別是怎樣用准人,學問極深。曾國藩用人的學問,是其人生成功術中重要的的一門,他從不盲目選人,糊塗授權,而是睜大自己的一雙明亮之眼,遵循「看透人之後再用人」的方法,該避則避、該提則提,顯示出到位的領導才智和管理才智。 用人四法:做、省、學、禁; 摸透人的精、氣、神; 任用智、言、勞三種人;

❹ 曾國藩簡介

曾國藩名言

曾國藩是清朝末期大臣,更是湘軍的創立者。曾國藩一生都在為朝廷考慮,在軍事,政治,文學各個領域都作出了突出貢獻。可以說清朝的末期要是沒有曾國藩,將會滅亡的更快。

曾國藩簡介

咸豐二年,太平天國軍攻佔湖南,曾國藩奉旨前往抗擊成立湘軍,湘軍一作戰勇猛遠近聞名,人們只知道湘軍常打勝仗,並且士氣高漲,卻不知道作為湘軍首領的曾國藩默默付出的努力,曾國藩讓每一位入伍的士兵熟知禮制,通讀古典經學,湘軍在當時素質奇高,隊伍作戰時更是整齊劃一,沒有半點拖泥帶水,部隊執行力高,應變能力強,自然常打勝仗。

作為一名政壇上的大人物,曾國藩自然有他的獨特之處,曾國藩非常注重自己的個人修養。曾國藩家中沒有當官背景,所以當他成為官員後,格外重視對自身品格的培養,個人修養的確給曾國藩帶去了很大的幫助,他做人表裡如一,不給人抓住把柄陷害自己。

他對所有人都保持尊敬的態度,他內心純潔不存邪念,曾國藩每天都要花時間靜坐思索,從不說空話,沒有把握之事絕不輕易答應。除此之外,曾國藩熱衷於研究文學,在早期就將易經讀通,其中的陰陽變法更是手到擒來,曾把一切順利的諸如事業、富貴、地位等歸在陽里,將一切不利、坎坷歸在陰里。

掌握了這種平衡之後,處理事情能十分果斷。曾國藩攻破天京,完成對太平天國的鎮壓被朝廷封為一等毅勇侯。在天津教會案發生之後,曾國藩屈從法國,受到輿論譴責,回到兩江總督的位置。之後積極籌備費用,送學童前往美國留學,為洋務運動輸送人才。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曾國藩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清朝的政權穩定和他密不可分。

曾國藩名言

作為清朝著名大臣曾國藩,除了留下豐功偉業外,他的一些名言也被完整的保存下來,並且其中的內容對於現在人的生活,工作,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在人們道德培養上都提出了建設性意見,我們對於其中幾條做一個解釋。

為什麼在各方面不如你的人卻做的比你成功,曾國藩給出的解釋是:古來大戰爭,大事業,人謀僅佔十分之三,天意恆居十分之七。說的是,人的天賦資質其實差不多,因為我們大腦的開發程度幾乎一樣,當然排除少部分。但為什麼取得的成就差別會那麼大,這里曾國藩用天意來解釋這一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運氣。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去嫉妒別人的運氣,而是要自己繼續努力,因為現在來判斷一個人失敗或是成功都太早了。

做人要低調,時刻保持一顆謙卑的心,曾國藩這樣教導我們: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平日里做任何事都應該低調,因為歷代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人民大眾主體總是相對弱勢的,可以用貧富來解釋這一現象,窮人多少有些仇富心理,這時候富家子弟的一點小不對,會被放大無數倍,導致是非不分,黑白顛倒。

所以為人低調不僅是自保,也是維護社會和平。什麼是老練: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息,既要精到,又要簡潔。從中不難歸納總結出,一個人想要表現的老練,想要變現的面對突發狀況處亂不驚,就必須穩重行事,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

還要有所保留,保持自己的神秘感和隨時提升自己的'新鮮感,用知識和學識去包裝自己。

曾國藩座右銘

曾國藩的座右銘數不勝數,其中有幾句傳播最廣,而且對於每個人為人處事,修身養性都有很大幫助。

在為人處事上「每逢大事有靜氣」這是曾國藩年輕時候時刻銘記在心的,那時的曾國藩初入官場,難免心浮氣躁,他就向著名理學家唐鑒先生請教。這個「靜」字用得特別傳神,從此以後,曾國藩每天都要靜坐思考,這些思考的時間為他帶來的是豐厚的收益,很多平常時候不能注意的細節,都被很好的解決掉。在處理中的問題的時候,這一做法發揮的優勢更加明顯,曾國藩不急於做出決定,而是靜下心來反復思索,最終得出的結論往往能讓人信服。

在用兵治國上,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凶器;深藏若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同樣是曾國藩受用一生的,說的是無論是交朋友或者是用兵都必須要出手果斷,不能有半點含糊,這樣終究會一事無成,只有出手,才能夠解決問題,在抵抗太平天國的時候,曾國藩果斷成立湘軍,並逐步壯大,才有了後來政治生涯的順利。

在治國平天下上,做到揚善於公庭,規過於私室。曾國藩在湘軍取得大成功後,開始重視對自己親信的培養,他的幾位弟弟都得到曾國藩的賞識,其中洛克六弟最受曾國藩看好,就想向六弟傳授自己的帶兵經驗。

曾國藩知道其他幾個弟弟的脾氣,只要獎勵他們就會收到衷心,但是獎勵過頭又會產生怠慢,所以有缺點的時候,曾國藩多選擇私下裡交流。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曾國藩看中的人大多數都忠心耿耿和他站到了最後。

❺ 曾國藩的成就源於四十歲以後的一次總結,那他究竟總結了什麼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是我國著名的政治家,他曾創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主張發起洋務運動。可以說,曾國藩的崛起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同時,他也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但這樣一位歷史風雨人物,其真正的成就大多都在四十多歲以後才開始達成,據說這都是源於他在四十多歲以後的一次總結,到底是總結了什麼才使得曾國藩成為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模樣呢?

“自命清高”,處世之道有待提升

曾國藩在真正步入仕途以前其實還有過數次會試經驗,遺憾的是每次均以落榜結果告終,直到1838年他才成功考上進士,步入仕途。剛剛進入官場之時,曾國藩雖然官位和權利都不高,但是對待自己的工作還是很認真的。


2、真誠做人,篤實做事

其實在同期許多名臣當中,曾國藩的資質和個人能力都不算非常出眾,前面說到他光是會試就參加過好幾次,一直到27歲的時候才中進士步入官場。但是他自覺自己曾有一個非常良好的品質——為人真誠。這個品質其實就他在戰敗後意圖投江也可以窺見一二,只是在多年的官場生涯中,這份真誠也逐漸被消磨,他在給曾國荃的信中這樣說:


近日憂居猛醒,一味向平實處用心,將自家篤實的本質還我面目、復我固有。


同時,他還教導弟弟:

亦急需將篤實復還,萬不可走入機巧一路,日趨日下也。

曾國藩明白,真誠待人、篤實做事才是成功之道,投機取巧反而容易弄巧成拙,他第二次上書咸豐帝要求守制結果真的被批准可不就算是弄巧成拙了嘛。

守孝一年多以後,曾國藩重回官場,經過一番總結和規劃,他調整好了自己,最終走向了自己的巔峰之路。

真要說起來,曾國藩只是同期名臣當中非常平庸的一個,他處理事情不夠運籌帷幄,為人處世不夠機警變通,做決定時也不夠凌厲果斷,甚至在許多人眼中,他可以稱得上“愚笨”,但就是這樣的他最後卻位極人臣。歷史上每個成功者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他們成功的過程絕對值得後人借鑒。

❻ 曾國藩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嘉慶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國藩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婁底雙峰縣荷葉鎮大坪村)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

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務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曾國藩五歲啟蒙,六歲入家塾「利見齋」。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6)曾國藩做什麼事業擴展閱讀

曾國藩故居

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位於雙峰縣東部,東邊與南嶽衡山相鄰。因四周群山環抱一盆地形似荷葉而得名,曾國藩故居就座落在這片荷葉中。這里山青水秀、人傑地靈,風景秀麗、風水奇異,人文和自然景觀豐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聚寶盆」。

這裡面積僅100多平方公里,但卻走出了一批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有重要影響的人物,有晚清重臣曾國藩、著名外交家曾紀澤;有中共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蔡和森、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蔡暢、偉大的革命母親葛健豪。

同時還有秋瑾、唐群英、向警予都曾嫁入荷葉, 在這里留下了革命的足跡。曾國藩故里賞有「中國家教文化聖地」、「大儒搖籃」、「女傑之鄉」、「全國書畫藝術之鄉」、「院士之鄉」「中國頂級風水寶地」等美譽。

曾國藩故里有鄉間侯府富厚堂、曾國藩兄弟出生地白玉堂、曾國潢故居萬宜堂、曾國荃故居大夫第等九處十堂曾氏家族文化遺產,還有省級森林公園九峰山、天然奇異石林石雞寨等自然景觀。

其中,核心景區富厚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及湖南新瀟湘八景。曾國藩故居景區為湖湘文化旅遊最熱門景區之一,湖南省精品旅遊線路之一。

閱讀全文

與曾國藩做什麼事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0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59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5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4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5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1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39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79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8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5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1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8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3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