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及殘疾人子女如何認定
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及殘疾人子女的意思是:家庭經濟困難的而且是殘疾的學生以及殘疾人的孩子。如果母親有殘疾證,建議選「是」。
家庭經濟困難而且學生本人還是殘疾人這可能進一步讓家庭的經濟得不到發展,而殘疾人子女主要是考慮到殘疾人缺乏有效的經濟來源,經濟來源又制約著孩子的教育水平,如果經濟來源不可靠,容易造成孩子的失學。
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教育作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統一規劃,加強領導,為殘疾人接受教育創造條件。 政府、社會、學校應當採取有效措施,解決殘疾兒童、少年就學存在的實際困難,幫助其完成義務教育。
各級人民政府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學生、貧困殘疾人家庭的學生提供免費教科書,並給予寄宿生活費等費用補助;對接受義務教育以外其他教育的殘疾學生、貧困殘疾人家庭的學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資助。
2. 學校特殊群體學生調查統計表有啥用
可以更好地鎖定特殊目標學生。
特殊群體學生包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學生、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孤殘學生、烈士子女、家庭經濟困難殘疾人子女、家庭經濟困難退役軍人子女等。
此項舉措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嚴格落實學生資助相關政策,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認定」作為「精準資助」的基礎性工作抓細抓實。
3. 全國中小學生學籍基礎信息確認表 殘疾人類型怎麼填
無殘疾。如果有殘疾按殘疾證上內容填。
可以填寫:無殘疾、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其他殘疾。
殘疾人類型:殘疾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
(3)教育事業統計調查表中屬於殘疾學生的有哪些擴展閱讀:
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預計將於2013年秋季學期實現全國聯網並試運行。
該系統將為每名中小學生建立全國唯一的、跟隨一生的學籍編號,從小學一直沿用至研究生教育乃至繼續教育,並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學生轉學、升學等動態跟蹤管理,對解決農村「控輟保學」、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留守學生等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提供有力支撐。
4. 孤殘學生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孤殘學生是指既是孤兒,又同時身患殘疾的學生,他們是特殊的社會群體,是社會救助工作的重點對象,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和關心他們的生存和發展。
法律依據:《殘疾人教育條例》 第三條 殘疾人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
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以普及為重點的方針,保障義務教育,著重發展職業教育,積極開展學前教育,逐步發展高級中等以上教育。
殘疾人教育應當提高教育質量,積極推進融合教育,根據殘疾人的殘疾類別和接受能力,採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優先採取普通教育方式。
5. 家庭經濟困難統計表中的殘疾學生是指什麼
一般是指家庭成員因殘疾、年邁而勞動能力弱情況。
6. 學校統計殘疾學生有什麼用
統計殘疾學生主要是為了摸底,弄清楚學校殘疾學生的數量,在以後的補助,或者各種活動中才能做好統籌安排。
7. 目前國內法定的殘疾學生共有幾類
1、視力殘疾:分盲和低視力兩類。
2、聽力殘疾:分一級聽力殘疾、二級聽力殘疾、三級聽力殘疾和四級聽力殘疾。
3、言語殘疾:分一級言語殘疾、二級言語殘疾、三級言語殘疾和四級言語殘疾。
4、智力殘疾:分一級智力殘疾、二級智力殘疾、三級智力殘疾和四級智力殘疾。
5、肢體殘疾:分一級肢體殘疾、二級肢體殘疾和三級肢體殘疾。
6、精神殘疾;
7、多重殘疾:凡是兩種以上殘疾的為多重殘疾。
一、智力殘疾兒童的思維特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思維長期停留在直觀形象階段,缺乏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
2、思維刻板,缺乏目的性和靈活性。
3、思維缺乏獨立和批判性。
二、智力殘疾兒童在語言發展上主要有以下特點:
1、語言發展遲緩,詞彙量少。有的智力殘疾兒童兩三歲才會說一些單個的詞,到五六歲才會說一些簡單的句子。有的上學以後,連自己家住在哪兒也說不清。與正常兒童相比,他們掌握的詞彙量要少得多。正常兒童入學時,一般已掌握了2500—3000左右的詞彙量,有的甚至更多,而同齡的輕度的智力殘疾兒童也只能掌握幾百個詞彙,並且大多是名詞、動詞、代詞等,連詞、副詞、形容詞等基本不會使用。另外,他們對語文的理解也不全面,在使用某些詞彙時,往往不分場合,盲目使用。
2、由於短時記憶能力差和思維的不靈活,智力殘疾兒童對稍長的句子聽起來有困難,也不會說成份較多、結構較復雜的句子,一般只能說較為簡單的陳述句。除了以上的特點外,智力殘疾兒童在語言上更多地表現為發音不準、吐詞不清,這是語言障礙中比較顯著的特徵。
三、關於幫助殘疾兒童《計劃》提出了三大任務:
1、提高普及水平,重點解決8萬名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就學問題。
2、加強條件保障,重點保障特教學校正常運轉和提高辦學水平,提高特殊教育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標准,建立健全覆蓋全體殘疾學生的資助體系。三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建立完善的特教學校課程和教材體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十四條
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
第二十六條
國家發展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事業,完善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及其保障體系,採取措施為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優先開展殘疾兒童康復工作,實行康復與教育相結合。
8. 四類學生情況的意思是什麼
四類學生一般是指四類困難學子,包括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學生、非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或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
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指具有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注冊學籍的我省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符合國務院扶貧辦發布的《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相關規定,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建立電子信息檔案,持有《扶貧手冊》的學生。
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是指學生持有殘疾證(經濟困難殘疾人家庭的學生是指父母一方或雙方持有殘疾人證)、家庭所在鄉鎮(街道)民政部門出具的家庭經濟困難證明材料。
農村低保家庭學生,是指經民政部門認定,持有農村低保證或縣級民政部門出具低保家庭證明的學生。
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是指經民政部門認定,持有農村特困救助供養證或縣級民政部門出具特困救助供養證明的學生。
四類學生享受生活補助
2019年召開的河北省教育扶貧暨營養改善計劃地方試點工作電視電話會上獲悉,從2019年秋季學期起,河北省將擴大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享受范圍,將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等四類家庭經濟困難非寄宿生納入生活補助范圍。
河北省義務教育階段非寄宿學生生活補助標准為國家基礎標準的50%,即小學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625元。為確保四類學生享受到生活費補助政策,各級教育部門將會同扶貧、民政、殘聯等部門摸清底數,建立資助台賬。
據悉,2019年秋季開學後,各市、縣級教育部門將建檔立卡學生申請名單與同級扶貧部門進行比對,及時落實資助政策。為實現精準資助、及時發放資金,我省將以建檔立卡、低保家庭人口和特困供養人員為重點,讓最困難的學生享受到最高檔的資助,在開學2個月內將助學金發放到位。
以上內容參考:河北新聞網-四類貧困生可享助學金 惠及邯鄲3331名學生
以上內容參考:河北日報-四類家庭經濟困難非寄宿生將享受生活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