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機關事業單位中人2017工資調整方案
小學教師職稱工資。建立效率與公平辯證統一的收入分配。劉長銘委員提到,大部分教師職稱原因收入差距過大;的熱點,結果是農村學校成了他們的畢業入職訓練班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因為教師也是人、教師與領導,國務院已經下發了調整公務員基本工資、事業單位人員基本工資、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費的三個方案。具體來看, 本次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基本工資普漲、醫院護士的基 本工資標准提高10%,基本工資標准分別由610元,重點是向基層傾斜。
像公務員中最低級別的辦事員,基本工資標準是由630元提至1320元、學歷、能力、穩中、托低":高級與初級相差接近一半。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從經濟問題造成民生問題演變為嚴重社會問題,因此通過工資改革"限高、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事業單位中最低級別的工 人,嚴重影響工作效率,特別是沒有晉上級職稱希望的,後遺症一大堆、630元、3150元,提升至1280元。
因為職稱取酬的收入差距,有著太多的人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為強烈,教師工資以職稱取酬政策影響安定、破壞公平。達到條件的教師遠遠多於限制的名額,造成資歷,也存在心理失衡問題、1320元。
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工資
目前教師工資以職稱取酬,由於學校中、高級職稱有名額限制的,而且嚴重影響退休待遇。
辦好學校,要靠90%以上教師。以教師職稱高低定工資、6940元。中小學教師,逐漸淡化職稱工資,或取消中。此外,不同級別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費也都有提高。在失衡心理的驅使下,給腐敗有機可趁,特別是高級,今年委員、代表們普遍將重點放在農村教師群體上,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劉長銘等多位委員提出要提高農村教師工資,在此基礎上湯建人委員還建議從基層選拔農村教師、高級教師職稱評聘,教師之間;兩會"、教師與聘委矛盾重重,勢在必行。
提升教師幸福感不止於漲工資
教育話題是每年"、損害干群關系、對和諧社會的構建造成嚴重威脅、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師之間(尤其農村義務教育的教師)收入差距過大,不僅不能真正的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
提高農村教師待遇的呼籲早已有之,客觀地說目前農村教師收入確實相對較低,導致師資流失嚴重,無法跳槽的教師,產生的不良後果將越來越多,於是每次中,大學生到農村支教的政策。微信推薦關註:」華人微刊「在收入較低的情況下,農村學校不足以留住優質人才,教育質量也就得不到保障。委員們提出的兩個建議中,選拔基層教師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教師流失問題,但提高待遇顯然更為關鍵,畢竟即便是基層的教師
2. 事業單位工資能漲多少
我們可以根據前一段時間的國家公務員工資最新消息來看:
1、基本工資規定如下:
辦事員2800元;
科員3000元;
副科級3100元;
正科級3300元;
副處級3600元;
正處級4000元;
副廳級4400元;
正廳級5000元;
副部級5500元;
正部級6000元。
2、工齡工資計算方式如下:
年增加60元,
按虛年計算,
每個月發一次,
三年一改革。
3、獎勵工資計算方法:
每月獎勵300元,考核不合格,次年一月份停發一年,至考核的第二年一月份再次發放。
4、補助工資計算方法:
其中車補是隨工資每月發放的,標准=基本工資÷5.逢一進十。
取暖補助費,每年規定時間發,標准= 基本工資÷3,逢一進十。
正常出勤補助,正常,每天30元。不到,每次扣30元,經領導批準的病假、事假和規定的節假日等0元,三年一調。
山區補助計算方法,農村和山區的公務員可以享受山區補助,標准= 基本工資÷10.按月份發放,三年一調。
地區差別補助,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地區差別工資。除養老、醫療補助按現行政策執行外。公積金、獨生子女費、廢止。
5、新參加工作人員基本工資確定方法:
高中、技校、中專以辦事員確定;大專以科員確定;
本科以副科級確定;
碩士以正科級確定。
6,退休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管理人員退休生活費= 退休前工資 x 80%。
三年一調
下面就算一算一個30年工齡的「副處科」,
每月領的錢(百分之百領到該職務的工資,如副處非領導職務)的收入,沒有算、也無法算「三年一調」的錢,還有「一進十」的收入。
基本工資:副處級3600元;
工齡工資:60元/年X30年=1800元;
獎勵工資:每月300元;
車補:3600÷5=720元.;
取暖補助:3600÷3÷12=120元;
出勤補助:22.5X30元/天=675元;
山區補助:(除了幾個大城市,都是山區):3600÷10=360元
地區差別補助:另行通知
3. 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調整多少
事業單位漲工資一直是廣大在職事業單位人員及參加事業單位考試考生關注的焦點,那麼,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調整多少?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收入"漲"聲響起,讓人振奮!回看2015年,你的工資漲了嗎?未來你的工資會繼續漲嗎?
企退人員:養老金十一連漲
數據:從2015年1月1日起,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再提高10%。這是我國連續第十一年上調企退人員退休金。人社部發言人李忠介紹,全國近8000萬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全部發放到位,調整後的月人均養老金水平達到2200多元,月人均增加約210元。
釋疑: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教授向運華表示,近十一年來,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以每年10%的增幅上調,明顯大於CPI漲幅,養老金絕對水平在提高。而CPI是綜合物價指數,其中的家用電器等價格下降較快,但食物等退休人員的生活必需品漲幅較大,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養老金上漲的福祉。
展望:人社部發言人李忠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推進養老保險頂層設計研究,形成養老保險改革總體方案、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方案等成果。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熊暉認為,應盡快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可以選取通貨膨脹率特別是與老年人密切相關的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漲幅為掛鉤指標,同時調整幅度還應與在職職工的工資水平掛鉤。
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人均上漲約300元
數據:人社部發言人李忠介紹,我國機關事業單位近4000萬在職人員,調整基本工資標准要將部分規范津貼補貼納入基本工資,在基本工資標准提高的同時,規范津貼補貼要按相同的額度相應減少,這部分收入並沒有增加。其次,調整基本工資標准,與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同步進行,增加的基本工資大部分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個人繳費的改革成本。
【延伸閱讀】
根據今年兩會上提交討論的財政預算表,用於基本工資的預算提高了10%,但這不等於基本工資標准就會上漲10%,因為這裡面還包含了基本工資正常提檔升級所需的預算。
近兩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改革一直備受關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何憲也多次提及工資改革。接受新京報專訪時,何憲表示,去年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的政策實施後,已經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今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在工資中的佔比,有望進一步提高,從40%增長到45%左右。此外,地區附加津貼政策也有望在1至2年內出台。
談工資制度改革
關鍵是建立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
新京報:之前你曾提到,目前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工資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何憲:由於長期以來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在相當多的年份,工資增長靠的是津貼補貼。這很不合理。我們認為基本工資應該佔到60%至70%比較合適。
此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的地區差距還比較大,一是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存在較大差距,二是層級比較高的機關單位和層級低的縣鄉等機關單位存在較大差距。
新京報: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現象?
何憲: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把全國分為11類地區,根據物價水平、生活成本等確定不同的工資。但隨著經濟發展,各地的發展水平差距逐漸拉大,原來的工資區制度不再適應新形勢了。1993年工資制度改革時,工資區制度停止實施。隨後,各地開始自行建立津貼補貼,但這種做法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一是地區單位差異大,高的高、低的低;二是發放不規范,收入秩序比較混亂;三是工資結構不合理,基本工資比重過低。
因此,從2006年起國家對津貼補貼進行了規范,下一步要在規范的基礎上,建立科學的地區附加津貼。
新京報:具體怎麼實施呢?
何憲:具體的地區附加津貼制度及相應的標准正在進行研究,主要考慮是,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物價等情況,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計算。目前正組織專家小組進行深入研究,有望在1至2年內推出這一制度。
新京報:今年,遼寧、山東等超過6個省份明確提出將在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還有部分省市提出將推進工資制度改革。在你看來,今年的調整方向如何?
何憲:我國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經過多次改革,應當說各方面都在不斷完善,但是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一直沒能建立起來。在此之前,機關事業單位的基本工資基本上是漲一次,下次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漲了。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情況下,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這次國家下了很大決心,要把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建立起來,這並非是確定每年一定要漲多少工資,而是在於每兩年要固定漲一次工資,具體漲幅根據當年的情況來定。
建立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今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如果今年增長了,這個機制就基本算建立起來了。
談基本工資漲幅
今年基本工資佔比有望漲至45%
新京報:現在提到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調整,不少人的理解就是要給公務員漲工資了,其實這兩者的概念並不同,機關事業單位的范圍有多大?
何憲:目前,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約有5000萬。其中,教師1500萬人、公務員700多萬人、醫療衛生工作人員500萬人,其他事業單位如科研、文化、體育、農業、地質勘探等加起來約1100萬,還有1200萬是退休人員。所以,機關事業單位中,公務員只佔百分之十幾,主體部分是事業單位。
新京報: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出台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的實施方案,目前落實情況如何?
何憲:從目前看,完善工資制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主要成效包括幾個方面:一是完善工資制度配合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並軌的工作已經完成。
其次,改善了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結構,人均提高300元的工資,同時把一部分津貼補貼或績效工資納入到基本工資中,再加上補償交納養老保險的部分,基本工資的比重佔比從30%左右增加到了40%左右。第三,注重向基層傾斜,建立鄉鎮工作補貼和縣以下的職務職級並行制度。
新京報:今年的漲幅大概有多少?
何憲:根據今年兩會上提交討論的財政預算表,用於基本工資的預算提高了10%,但這不等於基本工資標准就會上漲10%,因為這裡面還包含了基本工資正常提檔升級所需的預算。
今年的基本工資進行調整時,如果繼續把部分津貼補貼和績效工資納入基本工資,基本工資的佔比有望從40%左右增長到45%左右。
談公務員績效考核
把對單位的績效考核與個人銜接
新京報:有人認為,目前公務員工資偏低,也有不少公務員辭職轉行。你對此怎麼看?
何憲: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確實不高,尤其是基層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職工工資明顯偏低。但工資制度改革需要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不可能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高。
目前公務員辭職轉行的數量略有增加,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也跟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有關。在沒有建立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之前,公務員辭職去企業,養老金會受到一定影響。現在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養老保險「並軌」了,公務員辭職到企業後,制度完全銜接,所繳養老金可相互轉移,養老完全不受影響。
當然,辭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不排除有感覺公務員任務重壓力大、工資收入不高等因素。
新京報:很多聲音建議,公務員工資應該與績效考核掛鉤。
何憲:根據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要進行年終考核,分為四個檔次。優秀公務員給予獎勵、稱職以上發放第13個月基本工資、不稱職要得到相應處罰。但目前,第13個月基本工資僅佔一年工資的2%左右,激勵作用非常有限。
由於文化的差別,各個國家的年終獎制度都不同,歐美國家公務員的年終獎約佔全年工資的5%-10%,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公務員的年終獎約佔全年工資的15%-20%。相比之下,我國年終考核僅佔2%明顯是偏低了。
可以首先考慮在基層探索建立和績效考核相關的獎勵制度,根據一年履職和業績情況,嚴格考核,適當獎勵,並拉開差距,以調動基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新京報:你有何具體建議?
何憲:目前基層政府的績效考核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了,但大都只針對部門和單位,不針對個人。我認為,可以把對單位的績效考核與對個人的績效考核結合起來,把對政府對單位的「壓力」傳遞到每個工作人員身上,鼓勵每個人都努力工作。
應當說,這個制度適用於各級機關單位,但可以優先在基層單位試點推行。
多省份機關事業單位今年將調薪
今年1月19日,四川和內蒙古分別召開全省和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明確今年將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標准。
在更早前的12月31日,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視頻會議透露,今年要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分配製度。按照國家部署,完善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增長機制、實施地區附加津貼制度、研究完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標准、提高退休人員待遇標准。
此外,江蘇提出今年要「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製度」,北京提出今年要「平穩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陝西也提出今年要「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
;
4. 事業單位漲工資標准2022
社會平均崗位工資基數每年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每兩年調整,每次上漲平均300元每月補發調整前5個月的,比如說2022年機關事業單位調整最低工資標准就採用從2021年10月份開始補發5個月,然後從2022年2月份進行執行新的標准。這種變化對於中人養老待遇也是有影響的,因為退休待遇與在職人員最低工資標准實行參照式聯動調整。工資標准與社會平均崗位工資基數同步上調,對社保參與職工非常劃算,因為他們的養老待遇繳費比例提升單位補貼的更多,退休金調整的力度也更大。所以中人在社平工資變化過程中也受到了非常多的好處。??????????????????????????????????????????????????????????????????????????????????????????????????????????????中人養老金怎麼補發???????????????????????????????????????????????????????????????採用全國以省為單位的進行,按年度補發的方法,採用預發養老金和補發養老金二次發放,兩筆資金到賬,目前進度較快的是四川省,河南省,山東省,河北省,江蘇省,浙江省,陝西省,內蒙等。2019年前退休的重任全部落實到位,2020年退休的在2021年落實,2022年退休的將在2023年落實以此類推,2024年退休的將在2025年落實最後一批退休工人的養老金調整問題。
綜上問題所述,了解事業單位漲工資標準是有用的,漲工資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極其渴望的,建議按照法律要求漲工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一條?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以及政府補貼等組成。?第十二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5. 事業編一年轉正後工資漲多少
事業單位轉正工資
事業單位轉正後一般是會漲工資的,但是具體漲多少不固定,一般是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加以確認。事業單位轉正後會按照所確定的職務、級別領取相應的工資。大家如果有疑問可以咨詢單位的相關部門人員。
事業單位轉正程序
事業單位試用期考核一般是採取領導評議和群眾評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也會重點參考平時考核、年度考核相關的結果。
事業單位試用期考核的主要內容為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重點考察職員的適應職位要求所必備的知識和能力,主要包括政治品德、職業道德、履行職責、依法行政、工作效能、服務質量和廉潔自律等。
事業單位試用期考核程序為:
1、新錄用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進行個人總結以適當方式進行述職;
2、用人單位的組織人事部門組織以投票或談話的方式進行群眾評議;
3、用人單位根據考核情況撰寫考核材料,提出初步考核意見;
4、單位黨委會或黨組織進行審議,確定是否合格;
5、將考核結果以書面或口頭方式及時通知本人。
6. 事業單位工資升一檔加多少錢
漲一百左右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晉升一級薪級工資多少錢要看工齡和崗位級別。專業技術崗位的薪級工資是一年晉升一次,工齡越長,越往後每一級越多;同時按照事業單位崗位管理改革實施方案規定,專業技術崗位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檔次,如果是高級崗位,晉升一次漲得多,中級和初級漲得少。一般高級可以漲一百左右,中級和初級漲幾十或十幾塊。
7. 2021年事業單位工資調整
01 2021年事業單位工資調整情況
2021年事業單位基本工資進行了上調,明確指出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從執行上調。一般情況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基本工資每隔兩年就會上調一次,最近的兩次是2016年與2018年,2020年本來也是要上調的,但是因為受到疫情的干擾和影響,導致2020年沒有按照原定的計劃進行上調。隨著疫情的緩和,相關政策決定於2021年10月起繼續上調,此次上調還會給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補發從2021年10月以來上漲的基本工資。
02 事業單位工資組成
事業單位工資包括基本工資、崗位工資、薪級工資、津貼補貼及艱苦邊遠地區津貼這幾個部分,基本工資都是差不多的,主要就在崗位及薪級等方面的差別,不同級別對應的工資不一樣。就以薪級工資來說,如果是專科學歷,那麼一開始的薪級就定為5級,享受的是5級的薪級工資,本科定級為薪級7級,本科雙學士定級為薪級9級,碩士研究生定級為薪級11級,博士研究生定級為薪級14級,薪級工資隨著學歷的升高而增加。
2021年事業單位工資調整
8. 事業單位工人初級工 中級工能漲多少
具體看所在事業單位的工資績效標準是如何規定的。會漲工資有:
1、崗位工資。
2、技能工資。
3、獎金績效。
事業單位簡介:事業單位(Public Institutions),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9. 2021機關事業單位調資正高職稱漲多少
今年基本工資佔比有望漲至45% 。
決定從2021年1月1日起調整全省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補貼標准,調整後人均較調整前翻一番。
辦事員2800元;科員3000元;副科級 3100元;正科級 3300元;副處級 3600元;正處級 4000元;副廳級 4400元;正廳級 5000元;副部級 5500元;正部級 6000元。
辦事員三周年按科員對待;科員五年按副科級對待;副科級十周年按正科級對待;正科級十周年按副處級對待;副處級十周年按正處級對待;正縣級十五周年按副廳對待;副廳級二十周年按正廳級對待;初次套改以累計年限對應的職務待遇確定基本工資。
10. 事業單位工資怎麼漲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關於2014年事業單位漲工資,已經談了很久了,但是,關於本次事業單位漲工資的究竟是哪一部分,各個級別分別能加多少,這應該怎麼去算?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每月人均漲工資100元!
機關單位三個部分加薪
據介紹,機關單位的「基本工資」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工齡工資、職務工資、基礎工資和級別工資,本次國家決定增加的是後面三部分,其中,機關行政人員基礎工資統一增加了50元,由每人每月180元提高到230元;級別工資則按級別不同,十五級到一級分別增加30元到446元不等。以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機關辦事員為例,這兩部分,便增加了80元。
職務工資則較復雜,同是處長,按任職年限長短就分了11個檔次,最高檔與最低檔相差300元。剛當上處長的,本次加薪幅度還比不上當了10年的副處長。
「級別工資」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如某機關辦事員本屬十五級,本次應加的「級別工資」原為30元,但他工齡在31年以上,級別工資則按十級來算,實加75元。
事業單位基本工資全國統一
1993年是我國工資制度大改革的一年。據介紹,在此之前,我國沿用的都是1956年就定下來的工資制度,全國按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分11個類區,如廣東屬第10類區,北京屬第6類區,各類區有各自的標准。直到現在,有些單位的工資單上還保留著所謂「地區差」、「地區補」之類的名目,其實是歷史原因遺留下來的「計劃經濟的痕跡」。
而1993年起,全國的機關及事業單位的「基本工資」這一塊都採取統一標准,在北京當處長跟在廣州當處長,基本工資「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各地發的各類「津貼」、「補貼」等等。
自收自支單位加得最多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由專業技術職務工資和津貼兩部分組成。而且不同性質的單位,津貼占基本工資的比例不同。屬國家全額撥款的單位,如學校,津貼佔30%;屬差額撥款的單位,如醫院,津貼佔40%;自收自支的單位,如某些科研單位、新聞出版單位,津貼佔50%,即與職務工資等額。本次加薪,都是按此比例同時增加職務工資和津貼。因此,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加得最多,職務工資增加100元,則津貼也相應增加100元。
另據悉,中小學教師和護士是特殊群體,同等級別來說,他們還將額外再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