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以什麼為中心以什麼為目標
可以從五個層面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一是政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長期探索、奮力開拓的。黨的領導是堅持走這條道路的根本政治保證。離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就會走上別的道路。
二是制度依託。一個國家所走的道路,首先是社會制度問題,也就是堅持哪一種社會制度。社會制度包括基本制度和具體制度(即體制)。它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經濟方面,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政治方面,堅持以工人階級為領導和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 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在文化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首先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並以它為依託,促進中國的發展,同時又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制度。
三是發展內涵。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發展。中國經濟文化落後,發展尤為迫切。發展是硬道理,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主線。問題是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和怎樣發展?我們黨通過長期探索,對發展內涵的認識不斷拓寬和深化,從兩個文明建設到三個文明建設,特別是在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拓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在這個總體布局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它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性的認識更加深化了。
四是路徑選擇。發展有一個選擇什麼樣的方法和路徑問題。路徑最根本的是改革開放,展開一點有兩類:一類屬於動力系統,一類屬於條件系統。在發展動力方面,一要堅持科學發展,二要堅持改革發展,三要堅持開放發展。在發展條件方面,一要堅持穩定發展,二要堅持和諧發展,三要堅持和平發展。
五是目標指引。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這是一個全面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個方面。
② 《黨章》總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中,為什麼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原因有:
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確定,是我黨在新時期實現的最根本的撥亂反正。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能否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關繫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敗、關繫到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的大問題。如果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發生動搖,整個基本路線就會被動搖。
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指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中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工作重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全國黨政軍民都要以經濟建設為大局,從這個大局出發,照顧大局,配合大局,在這個大局下行動。
(2)黨章中社會主義事業以什麼為中心擴展閱讀:
1、鄧小平在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間,強調: 全黨講大局,把國民經濟搞上去。1980年1月16日在中央召集的幹部會議上正式指出: 要把經濟建設當作中心。
2、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各項工作都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充分發揮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作用,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國民經濟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③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中,必須堅持以什麼為中心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就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④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中必須堅持以什麼為中心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各項工作都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
要抓緊時機,加快發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 第一生產力的作用, 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中共八大鑒於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指出 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 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 民日益增長 的物質 和文化需要。這一論斷,已含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但不久 就為毛澤東所否定,直至 提出「以階級斗爭為綱」。
鄧小平在19 75年主持中 央日常工作期間,強調:全黨講大局,把國民經濟搞上去。1980年1月16日在中央召集的幹部 會議上正式指出:要把經濟建設當作中心。
⑤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規定,要以什麼為中心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規定,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指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中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工作重點。是興國之要,立邦之本,是黨和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991年7月,江澤民同志在與黨建理論研究班的同志座談時,有的同志主張一方面抓經濟建設,一方面反和平演變。江澤民同志當時就表示,中心只能有一個,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能搞「多中心論」。
(5)黨章中社會主義事業以什麼為中心擴展閱讀
鄧小平在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間,強調:全黨講大局,把國民經濟搞上去。1980年1月16日在中央召集的幹部會議上指出:要把經濟建設當作中心。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改革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對外開放,吸收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為搞活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社會生產力開辟廣闊的道路。
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否則,就會失去正確的思想指導和政治保證,就會走到邪路上去。只有勞動生產率的極大提高,社會主義大生產的極大發展,才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強大的力量源泉。
⑥ 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什麼為中心
中國共產黨堅持以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為中心。
⑦ 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事業中,必須堅持以什麼為中心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
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
有利於提高人民的 生活水平。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要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要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於和服務與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集中精力,心無旁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