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事業單位轉企業的好壞
轉企業制,還要看運作如何。
企業單位一般是自負盈虧的生產性單位。所謂「自負盈虧」意即:自己承擔虧損與盈利的後果,有一定的自主權。企業單位分為國企和私企。國企就是屬國家所有的企業單位。私企就是屬個人所有的企業單位。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如學校等,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如醫院等,還有一種是自主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劃分管理是我國特有的模式。
企業單位是以盈利為目的獨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單位。它的特點是自收自支,通過成本核算,進行盈虧配比,通過自身的盈利解決自身的人員供養,社會服務,創造財富價值。企業單位的登記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企業單位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後,企業單位進行勞動仲裁。
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它參與社會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其上級部門多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政府職能部門,其行為依據有關法律,所做出的決定多具有強制力,其人員工資來源多為財政拔款。事業單位的登記在編制部門進行。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聘用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後,事業單位進行人事仲裁
如果你要選擇事業單位就業的化,最好事前打聽清楚,現在很多事業單位,尤其是自收自治的,都在像企業轉,比如原來設計院這樣的單位就是由事業專成企業的,當然還有一些事業單位可能會轉成參照公務員,也就是你可以和公務員享受同等的待遇。
事業單位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
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提供的是公益服務,其不盈利,運作靠國家財政。比如環衛。
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也提供部分公益服務,其可以盈利,部分運作靠國家財政,比如公立醫院
自收自支事業不提供公益服務,其是盈利的,運作靠單位的收入.
Ⅱ 拿到事業編後 離職到企業 事業編還在嗎
在。不是參照公務員,編制裡面就是公務員。
正常情況下,如果從事業單位辭職,需要按管理許可權,經得組織人事部門同意後,才可以按程序辭職。或者長時間不上班,被組織人事部門辭退。這種情況下,個人是得不到任何補償的。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優先按其身份和單位性質,分別受《公務員法》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協調,而非適用《勞動合同法》規定。不管是機關還是事業人員管理條例和法規,都沒有對辭職或者辭退內容作出相關補償或者賠償規定。
(2)從事業單位跳槽到企業會怎麼樣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事業單位可採取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引進緊缺或高層次人才高校和科研院所採取年薪制、協議工資制或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引進緊缺或高層次人才。
對於事業單位來說,編制是崗位設置、核定收支和財政給予補助的依據。而事業單位可分為全額撥款、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三種情況。其中全額撥款、差額撥款是財政全部或者部分負擔人頭費。在事業單位存在用工雙軌制的情況下,普遍存在同工不同酬現象。
Ⅲ 從事業單位調入國有企業單位有什麼要注意的
辭職就完了,辦理正式的調動手續,這樣你的工齡視同企業養老保險的交費時間,原單位要給你補交個人帳戶部分的錢,將來就是企業的養老保險了。
屬於非公共權力機構:事業單位所從事的事業多是政府職能所派生出來的具體事務,但它卻不屬於公共行政權力機關,不具有公共行政權力。
同類事業單位之間也不能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它對於行政區劃內的其他部門或個人也不具有行政管理的職能,它只能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術向社會提供諸如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服務,專業性服務是事業單位基本的社會職能。
提供公共服務:事業單位的功能實際上就是提供公共事業產品,提供公共事業產品是事業單位產生和存在的基本條件。科、教、文、衛等領域的事業單位,是保障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正常進行的社會服務支持系統。
屬於知識密集型組織:絕大多數事業單位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知識密集型組織,專業人才是事業單位的主要人員構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為社會各方面提供服務是事業單位基本的社會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