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事業單位改革的人員有哪些

事業單位改革的人員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24 16:27:23

❶ 事業單位面臨改革,哪幾類員工將成為「公務員」

大多數人一直期待著像教師、醫生、公務員和公共機構這樣的工作。畢竟工作穩定,福利也很好。今天,我們討論的是公共機構。很多學生一定聽說過公共機構,但對它們了解不多。我國事業單位眾多,在事業單位工作的職工有3000多萬人。近年來,事業單位也在進行調整。然而,有人高興,也有人擔心這次調整,因為員工將面臨兩條道路,一條是進入公務員隊伍,另一條是成為企業員工。

公路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與交通運輸局的工作內容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當公務員是合理的。道路運輸管理員,還將負責處理交通事故和道路路線規劃。當公務員是有道理的。海運管理人員、港口管理人員、漁政監督員、動物衛生監督員、文物管理人員,在事業單位的大改革中,對以上七類從業人員來說是個好消息。我相信他們已經等不及改革了,畢竟,他們的鐵飯碗會更結實,大部分工作都是行政職能,自然會變成公務員。

❷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轉企單位或撤並單位人員會怎樣安置

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有兩個方向,一是保留公益性質,二是改制為企業。

改制後人員去向有:

1、保留公益事業單位屬性的,其人員保持原狀不變。

2、改制為企業的,其人員流向有三:A、分流到其它事業單位。這是指有正式身份的系統編制人員,包含辦理人員、專技人員、工勤人員等。

B、提早退休,交由社保局部包管。工齡滿二十五年以上的事業單位人員,在改制過程中可懇求提早退休;或許得了嚴重大年夜疾病的人員,其疾病類型在法則的病休范圍內的,可以懇求提早病休。其它當然不符合前提,但距離退休年事較近的人員,異常也能夠破格懇求。

C、自立擇業。主要對單位內的合同工、臨時工、人事代辦代理等臨時用工,在改制過程中,辨別不合狀況,給與照顧補助,由其自立擇業。事業單位系統編制人員也能夠根據本身懇求選擇自立擇業。

(2)事業單位改革的人員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事業單位改制手續辦理:

1、改制企業應當在一段規定的時間內為職工集中辦理解除勞動合同關系事宜。

2、改制企業在與職工辦理解除勞動合同關系相關手續的同時,將一次性向職工付清應當支付的經濟補償金及其它各項應當清償的債務,職工拖欠改制企業的債務將相應扣除。

3、凡在規定時間之前與改制企業辦理完畢解除勞動合同關系手續的職工,改制企業可每人另行給予一定的獎勵。

4、凡在規定時間內不辦理手續的職工,在規定的時間結束後改制企業將停止一切待遇,同時,改制企業將單方面解除與職工的勞動合同,停繳各種社會保險及公積金,並將職工的檔案等資料交職工本人戶籍所在區、縣勞動行政部門。

日後對本人發生的一切費用,待本人願意辦理手續時,改制企業自應計補償中扣除。

二、推進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改革

1、推進轉企改制。周密制定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工作方案,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資產清查、財務審計、資產評估,核實債權債務,界定和核實資產,由同級財政部門依法核定國家資本金。

轉制單位要按規定注銷事業單位法人,核銷事業編制,進行國有資產產權登記和工商登記,並依法與在職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建立或接續社會保險關系。

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後,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深化內部改革,轉變管理機制,並依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原則,逐步與原行政主管部門脫鉤,其國有資產管理除國家另有規定外,由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的機構負責。

2、完善過渡政策。為平穩推進轉制工作,可給予過渡期,一般為5年。在過渡期內,對轉制單位給予適當保留原有稅收等優惠政策,原有正常事業費繼續撥付。

在離退休待遇方面,轉制前已離退休人員,原國家規定的離退休費待遇標准不變,支付方式和待遇調整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轉制前參加工作、轉制後退休的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計發和調整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保證離退休人員待遇水平平穩銜接。在醫療保障方面,離休人員繼續執行現行辦法,所需資金按原渠道解決;

轉制前已退休人員,轉制後繼續按規定享受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障等待遇。有條件的轉制單位,可按照有關規定為職工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和企業年金。要進一步做好離退休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

❸ 事業單位改革,對哪幾類人影響最大

說到事業改革這個事情,很多的人們都會感覺到非常的緊張,因為在這個時候可能會涉嫌到他們的一些經濟利益,這也是我們所能夠去想像到了一個事情了。再進行一個事業改革的時候,有人進行一個相應的獲取利益,那麼有人就會利益進行相應的受損,這也是我們所能夠去理解的一個事情了。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出來的是在進行一個相應的改革之後,我們可以了解到的一個事情就是說他們也得不能夠進行一個位置調動了,這對於他們而言是非常不好的。同時那些相關的一個生產線,一個單位的話影響是非常之大的,如果說一個單位進行項目管道事業改革,他失去了一個編制的話那麼對於他們自身的一個經濟效益,就會受到一個效應的影響。而同時這樣的事情網友感覺非常的憤怒,因為他們想要做的就是獲得一個相應的事業編制對於他們的經濟效益會有很大的損失。

❹ 事業單位改制後,40、50人群的工人身份編制將如何安排有什麼依據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或者正在進行的黨政機構改革,明確明確了機構精簡、人員編制精簡、人員精簡,但沒有具體指出如何處理到一定年齡的正式員工 機構改革中的人員安置應遵循「公平正義」和遵守法律法規的原則,妥善安置。不可能根據年齡、學歷等因素對特定人群提出不公平的政策 在「機構改革方案」中,對於「距退休年齡不足5年且工作滿一定年限」的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個人意願提前移交社保部門。這是分流安置計劃中唯一提到的政策措施。

❺ 事業編制有哪些職位

事業編制有哪些職位

事業編制有哪些職位,編制通常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事業單位包含的部門的很多,而且在對應的崗位又分別劃分了通用的崗位等級,以下分享事業編制有哪些職位

事業編制有哪些職位1

現有事業單位包括十八大類:

1、教育事業單位:高等教育事業單位、中等教育事業單位、基礎教育事業單位、其他教育事業單位。

2、科技事業單位:自然科學研究事業單位、社會科學研究事業單位、其他科技事業單位。

3、文化事業單位:演出事業單位、藝術創作事業單位、新聞出版事業單位、其他文化事業單位。

4、衛生事業單位:醫療事業單位、衛生防疫檢疫事業單位、其他衛生事業單位。

5、社會福利事業單位:托養福利事業單位、康復事業單位、殯葬事業單位、其他社會福利事業單位。

6、體育事業單位:體育競技事業單位、體育設施事業單位、其他體育事業單位。

7、交通事業單位:公路維護監理事業單位、公路運輸管理事業單位、其他交通事業單位。

8、城市公用事業單位:園林綠化事業單位、城市環衛事業單位、市政維護管理事業單位、其他城市公用事業單位。

9、農林牧漁水事業單位:技術推廣事業單位、其他農林牧漁水事業單位。

10、信息咨詢事業單位:信息中心咨詢服務中心、企業經濟調查隊、城市社會經濟調查隊。

11、中介服務事業單位:技術咨詢事業單位、經濟監督服務事業單位、其他中介服務事業單位。

12、勘察設計事業單位:勘察事業單位、設計事業單位、勘探事業單位、其他勘察設計事業單位。

13、地震測防事業單位:地震測防管理事業單位、地震預報事業單位、其他地震測防事業單位。

14、海洋事業單位:海洋管理事業單位、海洋保護事業單位、其他海洋事業單位。

15、環境保護事業單位:環境標准事業單位、環境監測事業單位、其他環境保護事業單位。

16、檢驗檢測事業單位:標准計量事業單位、技術監督事業單位、其他檢驗檢測事業單位。

17、知識產權事業單位:專利事業單位、商標事業單位、版權事業單位、其他知識產權事業單位。

18、機關後勤服務事業單位

19、其它類:如環保事業單位,某某工程項目指揮部等。

事業編制有哪些職位2

編制概念及分類

編制通常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確定,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根據編制調配人員,財政部門據此撥款。編制通常分為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根據《公務員法》的規定,公務員都是行政編制。

什麼是事業編制

為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

適用單位主要有:科研單位、教育單位、文化單位,新聞、廣播、出版單位,衛生單位,體育單位,勘察設計單位,農業、林業、水利和氣象單位,社會福利單位,環境保護單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列入事業編制的單位,其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活動經費的開支渠道除一般由事業費開支的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的經費,採取自收自支,差額補貼等辦法。

事業單位四大編制類型

一、參公事業編

參公事業編全稱是參照公務員管理的編制,它和公務員的編制一樣,都處於比較高的位置,可以說是在金字塔的最頂端。

二、全額撥款事業編

全額撥款事業編,這個群體在機關中的工作和公務員沒有差別。

三、差額撥款事業編和自收自支事業編人員

差額撥款事業編,他的主要意思是國家財政及相關部門撥款一部分,招聘單位負責一部分財政。

四、工勤編、臨時工、政府雇員

此類編制主要是技術工人。他們大多是有技術但沒有學歷的編制,工資收入比一般事業編較低、但比社會普通工人的工資要高。

事業單位待遇方面

一般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大體分為編制人員和非編制人員(非編制人員就是本單位自行外聘的人員,就像企業聘用一樣,由單位自行規定其待遇,付給其工資,與地方財政沒有關系)。

所以,非編制人員的待遇不一定比編制人員差。目前多數改革後的事業單位對新進的人員,包括事業編制的人員在審查檔案後,交給人才中心保管。另外也在積極推行事業單位人員僱傭制這將逐漸改變事業單位編與企業編的差距。

有無編制之間的區別

1.工資待遇

有編制的話你的待遇是有保證的,沒有編制的話待遇會差一點。主要表現為績效工資,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補貼,偶爾年終還有點小獎金。

2.晉升途徑

有編制的話可以考職稱,也可以有升職的希望,沒有編制的話你干幾年都是普通科員。與此相關的各種福利待遇都收到了限制。比如之前有的療養、年假等。

3.在單位的地位

有編制的筒子有投票權,在競爭上崗啊年終互評的時候你都有權利給同事打個分啥的,雖說起到的作用並不大,但至少也能發表下意見了。沒有編制的話或許就沒有投票權,某些勢力的同事對待你的態度也許會不一樣。

4.工作量

沒有編制的人員往往要承擔較大的工作量。你不做有隨時走人的風險。至於有編制的.人,或許會出現年紀大點的有時候領導也會使喚不動。

事業編制有哪些職位3

事業編制和公務員區別

1、身份不同

公務員是行政編,是各級黨政機關的在編工作人員,從上往下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國家、省、市、縣、鎮,以及這些單位對應的行政機關。而事業編則一般是服務於這些單位,或者為社會提供公益事業的單位。

2、考試組織方式不同

公務員一般分為國考和省考(深圳、廣州有市考),國考是國家機關或者派出機構的招考,而省考則是省級及以下單位的招考,涵蓋省、 市、縣、鎮各級機關。

事業單位的招考一般是以地市為單位的,有的地方甚至是以縣區為單位招考,部分地區也實行省級統考的方式,總之全國各地並不統一。

3、考試內容不同

大部分地區公務員考試的筆試只考兩門:行測和申論。而事業單位考試的筆試一般只考一門:公共基礎知識,有的地方可能會加考專業知識或者申論。

4、工作性質不同

公務員是行政機關的在編工作人員,而事業單位主要是一些具有公益性質的單位,有的單位是純公益,有的是半公益,所以按照資金來源不同事業單位又分為三類:自收自支、差額撥款、全額撥款。

事業編制和公務員區別在身份、考試組織方式、考試內容、工作性質的不同,彼此之間的差距是比較明顯的。

事業編制與公務員哪個好考

公務員考試競爭激烈是共識,以國考為例,2018年國考招錄2.8萬餘人,報名人數近166萬人,最終參加筆試人數也達到了113.4萬人,考錄比達到40.5:1。

而事業單位考試競爭相對沒有那麼激烈,以2017年上半年事業單位聯考為例,招錄崗位達到了41417個,而截止到5月5日,報名人數為409633人,平均競爭比例不到10:1。

不可否認,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考試的競爭激烈程度會因地區、因崗位而異,但是整體上,參加事業單位考試競爭壓力比公務員小。從這個角度來說,事業單位比公務員更容易上岸。

近幾年,多個省份甚至市縣都開始組織事業單位統考,除此之外,大家還會經常看到一些單位自主招聘,基本上每天都會有很多事業單位招聘信息,進編的機會非常多。有意考事業單位的考生可以經常到國家事業單位考試網的招聘信息欄目查看最新的事業單位招聘信息。

❻ 事業單位改革中在行政機關的事業編制人員怎麼改革啊

1、如果是行政類事業單位,將被取消行政職能收歸機關或整合到其它行政機構,不再參公。其人員除極少部分隨職能劃轉過渡為公務員外,其餘人員將保留參公待遇,分流到事業單位安置,直至退休。本輪機構改革,地方行政機構和編制實行限額管理,沒有多餘的編制用於置換事業人員,因此大部分事業編制人員(包括參公身份)都將保持編制現狀不變,無法置換行政編制轉公務員。這是大環境,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

2、如果是執法類機構,保持現狀。本輪機構改革,從中央到地方已經非常明確,除執法機構外,其它事業單位都不在參公。執法機構的改革,具體要等中央出台文件,在按照政策執行。目前現狀,執法類機構如果沒有轉行政的,基本上保持參公現狀不變,其人員參照執行。

3、如果是公益類事業單位,一類保持現狀,二類視情況而定:效益不好的,剝離收費或經營職能,改為公益一類;效益一般,可以維持自負盈虧,不需要財政加大投入的,維持現狀;效益好的,主體職能是經營或收費的,直接改企。其人員除少部分隨職能劃轉分流到其它事業單位外,其餘人員全部取消編制,改為企業人員。

(6)事業單位改革的人員有哪些擴展閱讀:

行政機關要求編制和崗位相互對應。混崗混編是違規行為,行政機關使用的是行政編制,和極少部分供工勤人員使用的工勤編制。

由於行政編制少,大部分行政機關編制不夠用,尤其是縣區一級。為了彌補工作力量的不足,部分機關使用下屬事業單位的編制和人員代替,或者是超編使用工作人員,這些雖然合情,但不全理,是違反機構編制管理的行為。

解決的原則:首先是嚴禁超編調人,調整人員的時候,先要在機構編制部門辦理「控編卡」,如果有空缺編制,才能採用招考、遴選、調任等方式,為單位調整加強工作力量。

其次,不能混編混崗。行政機關只能使用行政編制或者工勤編制,不管是下屬事業單位的事業編制,還是在機構改革中整合進來的事業編制,都不能供機關人員使用。調整使用的下屬事業單位的編制和人員,要嚴格按照個人工作安排文件和信函,在相應的機構使用相應的編制,即使因工作借調,也不能超過6個月。

❼ 事業單位改革,哪些人可以直接轉為公務員

1、承擔移民管理職能的

現階段很多地方都設置有移民管理局,這裡面的人員主要承擔移民管理職能,即工作的行政職能比較強,當事業單位改革完成後,這些人也可能直接轉為公務員。

2、承擔文物管理職能的

事業單位中承擔文物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員工,在事業單位改革後可能轉為公務員哦,比如文物局管理人員轉為公務員不失為一種可能哦!

3、其他承擔行政管理職能的管理人員

比如一部分承擔道路運輸及公路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人員以及承擔著漁政監管、海事或航運監管的人員,在現有趨勢下,轉為公務員也是很有可能的。

(7)事業單位改革的人員有哪些擴展閱讀:

和公務員不同,事業單位編制一般來說有三種情況:一種是財政全額撥款,一種屬於差額撥款,還有一種是自收自支。其中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兩種單位從編制中剝離出來已成為一種必然,你覺得呢?

事業單位之所以改革是因為傳統的模式已不利於現有社會的發展,比如醫院/高校等單位,他們已經脫離了行政職能,從編制中分離出來已是一種必要。

事業單位改革的方向大致如下:

1、行政執法類事業單位,行政類事業單位在此前3月底結束的黨政機構改革中已經完成,全部被納入了清理范疇,部分並入行政機關,部分剝離行政職能改為公益一類事業機構,人員按照職能劃轉分流安置,參公保留身份待遇,事業編制維持原狀。

今後,不再單設或增設行政類事業單位,事業單位也不再允許出現委、辦、局字樣。執法類事業機構中央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改革政策出台,大體保持現狀,待中央明確後統一進行改革。

2、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這是事業單位的主體,均為全額撥款性質,如中小學、圖書館、博物館等。由於承擔了行政機構大部分公益服務職能,本次改革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基本上不會有大的變動,不過在局部范圍內會根據職能相近原則進行必要的撤並整合,適度減少機構數量和規模。

3、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這類事業單位基本上是差額撥款性質,存在一定的收費或經營職責。改革分三類:經濟效益差的、主體職責是公益服務的,剝離經營或收費職責,改為公益一類;經濟效益一般但能維持單位正常運轉的,保持現狀;經濟效益好的、主體職責是收費或經營的,剝離公益職責,改為企業。

❽ 事業單位改革,3000萬人會受到哪些影響呢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其目的是精簡機構、編制和人員,優化政府服務,節省政府運營成本。

目前,事業單位改革正在進行中,受影響最大、最直接的自然就是事業單位的在職職工,據統計,我國大概有3000多萬事業單位職工,改革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舉措都與這3000多萬職工息息相關。那麼,在這次事業單位改革中,這3000多萬人會受到哪些影響呢?

首先,將事業單位中,可以由政府購買服務代替,或者可以由 社會 服務和市場配置資源代替的部分,剝離出來,全面推向 社會 ,參與市場自由競爭。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這部分職能推向 社會 ,事業編制將收回,在省級范圍內實現統籌使用。自收自支類、合同制人員將隨改制在新成立的企業就業,或者領取經濟補償後自主擇業。據統計,單是事業單位中承擔生產經營職能和自收自支人員,自定、自籌人員,編外臨時人員,等合同制管理的人員就有1000多萬人,佔到事業人員的四分之一,這部分人員不僅會失去編制,而且會改變就業方向和身份,失去原來的就業崗位。

其次,2017年《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方案》確定,高校和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只保留事業單位屬性,取消編制。全國700多所高校、3萬所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共計從業人員800多萬人,將全面實行編制備案制管理。由高校和醫院根據實際需要和崗位設置,提出編制使用數額,報同級機構編制部門備案管理後,在人事部門、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下,自行招聘配備人員。高校和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原來使用的編制統一收回,由省編辦根據各地事業編制使用情況統籌使用。

在這次事業單位改革中,最難的應該就是人員的安置問題了,根據改革的分類,人員安置也會有所不同。例如改制為企業的事業單位職工將會直接安置為企業員工。撤銷、整合、核減編制的職工,如符合其他職位條件的,進行轉崗安置,不符合條件、無法另行安排工作的,將會給予補償金,予以辭退進行處理。

全國事業單位從業人員3600萬人,此次事業單位機構改革,1000多萬人將失去編制,其中近千萬人將失去崗位。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其目的是精簡機構、編制和人員,優化政府服務,節省政府運營成本。 首先,將事業單位中,可以由政府購買服務代替,或者可以由 社會 服務和市場配置資源代替的部分,剝離出來,全面推向 社會 ,參與市場自由競爭。 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這部分職能推向 社會 ,事業編制將回收,在省級范圍內實現統籌使用。自由自支類、合同制人員將隨改制在新成立的企業就業,或者領取經濟補償後自主擇業。據統計,單是事業單位中承擔生產經營職能和自收自支人員,自定、自籌人員,編外臨時人員,等合同制管理的人員,佔到事業人員的四分之一,也就是一千多萬人,這部分不員,不僅會失去編制,而且會改變就業方向和身份,失去原來和就業崗位。

其次,2017年《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方案》確定,高校和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只保留事業單位屬性,取消編制。 全國700多所高校、3萬所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共計從業人員800多萬人,將全面實行編制備案制管理。由高校和醫院根據實際需要和崗位設置,提出編制使用數額,報同級機構編制部門備案管理後,在人事部門、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下,自行招聘配備人員。高校和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原來使用的編制統一回收,由省編辦根據各地事業編制使用情況統籌使用。

第三,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類職能,全部劃轉到相應的行政機關承擔。 除極少數人員可以隨職能劃轉到行政機關外,承擔這部分職能的事業人員,將連人帶編一起,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由於事業單位不再承擔行政類職能,沒有了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依據,事業單位全面取消參公屬性。已經取得參公身份的人員,暫時保留參公身份和待遇,待相應的對接政策出台後劃轉。省考、軍轉、群團等6類參公人員,可以在公務員和黨群機關參公崗位上自由轉任,前提是有行政編制和崗位空缺。

第四,承擔行政執法職能的執法機構,依然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 新組建成立市場、農業、文化、交通、生態環境保護等5個領域執法隊伍,和一個行政綜合執法隊伍,實行「5+1」行政綜合執法隊伍建設,跨領域統一整合執法隊伍,統一行使行政執法職能。行政執法類機構同樣不再參公。

新一輪黨政改革已經有18個省市自治區的省級機構方案獲批執行,遼寧省等提前進行了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部分省份考慮事業單位與黨政機構改革統籌推進,大多數省份將按原計劃,在2020年前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改革所剩時間不多,行政類、生產經營類、行政執法類事業單位改革也在緊鑼密鼓進行,高校、公立醫院改革也分別在陝西、江西等省市開展試點,再加上教育部門試行的基層中小學校「縣管校聘」試點改革,部分地區開展的事業單位「崗位聘用制」管理試點改革,事業單位將發生重大變化,將以公益服務職能、財政全額供給、全員聘用制、崗位責任制管理為主要模式,充分體現政府服務職能的發揮,為群眾和企業在政府之間架起一道橋梁。

事業單位,一般認為是包括了 科技 、教育、文化和衛生部門;這些部門屬於國家行政機關的領導。事業單位在國外常常被稱為「非盈利性」或者「非政府」組織。



不完全統計,我國有120多萬事業單位,3000多萬正式職工,另有900萬離退休人員,總數超過4000萬人。因此,事業單位改革迫在眉睫。

不過對於這些人的安置,吃瓜群眾大可放心。他們的出路要比企業職工好的多。有一份2011年3月的國務院文件裡面是這么說的:

事業單位的改革也是兩個字:轉制。而且給出了一個為期五年的過渡期。在這五年裡,對轉制單位會保留原有稅收等優惠政策,原有正常事業費繼續撥付。

在離退休待遇方面,轉制前的離退休人員,原來國家規定的離退休費待遇標准不變,支付方式和待遇調整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轉制前參加工作、轉制後退休的人員,基本養老金的發放和調整繼續按照國家規定執行,說白了就是,改制後離退休待遇不變。

在醫療保障方面,離休人員繼續執行現行辦法,資金按原渠道解決;轉制前已退休人員,轉制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障等待遇不變。

有條件的轉制單位,可按照有關規定為職工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和企業年金。要進一步做好離退休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待遇不變。

事業單位改革是從單位性質和功能上對單位現在的類別進行重新界定,帶有經營項目,能夠創收的將劃轉為企業,屬於行政職能的將歸於行政,承擔公益職能的目前已經有了公益一類、二類、三類的劃分標准。對職工的影響就是身份,也就是所說的編制,但是這種影響不會太大,因為國家出台改革意見的時候會重點考慮人員性質變化,提出安置意見,具體問題還應具體分析。總之,人員如何影響,肯定會平穩優先。

❾ 事業單位改制後,40、50人群的工人身份編制將如何安排有什麼依據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或者是正在進行的黨政機構改革,明確的是精簡機構、精簡編制和人員,但沒有特定指出,應該對某一年齡階段的正式職工做出如何處理。機構改革中的人員安置,應該遵循「公平公正」和依法合規的原則,妥善安置,不能一刀切按年齡或者學歷等因素,對某一特定人群提出不公正政策。《機構改革方案》中,對於「距退休年齡不滿5年,工作夠一定年限的」工作人員,按照個人意願,可以提前交由社保部門接管,這是分流安置方案中提及的唯一對年齡有所優待的政策措施。

40、50政策,是我國目前正在實行的一種社保補貼政策,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困難群體就業。政策規定:對於女性年滿40歲以上、男性年滿50歲以上的下崗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群體 (包括已「農轉非」的被征地農民登記失業的「4050」人員),以及 沒有 社會 保險保障的靈活就業人員,都可以申請參加國家的4050社保補貼。這一補貼通常申領年限為三年, 就業困難人員最長不超過6年,且 每人只能申請一次,中途如有單位繳納了社保,補貼自動停止不再發放,直至退休不得再行申請。

黨政、事業單位改革,和40、50社保補貼政策沒有直接關系。行政部門的工勤人員在2012年的底數的基礎上,實行只出不進的政策,工勤編制隨現有工勤人員自然減員隨空隨銷,直至全部撤銷。事業單位工勤崗位和工勤人員雖然還在按正常人事管理政策,有出有進,但也在呈大幅減少趨勢。事業單位實行全員聘用制管理,工勤崗位設置逐步減少,工勤人員符合條件的,可以競聘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並享受對應崗位的工資待遇和福利政策,進一步淡化了幹部工人的身份區別。在此次機構改革中被整合撤銷的事業單位,工勤人員會隨同管理、專業技術幹部一起,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政策,隨職能連人帶編,一起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不會被「隨意推向 社會 」,造成大范圍的失業下崗狀況,影響 社會 穩定局面。

這個要分情況!

事業單位改制後,人員基本是走分流之路,只要是有編制的人員,不分幹部工人,基本還是保留編制,到新單位新崗位就職,除非你不適應所分流的單位和工作,自已調出或辭職,否則一般不會失業,就也是保穩定的事業改革方法,走逐步減少的路子。

但這里要說明的是,如果是生產經營性的事業單位,且自收自支的,人員就要取消編制,全部轉為企業性質了,如果你那裡事業單位還沒有改革完成,恰巧你又在生產經營性的事業單位,那我建議你最好想辦法調到公益類事業單位,哪怕也是自收自支的也好。當然,你如果是技術骨幹,又想呆在原來的地方,那當別論。

還有一點大家要注意,離退休不到五年且參保年齡足夠退休的在編人員,可以要求以事業單位身份退休,也可以選擇上崗,但只能選擇一次。

這都是大部分省市事業改革的路子,但各地根據自身情況略有不同,如果你是在事業單位,應多關注這類信息。要說依據,那就是當地的事業單位改革文件啦。

在機構改革中,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後,原工作人員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員的分流。一般情況下,原有在職在編人員有以下三種分流方式。

1、留在改制後的企業工作。這部分人員一般年紀較輕,具有開拓創新意識,不願安於現狀,敢於放棄自己的事業人員身份,留在改制後的企業工作,成為一名企業職工。同時,其工資渠道、福利待遇等隨著身份的變更而發生變化,總體來說,工資報酬會高於原事業單位時的工資水平(一般為原工資的1.5倍以上)。對於工人身份的40、50人群來說,認為這一轉變跨度太大,沒有信心和勇氣選擇這一方式。

2、提前退休。部分臨近退休的同志,覺得無法適應新的崗位,大多會選擇提前退休。這部分人員會按照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身份辦理退休手續。對於部分工人身份的40、50人群來說,比較容易接受這一方式,畢竟身份在這里擺著,進步空間不大。

3、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對於大多數人員來說,面臨的是分流到其他單位的問題。這種分流一般把握「三不」,即不改變分流人員的原有身份,不改變分流人員的編制性質,不改變分流人員工資待遇。對於部分工人身份的40、50人群來說,選擇這一方式是迫不得已,選擇企業吧,不甘心放棄事業人員身份;選擇提前退休吧,年齡還比較年輕,提前退休影響退休金的兌現,所以,只好選擇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的方式。

總之,事業單位改制,人員分流在所難免,不同情況的人群立足自身實際,選擇一種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成為必然。

「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這樣,既能保障40、50人群的福利待遇不變,又能對新進來的人員按改制後的辦法管理,實現平穩過渡。這是目前實行事業單位改革的普遍遵循,也是被證明了的成功經驗。

這個要分情況!

事業單位改制後,人員基本是走分流之路,只要是有編制的人員,不分幹部工人,基本還是保留編制,到新單位新崗位就職,除非你不適應所分流的單位和工作,自已調出或辭職,否則一般不會失業,就也是保穩定的事業改革方法,走逐步減少的路子。

但這里要說明的是,如果是生產經營性的事業單位,且自收自支的,人員就要取消編制,全部轉為企業性質了,如果你那裡事業單位還沒有改革完成,恰巧你又在生產經營性的事業單位,那我建議你最好想辦法調到公益類事業單位,哪怕也是自收自支的也好。當然,你如果是技術骨幹,又想呆在原來的地方,那當別論。

還有一點大家要注意,離退休不到五年且參保年齡足夠退休的在編人員,可以要求以事業單位身份退休,也可以選擇上崗,但只能選擇一次。

這都是大部分省市事業改革的路子,但各地根據自身情況略有不同,如果你是在事業單位,應多關注這類信息。要說依據,那就是當地的事業單位改革文件啦。

所謂的工人身份在事業單位里也就是事業工勤編制,這部分人按我所看到的信息理解為:一部分符合條件的轉為管理崗,其餘不符合條件的保持現狀,直至退休完成自然減員。以後的事業單位將不再有事業工勤崗位(但最近又看到多地將轉業士官安置在工勤崗位,可國家又要取消工勤崗,搞不懂了)。以前是本人嗎理解,可能有誤,歡迎指正!

依照《黨章》第三條第一、二、三、四、七項與《憲法》第三十八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四條《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第二條第三十條《檔案法第一條規定。

無論有什麼依據也不能丟失事業編身份,千萬別上當。本人在機關工作二十年,機關機構改革時,服從組織分配,到基層事業單位任職,從此丟了公務員身份,除了上當吃虧,別無所得。

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人員分流安置,一是轉入同類型事業單位,二是改為企業員工,改企業員工的很少,年紀大的也可提前退休。

雙向選擇,自願培訓分流到其他工作崗位上,職干一致進行公開、公平、透明擇崗。可內退待崗,原則上達到退休政策辦理退休手續。保證每個職工基本生活保障。

閱讀全文

與事業單位改革的人員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0
結婚三周年怎麼表達愛情 瀏覽:60
兵團九師工作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665
陶瓷杯與骨瓷杯哪個更健康 瀏覽:749
310在愛情數字里什麼意思 瀏覽:135
什麼軟體把自己變美女 瀏覽:395
美女和帥哥的全家福該怎麼畫 瀏覽:311
歐美女人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821
有哪些表示幸福的詩句 瀏覽:40
幸福生活節節高的兒童舞蹈視頻有哪些 瀏覽:380
老班長說幸福就是什麼補充完整 瀏覽:76
家庭幸福美好如何做 瀏覽:539
肥城和寧陽事業編哪個好 瀏覽:323
美女組團偷項鏈是什麼電影 瀏覽:726
對中醫事業有什麼追求 瀏覽:483
經濟下行該如何面對 瀏覽:457
如何談幸福戀愛 瀏覽:793
中國古代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29
合肥和中山哪個經濟發展好 瀏覽:315
紅米note9pro如何快速打開健康碼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