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能談談在政府或事業單位工作的感受嗎
可以。
也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裡比較渴望穩定,到了35歲之後人的各方面能力可能都不是那麼好了,精力也沒有以前旺盛了,而且30歲之後基本都有家庭的壓力,那個時候正是用錢的日子,如果自己再是一個臨時工的話,隨時都有可能被趕走,心裡沒有一點安全感。另外在政府部門或者事業單位工作,如果不是編制內的人員,可能還會被當替罪羊,這種情況在鄉鎮更容易出現。如果領導分配上來的事情,很有可能發生一些誤會,你隨時都可以被調動。由此可見想要在政府部門或者事業單位立足,最好的辦法就是考一個編制,那樣對自己才更好。
『貳』 大學畢業就在一個小縣城事業單位上班是一種什麼體驗
現在社會每到畢業的時候,又會有幾百萬人湧向市場,尋找各個適合的工作,畢竟尋得一份安穩的工作,才能夠去實現自己的人生計劃和安排,才能夠獲得資金去買各種自己喜歡的名牌包包,或者是筆記本、游戲裝備、清空自己的購物車,或者是帶著自己的女朋友去環游世界。
在五花八門的各行各業之中,政府部門的相關工作大受畢業學生的青睞,畢竟政府部門不存在倒閉的風險、行業不景氣危機,有著各種各樣的福利待遇,特別是還有節假日的放假休息再加上年假,這對喜歡遊玩的年輕人來說具有很大的誘惑力。不過這份工作真的適合大學生嗎?這當中的一些體驗,是外人很難理解。
如果是想求得安逸的,那麼可以進一下事業單位,如果有雄心壯志的,不妨考慮一下其他的路徑,因為在政府部門的工資並不是太高,特別是小縣城的工資,拿到手的工資只會有2000出頭,相比自己的同學的上萬的收入會有巨大的落差,也不要奢望以後會有多大的工資變動,退了休之後的工資也不會超過5000塊錢。
曾經有一位市領導,在小會議上面有說,有本事的年輕人應當要出去闖,沒有本事的年輕人才會留下來。要權衡一下自己的能力,然後再做全盤的考慮。
『叄』 在事業單位工作什麼感受
一、思想的強化
工作以來,我一直堅持著對自身思想的培養。所謂「做一行,愛一行」。在思想上,我熱愛自己的工作事業,熱愛在單位中的付出和貢獻。在一年來,我堅持學習,了解工作相關的政策和法律規定,並在生活中通過新聞了解國家大事,關注國家時事,關注國家的發展和進步。此外,通過關注和學習,我在思想上,建立了良好的價值觀,世界觀,並通過生活中與團體的交流和奉獻,塑造了自己樂於助人、積極奉獻的良好品德。
二、工作的進步
在工作中,我積極的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務,在工作中重視責任,重視紀律,對工作一絲不苟,全心全意的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務,為單位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且在這一年裡,我通過自身的學習以及在工作中反思認識並強化了自己不少的能力。在學習上,我一直都堅守自己的工作的根本,堅定自己的工作目標。為此,盡管在工作中學習、了解了很多,但我卻能一直保持的自身的工作向著單位和個人的目標積極前進,絕不偏離方向!
三、個人的不足
在工作上,盡管我一直以來嚴格的遵守紀律要求,但也許是我個人理解的不到位,總是在紀律上過於死板。盡管我依舊認為遵守紀律是非常重要且良好的習慣,但如果在必要的時候卻不懂的的變通,這就和死板的機器一樣,一點也不人性化,這反而會影響到我的工作,甚至給單位的形象造成影響!這是我最值得反思一個大問題。
『肆』 講講在事業單位上班的感受
事業單位以前給人的印象和國企差不多,曾是一張報紙一杯茶一坐一天,比起私企輕松太多。但是隨著機構改革和社會發展,這種局面正在發生變化。我們以往印象里事業單位的工作狀態,在偏遠城鎮應該還存在,但是在一線二線城市裡,正在逐漸被嶄新的工作狀態所取代。
所以,如果因為圖清閑想去事業單位混口飯吃,這樣的算盤最好趁早收起來。社會越來越趨於公平,想收獲更多就要付出更多,就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里學會適應和進步。否則,遲早會因為不思進取而被社會淘汰掉。
按照事業單位的單位性質來說,是比較穩定的,俗話說的鐵飯碗在政府機構的事業單位里,也要看個人對未來的憧憬以及個人對工作的看法來說,有些人就安於現狀,有個工作就行,所及安排的事基本不做,或者一句我不會就完事了,而充滿干勁和對未來有憧憬的人,則承擔更多的工作,然而待遇卻沒有任何區別,甚至可能低於那一部分人。
不過工資是固定的,撐不死也餓不著。這種事業單位的工資比同等的公務員要低一些,所以收入算低的,如果兩口子都在這種單位沒那麼應該算入中下層收入群體。
『伍』 在事業單位工作,都有哪些感受
最大的感受有很多,下面列舉了幾點
領導安排的某些尚未定論的事情,不妨先等一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工作中,島安排讓我制定一個活動的實施方案,因為參會人員遲遲未能確定,所以方案改了又改,改了之後拿給他,拿給他後繼續拿回來改,當我把最終稿拿給他時,中間已經改了十幾遍,所以可以先等一等,領導那邊溝通協調好,咱再定稿,先不著急,列印出來。
與同事間保持敬而遠之的距離,對雙方都好。我們在工作中,不需要和同事之間有過於親密的溝通,不同年齡段的人,思考問題和考慮事情的角度不同,不適合的圈子不必強 融,這些老同志保持 尊 敬的態度,但是他們的意見無需全盤接受。也不需要提出反對意見,因為沒有這個必要。
凡事多請示,多匯報,不要擅自行動。之前我們兄弟單位有一個同事到辦公室未經領導審批,直接加蓋公章,直接被通報批評,背了處分。所以很多事情一定要先和領導溝通,不要擅自行動。
體制內讓領導做選擇題,而不是填空題。要安排具體事宜時,不要把問題丟回給領導,你准備兩個方 案。讓領導選擇,接下來的工作就更有方向了。
『陸』 那些進縣城事業單位的人現在過的怎麼樣
本人就是在富不起來、窮不下去的縣城事業單位。過得好與壞,旁人一知半解,個種滋味只有自己體會。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無關好壞,不關對錯,關鍵在於你是否能適應此刻的生活,是否滿足內心的慾望,是否能應對明日的意外。
內心踏實,日子飽滿,我想這是大多人的狀況。不管在哪裡,都不能停下努力拚搏的腳步,也只有這樣才能證明你還活著,痛快的活著。
其實除了少部分家裡原來就有錢的職工,大多數體制內的人員生活還是很艱難的,特別是鄉鎮的事業編制人員,和一般的私企打工族沒有多大區別,只不過看起來風光或者給大家的感覺很好而已。
我是2010年考的事業單位,在沒有來單位上班之前,就聽說過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很低,當自己去人社局領工資介紹信的時候,和我想像的一樣,工資一個月4000出頭,扣除五險一金以後每個月工資3300塊,然後每個月還要扣100生活費,每個月實際發到手3200塊。
當時我去上班的時候小孩剛剛出生,一個月工資基本上在小孩身上就花完了,一家三口的生活費和其他開支全部靠借貸維持,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開始去申辦信用卡,到目前為止,已經有4張信用卡了,基本上都是因為平時工資不夠用而透支的。
很多人不了解情況的,都以為我們過得很好,畢竟他們以為工作輕松,收入穩定,其實體制的工資頂多能夠算得上 社會 中等,而且漲幅非常小,基本上是跑不贏物價漲幅的。
有人說事業編單位有年終獎金和隱形收入,年終獎其實這個早就被取消了,隱形收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根本沒有,但是年底的確會發一些績效,這個績效是和當地財政直接掛鉤的,如果當地財政經濟發展好,那麼績效就相對高一些,我們地區經濟發展比較落後,因此每年的績效也不高,一年大概2-4w,以前是每年的六月份,十月份和年底發,但很多時候都會拖延發放,應該是財政沒有錢。後面考慮到很多幹部職工經濟困難,很多人每個月入不敷出,改成每個月發2000績效,剩餘的年終發。
有些人會說事業單位福利好,其實也沒有什麼福利,五險一金的確是按照當地的最高水平買的,比一般的私企或者國企要高一些,但是因為工資水平很低,因此五險一金繳納額並不高,我每個月公積金1300,養老保險1000左右,醫療保險接近200,其他的基本上用不到,也沒有去關注是多少,應該就是幾十塊的樣子。
除了五險一金之外,事業單位還有一個福利就是工會福利了,但是這個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以前是每個法定節假日有一份禮物,後面國家不給發了,改成直接在工會卡發錢,然後用工會卡去消費,這筆錢一年總計才1000左右。
當然事業單位也不是一無是處,的確,事業單位工作相對於私企來說要輕松一些,工資發放也基本上不存在拖欠的情況,職業 社會 地位也比較高(這里沒有職業歧視,但是 社會 的實際情況體制內人員的確比私企職工地位更高一些),除此之外,事業單位的節假日也基本上能夠保障休假,而且都是帶薪休假,這些私企都是很難達到的。
總之,事業單位絕對沒有很多人想的那麼好,但也絕對不是很差,事業單位就是一份職業,這不過這份職業因為有國家屬性,因此具備了一些特殊性,工作人員有一定的公權力和執法權,也有一定的政治提拔前途的空間,反正,這份職業用平常心對待即可。
你過得怎樣,主要取決於周圍的參照物。
我是2012年入編的,剛上岸的時候,工作內容不多,責任不大,工資也不高。我自己的感覺是平均數偏下的位置。我們這邊有國企,國企的收入據說還是某虧損單位,收入是我們的兩倍左右。那個時候好像賣智能手機很火,逛街聽人家打電話,工資可比我們高多了。
2014年開始,國企因為產能過剩受到了沖擊,他們的收入開始大幅下降了,我們各種原因漲了那麼一丟丟。我們區域經濟主要是靠人家國企撐著,人家是消費大戶,他們不掙錢就少消費,於是連帶著很多生意不賺錢。我們逆流而上,說實話是有一些幸福感,不過也是從那時候起,工作開始不斷加碼。
最近幾年,工資有一些漲幅,我個人感覺應該是平均數居中的位置,不上不下,但是活是真多,經常開會,經常加班.......在小縣城深深的干出了996的風范,很多人有怨氣,但是也沒辦法,離開你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參照一下命運多舛的國企,我們是有一些幸福感的;但是看著很多人在外風生水起,靠自己的能力,又能賺錢又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小失落小沮喪還是有的。
前段時間看了一句話,人生不管是高開低走,還是低開高走,最重要的是看得開。
但凡有點兒本事的都考走了。
應該挺好吃 衣食無憂
『柒』 在事業單位工作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1. 大多數時間相對寬松,有的加班也很厲害。科研類的比較充實,行政類的清閑。確實是很有保障。
不過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能有效利用這大量的可支配時間,在年輕時多學些東西多提高下自己,我覺得還是很好的。
然而大多數確實並不上進,就是平時說的「混吃等死」。
在這種環境下,只能靠著自主來提高。
2. 有無編制在單位中差距很大。之前剛工作時一個師妹就跟我在同一樓上辦公。
一塊吃飯時她跟我說,她是聘用的,就是合同工。
我當時還說,合同工跟正式的都一樣,只不過少個編制。
現在看來,有無編制差得確實太多。體現在工資、公積金等多方面。
甚至一些「軟」的方面。比如領導習慣性地喊無編制的幹些小活,……當然,後面說的也都是小事。
還有,就是,有編制,其實就是鐵飯碗,只要不犯政治性問題,平時幹活懶散之類的,也問題不大。
反正工資也不少發。
我讀博期間也在一單位實習。當時我帶著我們處里好幾個正式員工幹活。
這種狀態我覺得是我喜歡的吧,也非常珍惜。雖然這兒大家都很懶散,科研氛圍並不是很好。
『捌』 大佬們,請問縣級事業單位有沒有前途
選擇縣級事業單位,就不要談什麼前途。談前途,傷心!
縣級事業單位有沒有前途?不可否認,有!但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做到,從縣級事業單位跳出來,走上更高平台。其他絕大部分人在縣級事業單位都會面臨下面的窘境:
第一,工資低。工作幾十年,到手三兩千,這就是中西部地區縣級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現狀。東部發達地區相對會好點,但整體對比公務員,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當然,如果走專技崗評了中高級職稱會高點,但畢竟是少數。
第二,提拔慢。縣級事業單位級別高點的最多正科,比如縣融媒體中心,多數是副科設置,一個單位就那麼一兩個科級幹部,其它的干一輩子也就是個科員(九級職員),談前途未免有點多餘。可能有的人會說,不是還可以評職稱嗎?沒錯,是可以評職稱,問題是拿到職稱也不一定能聘上。按照1:3:6的職稱崗位設置,縣級事業單位中高級職稱職數非常有限,一個十幾二十人的單位,最多也就六七個中高級職稱崗位,僧多粥少,根本不夠分配。走職稱路線,很多時候也行不通。
縣一級機關事業單位,總體來說受層級影響,發展空間都比較有限。有心到這一層級單位工作,就不要考慮太多前途的問題,要放平形態,扎扎實實干,努力干出點成績,以後才可能有機會走上更高層次的崗位。否則想太多前途方面的問題,瞻前顧後反而會讓自己陷入困頓,進而迷茫不知所措,更加不利於個人成長。
本人某市四線城市事業單位,工作十六年,十幾年前事業單位剛剛就業那會,周圍同學朋友那叫一個羨慕!工資獎金福利那叫一個多啊,每年還有單位組織 旅遊 ,學習培訓的機會也比較多。現在直接冰火兩重天啊,所有加班工資取消,獎金福利也全部取消,月到手工資4500,以我對事業單位的了解,發財暴富那就別想了,穩穩當當,每月死工資,沒事再琢磨點副業,那就可以了
縣級事業單位就是基本生活有保障,穩定過一輩子沒問題,如果你想要發大財,縣級事業單位肯定滿足不了你,如果想要仕途平步青雲,那也非常難,除非你有關系有背景,否則基本上沒可能提拔,就算你個人特別優秀,能混個科級就算燒高香了。
對於這個問題有兩個需要關注的焦點,第一就是縣級,第二就是事業單位。
眾所周知,我國的行政單位級別從高到低,是從 部委、省直單位、市直單位到縣直單位 ,級別分別是部級、廳級、處級、科級。
可以說縣直單位是處於我國行政體系的末端 ,而在我國,單位的行政級別直接決定了你的前途發展。
在部委里頭 ,退休保底能有調研員,一些競爭小的部委,副巡視員退休的也不少; 在省直單位 ,一般人退休也就副調研員; 在市直單位 ,科級退休是比較正常的事情; 而在縣直單位,大部分人一輩子也就是個普通科員 。
而事業單位,一般是行政機關的下屬單位,級別還會更低一些, 所以如果在縣級事業單位,那麼政治前途相對是比較黯淡的。
第二,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是不同的。
在我國,事業單位人員屬於事業編制,而 事業編制各個方面都不如行政機關的公務員 。
公務員可以享受車補,年終有十三薪,這些收入事業編制人員是沒有的;公務員有職級並行,只要熬年限職級正常都能提升,事業編制人員還沒有類似政策;公務員可以提前退休,事業編制不行。
雖然事業編制人員可以評聘職稱 ,但是對於基層單位來說,基本都面臨著僧多粥少的情況,前面還有很多人員在排隊等著呢。
所以,如果追求個人的發展,那麼呆在縣級事業單位是沒有什麼前途的!
情商高,有上進心,肯定是有前途
大佬們,請問縣級事業單位有沒有前途?
縣級的事業單位有沒有前途,當然還是因人而異了。大大小小的縣,公務員也只有一兩千人,大量的還是事業人員,少的有五六千,多的過萬的都有,分布在中小學校、公立醫院,還有各類管理類事業單位、專業技術類事業單位和服務類事業單位。這么多的事業單位人員,如果沒有前途,單位怎麼留得住人,工作怎麼開展。
進入事業單位的途徑很多,有和公務員考試一樣,統一組織的事業人員招考,考進來就有編制,就成為了正式的事業人員。原來事業人員的招考,也和公務員一樣,由省級人事部門統一組織,後來將這個權力下放到了市縣一級,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招考自己需要的人才。除了招考,還有其他途徑進入事業單位的,比如人才引進計劃、公費師范生、免費醫科生、委培生、特崗教師等,在中西部地區,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等項目服務人員,服務期滿後,考核合格,也可以轉為正式的公職人員,進入事業單位,使用事業編制。
成為正式的事業人員後,大致有兩種發展道路,一種是走管理人員發展道路,和公務員一樣的仕途;一種是走專業技術發展道路,提升職稱,享受職級工資。管理人員提拔晉升,需要在有管理八級以上的管理崗位空缺,事業人員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努力,都可以提拔為管理八級以上領導幹部,再逐級提升。這條道路雖然困難,但只要自己努力,依然有很大的發展機率。管理八級相當於公務員職級中的副科級,提拔為管理八級就等於走上了領導崗位。接下來可以繼續在事業單位提升管理七級等,如果年齡不超過45歲,還可以轉參公人員崗位、公務員崗位,轉變身份進入公務員序列,不僅能提拔職級,還可以享受職級並行,提拔晉升的道路就會更為寬廣。
如果是在公立醫院、中小學校、農技等專業技術類事業單位,在專業技術崗位上發展,同樣是事業人員發展的一條道路。對於事業人員來講,專業技術發展道路,甚至比管理崗位發展更為順暢。首先從工資待遇來講,事業單位中,只有專業技術崗位的職稱工資,可以和公務員持平,甚至超過公務員工資。尤其是中級職稱以後,不僅提升的機率,比公務員職務晉升更快,而且工資增長幅度比公務員更大。在事業單位的領導班子中,還允許有三分之一的人員實行「雙肩挑」,即在管理崗位執行職稱工資,這對於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更是莫大的誘惑。即使是在更高層次的事業單位,管理人員依然以能享受職稱待遇不優待考慮的因素。比如正廳級的高校,校長更願意享受二級教授待遇,而不是正廳級管理工資。
因而,無論是走管理職級發展道路,還是走專業技術職稱發展道路,對於事業人員來講,都是非常有前途的。當然,如果對自己的能力非常有信心,而且也對大城市非常嚮往,也可以選擇在城市發展,畢竟事業單位有非常大的比例,終其一生都得不到提拔任用,工資每月也只有三四千塊錢,除了穩定以外,並不算是非常吸引人的職業。更何況縣城已經算是非常基層了,大多數縣城工作、生活條件都不算好。孰去孰從,還需要從自身的條件出發,認真規劃。
無
縣級事業單位混混日子可以,千萬別談前途。很多年輕人都是邊上班邊考公務員。
無論是在縣級事業單位,還是在省市級事業單位工作,通常是編制內公務員或者是編制外工作人員,只要有能力,有才識,又勤勉上進,團隊意思強,大夥又喜歡你,那你肯定有前途! 尤其若單位領導信任和賞識你的話,你便有升級機會啦!
『玖』 進入事業單位後,你的生活過得怎麼樣,跟考之前預想的有什麼不同
在進入事業單位之前,我對事業單位的生活也充滿了期待,然而真正投入到工作時卻發現現實與理想的差距還是蠻大的。
上班前以為事業單位都是坐在辦公室的,上班後卻經常下鄉,經常到田間地頭。說實話,進事業單位之前,我以為都是在辦公室處理事情的,不用日曬雨淋。上班後發現一個星期五天上班,三天左右是在田裡跑的。由於經常下鄉,我整個人都曬得黑黝黝的,我媽經常嘲笑說,你一個幹部曬得比我還黑。
當然了,這只是我自己這個部門的一些感受,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單位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圖片是我從網上找的類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