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20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待遇怎麼樣
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就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班,他的工資收入是這樣的。
每個月發到卡里的工資4500,繳納五險一金,其中公積金有1000多,最主要的是他們發放的獎金比較高,有時候一年發3萬多,有時候還要高一點。這樣算下來,一年的收入在10萬左右。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其實並不會太忙,一般來看的就是一些小感冒、拉肚子等小病,因為許多人都會去大一點的醫院,所以他們的工作並不是很多。
現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競爭也比較大,想進入的話還是要認真復習備考!
疫情防控已經四個多月,加班加點,沒有任何補助,沒有加班費。真是莫名其妙。
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一般有二種編制,一種是所謂的正式編制,也就是屬於事業編,一種是衛生服務中心根據崗位需求自聘的。有事業編的待遇相對比自聘的要好很多。至於具體的待遇要看所在的城市,甚至同一城市不同的區都有很大的區別,例如我所在地南京,南京秦淮區域的衛生服務中心和六合區域的在收入上是有些差異的。主要是獎金和其它收益差距。一般年收入在8--15萬。
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在欠發達小城市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班,他的工資年收入在四萬左右。其次也要看崗位,我認識一位醫生朋友在社區衛生中心是中醫師找他看病的人非常多,他說他的收入自然比其他醫生收入高些。
其次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相對來說工作量和工作壓力小,一般也不會太忙,主要就是看一些小病,小痛的,給退休老人們開開慢性病常規葯等等工作。不過其它雜七雜八的事偶爾也比較多也比較煩。
不過2020年開始國家加大對基層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補貼工作。收入會逐漸高些了,否則的話留不住好的醫務人員了。。。。
建議有條件的話年輕醫師最好不要固定在社區衛生中心工作,不單單是指收入方面,主要還是醫術不會有多大的長進的。
對於還在院校學醫的老鐵們能讀研的還是要接著讀,最好是博士。否則談不上理想抱負了也就養家糊口而已了。
我是一名全科主治醫師,每天門診看病,病房值班,還要干公衛的事,
每天忙得像陀螺,一個月工資就4000元左右。養家糊口都難。發誓以後不要小孩學醫。
總體來說,發不了財,但也不至於餓死。 社會 地位算是基層,也是醫生,但被別人看不起。工作上以公共衛生為主,所以很多都稱為赤腳醫生。學醫的,就業面很窄,如果有其他門路,建議別來基層。目前基層的工作越來越多越難,同時也是 社會 矛盾的集中地,有風險。被人罵已經是小事了。
待遇有編制的相對過去強一點。如果是人事代理等收入有限。年輕醫生最好去大醫院吧,業務提高快。
每天上班是8點,下班就不知道是幾點了,反正自己的工作要做,什麼疾控缺人要去,衛生局缺人要去,開什麼會議都要去,記住有一點都是都是無償奉獻的,各種表格層層加碼,各種檢查沒有不來檢查的單位,只有你想不到的單位[捂臉][捂臉][捂臉]
社區服務中心的醫生應該是全科醫生,但真正發揮全科作用的並不多。因為去社區就診的患者,多數是去開葯的。所以,社區醫生的業務技能沒有上升的空間,因此,待遇相對比較低。當然,有編制的醫生,收入還是不錯的。
年薪或超二十萬!
珠三角新一線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20年醫護人員人均可望過20w!醫生只會更高!
近年來,國家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越來越重視,特別是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與 健康 促進法》出台並實施,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位為國家提供基本醫療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醫療衛生機構,家庭醫生是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平台和載體,可以預見,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特別是全科醫生,待遇會越來越好!
具體以筆者所在珠三角新一線城市為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屬於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在前幾年本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均收入在12w左右,是所在的地市中各區最低的,2017年廣東省出台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以實施「一類事業單位供給,二類事業單位績效管理」的政策,落實到位後,在2020年效益好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年度結余可以拿到5-6w,再算上本來就有的15w左右,人均可以拿到21w,中層和中心領導的會更多。
此外,有些地區還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不納入總控管理,也就是說,全科醫生的家庭醫生團隊,對群眾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收取的費用,還可以繼續納入績效進行分配,不受收入總額的限制,收入的天花板沒有了,大大激發了積極性,只要你夠努力,服務夠好,更高的收入成為可能!個別地區甚至已經出台了針對全科醫生、兒科醫生。精神科醫生的補助政策,每個月額外補助2k-5k不等的收入,一年可以增加3-5w的收入,對這類緊缺人才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總的來說,2020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收入還是不錯的,特別是在疫情的影響下,很多醫院的醫生收入受影響,但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屬於一類事業單位,在收入方面有最基本的保障,特別是隨著醫改的進一步深入發展,更多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利好政策的出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的收入一定會更上新的台階!
和原來一樣,只是工作忙了,待遇啥沒有,工資發不了,養老保險沒人管
② 社區醫院編外人員工資標准
標准如下:
基本工資。社區工作者基本工資分三檔,正職每人每月720元,副職每人每月640元,一般工作人員每人每月590元。
職務補貼。各崗位職務補貼分別為:正職每人每月960元,副職每人每月845元,一般工作人員每人每月740元。
根據網友分享統計,某社區醫院平均工資為2915元/月,其中62%的工資收入位於區間3000元/月以下,25%的工資收入位於區間3000-4000元/月。據分析數據統計,某社區醫院年終獎平均3533元
③ 社區工作者編制工資待遇怎麼樣
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需要根據具體的招考公告決定,但社會工作者的平均年薪可達到3.4萬元左右。在社區工作者中,社區黨組織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社區服務站站長,享受正職待遇;社區黨組織副書記、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社區服務站副站長,享受副職待遇;其他工作人員,享受一般工作人員待遇。交叉任職人員「兼職不兼薪,就高不就低。
④ 醫院的事業單位入編制內的福利待遇怎麼樣
總的來說還是挺不錯的,具體要根據你的期望值與醫院的經濟收入來決定。
⑤ 社區醫院有編制的話待遇如何
社區醫院有編制的話待遇一般, 但是福利都是全的,工作也不會太累。社區醫院主要為社區成員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具有公益性的特點,不以營利為目的。有些屬於全民所有制,有些屬於個體所有,但是其本質不變。社區醫院、街道醫院等同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通俗的來講就是屬於一個社區的衛生醫療服務機構。國家現在在大力發展社區醫療服務體制,讓小病能夠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大大緩解了就醫壓力和大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
相關信息
社區醫院多數都是附屬於大醫院的小門診,進社區就是為了方便社區的人看病,另外減輕大醫院的壓力,小病可以在家門口解決,對社區的人,對大醫院的醫生來說都是好事。社區醫院執行的規章制度應該和大醫院沒太大的區別,就是細則更多了。
醫生都應該有行醫資格,有執照的.為了保證用葯安全,葯品,醫療用品基本上都是和大醫院一樣的,進貨渠道有保證。社區醫院為社區居民提供基本治療和保健;城市內按區域設立全科醫院,為區內居民提供診療服務和私人保健醫生;城市綜合性全科醫院,規模大、水平高、服務好。
⑥ 醫院事業單位工資大概多少錢一個月
醫療事業單位中不同的崗位待遇也會不一樣,比如有醫生崗位,護士崗位,醫學影像等醫技崗位,針對不同的崗位待遇都不一樣,相對來說,醫生的待遇會更好一些,並且年資越高的職工待遇也會越高。
醫療事業單位中的職工工資是分為基礎工資以及績效工資的,基礎工資一般都不會太高,大部分人的都是2000-5000左右,除了基本工資以外,醫療事業單位最重要的收入就是績效工資了,因為醫療衛生事業單位是差額事業單位,所以事業單位職工的工資個單位的收入也有關系。績效工資會根據不同的科室而不同,除此之外,還會有一些 福利補貼獎金等工資。具體的工資待遇還是要看具體的事業單位。
醫院事業單位工資大概多少錢一個月
⑦ 青島事業單位待遇怎麼樣
還是不錯的。
除基本工資外,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總額內還有津貼補貼,津貼補貼標准也是根據崗位等級確定的,崗位等級越高,津貼補貼標准也越高。
事業單位行政管理人員的基本工資由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組成。崗位工資根據管理崗位等級確定,崗位管理等級屬於職務等級,分10級,一級職員,十級職員,各級職員崗位等級的晉升是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由任免機關批准晉升或聘任,無固定晉升年限。
青島市事業單位按收入來源分為:
1、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也稱為全供事業單位:編制為全額撥款事業編
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其所需的事業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的一種管理形式。這種管理形式,一般適用於沒有收入或收入不穩定的事業單位,如學校、科研單位、衛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業單位,即人員費用、公用費用都要由國家財政提供。
2、「參公(即參照公務員)」事業單位,參公事業編
參公事業單位作為一種特殊的事業單位,具有一定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其與行政機關和一般事業單位的區別和聯系。
3、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為差額撥款事業編
財政核撥補助:即財政核補,也就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一般包括醫院等有收入的又承擔政府社會職能的單位。
4、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編制為自收自支事業編
指不需要地方財政直接撥款的事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