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每月能領取多少職業年金領幾個月
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每月能領取多少職業年金?領幾個月?
只有機關事業單位退休的人員,才有可能在退休後領取職業年金,是否有資格領取職業年金,還要看退休人員的退休時間。因此,領取職業年金的人至少需要符合兩個條件:①屬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企業退休人員不行;②必須滿足法定的退休時間。
關於退休時間,必須是在2014年10月基本養老保險並軌後退休的人員,才會有職業年金,在2014年9月30日之前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由於已經退休了,也沒有繳納過職業年金,他們是沒有職業年金的。
隨著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並軌而產生的,目的是為了養老保險並軌後,不降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保險待遇。根據測算,如果是新參加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的養老待遇大約占退休待遇的30%左後。
2014年10月開始,在職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及所在單位需要按照職業年金制繳納職業年金,退休時的待遇除了按照職工養老保險待遇核算外,還可以享受職業年金待遇。
退休時的職業年金是怎麼計算的呢?
從職業年金的計算公式中,我們發現,職業年金的計算和企業職工個人養老金賬戶的計算公式是一樣的,都是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除以計發月數。
用公式表示:退休時的職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計發月數。
計發月數按照法定的數據進行計算,60歲退休時的計發月數是139,與養老保險的計發月數是一模一樣的,在計算方面並沒有特別之處。
公式中的另外一個參數是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是個人繳費與單位繳費部分,再加上職業年金的運營收益。
用公式表示: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個人繳費+單位繳費+運營收益
職業年金製法規,個人繳費占個人工資比例的4%,單位按照本單位工資總額的繳費比例是8%,單位繳費按照個人繳費基數的8%計入本人職業年金個人賬戶;個人繳費直接計入本人職業年金個人賬戶,再加上年金的運營收益,就構成了職業年金個人賬戶的累計金額。
比如,某位公務員的2021年度的月平均工資是5000元,那麼該公務員2022年度每月需要繳納的職業年金是200元,從工資中代扣,單位因為該公務員的工資原因,也需要繳費400元,那麼該公務員的個人職業年金賬戶每月計入的職業年金是:
Ⅱ 社保局事業編一個月工資多少
一個月的工資大概就是三千左右各個地方的不一樣,差距也是有的
工作與生活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工作可以為生活提供保障,更好生活則是工作的目的。人如果不工作的話,生活不僅沒有保障,還會碌碌無為,失去價值和樂趣。但如果只工作的話,就沒有時間享受生活,這樣的經歷是不快樂的。
"工作狂",這個詞彙大家不陌生,印象中這是當代產生的一個極新的詞彙。它指的是對工作極度投入、近乎痴狂的一種人,這種人大概是不會"生活"或顧不得談"生活"的。
其實這樣的人很早就有,當然也遍及各地,只是未曾使用這個詞罷了。似乎每一個堪稱偉大的人無不是忘我工作的人。我們暫時把這種人說成是:工作第一、生活第二的人。甚至是人生中只有工作的人。
再就是所謂追求極致生活的,他們不一定非常富有,對工作也有熱情。只是他們認為工作是簡單又簡單的,在他們的世界絕不容許將生活說成是"日子"。應該說這樣的人過的是極度瀟灑和愜意的,他們的生命的意義在於此。這種人算是:生活第一、工作第二的人。
還有一種人最最理想、數量很多。那就是將工作和生活嚴格分開,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公私分明"是他們的原則和願望,從不混為一談。他們認為工作和生活是同樣重要的,工作是他們的需要,生活是他們的追求。
我還想說起這樣一種人,生活無疑是他們人生的最高目的,其實他們內心也沒有關於生活的概念,他們只是有這樣的邏輯:工作是為了生活,或者說,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不工作就不能生活。
這時候的生活的概念好像只是"活著"或"生存"。其實不然,它是一種意識。我覺得在我國傳統里有這樣的意識,所有人或者說絕大多數人的思路是受到這種邏輯的限制的。
我們當然不能忘記這樣一群人,他們是一群快樂的人。在他們的世界裡,工作和生活都是藝術化了的。他們從不思考活著是為了工作還是工作是為了活著的問題。在他們的每一天里,都是享受的。
還有多種多樣的人,有的是我們無法形象地形容的。
生活是一個人一生的全部過程,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同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一樣,沒有了工作,就是一點殘缺,便不完滿。終於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人為了工作而暫時放棄生活另一部分,生活不只是活著,但是活著是生活的基礎,只有生活起來,才算是真正地活著。
掌握好工作和生活的關系,是有利於我們的身心愉悅和成長的。
Ⅲ 2018年推行退休後每月能領多少養老金
現在全國平均退休金是2000多點,2018年估計2500-2600吧。
與繳費金額、總年限、退休年齡、地區社會平均工資 等因素有關。要細算。
一般,各地(以城市職工為例)的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是:
(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資金總額 除以 某個數字,這個數字按退休時的年齡決定。
退休年齡 數字(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45 216
50 195
55 170
60 139
65 101
假設:55歲退休,退休時個人賬戶里有850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 = 85000 / 170 = 500 元。
(2)基礎養老金。為繳費年數 乘以 1% 乘以 當地月工資(退休那一年的社會平均月工資)。
假設:當地月工資為4000元,繳費30年。
基礎養老金 = 30 * 1% * 4000 = 1200 元。
注意:這是假設一直按當地平均工資水平繳費的,繳費高的話,1%這個數字會高。繳費低的話,會不足1%,最低為0.4%左右。
以上(1)和(2)舉例的情況下,兩項合計是1700元。注意:一般是1992年才開始個人繳費的。
1992年之前的工齡,只要有合同、檔案等證明,全部算做已經繳費,叫做視同繳費年限。
(3)其他少量津貼。
以上全部,構成退休第一個月的工資(養老金)。每年會上調一定比例,比如8%、10%等。
(3)大同市事業金每月領多少擴展閱讀:
領取條件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 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15年的,就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就是說,參加養老保險的職工要領取養老金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一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二是累積繳納養老保險費滿15年。
按照相關規定,我國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
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以下稱特殊工種)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因病或非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退休年齡為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
異地取現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7日發布消息稱,從2014年8月1日起,離退休人員個人基本養老金賬戶每月前2筆且每筆不超過2500元(含2500元)的部分免收本行異地取現手續費,而前2筆中每筆超過2500元的部分,以及第3筆之後的金額可收本行異地取現手續費。
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銀監會印發的《關於印發商業銀行服務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目錄的通知》從2014年8月1日起實施。
通知第二條規定:「商業銀行免收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本行簽約開立的個人基本養老金(含退休金)賬戶,每月前2筆且每筆不超過2500元(含2500元)的本行異地(含本行櫃台和ATM)取現手續費。」
據介紹,8月1日實施時,仍通過銀行專用存摺、借記卡發放基本養老金的,在存摺上和卡對賬單上進行養老金標識。人社部等要求,個人基本養老金賬戶變更時,各地要同步做好免收本行異地取現手續費的切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