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事業單位和國企的區別到底在哪裡
一是名稱。事業單位往往以中心、會、所、站、隊、院、社、台、宮、館等字詞作為結尾,而國企往往都是以公司一詞作為結尾。
二是性質。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都是事業編制,而國企工作人員都是企業編制。
三是工資來源。事業單位以前分三類: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後來自收自收自支的大部分都改製成了國企了。所以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工資來源全部是財政撥款;差額撥款部分來源於財政,另外一部分來源於事業單位本身的盈利能力;自收自支以及國企,完全看自身單位的盈利能力。
四是招聘方式。現在事業單位,逢進必考。而國企的話,只要找點關系花點錢,進去不難。畢竟企業編制沒事業編制值錢。但這不代表國企的收入會比不上事業單位。甚至可以說大部分國企的收入都完爆事業單位。
❷ 事業單位和國企的區別是什麼
1、財政性質不同
事業單位是由國家財政撥款,一般會有績效工資機制。而國企是屬於盈利性質的企業單位,財政的來源主要是通過企業的運營效應,根據自身的盈虧決定的。
2、二者經費來源不同
事業單位按不同的種類,由國家財政或全部或部分或一點不負擔。而企業編制的國企則和國家財政完全沒有關系,財政的來源主要是通過企業的運營效應,根據自身的盈虧決定的。
3、二者待遇工資不同
由於國企是自負盈虧,所以工資發放屬於國企自己管理,工資由國企自己發放,國家不給,如果企業的經營狀況很好,那麼國企員工和領導的工資就比較高。
而事業單位是國家財政核撥,工資發放由國家負擔。事業單位的工資形式有三種:一種是全額參照公務員待遇,全額國家財政撥款,像林業局。
一種是差額的,國家給一個百分點,然後自己單位給你發一個百分點,像公立醫院。還有一種就是國家只管編制,不管工資,只給政策,不給錢,如博物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事業單位、網路-國有企業
❸ 國營企業屬於事業單位嗎
國企屬於企業單位。
國企就是屬國家所有的企業單位,企業單位一般是自負盈虧的生產性單位;事業單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因此國企並不是事業單位。
❹ 什麼是國企什麼是事業單位
01 首先國企和事業單位本質上是不同的,國企是企業,而事業單位是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其次二者在機構性質、財政供養方式、編制類型、待遇工資等方面都有著一定的區別。
大家都知道進入國企或事業單位的工作待遇是很好的,國企和事業單位背後都有政府出資,但是國企和事業單位兩者間有什麼區別呢?其實二者間的區別還不小,雖然都是有政府出資,但其在本質上就有區別。同時在一些細節諸如財政供養方式、編制、待遇福利上都有著不小的區別。
1、機構性質
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是行政機構的補充,主要代替政府行使科教文衛等公益服務職能;相當於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非盈利性機構,是為了國家正常運轉而設置的機構。國企說白了就是企業,只是國家為了控制或方便管理一些涉及國計民生、與百姓利益息息相關的行業,通過國有資本控股或占股的方式,實現企業的主導權。
2、財政供養方式
事業單位分行政類、公益類和生產經營類,行政類和公務員一樣,都是財政全額撥款,本輪機構改革已被取消,大部分改為公益類:公益類分公益一類、二類和三類,一類全部是財政全額撥款,二類差額,三類部分差額、部分自收自支;生產經營類一般都是自收自支性質,國家不投入資金,全部由單位經營或收費留成維持運轉。自收自支類事業單位國家已明確要求在2020年底前完成改革,全部轉企推向市場。至於國企,顧名思義是企業,國家不投入資金負擔單位運轉,全部由企業自籌自支。
3、編制類型
事業單位統一使用事業編制,但分管理、專技和工勤三種崗位。國企沒有編制之說,但實際上套用行政模式管理,如公務員一樣也比照設置職級報備上級主管部門或國資委。國企人員達到一定級別,如比照副處,可直接調任行政事業單位任職,不受企業人員身份限制,也無需考試。
4、薪資待遇:
國企是自負盈虧,所以工資發放屬於國企自己管理,工資由國企自己發放,國家不給,如果企業的經營狀況很好,那麼國企員工和領導的工資就比較高。事業單位的工資形式有三種:一種是全額參照公務員待遇,全額國家財政撥款,像林業局。一種是差額的,國家給一個百分點,然後自己單位給你發一個百分點,像公立醫院。還有一種就是國家只管編制,不管工資,只給政策,不給錢像一些博物館。如果單位是全額財政,退休還是吃財政,前提是要是正式人事編制。
以上就是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區別,二者間的區別還是不小的,不過不管是國企還是事業單位都是非常不錯的工作。所以還是有很多人擠破頭也想要進到國企和事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