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21年海陽鄉鎮事業編工資
2000左右。
自我感覺,山東省對體制工作的嚮往和追求,堪比東北地區,但是其實山東的體制內工作人員的工資並不算高,公務員稍微好點,事業單位更低一些,和普通的私企打工人士收入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而在收入方面,山東事業單位職工收入也是非常不均勻的,濟南和青島兩個發展較好的城市事業單位職工收入較高,而其他地區相對就低很多。
全國每個地方的事業單位工資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就算一個省內因經濟發展差異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收入也有很大不同,總體來說,經濟越發達的地區,事業單位工資水平就越高,事業機構級別越高,工資就越高,反之,經濟發展較落後的事業工資就低,機構級別越低的職工工資越低。
② 海陽和萊陽比有什麼差別
萊陽
素以"梨鄉"著稱的山東省萊陽市,位於膠東半島腹地,東北與煙台市接壤,西南與青島市毗鄰,南臨黃海。全市總面積1734平方公里,海岸線27.5公里,人口總數為89萬,其中城區人口為25萬。 萊陽市位於東經120°59′12〃,北緯37°9′52〃,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分明,平均溫度為11.2度,年平均降雨量為800MM。
這里地理位置優越,自然風光優美,物產資源豐富,經濟文化發達,水陸空交通便捷。作為沿海開放城市,萊陽願與世界各國加強經濟文化交流,增進友誼,發展合作,共展宏圖。
萊陽1987年撤縣建市,現轄14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經濟開發區,共784個行政村,耕地面積120萬畝。
萊陽歷史悠久,物產豐富。萊陽素有「梨鄉」之稱,生產的萊陽茌梨,馳名中外;所產的萊胡沙參、萊陽芋頭、五龍鵝,享有盛譽;境內還蘊藏著豐富的大理石等礦產資源。
萊陽是膠東半島重要的「交通樞紐」,藍煙鐵路、7條國家和省級公路干線穿境而過,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距青島、煙台兩個對外開放港口城市各100公里,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得天獨厚。萊陽水電供應充足,郵電通訊方便,公益事業發達,服務功能完備。市區有儲水1.5億立方米的沐浴水庫。市中心設有3處地市級醫院、7所大中專院校,10多處涉外賓館。
近年來,萊陽市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在全省30強中的位次進一步前移。2006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95.1億元,比上年增長17.4%,三產比重為13:58:2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1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6.3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4%、22.4%和14.9%。實現地方財政收入6.5億元,增長21%。合同利用外資6.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出口創匯5.1億美元,分別增長23.7 %、10.2%和22.5%。全市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38.3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工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08.7億元,比上年增長36.8%;實現利稅38.1億元,利潤29.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8.5%、48.2%。農林牧漁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年完成總產值44.5億元,實現增加值25.8億元,分別增長21.6%、4%。第三產業日趨繁榮,2006年,全市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56.3億元,佔GDP總量的比重為2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7億元,增長16.5%;城鄉居民儲蓄余額76億元,比年初增加9.4億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2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15元,分別增長12.8%、12.9%。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整體形象有了新的改觀。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科技綜合實力進一步提高。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人口自然增長率降到0.4‰。
海陽
海陽市地處黃海之濱,膠東半島南翼,位於東經120°50'至121°29'和北緯36°16'至37°10',有"東方夏威夷"之美譽,是國務院確定的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該市地處煙台、青島、威海三個開放窗口城市中心地帶。
海陽市位於山東半島的中南部,南臨黃海,北接半島內陸,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長達200餘天,宜人的氣候,非常適合旅遊觀光和居住,在近30年中,年平均氣溫12.0℃,年平均降水量694.5mm。
四季氣候特徵如下:
春季:平均氣溫10.6℃,降水量119.6mm。由於受海洋氣候調節,氣溫回升緩慢,大部年份無晚霜凍危害,有利於各種農作物及林果的種植、生長和發育。
夏季:平均氣溫23.4℃,降水量417.4mm。盛夏盛行東南季風,氣候涼爽,是盛夏避暑勝地。
秋季:平均氣溫14.2℃,降水量126.6mm。由於北方冷空氣的南下,多受大陸變性冷高壓控制,秋高氣爽,天高雲淡。有利於各種水果和乾果糖份形成和積累,果實色澤鮮艷、清脆干甜。
冬季:平均氣溫-0.4℃,降水量30.9mm。雖受大陸氣團西北季風控制,但無寒冷乾燥之感覺,在山東半島東西向山脈的阻擋下,冷流降雪少。受黃海海洋氣候影響,氣溫降幅度小,無寒冷之感。
綜合實力:
2005年,初步核算,海陽市生產總值達到100.7億元,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24.7億元、46.5億元和29.3億元,三產業結構比例為24.6%、46.2%和29.2%。 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9億元,在穩定糧油生產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蔬菜、果品、畜牧、水產等支柱產業。
糧 油:糧油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花生等。2005年,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6萬公頃,產量33.0萬噸,其中夏糧產量11.9萬噸,秋糧21.1萬噸。油料播種面積1.9萬公頃,產量7.8萬噸。
蔬 菜:海陽市重視蔬菜生產,並大力發展大棚菜,成為膠東重要的淡季蔬菜生產基地。2005年,蔬菜播種面積0.9萬公頃,產量53.8萬噸。
水 果:盛產蘋果、桃、梨、葡萄、櫻桃等。蘋果是海陽市主要水果品種,「紅富士」蘋果曾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紅富士蘋果之鄉」。2005年,全年水果產量20.8萬噸,其中蘋果18.4萬噸。
畜牧業:畜牧業生產,主要以豬、牛、羊、兔、家禽、蠶繭為主,並已走上規模經營與分散飼養相結合的路子。2005年,生豬存欄15.9萬頭,出欄23.7萬頭,大牲畜存欄5.5萬頭。全年肉類總產量2.8萬噸,禽蛋產量3.7萬噸,奶類產量1.4萬噸,蠶繭產量1704噸。
漁 業:水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鮁魚、緹魚、太平洋鯡、對蝦、扇貝、牡蠣、梭子蟹等20多個品種。2005年,漁業生產主要加大名優產品的養殖和遠洋捕撈,全年水產品總產量32.7萬噸,其中海洋捕撈15.7萬噸,海水養殖16.6萬噸,淡水養殖0.4萬噸。
林 業:2005年,林業生產有較快發展,全年造林面積2377公頃,封山(灘)育林面積200公頃。
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2005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70.2萬千瓦,農村用電量2.3億度,全年農用化肥(折純)3.9萬噸,有效灌溉面積3.6萬公頃,佔耕地面積的62.2%。
工 業:
2005年末,海陽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200個,規模以下非國有企業1169個,個體3522個。工業門類主要有毛衫、針織、建築機械、五金、水產品加工等。
工業增加值:全部工業增加值41.0億元,規模以上31.4億元,其中,輕重工業增加值分別為18.4億元、13.0億元。
工業產品銷售: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4%。
銷售收入與利稅: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實現96.2億元,利稅實現12.3億元,利潤7.1億元,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18.6%。
貿 易:
國內貿易:全市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7.9億元,其中市零售額20.6億元,市以下零售額17.3億元。 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33.6億元,餐飲業零售額2.8億元,其他行業零售額1.5億元。
對外貿易及利用外資:全市出口創匯19615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55842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235萬美元。
固定資產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擴大,2005年投資總額達到78.4億元,其中規模以上投資71.9億元,規模以下(農村50萬元以下)投資6.5億元。生產性投資61.8億元,非生產性投資16.6億元。在規模以上投資中,城關外埠及以上投資51.4億元,農村投資20.5億元,千萬元以上投資項目154個,總投資40.9億元。
運輸郵電:
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653.2公里,境內鐵路20公里,有3個泊位的鳳城港。形成公路、鐵路、海運相結合,四通八達的運輸網。2005年,各種運輸工具完成的貨運量249.8萬噸,旅客發送量401.0萬人,港口貨物出口量為13.1萬噸。郵電業務總量為12066萬元,年末電話總戶數達21.1萬戶,行動電話12.6萬戶。
科教文衛:
科 技:全市科技成果30項,其中獲省部級獎勵7項,市、廳級獎勵8項,專利申請62項,專利實施25項。
教 育:高考上線人數本、專科生2862人。全市37處中學,在校學生4.5萬人;小學121所,在校學生3.2萬人;職業中學7處,在校學生0.6萬人。
文化、廣播電視事業: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電視台1座,發射機3部,電視覆蓋率達到100%。
衛 生:全市年末各類衛生機構20個,擁有病床位1214張,衛生技術人員1380人。
財政金融:
2005年,境內財政收入4.98億元。 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67.7億元,其中儲蓄存款51.1億元;各種貸款余額19.7億元。
人民生活:
農民人均純收入4709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05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3528元,全市人均儲蓄7668元。
③ 海陽的事業編,公務員工資都多少
兩三千上下,1、工資福利問題不同地區不同崗位的事業單位和公務員都不一樣,沒有可比性。 2、事業單位實行的是事業編,事業單位的改革趨勢是會向公務員梯隊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