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學業順利應念什麼經,念完如何迴向
心經開智慧
准提神咒心想事成
以上兩咒以大悲咒為基礎才有效
最好每天:大悲咒7遍,心經7-21遍,准提21遍
自己念或者家人幫你念都行
如果你家人肯發願這段時期吃素然後功德迴向給你,或者農歷初一十五為你放生,你會得到很大的加持,狀態會大大提高
如果家人反對,不支持,那就是福報不夠了
和你家人溝通下
B. 每天念誦完心經該如何回響
菩薩發心,一切所行悉皆迴向眾生與菩提。
誦經後可先迴向總體(十方法界),再迴向較明確的個體。
一、迴向內容,略舉三說:
1. 慧遠於《大乘義章》說明:「回己善法有所趨向,是名迴向」。《華嚴經》十迴向義為:1) 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2) 不壞迴向; 3) 等一切佛迴向;4) 至一切處迴向;5) 無盡功德藏迴向;6) 隨順一切堅固善根迴向;7) 等心隨順一切眾生迴向;8) 如相迴向;9) 無縛無著解脫迴向;10) 法界無量迴向。
2. 依般若空之說,若了無迴向者、迴向法、迴向處之心相,方可謂真迴向。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鳩摩羅什譯)迴向品:「無有法能迴向法,是名正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3. 依凈土宗之說,迴向有二:1) 往相迴向,回施自己過去及今生之功德於眾生,而願共生凈土;2) 還相迴向,已生凈土後,生大悲心,再回入此土教化眾生,以期共向佛道。
因此,以究竟義而言,總體迴向或個體迴向,均為修行者階段性的的功課。
俾使行者發心、行願,至無心可發,是真正的迴向。
二、迴向文
《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諸梵天王於佛前偈頌:「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觀經玄義分》序偈(唐朝善導):「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上述迴向文屬於總體迴向,至於個體迴向,則視個人需求而定。
並無特定體裁,誠心便佳。
由此可知,迴向總體以後,再迴向個體,亦是修行者惕勵自己,須得時刻精進,直至究竟。
C. 誦心經要如何發願
請參考宣化上人十八大願
一、願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菩薩等,若有一未成佛時,我誓不取正覺。
二、願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緣覺等,若有一未成佛時,我誓不取正覺。
三、願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聲聞等,若有一未成佛時,我誓不取正覺。
四、願三界諸天人等,若有一末成佛時,我誓不取正覺。
五、願十方世界一切人等,若有一未成佛時, 我誓不取正覺。
六、願天、人、一切阿修羅等,若有一未成佛時,我誓不取正覺。 七、願一切畜生界等,若有一未成佛時,我誓不取正覺。 八、願一切餓鬼界等,若有一未成佛時,我誓不取正覺。 九、願一切地獄界等,若有一未成佛,或地獄不空時,我誓不取正覺。 十、願凡是三界諸天、仙、人、阿修羅、飛潛動植、靈界龍畜、鬼神等眾,曾經皈依我者,若有一未成佛時,我誓不取正覺。 十一、願將我所應享受一切福樂,悉皆迴向,普施法界眾生。 十二、願將法界眾生所有一切苦難,悉皆與我一人代受。 十三、願分靈無數,普入一切不信佛法眾生心,令其改惡向善,悔過自新,皈依三寶,究竟作佛。 十四、願一切眾生,見我面,乃至聞我名,悉發菩提心,速得成佛道。 十五、願格遵佛制,實行日中一食。 十六、願覺諸有情,普攝群機。 十七、願此生即得五眼六通,飛行自在。 十八、願一切求願,必獲滿足。
D. 我想問問我念地藏經是想求自己和老公事業順利,我該怎麼做迴向
「迴向」其實是不同於「祈福」的。「迴向」中其實是給予,施捨,利他,救他等等發心。而並不同於我們祈福時所一味表達自己想要索取的東西。
比如,現代印刷版《地藏經》中末尾處的那段白話迴向文,提出的概念是「迴向給怨親債主,願他們離苦得樂。」這就樹立了最基本的「善心」。「為他」其實就是在「為自己」了。就好比我們欠了債,債主總是來找麻煩,令自己生活不得安寧。這時我們的發心應該是盡可能地把債還上,所以努力去為債主們賺錢,還給他們,這是正面的用心。而不是說怎樣能讓自己不還債,這樣的發心就不正面了。只要發心是為了債主們著想,即便一時還不上債,也起碼有個積極的態度,看看能不能以別的方式來彌補人家的損失,這樣自己才能夠逐漸的解決問題。回歸平靜的生活。
所以我們做功課等等就相當於賺錢,積累成果。有了成果,有了錢怎麼辦?給別人,給那些痛苦的人。比如「怨親債主」這個概念,就是我們曾經傷害過的接下不善緣的眾生。願他們離苦得樂,也就是願意將自己積累的成果拿出來給他們,這就是功德。越不自私越是功德。越為自己越影響功德。之所以鼓勵「迴向」就是要我們有了成果不要有私藏的心,而是給出去,讓大家都沾光,這個心念一旦發出來,就是功德。
所以如果希望丈夫事業順利,這也就是意味著希望丈夫工作沒有阻礙,有客觀的收入。那麼不妨就以《地藏經》後面的白話迴向文的思路去迴向,迴向給丈夫的累世的怨親債主,真誠願菩薩加持他們都能離苦得樂,往生凈土,得到美好的歸宿。幫丈夫懺悔過去的過失。由此,祈求菩薩加持,令丈夫障礙化解,福慧增長,事業吉祥。一定要有希望丈夫能夠增長智慧的心,所以這里提出的是「福慧」有「福」還要有「慧」。因為有了智慧,就能察覺善惡,那麼有了錢就不會造惡因,不會學壞,相反,有了錢會更多的利益眾生,這樣反而會積累更多的功德。由此再迴向出去,則無量無邊。
您也要勸丈夫能夠配合發心。讓丈夫事業通達後努力行善布施,這樣就更加積極。丈夫事業吉祥,就會利家利子女。幫助別人,這是利他心,您願意丈夫事業吉祥,這也是理他心,那麼這樣就是一個很好的運轉狀態。
但是臨時抱佛腳是收效有限的,需要長期堅持積累,才會有效果。確是有用的,自己可以體會。而且希望事業吉祥或者說收入可觀,還需多作財布施,在種子上下功夫。這些都需要堅持,無論出現什麼煩惱障礙,照著3年堅持,自己體會成果。
E. 迴向文 具體怎麼說 怎麼我聽到了好幾種說法 下面哪種是正確的
所有的迴向文都大同小異的。
我們很多的師兄對迴向一向做得不多,所以重點為大家簡述一次,這樣能夠幫助大家在平時念佛、誦經、持咒、放生時能夠獲得更大的功德和福報。
迴向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所謂「迴向」,就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很多人對迴向不理解,老以為我這一樣東西本來是我的,結果給了別人,那豈不是我越來越少了?其實這是世俗對迴向的理解錯誤。迴向的真正的原理就如手拿一根蠟炬去引燃其它的蠟燭,不但原來的蠟燭本身的光亮未曾減弱,反而和其它蠟燭的光光相照,而室內更為光明、更為明亮。所以,迴向愈多,不但自身的功德未曾減少,而且能利益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更為殊勝。
因此,念完經書啊、放完生啊等的活動以後,一定不要忘記做迴向,迴向有兩種,一是大迴向,也就是迴向給法界眾生的,二是小迴向,迴向給你指定的人或眾生的,二者合起來做,受益很大:
一、大迴向(三遍):
願以此功德,庄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二、小迴向(三遍):
弟子某某某,願以本次持誦___經____部的功德迴向給某某某(您希望迴向者的姓名)、某某某(你順帶迴向的親人、朋友等的姓名,迴向的人越多,功德越大)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願他們業障消除、離苦得樂,弟子某某某真心求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