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怎麼分級,又怎麼升級
我是人社局事業單位人社管理科工作人員,從事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和聘任、公開招聘等工作。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分為一至十三級。一至四級是正高,五至七級是副高,八至十級是中級,十一到十三級是初級。根據崗位設置有關政策,一般情況下,初級、中級晉升的內部等級晉升是2年一晉升,副高級是3年一晉升。副高晉升正高需要重新考評。
上述只是晉級的基本年限。決定你能否晉升的,關鍵得看單位有沒有相應的空缺崗位。一般單位的高中初職稱比例為1:3:6,也就是說一個單位如有100個專業技術人員,那麼該單位高級就有10個,中級就有30個,初級就有60個。如果不設置正高,五級六級七級的設置比例是2:4:4,八九十的設置比例是3:4:3,十一十二的設置比例是5:5。也就說,這個單位可設置五級崗2個,六級4個,七級4個(副高級)。八級9個,九級12個,十級9個(中級)。十一級30個,十二級30個(初級)。這個是設置情況,也就是說,這個職稱名額就是你們單位的天花板。
單位有空缺崗位,並且單位也同意聘任你的情況下,你就可以晉升相應的崗位等級了。
在我國,事業單位分為三類崗位,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每個類別的崗位的分級和提升方式都不太一樣。
其中專業技術崗分為十三個等級 ,其中1-7級為高級崗位,8-10級為中級崗位,11-12級為初級崗位,13級為員級崗位。
專業技術崗的晉升是通過職稱評聘來進行的 。正常情況下,剛進入事業單位的人員都是13級,而試用期過後轉正定級的時候可以定為12級。
小級別的晉升相對是比較容易 的,比如12級晉升11級,都是初級崗位,一般只需要12級聘用兩年後就可以了。 而大級別的晉升就比較困難了 ,比如11級晉升10級,是由初級崗位晉升到中級崗位,這種首先需要 個人符合相關條件 ,即取得了中級職稱,然後還需要 單位有相應的中級崗位職數 ,並且領導同意聘用,才可以由11級晉升到10級。 而且只能晉升到最低的那個等級 ,就是初級崗位晉升中級崗位,只能晉升到10級,而不能直接跨到9級或8級。
至於管理崗分為10個等級,晉升主要是靠提拔;而工勤崗分為6個等級,晉升是通過職業資格鑒定。
以上就是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的一些情況,希望對大家了解事業單位有所幫助!
通過題主的這個問題,可以判斷題主應該是已在事業單位工作了,先表示祝賀!
針對題主的問題,在這里就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了。
事業單位通常按單位員工性質來設置工作崗位,一般有三類:管理崗、專技崗、工勤崗。有些時候,一些事業單位,沒有工人,則它就會不再設置工勤崗了!
而管理崗通常是為事業單位領導所設置。不過事業單位中的管理崗往往與公務員中有很大差別,在收入上完全無法相提並論,同一單位領導如果選擇管理崗,與專技崗相比,工資待遇每月出入好幾大百元。因此很多事業單位中的領導干著管理崗的工作,卻寧願選擇走專技崗的工資道路。
專技崗的分類與晉升專業技術崗又被簡稱:專技崗,它分為高級崗、中級崗和初級崗。它一共被分為13級,1一7級又稱高級,8一10級又稱中級,11一12級又稱初級,13級又被稱為員級,通常是指那些剛剛參加事業單位工作,還沒有轉正的人,只要一旦轉正,便直接晉升到12級。
這裡面有2個關鍵節點,應注意!
①、由11級進10級;或者是8級進7級時,必須要先獲得中級職稱資格,或者是高級職稱資格,方才 有可能 實現晉升!
②、評職晉級受單位人數 比例限制 ,並不是隨時都可以晉升。
例如:某事業單位有200人,人社局核實高級指標15%左右,中級指標30%,其餘為初級;而每個職級按三分之一設置!只有同時滿足條件①,且本單位必須有相應的職級空缺,方能晉升!
往往會是設置的職稱職級指標人,符合晉升條件的人多,因此在評職晉升上竟爭較激烈!很多人到退休也只能拿到中級職稱8檔,無法實現高級職稱拿到7檔,更不用說6檔、5檔了。
基層事業單位,最高達到4檔,也只有極少數人能實現,而1至3檔只有較高層次的事業單位才會設置,一般事業單位的人就不用去想了!
當然每個地方在指標設置上有一些差異,並無統一的數據標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事業單位人員強烈要求取消評職晉級的名額限定,而以工作年限來實現晉升,讓每個人都有晉級的希望與機會!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一點幫助,若有興趣,可以關注【 視職場 】,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轉、分、收!
事業單位實行崗位管理,分管理、專技和工勤三種崗位。其中,專技崗實行職稱評聘制,要先拿職稱才有機會聘任到崗。具體崗位分四等十三檔,一至四級是正高崗,五至七級為副高崗,八至十級中級崗,十一到十三是初級崗。 職稱評定方面,本科畢業試用期轉正後一般定十二級,四年後可參評中級職稱,中級職稱滿五年後可評副高,副高五年後評正高。
具備職稱資格後,在單位有崗位空缺的情況下,可以聘任到崗享受相應的崗位待遇。也就是說,職稱是不與工資待遇掛鉤的,職稱崗位才是定薪的依據,只有聘任到崗才能享受相應的待遇,而不是有職稱就有待遇。這是兩碼事,要區分清楚。
專技崗初次聘任到崗,一般都是聘到相應職稱崗位的最低檔。比如中級職稱,初次聘任一般安排在專技十級崗位;副高職稱,初次聘任一般安排在七級崗位。職稱崗位內部之間等級晉升,初中級崗位原則上是兩年晉升一次,高級職稱崗至少三年以上,正高考評另行辦法。不管兩年三年,職稱崗位內部等級的晉升有個大前提,是必須有崗位空缺,否則滿足條件也無法聘任到崗。現實中,由於很多單位人事部門不作為,加上職稱本人對政策的不了解,往往也容易出現內部等級不晉升的情況,比如中級職稱在沒拿到副高前,很多人往往停留在十級崗,而忽略晉升九級或八級崗,導致待遇經常「停滯不前」。
至於職稱崗位的職數,按照政策規定,高中初的比例一般是1:3:6,比例名額內部之間可以小幅調節。假設一個單位有50個人,那麼高級職稱則是5個名額,中級15個,初級30個。高級職稱裡面,正高可以設1到2個,其餘副高;中級職稱按照3:4:3設置,八級可以設4個,九級設6個,十級設5個。初級職稱名額內部調節,十一和十二級可以五五開,也可以十六開,十三級不受比例限制。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分為初級(13級到11級)、中級(10級到8級)、副高級(7級到5級)、正高級(4級到1級)四個等級,代表著四個段位的職稱,初級對應的是科員,中級對應的科級,副高級對應的處級,正高級對應的是廳級,這里說的對應只是待遇。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升級分為兩大類,即職稱晉升和職務晉升(這也就是為什麼專業技術崗等級和管理崗及公務員等級一一對應),下來我細細分析一下兩個路線是怎麼樣升級的。
職稱晉升很好理解,通過在專業領域內不斷考試評審,使自己職稱一路上升,一般情況下專業技術性較強的醫院、學校等科教文衛事業單位,走職稱路線比較好。程序是報考職稱,考過以後向單位申請聘用新的中高級職稱崗位,如果單位有空崗,向人社部門遞交申請材料,審核過後正式聘用中高級職稱。副高級職稱以上專業技術崗人員就可以稱為專家,正高級職稱更是專業領域內權威。
其實專業技術崗人員走職務路線也不在少數,比如基層好多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人員通過提拔以後轉為副科級公務員或者成為業單位副科級領導(管理八級),這個在基層很普遍,還有不少專業技術崗人員通過交流到機關事業單位走職務路線的,比如當地高中副高級職稱教師交流到縣人大擔任副主任,某高校教授調到省委政策研究室任黨組成員,走上了職務路線。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人員上升其實還有很多種,這里就不贅述了。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歡迎大家討論留言!
本人長期從事體制內人事工作,對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比較熟悉。
事業單位實行崗位管理後,就淡化了身份概念,採用崗位管理,具體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 這三種崗位間可以相互轉聘,每種崗位晉升都有相應的條件和限制。
1.專業技術崗分級情況。專業技術崗按職稱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每個級別又設置了小的等級,初級包括專業技術13-11級,中級包括專業技術10級-8級,高級又分副高級和正高級,副高級包含專業技術7-5級,正高級包含專業技術4-1級。
2.專業技術崗晉升情況。專業技術崗位在本級內晉升必須滿足在下級崗位滿2年以上, 比如在初級專業技術13級滿2年就可以晉升為初級的專業技術12級崗位。 專業技術崗位越級晉升必須要取得相應的職稱證書,比如要晉升中級崗位,就必須先取得中級職稱證書,然後中級崗位有空缺的情況下首次聘崗在中級的專業技術10級崗位。 想晉升高級崗位就必須取得高級職稱。副高級到正高級國家有相關特殊要求,這個一般難度較高,不做介紹。
以上是我對專業技術崗位分級和晉升情況的介紹,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你解答疑惑。謝謝支持。
作為曾經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者,十分高興為你解答,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分級,及晉升崗位級別辦法。
2009年,事業單位進行人事勞動管理制度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人事勞動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取消幹部、工人身份,原來擁有幹部身份的職工轉變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員工,工人轉變為工勤技能崗位員工,事業單位延續幾十年的幹部身份成為 歷史 ,不復存在。
事業單位人事勞動管理制度,所有職工實行「全員勞動合同聘用制」,事業單位員工從高級管理人員到普通員工,全部為合同聘用制員工,按照職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技能崗位。
一、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共分為十三個級別,按照不同的專業技術職務對應不同的崗位級別。
下面,以衛生系列醫生專業技術職務舉例說明。
(一)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級別為1~7級。
其中:
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級別為1~4級,主任醫師;
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級別為5~7級,副主任醫師。
(二)中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級別為8~10級,主治醫師。
(三)初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級別為11~13級。
其中:
助理級崗位級別為11~12級,醫師;
技術員級崗位級別為13級,醫士。
二、專業技術職務崗位級別晉升辦法。
(一)新入職人員以不同學歷定級為不同崗位級別最低級檔。
具有工作經歷,擁有專業技術職務的新入職人員,定級為本專業技術職務崗位級別合適級檔。
(二)本專業技術職務崗位級別內晉升,按照年功晉升,至本崗位級別最高級檔為止。
(三)跨級別晉升崗位級別,本崗位級別任職達到晉升上一級崗位級別任職年限,評審並聘用上一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後,晉升為上一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最低級檔。
以後按照年功在本崗位級別內晉升至最高級檔為止。
三、順便介紹一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工勤技能崗位級別晉升辦法。
(一)管理崗位級別晉升,主要是晉升職務而晉升崗位級別。
(二)工勤技能崗位級別晉升,本崗位級別任職達到晉升上一級規定任職年限,按照技術工人技能考試、考核(實際技能操作)成績合格者晉升職位而晉升崗位級別。
僅供參考。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怎麼分級,又怎麼升級?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分初級職稱、中級職稱、副高職稱、正高職稱四大檔次。最低的是專技13級,最高的是專技1級。從低到高是:初級(13級、12級、11級),中級(10級、9級、8級),副高(7級、6級、5級),正高(4級、3級、2級、1級),初級、中級、副高、正高級的確定,每檔職稱必須按規定學歷對應工作年限經過考試,由相應的職稱評定委員會評定,人事部門下達專業技術職務確定文件頒發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證書。專業技術職務的聘用由事業單位在有指標(人事局根據單位編制數按比例核定的指標數)的前提下才能聘用並核發相應的工資待遇。在評審的過程中一般初級職稱相對較松,過去由員級開始晉升助理級,現在只要符合學歷和工作年限要求起步便可評聘助理級專技13級,對於中級及以上的評聘,有些地區目前有新的變動,由於聘用指標有限,有些地方由原來評定資格之後排隊等聘,改為空出指標後評聘,就是說通過了中級及以上職稱的考試,不能直接評審,單位沒有聘用指標的,在考後評審時單位和主管局人事科不予蓋章不能參與評審,得等空出指標後一道評聘,即所謂的評聘結合(考試通過了的三年之內有效過期重考)。關於報評條件舉例:初級(本科從事專技工作1年以上、專科2年以上、中專3年以上、高中7年以上、初中10年以上);中級(本科從事專技工作5年以上任助理職務4年、專科專技工作6年助理4年、中專高中專技工作10年助理4年、初中專技15年助理4年);副高中級任職5年…。
每檔職稱的級別晉升,必須由人事局下達指標到單位後,由單位研究哪些人符合晉升級別條件然後聘用後才能享受相應級別的待遇,比如中級10級升9級,9級升8級,副高7級升6級,6級升5級,都要單位有了指標才能晉升,因為晉升後要與工資掛鉤,所以誰能升上一要單位有指標,二要把指標給你才能晉升。級別不僅與在職工資掛鉤工資差距很大,退休時養老金計算也很關鍵,而且養老金差距很大。
專業技術崗從高到低分為12個檔次。
1級,簡單來說只有兩院院士可以享受,代表的是我們國家各行各業最頂尖的技術力量,在各自的領域內對國家有極大的貢獻。
2級,多為高校著名教授,一般高校內名額也不多,競爭非常激烈。另外,在省一級的事業單位會有設置,名額相對高校更少,我所在的系統,全省只有一位2級崗,且崗隨人動,是我輩之楷模。
3級,高校里設置較多,省市兩級事業單位都有設置,名額稀缺,我單位就有一名3級研究員,全局只有三個3級崗。
4級,是正高職稱的最低崗,只要獲得了正高級職稱,且單位設有4級崗的就可以受聘上崗。
以上是正高級職稱所對應的四個小級別崗位,副高滿5年後可以申報正高,江蘇省今年工程類正高的評審硬性條件是省級以上專業雜志發表論文3篇以上,實用新型專利2項或發明專利1項,市廳級項目2個以上,這幾項硬指標都要求排名第一,缺一不可,其中發明專利和市廳級項目對等,滿足一種即可。
5—7級,是副高級職稱對應的崗位,每級之間工資差距在300—500之間,工程師滿5年後方具備申報資格,各專業都有相應要求,一般來說都對論文、參與項目有要求。
8—10級,是工程師級職稱對應的崗位,每級工資相差200元左右,研究生畢業滿三年後可直接評定。
11—12級是助理工程師對應崗位,是研究生畢業初定崗位。
12級以下為技術員級,一般是本科畢業初定崗位。
2021年,職稱評審條件將有非常大的改變,針對縣級以下事業單位的要求有大幅降低,此舉也是為了更好的激勵廣大基層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可以預見,基層事業編和公務員未來都是傾斜照顧的對象。
❷ 專技崗是什麼意思
專技崗指的是專門從事某種技術崗位的工作。尤指事業單位編制的專業技術人才崗位。
專技崗工作具體可分成5種類型:
①教育、科研、衛生等事業單位,根據其專業技術人員比較集中,工作人員的水平、能力、 責任和貢獻主要通過其專業技術職務來體現的特點,實行專業技術職務等級工資制。
②地質、測繪和交通、海洋、水產等事業單位, 由於從事野外或水上作業,具有條件艱苦、流動性大和崗位責任明 確的特點,實行專業技術職務崗位工資制。
③文化藝術表演團體, 根據藝術表演人員成才早、舞台青春期短、新陳代謝快的特點一,實 行藝術結構工資制。
④體育運動員,根據其技術要求高、競爭性強、 成才早、交替快的特點,實行體育津貼和獎金制。
⑤金融單位,根 據其擔負著貫徹執行國家金融政策和參予調控國民經濟的特殊任 務的特點,實行行員等級工資制。
❸ 事業單位專技崗是a類還是b類
b類,事業單位專技崗位屬於b類。但是其實c類也可以稱為專技崗,因為事業單位崗位分類主要是五類,分別是綜合管理類、社會科學專技類、自然科學專技類、中小學教師類以及醫療衛生類,其對應的就是事業單位中的ABCDE五類,所以其實b類和c類都是事業單位專技類的崗位。而a類屬於綜合管理類的崗位,主要是關於行政和業務管理方面的崗位。
事業單位考試科目
事業單位聯考根據崗位的不同會將考試也會分為abcde五類,這其實是為了滿足不同的人才需求而設置的,根據不同的崗位設置相應的考試內容,可以更加有針對性性的招錄符合崗位的人才。每種崗位的對應的考題其實並不是王權一樣,會根據職位的特點設置考試題目。例如教師崗位的試卷就會更多的考察教育類的相關知識,而醫療崗位則會更多的考察醫學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雖然考試題目不一樣,但是試卷的的科目都是《職業能力傾向測驗》和《綜合應用能力》,根據每個類型的崗位考試的試卷的科目也會在後面加上各個崗位的類別。
事業單位專技崗是a類還是b類
❹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做什麼什麼是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
事業單位內部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崗位就是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崗位,例如車管所尾氣鑒定工程師,車輛狀況鑒定工程師,環境評價研究所環境工程師,分析工程師等都是這類崗位,可以評定專業技術職稱。
❺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做什麼什麼是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具有相應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崗位,這一崗位的設置要符合專業技術工作的規律和特點,適應發展社會公益事業與提高專業水平的需要。主要承擔社會事務管理職責的事業單位,應保證管理崗位佔主體,一般應占單位崗位總量的一半以上。
管理崗位分為10個等級,即一至十級職員崗位。 根據人事部的規定,事業單位現行的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依次分別對應管理崗位一到十級職員崗位。
專業技術崗位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具有相應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崗位,這一崗位的設置要符合專業技術工作的規律和特點,適應發展社會公益事業與提高專業水平的需要。
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初級崗位。高級崗位分為7個等級,由高到低分為一至七級,其中正高級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高級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由高到低分為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由高到低分為十一至十三級,其中十三級是員級崗位。
❻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做什麼什麼是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
專業技術崗位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具有相應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崗位,專業技術崗位是指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工作崗位。其包括學校教師崗位;工程技術人員崗位;科研崗位;農業技術推廣和服務崗位;醫護崗位;文化藝術方面的演員、播音、編輯、編審、文化館員;體育教練;事業單位內部的經濟、會計、審計、統計等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初級崗位。高級崗位分為7個等級,由高到低分為一至七級,其中正高級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高級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由高到低分為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由高到低分為十一至十三級,其中十三級是員級崗位。
❼ 事業單位的崗位類別有哪些
事業單位崗位分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三種類別。
1、事業單位管理崗
職員崗位一般應具有中專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級以上職員崗位,一般應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級以上職員崗位一般應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一級、二級職員崗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三級、五級職員崗位,須分別在四級、六級職員崗位上工作兩年以上;
四、六級職員崗位,須分別在五級、七級職員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七級、八級職員崗位,須分別在八級、九級職員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2、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即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和初級崗位。高級崗位為一至七級共7個等級;中級崗位八至十級共3個等級;初級崗位十一至十三級共3個等級。實施意見規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的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高級的崗位包括五至七級。
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不區分正副高的,暫按現行專業技術職務有關規定執行,具體改革辦法結合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另行研究制定。
人事部17日公布的《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的實施意見明確,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為1:3:6。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二級、三級、四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1:3:6,五級、六級、七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2:4:4,八級、九級、十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3:4:3,十一級、十二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5:5。
3、事業單位工勤技能崗
工勤技能崗位包括技術工崗位和普通工崗位,其中技術工崗位一至五級共5個等級。普通工崗位不分等級。事業單位中的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依次分別對應一至五級工勤技能崗位。
實施意見還規定,工勤技能崗位結構比例,一級、二級、三級崗位的總量占工勤技能崗位總量的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為25%左右,一級、二級崗位的總量占工勤技能崗位總量的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為5%左右。各地區、各部門要制定政策措施嚴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級、二級崗位的總量。
實施意見同時對工勤技能崗位基本任職條件做出規定:一級、二級工勤技能崗位,須在本工種下一級崗位工作滿5年,並分別通過高級技師、技師技術等級考評;三級、四級工勤技能崗位,須在本工種下一級崗位工作滿5年,並分別通過高級工、中級工技術等級考核;學徒(培訓生)學習期滿和工人見習、試用期滿,通過初級工技術等級考核後,可確定為五級工勤技能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