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職稱不聘任怎麼辦
獲到高級職稱任職資格,但是單位不聘用,說明單位的高級職稱職數有限,不能隨便超出。我國的職稱評定與聘用是分隔的,有任職資格與聘用不同。事業單位聘用人員,應在崗位有空缺的條件下,按照公開招聘、競聘上崗的有關規定擇優聘用。事業單位應按照管理崗位、工勤技能崗位的職責任務和任職條件聘用人員。事業單位應當與聘用人員簽訂聘用合同,確定相應的工資待遇。聘用合同期限內調整崗位的,應對聘用合同的相關內容作出相應變更。取得了職稱證書,只能證明你有資格聘任,但具體聘不聘你還要看具體的崗位,如果這個地方沒有崗位或幾個人爭一個崗位,當然很難聘用你。
職稱的級別一般分為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初級四個級別。有部分系列初級可分設為助理級和員級。原來只有部份系列設有正高級,部份系列不設正高級。
職稱評定:
一、申報初級職稱審定應具備條件:
1、中專畢業取得「員」級 並擔任本專業職務職稱四年以上.
2、中專畢業並擔任本專業職務五年以上。
二、申報中級職稱應具備條件:
1、大學本科畢業或大學專科畢業取得初級職稱後,並擔任本專業職務四年以上。
2、獲得碩士學位,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二年。
3、獲得第二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三年。
4、獲得博士學位當年認定中級。
三、申報高級職稱應具備的條件:
1、 獲得博士學位確定中級職稱後,並擔任本專業中級職稱二年以上。
2、 獲得碩士學位取得中級職稱後,並擔任本專業中級職稱四年以上。
3、 大學本科畢業取得中級職稱後,並擔任本專業中級職稱五年以上。
4、獲得博士學位二年以上可申報副高級職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Ⅱ 事業單位沒有副高崗位怎麼辦
副高是職稱不是崗位。
你可以在工資待遇上享受副高待遇,比如說副工程師、技術主管、技術崗位的管理人員都可以是副高職稱。
Ⅲ 事業單位高級職稱未聘上,低一級聘嗎
根據查詢相關資顯示,可以。
1、事業單位的每一個高級職稱評判標準是按照對單位的貢獻(績效、工作年限)及崗位能力來選擇的。
2、高級聘沒聘上的情況下還是可以繼續聘低一級的職稱需要重新考試。
Ⅳ 事業編獲得高級職稱長期未聘退休怎麼辦
事業編獲得高級職稱,長期未聘退休怎麼辦?我認為,長期未聘與退休待遇給付,它們完全是兩碼事,只能按政策和規矩辦事,別無它法與餘地,這是必須堅守的政策原則與行事底線之所在。
獲得高級職稱機會難得,卻長期未聘,確實讓人遺憾與疑惑不解。至於為什麼導致未聘上崗,究竟是什麼具體原由所影響,這是很難預期與講清楚的一個現實問題。但是,絕不能因為長期末聘上崗,就寄希望於在退休待遇計發上有所松動,或者進行變通,那是壓根上不可能做到的。
總之,在聘任高級職稱問題上,必須經過所在單位行政批准,並依法依規辦理相關正式聘任手續到位,這才是對號入座,順理成章,落實並兌現相應工資福利待遇的根本前提之所在。而取得高級職稱未正式受聘上崗,到退休年齡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能委屈求全直面現實了。因為退休待遇的計算與核定,是不可以兒戲般任性操弄的。
感謝閱讀,請點關注!歡迎廣大讀者和網友朋友們批評指正。
如果不能獲得聘任,只能按原職稱退休。
人事部關於職稱改革評聘分開試點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早在1991年就明確提出了技術職稱實行評聘分開。
也就是說職稱包括職稱評審和職稱聘任。評審和聘任是兩回事。評聘分開是指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評定與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相分離。評審由各行業的專業評審委員會組織實施;聘任由所在單位按照崗位設置指數實施聘任。而專業技術人員工資福利待遇按聘任的崗位確定,在什麼崗位享受什麼崗位相應的待遇。
也就是說,評上了說明你具備了某種職稱的資格,而聘用了你才說明你是某職務的職稱,才會享受該職務職稱相應的待遇。
人事部2006年11月公布的《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及其實施意見明確規定,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是1:3:6;高級五級、六級、七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2:4:4;按照專業技術總人數控制總體目標。這一規定在具體執行中是非常嚴格的。
聘任的前提條件是有空崗,只有空崗才有可能聘任。只有獲得聘任,才能能享受相應的待遇。
在退休前再做一下努力吧,通過單位領導與本系統上級協調,爭取系統內部協商,看看是否可以爭取到指數。人社政策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原則性還是很強的,只能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做一下爭取吧!
事業編獲得高級職稱長期未聘,退休怎麼辦?這主要涉及退休年齡及退休待遇的問題。
一、退休年齡。
如果是男性的話,年滿60歲退休,這是不變的。
如果是女性的話,現在的規定是,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年滿六十周歲退休。如本人申請,可以在年滿五十五周歲時自願退休。而其他的女性幹部是五十五周歲退休的。
從這個規定可以看出,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雖然未聘任,但也是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也是應當六十周歲退休的,但本人可以申請在五十五周歲退休。
二、養老金待遇。
現在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金還與退休時的職務職級有關,主要是計算養老金用的本人視同繳費指數是按本人退休時的職務職級(技術職稱)和工作年限等確定的,退休時聘任的技術職稱崗位高,視同繳費指數就高,計算出的養老金就高。
如果獲得高級職稱後長期未聘任,退休時還是在中級職稱甚至是初級職稱崗位,那麼其養老金只能按退休時的崗位確定視同繳費指數,這樣就比按高級職稱崗位確定的視同繳費指數要低,其計算出來的養老金肯定就會低一些。
因此,事業編獲得高級職稱後,不管男性還是女性都是60歲退休的,但女性是可以申請55歲退休的。這些人退休時,只能按其退休時所聘崗位來計算養老金,不能按高級職稱崗位來計算養老金。
以上是個人的見解,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比如教師就是事業編制,如果教師獲得了高級職稱(取得高級職稱資格),未正式聘任到高級崗位就退休了,那損失就大了。因為在職時未正式聘任,就不能與工資掛勾,拿到高級職稱對應的崗位工資。自然退休金就會受到影響,拿不到高級職稱崗位的退休養老金。
的確每個學校(單位)的高級崗位是有比例設置規定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聘任崗位指標的。如果長期沒有高級空崗,或者高級崗位已滿崗,後來取得資格的就暫不能聘任。
一般情況下這種現象不存在,基本上評上了的都是聘任了的。也許少數個別地方可能出現這種現象,人才聚集,可能一次(年)取得了三二個高級資格,而只有一二個崗位而有一二個人不能聘任,要等到有空崗。
如遇這種情況,當事人自己應主動,結合自己的實際,想辦法首先聘任。一是內部學校(單位)協調,得到領導,同事的理解,幫助,支持,讓你先聘任(也許不聘你明年就退休了)。辦法是人想的。如果都行不通,那就只有唯一的辦法,離開滿編滿崗單位(學校),調到有崗位的單位去工作(聘任),犧牲眼前利益,克服當前困難,目的就在退休前正式聘任,拿到高級工資,這樣在退休時,計算養老金才能能享受到高級崗位工資的養老金。細算不是一個小數字,拿或不拿差距很大。
退休後也會長期不按高級職稱的待遇計算養老金,直至最後!
有高級職稱資格,但單位未聘,退休時,還是原職稱待遇,不能按高級職稱退休。不管什麼原因未聘,都不能按高級職稱退休。
你有證書,退休後有補貼政策的
未聘是因為沒有指標,因為高級職稱是退一進一,評聘分開的,長期未聘退休了,那就退了,事業單位有很多被評為正高級職稱,都是因為指標問題到退休時都沒被聘任。
沒事,退休蠻好的。
Ⅳ 事業單位高級職稱沒聘任,對退休待遇有影響嗎
我建議,符合晉級條件就積極爭取,能晉高級職稱也是對幹了幾十年工作的肯定,也是給自己工作的一個交代,更是一種無上的榮譽。
有些同志覺得快退休了,晉了高級也不會再長工資,怕麻煩,自己主動放棄晉級的機會。自己主動放棄,太可惜,甚至可能會留下無法彌補的後悔。
事業單位高級職稱不聘,對退休待遇有影響嗎?這個影響不知道要怎麼說,如果評上了高級職稱沒有聘任的,但是如果之前的中級職稱是聘任了的,那按道理還是只能享受中級職稱的待遇,只是具有高級職稱的任職資格。具有任職資格而沒有實際聘任的,永遠只能是任職資格。
你是在公立醫院的三甲醫院工作,在醫院這種事業單位,副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之間,待遇差別是非常大的,很多副高級職稱的人可以稱為專家,專家號和普通號的掛號費等服務價格是完全不同的,而技術職稱工資是與聘任後的技術職務掛鉤的,這種掛鉤的結果不僅體現在在崗時的工資獎金待遇,同時也體現在退休待遇方面。
從在崗待遇來講,由於事業單位的工資待遇是按照職務、職級和技術職稱等來綜合確定的,副高級技術職稱與中級技術職稱之間的待遇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在繳納五險一金時,個人繳納部分的繳費基數是按照本人的實際工資來繳納的,這就涉及到一個繳費基數的提高問題,即使這個繳費基數只是提高1000元,個人賬戶每月就要多80元,一年下來就是接近1000元,同時今後的平均繳費指數工資也會更高。
由在崗工資增加帶來的好處不僅是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的提高,就是醫療保險的繳費基數也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醫保返還到個人賬戶的資金也是以繳費基數來作為返還的基數的,每月返還到個人賬戶的醫保費用也會增加,同時職業年金的繳費基數也會增加,按照職業現金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12%來計算,每增加1000元繳費基數,每月職業年金個人賬戶就要增加120元,每年就要增加1200元以上;增加幅度最大的還是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由於單位和個人是按照同比例增加,全部存入個人賬戶。
在崗時繳費基數的高低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今後的養老金待遇。養老金是按照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等來綜合計算的,其中繳費基數是排在第一位的,繳費基數的增加,個人賬戶才會增加。在進行養老金的計算時,如果你是在2014年10月之前參加工作的人員,還有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時,還涉及到視同繳費系數問題,這個視同繳費系數,按照國發(2015)2號文件實施辦法的通知精神,需要和本人在崗時的職務、職級和技術職稱掛鉤,所以高級技術職稱和中級技術職稱的的視同繳費系數是完全不同的,但掛鉤的前提必須是要用人單位聘任了高級技術職務的,如果聘任的只是中級技術職務,雖然取得了高級技術職稱的任職資格,也只能按照實際聘任的技術職務來掛鉤,這對養老金待遇的影響肯定非常巨大的。
綜上所述,取得了高級技術職稱資格後沒有聘任的,不僅對在崗時的工資待遇有影響,對退休後養老金待遇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但由於受到聘任名額、崗位設置等方面的限制,雖然有影響但也是屬於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是只要取得任職資格,今後還是有機會被聘任的,需要個人耐心等待。
事業單位職稱實行的是評聘分開,也就是說很多人取得了相應的職稱資格,卻受到單位名額的限制,不能聘任,這在醫院是普遍存在的。
臨近退休,取得了副高級職稱,但因為名額受限,不能聘任,這也是常有的現象。這在我所在的醫院也是常有的。
至於題主所說,聘任或不聘任對退休後待遇有影響嗎?我可以肯定的說,有影響。在醫院,技術系列人員的工資發放除了績效以外其他工資待遇都是按照職稱來發放的。副高級職稱的工資是高於中級職稱工資的。
你退休前雖已取得了副高職稱資格,但並沒有聘任,退休前享受的中級職稱工資,那麼退休後的工資也會按照退休前的職稱工資給予計發;如果退休前聘任了副高級職稱,退休前就已享受副高級職稱待遇,那麼退休後的工資同樣按照退休前的副高職稱稱工資給予計發。
我有2位同時參加工作同事,一個是已聘副高級職稱退休,一個是已晉升副高職稱,但未聘任,前者的退休後工資明顯高於後者。
晉升副高職稱不容易,還是建議題主盡可能的爭取醫院給予聘任後退休。
據了解,職稱的情況是這樣。有兩個概念必須明確。
一是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二是專業技術職務。
現說說它們的區別。
前者就好像是一個畢業證。有了它,只能說明你取得了一個資格。並不是職位。而後者是一個具體的職位,就如同科長、處長,是一個職位。
前者由某個評審機構、評委會評審或者考核,通過之後授予。評委會一般按照專業設置。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各個系列。
後者由用人單位進行聘任。例如醫院、學校、研究所等等。聘任之後,享受相應的待遇。
現在,職稱的聘任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評聘合一。就是說,單位有幾個名額,就允許幾個人申報,通過之後的人,單位同時聘任技術職務。
另一種是評聘分開。職稱資格隨便申請,不限制。通過之後,是不是聘任職務,單位說了算。手裡有職稱資格,可以在不同單位流動。問題中的情況,就是屬於後者。
最後,如果只有任職資格,沒有聘任技術職務,一切待遇還是按照原來的技術職務。如果低一個級別,退休還是按照低級別的,差距將是巨大的。
當然有影響啊,我單位就是事業單位,以前一個同事就是剩三年退休,評上的高級職稱,結果因為評聘分開,到她聘職稱時,因為當時根本沒有高級編,需要延遲五年才可以聘,她臨退休前都沒有聘上高級職稱,是帶著中級職稱走的,工資待遇也按照中級兌現,每月得差一千三四百元工資,她估計現在工資就六千五六百元,如果高級兌現了,已經七千大多了。
她一直糾結這件事,剛退休那幾年,逢人就說自己的不幸,都有點魔怔抑鬱了,後來就再也沒見到過她,好像去了南方,估計過去這些年了,也釋懷了吧。
當時因為浪費一個高級標,很多年輕人都背地裡罵領導,都認為不應該把標給一個臨近退休的,再說此同事還是後轉到我們單位的。
估計領導是綜合考量吧,覺得她年紀大了,應該享受高級待遇,勢必政績業績在那裡擺著呢,再說也不是以前給國民黨幹活了,也不能把以前工作給全盤抹殺了。
不管如何,浪費一個高級標,實在是可惜!
1、 現行政策
現在養老金制度並軌,既行政事業和企業養老合並。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 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基礎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2 繳費年限 1%。
2、 影響因素
因為現在養老金制度並軌,也就是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一個制度,實行多繳多得 ,如果你在職時期交的多,退休之後開的工資越高。因為副高職稱比中級職稱工資高大約1000元,這是事業單位,而你是醫院,差距應該大的多,那麼繳納養老保險會多不少,所以對退休後待遇還是有不小的影響的。 如果按照現在45歲,60退休,每月多1500元計算,退休之後每月能多開約400元。
3 、抓住機會
如果沒有指數,那麼這幾年就多准備一些硬體,等機會來了一舉中的把副高聘任上。
祝好運。
事業單位評上高級職稱沒聘任,對退休待遇有無影響,可以明確地說:當然有影響,而且影響還很大。高級職稱未被聘任,不管是退休後還是退休前,按規定都不能享受高級職稱待遇。
為什麼不被聘任呢?主要原因是,職稱呈金字塔形,各個級別的職稱都有崗位結構比例的限定。具體到一個單位,就是名額和人數的限制,而且職稱級別越高,崗位結構比例就越低,應聘名額和人數就越少,這是由職稱制度的設計要求決定的。例如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的比例僅是20%左右。如果在同一時間段內,人人都能評上高級職稱,並且同時都能得到聘任,那麼職稱也就失去了它的激勵作用和意義,職稱制度也就名存實亡了。
既然評上高級職稱不一定全部聘任,為什麼還要評呢?何不有幾個崗位評幾個呢?個人認為,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過去全員聘任形成的慣性思維。
職稱制度實施的初期,基本上是按學歷和工齡評定的,而且評上即聘,並與工資待遇掛鉤。後來在有些地區還特別強調全員聘任,有職稱而得不到聘任的被要求整改。
隨著經濟發展和工資制度改革的深入,公職人員的工資標准大幅提高。企事業單位人員職稱級別對應工資級別的差距,讓高職稱人員的工資和補貼收入越來越高。這種狀況,凸顯了職稱的重要性,迫使人們不得不重新認識,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及早晉升高級職稱,激發了前所未有的「職稱熱」。同時,高級職稱崗位名額比例的限定,又在某種程度上引發了無謂競爭和矛盾,影響到工作積極性。
二是政策傾斜帶來的能評則評。
為了緩解職稱申報過程中的競爭和矛盾,穩定專業技術人員思想,近年來各地對職稱申報和評審作了調整改革嘗試,出台了相關優惠政策。如:農村義務教育教師教齡滿10年晉中級、滿20年晉高級、滿30年晉正高級,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設立鄉村教師晉升高級職稱的專屬政策通道,實行單獨申報評審,資格條件更加靈活優惠;淡化論文、外語、微機作用,降低在高級職稱申報中的分值等。一句話,迎合輿情民意,適當放寬條件限制,能報則報、能評則評。
三是評聘分離造成的待崗等聘。
高級職稱資格條件的放寬和鄉村教師專屬通道的設立,使高級職稱申報和評審通過率逐漸提高,人數明顯增多,令參評者欣喜若狂。同時,也帶來了兩方面的隱憂:
1、高級職稱的持有人數,已經突破了既定的崗位設置比例,職稱的金字塔結構面臨挑戰。
2、全員聘任並與工資待遇掛鉤,將給一些地方的財政支付能力帶來困難和壓力。
在這種形勢下,評聘分開應運而生。或評上即聘,或今年評上明年聘,或評上後有崗才聘,形成了事實上的等崗待聘。
高級職稱在個別地方成了空頭支票。有些評上高級職稱的人,到退休也沒有被聘任,以至出現女性以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為由,紛紛申請到60歲退休,以便獲得聘任機會。無形中又擠佔了男性高級職稱的聘任崗位和機會。
高級職稱聘與不聘,在職時的工資待遇和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有著較大差距。當地在崗高級職稱、35年以上工齡,月收入9000元左右,中級職稱7000元左右;退休高級職稱養老金等收入8000元左右,中級職稱7000元以下。因此說,事業單位高級職稱沒有聘任,對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影響是很大的。
肯定是有影響的,而且影響還比較大。評上高級職稱,在職工資待遇肯定有提升。而退休工資待遇與在職工資待遇直接掛鉤,在職工資待遇高,繳納社保基數就高,個人養老賬戶數目就多,最終的退休工資待遇就高。
以筆者中部地級市為例,副高7級在職教師每月打卡工資為5400元,相同教齡的中級8級在職教師每月打卡工資為4900元,二者相差500元。比照之前退休的教師,副高7級教師的退休工資待遇為5020元,中級8級教師的退休工資為4500元。二者相差480元。
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待遇,與個人繳納社保數直接相關。由此可見,越早評上高級職稱,個人工資提升越早,繳納的社保數越多,個人養老賬戶數越多,退休工資也就越高。 換句話說,評上高級職稱的退休工資比沒評上的高,早評上的比晚評上的高。
評上高級職稱不聘,這種情況常有。不聘,工資不兌現。繳納養老金的數目不變,仍按中級工資繳,只能按中級拿。對職工基本沒實際意義。退了休更不能聘了。所以退休前爭取被聘上。沒聘也沒有資格證書,外出兼職拿不出證書來也沒法按高級職稱付報酬。所以,聘任這一步程序是非常關鍵的。
當然有影響。沒聘用,工資就沒兌現。退休時按中級的工資計算,退休工資要差一千至一千五百元左右。
Ⅵ 事業單位副高沒有崗怎麼聘你知道嗎
首先要耐心等待頭銜的空缺。提前做好規劃,不然有空位也不一定會被錄用,畢竟競爭很激烈。管理職位的晉升方式與專業職位的晉升方式有很大不同,所以他們的薪水也不同。對於管理崗位,按照管理崗位的級別可以分為一到九級,對應的是公務員的部級到文員級,正是由於公務員與管理崗位的關系,幹部是否不斷溝通。
事業單位的副高級職稱,哪怕是最低的副高級職稱7級,一般都比一級參謀高出很多。我們單位是混合行政單位,有職業職員和公務員。有副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7人,二級研究員級同齡公務員。如果公務員不計公務交通津貼,副高級七級人員的工資高於二級研究員。包括公務交通補貼,這個二級研究員只比七級副高級研究員略高一點。事業單位副高專業技術職稱,參公後套改為一級主任科員,還是比較合理的,畢竟公務員在管理和發展上有些優勢。
Ⅶ 取得事業單位高級職稱任職資格,沒有被聘任的對退休待遇有影響嗎
要享有專業技術職稱工資待遇,必須做到2個階段,第一個重要環節是鑒定,如果你合乎某一職稱評審的條件時,務必自身向所屬單位申請,再由所在單位報送至當地職稱管理單位,經審核標准合乎才會依據程序流程審查,假如審查通關便會發送給某一職稱的職業資格證;第二階段是聘請。擁有技術職稱職業資格證,只有代表你已經有了某一專業技術職稱,但如果想享有這一專業技術職稱待遇,也必須會被你所能工作中的部門聘請,要是沒有被企業聘任,雖然你擁有這一職稱的資質,或是無法享受該職稱的工資福利待遇。而會被企業聘請,重要需看企業是不是有了你這一技術職稱職位名額,要是沒有配額,企業也沒辦法。
總而言之,在聘用高級職稱評審這個問題上,需要經過所屬單位行政部門准許,並依法依規辦理宣布聘用辦理手續及時,這才是真正不懂裝懂,名正言順,貫徹落實並兌付相對應工資福利待遇的核心前提條件所在。而獲得高級職稱評審未宣布擔任入崗,到法定退休年齡也只能是委屈求全,只有委曲求全直面現實了。由於退休政策計算與核准,是不能夠鬧著玩的般驕縱操弄的。
Ⅷ 有職稱不聘任怎麼辦
1、中職職稱和職位不是同一個概念,中級職稱是考取的,初級年限夠了、考試什麼的通過了就能夠獲到;中級職位是工作的職位、是位置。2、能夠聘用,但是要看你所在單位有無中級職位的空缺,有空缺能夠聘,無空缺不能夠聘。獲到中級職稱只是中級職位的先決要求。因為目前我國職稱實行的是專業技術職務聘任規則,即評聘分隔規則,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和待遇不掛鉤。您通過評審得到了專業技術資格,僅代表你達到了肯定的專業技術水平,只是您學術水平本領和工作成就的等級稱號,得到了資格並不代表單位就肯定要聘任你。單位在聘任時,要根據單位職位設置和需求情況以及有關政策,通過競爭流程,擇優聘任相應人員,聘任後兌現薪水待遇。尤其是事業單位,對聘任指標有明確的限制。當然,評上職稱是個大好事,這起碼為以後的聘任奠定了基礎。建議是:1、敦促你們單位趕緊向上級打報告,增加統計師的職位;2、如果不能增加能夠同上級商洽,把工程師指標換成一個統計師;3、自己也能夠到上級人事部門詢問一下,掌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