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事業行政最高當什麼官

事業行政最高當什麼官

發布時間:2022-12-13 10:15:05

A. 國家官職級別排行

國家級正職:

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國家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主席,全國政協主席

國家級副職: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紀委書記,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委員

國家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委員,國家監委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註:中央軍委委員享受副國級待遇,但不屬於黨和國家領導人序列。

註:中共中央直屬機構正職一般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書記處書記及其他副國級幹部兼任。

省部級正職:

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中共中央紀委副書記、常委,中共中央直屬機構正職(特殊副職)

國家監委副主任、監委委員,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政府、政協正職,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直屬部委行署室正職(特殊副職)

人民團體正職

正部級企事業單位正職

註:中共中央委員一般為省部級正職

省部級副職:

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副書記、常委,副省級城市黨委書記,中共中央直屬機構副職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政府、政協副職,副省級城市人大、政府、政協正職,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直屬部委行署室副職、副部級機關正職,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正職(如國家煙草局局長)

人民團體副職

正部級企事業副職,副部級企業正職

副部級高校正職

註:中央候補委員和中紀委委員一般由省部級副職以上擔任

廳局級正職:

副省級城市黨委副書記、常委,地級市黨委書記,中共中央直屬機構下屬司局室正職,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直屬機構正職

副省級城市人大、政府、政協副職,地級市人大、政府、政協正職

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直屬部委行署室下屬司局室正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政府、政協直屬廳局室正職

副部級企事業副職,正廳級企業正職

省屬高校正職

廳局級副職:

地級市黨委副書記、常委,中共中央直屬機構下屬司局室副職,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直屬機構副職,副省級城市黨委直屬機構正職

副省級城市所屬各局及各區縣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正職,地級市人大、政府、政協副職

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直屬部委行署室下屬司局室副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政府、政協直屬機關副職、副廳級單位正職

副廳級國有企事業正職,正廳級國有企事業副職

省屬高校副職,大專正職

縣處級正職:

縣級市、市轄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正職

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直屬機關下屬處室正職,副省級城市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機關副職,地級市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正職

國務院部委各司所屬處室正職幹部(如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經濟作物處處長)

國有正縣級企事業的正職

省屬高校院系處室領導

縣處級副職:

縣級市、市轄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副職

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直屬機關和事業單位的下屬處室副職,地級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副職

國務院部委各司所屬處室副職

國有正縣級企事業的副職

鄉科級正職:

鄉鎮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正職,街道辦黨工委書記、主任

地級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下屬單位所屬科室正職

縣級市、市轄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下屬單位正職

國有正科級企事業的正職

鄉科級副職:

鄉鎮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副職,街道辦黨工委副書記、副主任

地級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所屬科室副職

縣級市、市轄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副職

國有正科級企事業的副職

股所級正職(科員):

1.各地市(設區)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所屬科室的股所級幹部正職。

2.各縣市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股所級幹部正職(如派出所所長)。

3.各鄉鎮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股所級幹部正職(如鎮民政所長)。

4.國有企業的股所級幹部正職。

股所級副職(科員):

1.各地市(設區)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所屬科室的股所級幹部副職。

2.各縣市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股所級幹部副職(如派出所副所長)。

3.各鄉鎮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股所級幹部副職(如鎮民政副所長)。

4.國有企業的股所級幹部副職。

普通科員:

1.各地市(設區)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所屬科室的普通科員。

2.各縣市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普通科員。

3.各鄉鎮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普通科員。

4.國有企業的普通科員。

辦事員:

1.各地市(設區)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所屬科室的辦事員。

2.各縣市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辦事員。

3.各鄉鎮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辦事員。

4.國有企業的辦事員。

注*:行政級別原則上與黨內職務無關,但是地方官員同時任上一級黨委常委的,級別按上一級算。

註: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院等事業單位,其各級幹部參照政府各級幹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級別,不屬於公務員編制

股所級是科員編制,不是正式的行政級別

政府各級幹部如為上一級黨委常委,則其行政級別升一級。如張家港市市長為正處級幹部,若為蘇州市市委常委,則為副廳級幹部

按例,高級幹部在60或65歲以後往往調往相應級別的人大、政協擔任領導職務,俗稱「退居二線」

正省級幹部約略相當於清代之巡撫與布政使,為從二品

副省級幹部約略相當於清代之按察使,為正三品

正廳級幹部約略相當於清代之知府,為從四品

副廳級幹部約略相當於清代之同知,為正五品

正處級幹部約略相當於清代之知縣,為正七品

副處級幹部約略相當於清代之縣丞,為正八品

B. 事業單位行政級別是怎麼分

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院等事業單位,其各級幹部參照政府各級幹部待遇,具有行政級別,但不屬於公務員編制。

一,中國大陸大學行政級別的劃分:

副部級:985高校中的三十二所(含副大軍區級的國防科技大學)。 廳局級:除去32所副部級的所有一本院校和二本院校,包括211高校; 副廳局級:高職高專院校;

獨立學院有公辦民助的性質,級別一般應該是副廳級;民辦高校一般不看行政級別。

二,工委和管委:

1. 開發區或經濟區的工委和管委。

工委是黨委的派出機構,管委是政府的派出機構。分別叫工委書記和管委會主任。

2. 街道的工委和管委。

街道為區、不設區的市的派出機構,和鄉、鎮不一樣,鄉鎮是一級行政單位,其叫黨委和政府;而街道叫街道黨工委,是區委、不設區的市委的派出機構;街道辦事處是區政府、不設區的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分別叫街道黨工委書記和街道辦主任。

3. 中央有中直機關工委和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兩個分別負責黨的部門和政府部門的機關黨委的工作。無教育工委。

4. 省委里只有省直機關工委全面負責省委和省政府的各部門機關黨委的工作。

5. 省教育工委是省教育工作委員會的簡稱。省教育工作委員會是是省委的派出機構,與省教育廳合署辦公。

6. 省市縣還成立一個社工委(社會工作委員會),是黨委負責、政府負責的一個機構。只有社工委主任、副主任。

三,其他事業單位的行政級別:

1. 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分別為黨中央、國務院直屬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2. 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直屬的副部級事業單位。

3. 國家大劇院是北京市市政府下轄的正局級事業單位。

4. 人民大會堂管理局為全國人大辦公廳(副部)管理的正廳級事業單位。

5. 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為中辦管理的正廳級事業單位。

6. 北京京西賓館 為正師級單位。

7. 上交所、深交所為證監會(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單位)下屬的正廳級事業單位。

拓展回答:

中國行政級別採用行政五級劃分為:國家級、省部級、司廳局級、縣處級、鄉鎮科級,各級分為正副職。中央部委的等級即平常大家所說的「國、部(省)、司、處、科」五級。除國家級以外,其他四級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地方三級行政劃分。 常見的股所級(股級)是介於副科級和科員之間的職級,是一種習慣的稱呼,屬於地方行政級別。

C. 行政級別有哪些依次排序

在中國,國家公務員的級別分為二十七級。公務員領導職務層次和綜合管理類的公務員的級別是分開劃分的,具體的等級劃分如下:

對於公務員等級的劃分,你都了解了嗎?


如何確定考核合格的新錄用國家公務員任職級別?


考核合格的新錄用公務員,按以下規定任職定級:


(1)直接從各類學校畢業生中錄用的、沒有工作經歷的公務員:高中和中專畢業生,任命為辦事員,定為二十七級;大學專科畢業生,任命為科員,定為二十六級;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雙學士學位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含學制為六年以上的大學本科畢業生)、研究生班畢業和未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任命為科員,定為二十五級;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任命為副主任科員,定為二十四級;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生,任命為主任科員,定為二十二級。


(2)其他新錄用的公務員:原具有公務員身份的,可參考其原任職務與級別,比照本機關同等條件人員,確定職務與級別。其他具有工作經歷的,可根據其資歷和工齡,比照本機關同等條件人員,確定職務與級別。

D. 普通鄉鎮事業單位管理崗科員,正常情況下最高能升到哪種職務

這種需要結合個人自身條件以及所在地區的政治生態綜合考慮。

三、這樣的兩個人,同樣的政治生態環境,同樣的事業管理崗科員身份,但是A自身條件優秀同時又比B不知道上進了多少,因此才會有後來優於B的職務任職經歷。

因此,在基層,即使是事業編制,(前提必須是管理崗,這涉及自身身份問題,在此不多做討論。)也是有很大的晉升空間的。進入科級幹部序列後,會逐步消化事業幹部身份,通過調任等渠道完成公務員身份登記,繼續往上發展不是不可能的。

E. 事業單位最高能升到什麼級別

事業單位的級別分為管理和專業技術兩個方面,具體級別如下:
(一)管理崗位等級設置
1.管理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根據事業單位的規格、規模、隸屬關系,按照幹部人事管理有關規定和許可權確定。
2.事業單位現行的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辦事員依次分別對應管理崗位一到十級職員崗位。
3.根據事業單位的規格、規模和隸屬關系,按照幹部人事管理許可權設置事業單位各等級管理崗位的職員數量。
(二)專業技術崗位等級設置
4.專業技術崗位的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按照事業單位的功能、規格、隸屬關系和專業技術水平等因素,根據現行專業技術職務管理有關規定和行業指導意見確定。
5.專業技術高級崗位分7個等級,即一至七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的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高級的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其中十三級是員級崗位。
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不區分正副高的,暫按現行專業技術職務有關規定執行,具體改革辦法結合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另行研究制定。
6.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以及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根據地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和行業特點,以及事業單位的功能、規格、隸屬關系和專業技術水平,實行不同的結構比例控制。
專業技術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為1:3:6。
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崗位之間的結構比例全國總體控制目標:二級、三級、四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1:3:6,五級、六級、七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2:4:4,八級、九級、十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3:4:3,十一級、十二級崗位之間的比例為5:5。

F. 中國官員行政級別一覽表

領導職務層次分為: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綜合管理類公務員職級序列分為:一級巡視員、二級巡視員、一級調研員、二級調研員、三級調研員、四級調研員、一級主任科員、二級主任科員等。
一級幹部:政治局常委、國家主席、副主席、委員長、總理、軍委主席、政協主席;
二級幹部:政治局成員、書記處成員、副委員長、副總理、國務委員、軍委副主席、政協副主席、最高法院院長、最高檢察院檢察長。
三級幹部:俗稱省部級,部長、部黨組書記、省委書記、省長、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政協主席。
四級幹部:副部級、副省級。
五級幹部:俗稱司局級,司長、廳長、地級市長。
六級幹部:副廳級、副市級。
七級幹部:俗稱縣處級,處長、市局長、縣長。
八級幹部:副處級、副縣級。
九級幹部:俗稱科級,科長、市處長、縣局長、鄉鎮長。
十級幹部:俗稱股級,科員、股長、鄉鎮助理。
十一級幹部:縣以下公務員。
中國政府官員分為多少個行政級別?
我國的行政級別分為五級。分別是:國家級,省部級,司廳局級,縣處級,鄉鎮科級。
綜上所述,關於中國官員行政級別一覽表的問題,上面已經劃分很清楚各領導的層次了,可以參考上面的內容來具體了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十六條國家實行公務員職位分類制度。公務員職位類別按照公務員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根據本法,對於具有職位特殊性,需要單獨管理的,可以增設其他職位類別。各職位類別的適用范圍由國家另行規定。
第十七條國家實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根據公務員職位類別和職責設置公務員領導職務、職級序列。
第十八條公務員領導職務根據憲法、有關法律和機構規格設置。領導職務層次分為: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
第十九條公務員職級在廳局級以下設置。綜合管理類公務員職級序列分為:一級巡視員、二級巡視員、一級調研員、二級調研員、三級調研員、四級調研員、一級主任科員、二級主任科員、三級主任科員、四級主任科員、一級科員、二級科員。綜合管理類以外其他職位類別公務員的職級序列,根據本法由國家另行規定。
第二十條各機關依照確定的職能、規格、編制限額、職數以及結構比例,設置本機關公務員的具體職位,並確定各職位的工作職責和任職資格條件。
第二十一條公務員的領導職務、職級應當對應相應的級別。公務員領導職務、職級與級別的對應關系,由國家規定。根據工作需要和領導職務與職級的對應關系,公務員擔任的領導職務和職級可以互相轉任、兼任;符合規定資格條件的,可以晉升領導職務或者職級。公務員的級別根據所任領導職務、職級及其德才表現、工作實績和資歷確定。公務員在同一領導職務、職級上,可以按照國家規定晉升級別。公務員的領導職務、職級與級別是確定公務員工資以及其他待遇的依據。
第二十二條國家根據人民警察、消防救援人員以及海關、駐外外交機構等公務員的工作特點,設置與其領導職務、職級相對應的銜級。

G. 仕途上的官職有哪些(以小到大)

很高興回答
現代中國行政級別從上到下分為:

國家級正職:如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全國政協主席,國家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國家級副職: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中央紀委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省部級正職:如中共中央紀委副書記,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下屬部委行署室和事業單位(黨組)正職領導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正職領導人等。

省部級副職:中共中央紀委常委, 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下屬部委行署室和事業單位副職領導人(黨組成員)和副部級機關(黨組)正職,各人民團體(黨組)副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副書記、常委)人大、政府、政協的副職領導人,省紀委書記,副省級城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正職領導人(特殊規定的副職),國家正部級企業副職領導,國家副部級企業正職領導,副部級高校黨政正職等。

廳局正職:
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直屬部委行署室和事業單位的下屬司局室正職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副部級機關(黨組)副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直屬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正職,
副省級城市黨委(副書記,常委)、人大、政府、政協的副職領導人,紀委書記。
各地市(設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正職,
國有副部級企業的副職和正廳級企業正職領導,
省署高校黨政正職。

廳局副職:
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直屬部委行署室和事業單位的下屬司局室副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直屬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副職,副廳級正職。
副省級城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機關正職,
各地市(設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副職,紀委書記
國有副廳級企業的正職和正廳級企業副職領導,
省署高校黨政副職,大專正職。

縣處級正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直屬機關和事業單位的下屬處室正職。
副省級城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機關副職,
各地市(設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正職
各縣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正職,
國有正縣級企業的正職,
省署高校院系處室領導,
重點中學正職。

縣處級副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直屬機關和事業單位的下屬處室副職。
各地市(設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副職和副處級單位正職。
各縣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副職,紀委書記
國有正縣級企業的副職,副縣級企業正職。
市屬中學正職。

鄉科級正職:
各地市(設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所屬科室正職
各縣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正職,
各鄉鎮黨委,政府正職,
國有正科級企業的正職
縣屬重點中學正職。

鄉科級副職:
各地市(設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所屬科室副職
各縣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副職,
各鄉鎮黨委,政府正副職,
國有正科級企業的副職。

這個是一般情況下的行政級別分類,很好區分,只要看其所在部門或地區的級別,個別地區有特殊情況不能完整說明。

另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定,國家公務員的級別分為27級。公務員領導職務層次與級別的對應關系為:
(一)國家級正職:一級
(二)國家級副職:四級至二級
(三)省部級正職:八級至四級
(四)省部級副職:十級至六級
(五)廳局級正職:十三級至八級
(六)廳局級副職:十五級至十級
(七)縣處級正職:十八級至十二級
(八)縣處級副職:二十級至十四級
(九)鄉科級正職:二十二級至十六級
(十)鄉科級副職:二十四級至十七級。

下面是公務員中的非領導職務:
(一)巡視員:十三級至八級;
(二)副巡視員:十五級至十級;
(三)調研員:十八級至十二級;
(四)副調研員:二十級至十四級;
(五)主任科員:二十二級至十六級;
(六)副主任科員:二十四級至十七級;
(七)科員:二十六級至十八級;
(八)辦事員:二十七級至十九級。
古代
1.中央官職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秘書工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務,後世又演變為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學、學校等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歷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2.地方官職
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此外,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幾個州,基本上是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隋唐全國分十幾個道,也稱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後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如漢初劉邦既封皇子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彭越為梁王,英布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為陳王;唐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封其子阿濟格為英親王,多鐸為豫親王,豪格為肅親王。再如宋代寇準封萊國公,王安石封荊國公,司馬光為溫國公;明代李善長封韓國公,李文忠封曹國公,劉基封誠意伯,王陽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與宰相通稱,簡稱「相」。如《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廣《廉頗藺相如列傳》:「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錄>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顏太師以兵解」,顏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師銜,故稱。再如明代張居正曾有八個虛銜,最後加太子太師銜;清代洪承疇也被加封太子太師銜,其實並未給太子講過課。

【太傅】參見「太師」條。古代「三公」之一。又指「東宮三師」之一,如賈誼曾先後任皇子長沙王、梁懷王的老師,故封為太傅。後逐漸成為虛銜,如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李鴻章死後都被迫贈太傅。

【少保】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後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職,故稱。其二,古代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東宮三少」,後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沒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如《張衡傳》:「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再如大書法家顏真卿曾任吏部尚書,詩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書,史可法曾任兵部尚書。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如《<指南錄>後序》「以資政殿學士行」,這是文天祥辭掉丞相後授予的官職;《譚嗣同》「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徐致靖當時任翰林院侍讀學士,這是專給帝王講學的官職。白居易、歐陽修、蘇軾、司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學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為趙將……拜為上卿。」

【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如漢高祖以韓信為大將軍,漢武帝以衛青為大將軍。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後即廢除。《張衡傳》「大將軍鄧騭奇其才」,鄧騭當時為漢和帝的大將軍。

【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框密副使合稱「宰執」。宋代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職。《訓儉示康》「參政魯公為諫官」,「魯公」指宋真宗時的魯宗道。《譚嗣同》「參預新政者,猶唐宋之參知政事,實宰相之職」。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清末漢人只有左宗棠、張之洞、袁世凱等短時間地任過軍機大臣。《譚嗣同》「時軍機大臣剛毅監斬」。

【軍機章京】參見「軍機大臣」條。是軍機處的辦事人員,軍機大臣的屬官,被稱為「小軍機」。《譚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銳、林旭、劉光第同參預新政。」

【御史】本為史官,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秦御史前書曰」,「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秦以後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子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韓愈曾任監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僉都御史。再如《記王忠肅公翱事》「公為都御史,與太監某守遼寧」,王翱當時任都察院長官。

【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以後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宋歐陽修曾任樞密副使。《<指南錄>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文天祥當時掌管軍事要務。

【左徒】戰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後世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諫皇帝、舉薦人才。《屈原列傳》:「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頗藺相如列傳》:「拜相如為上大夫。」當時藺相如比上卿廉頗官位要低。

【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如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屈原列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認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閶大夫歟?」屈原擔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的長官。《<指南錄>後序》:「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

【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師說》:「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者,則群聚而笑之。」《石鍾山記》:「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訓儉示康》:「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記》:「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

【太史】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歷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後設太史令,其職掌范圍漸小,其地位漸低。司馬遷做過太史令。《張衡傳》:「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文起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稱太史。

【長史】秦時為丞相屬官,如李斯曾任長史,相當於丞相的秘書長。兩漢以後成為將軍屬官,是幕僚之長。《出師表》:「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長史」指張裔。《赤壁之戰》:「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

【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後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詳見「三省六部」條)。韓愈曾先後任過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師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譚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袁世凱為兵部侍郎。

【侍中】原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以後,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出師表》提到的郭攸之、費禕即是侍中。

【郎中】戰國時為宮廷侍衛。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分掌各司事務。如《荊軻刺秦王》:「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此指宮廷侍衛。《張衡傳》「公車特徵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車騎門戶的官名。

【參軍】「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如《出師表》所說的參軍蔣琬。晉以後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如陶淵明曾任鎮軍參軍,《後漢書》著者范曄曾任劉裕第四子劉義康的參軍。隋唐以後逐漸成為地方官員,如杜甫曾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華州司功曹參軍,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戶曹參軍。

【令尹】戰國時楚國執掌軍政大權的長官,相當於丞相,如《屈原列傳》:「令尹子蘭聞之大怒。」明清時指縣長,如《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並受促織恩蔭。」

【尹】參見「令尹」條。戰國時楚國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鴻門宴》「楚左尹項伯者」,左尹地位略高於右尹。又為古代官的通稱,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縣尹等。

【都尉】職位次於將軍的武官。《陳涉世家》:「陳涉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鴻門宴》:「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

【冏卿】太僕寺卿的別稱,掌管皇帝車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因之」是吳默的字。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如《鴻門宴》:「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隋唐時是州郡太守
(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當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

【節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後內地也遍設,造成割據局面,因此世稱「藩鎮」。《紅樓夢》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書二封與賈政並京營節度使王子騰。」

【經略使】也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並置。如范仲淹曾任陝西經略副使。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於總督。如《梅花嶺記》「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洪承疇降清後曾任七省經略,駐扎江寧。

【刺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後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參見「刺史」條。又稱「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長官。范曄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記》:「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孔雀東南飛》:「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

【都督】參見「經略使」條。軍事長官或領兵將帥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長官亦稱「都督」,相當於節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嶺記》:「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劉肇基是駐地方衛所的軍事長官。

【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級地方長官,地位略次於總督,別稱「撫院」、「撫台」、「撫軍」。如《五人墓碑記》:「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撫吳,即擔任吳地的巡撫。

【撫軍】參見「巡撫」條。《促織》:「乃賞成,獻諸撫軍。」撫軍大悅,以金籠進上。」又稱作「撫臣」,如「詔賜撫臣名馬衣緞」。

【校尉】兩漢時期次於將軍的官職。如《赤壁之戰》:「以魯肅為贊軍校尉。」魯肅當時擔任協助主帥周瑜規劃軍事的副將。唐以後地位漸低。

【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水滸傳》中的林沖就是京城八十萬禁軍的槍棒教頭。

【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軍隊、督捕盜賊等事務。如《水滸傳》中的魯提轄魯智深。

【從事】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赤壁之戰》:「晶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

【知府】即「太守」,又稱「知州」。《登泰山記》:「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

【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又稱「知縣」。《孔雀東南飛》:「還家十餘日,縣令遣媒來。」

【里正】古代的鄉官,即一里之長。如《促織》:「令以責之里正。」

【里胥】管理鄉里事務的公差。《促織》:「里胥狡黠,假此科斂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隋唐時,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一般中書省管決策,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中書省長官稱中書令,下有中書侍郎、中書舍人等官職;門下省長官稱侍中,下有門下侍郎、給事中等官職;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下有左右僕射等官職。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與考核等,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等)、兵部(管軍事,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獄,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長官稱尚書,副職稱侍郎,下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職。六部制從隋唐開始實行,一直延續到清末。

官職簡介
遠古堯時期
司空——掌管水利、建築的官員
後稷——掌管農業的官員
工師——掌管製做器物的官員
虞——掌管山澤的官員
典樂——掌管教育、音樂的官員


郎中令——掌管宮殿門戶(秦)
督道倉吏——管理官倉內糧食的官員(秦)
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員(秦)

漢、三國時期
太史令——職掌文史、星歷的官員
大農丞——管領鹽鐵事務的官員
中郎將——統領皇帝侍從的官員
典屬國——掌管少數民族各部的事務的官員
大長秋——皇後的近侍,用來宣達皇後的旨意以及管理宮中事務的官員
武騎常侍——皇帝的侍從
都尉——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軍事,官階略低於太守,秩比二千石
騎郎將——統帥騎兵的將官,秩比千石
驍騎都尉——禁衛軍將官
未央衛尉——未央宮禁衛軍長官
長樂衛尉——長樂宮禁衛軍長官
前、後、左、右將軍——職位僅次於上卿
輕車將軍——漢時雜號將軍之
驃騎將軍——官位僅低於大將軍
長史——大將軍的秘書
建章監——監督建章宮羽林軍的長官
騎都尉——羽林軍長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員,漢制,侍中是在原官職上特加的榮銜
國相——相當於太守
常侍——皇帝的侍從近臣,東漢光武帝後都用宦官充任
典軍校尉——武官,統領皇帝宿衛兵的長官,漢靈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設置了西園八校尉,。典軍校尉是其中之
御使中丞——漢代掌管宮廷藏書之處的官員
蘭台令史——在藏書之處典校圖籍,管理劾奏等文書檔案
太守——專門治理一個郡,掌握生殺大權


觀察使——管理一道或幾個州的地方行政、監察長官
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中央禁衛軍之神策軍的最高將領
禮部侍郎——掌貢舉、禮儀的行政長官
京兆尹——長安地區最高行政長官
防禦使——負責一州或數州軍事的地方長官
招討草賊使——專為鎮壓農民起義或討伐逆叛而設置的軍事長官
監軍判官——監軍使下的副職
行營都統——為鎮壓和討伐而設置的出徵兵統帥
侍御史——負責糾察的官員
右衛將軍——中央禁衛軍軍事長官之一
左神武大將軍——中央禁衛軍之軍事長官
校書郎——太子東宮所屬學館中校勘典籍的官員
尚書右僕射——中央最高行政機構尚書省的長官
率府率——太子東宮侍衛長官
金吾大將軍——中央禁衛軍軍事長官之一
尚書左右僕射——全面負責行政事務的長官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長官
折沖都尉——一府之軍事長官。統兵兩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一團之軍事長官。有兵三百
隊正——一隊之軍事長官。有兵五十
車駕檢校官——負責皇帝車駕並開路後保駕安全的安員
轉運租庸鹽鐵使——設置造船廠,保證漕運水上工具(唐,下同)
光祿卿——主管膳食事務的長官
將作大匠——負責營造建築事務的長官
兵部尚書——主管全國軍事政務長官
司農卿——主管農業事務的最高長官
鴻臚卿——負責接待來賓事務的長官
虞部郎中——負責山林綠化的官員
民部尚書——主管財政的最高政務長官
吏部尚書——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務長官
尚輦奉御——專管御用車輛的長官
中郎將——正四品
郎將——從五品,地方府兵將領
子將——從五品下
中書令——即內史,最高輔政官
右拾遺——咨詢建議官員
宗正卿——主管皇族事務的官員
右補闕——咨詢建議官員
前鋒游弈使——前哨巡邏官
左散騎常侍——議政官之一
不用太感激我,我也是找的,不過我看了,很全
望採納

H. 行政級別排序與職稱是怎樣的 職務與級別對應表

一、行政級別與職稱:

1、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職務工資按正處層次的職務工資高一檔確定,級別工資按正處層次對應的級別確定。

2、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比照正處層次或副處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中: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3年及以上且工作年限28年以上的可比照正處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他人員比照副處層次核定機關工資。

3、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原則上比照正科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中: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5年及以上且工作年限28年及以上的可比照副處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他人員比照正科層次核定機關工資。

4、助理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原則上比照副科層次或科員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中大學本科學歷工作年限3年以上(不含學習時間),大專學歷工作年限4年以上(不含學習時間),中專及以下學歷工作年限6年以上(不含學習時間)可比照副科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他人員比照科員層次核定機關工資。

5、員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原則上比照科員層次或辦事員層次核定工資。其中:大專學歷見習期滿、中專及以下學歷工作年限3年以上(不含學習時間)的可比照科員層次核定機關工資,其他人員比照辦事員層次核定機關工資。

事業編中級職稱的工資原則上相當於公務員的正科級別的工資,若不考慮公務員的車補,中級職稱的工資一般要略高於公務員正科級別的工資。

二、職務與級別對應表

《公務員職務與級別管理規定》

第二章職務與級別設置

第五條公務員職務根據規定的機構規格、編制限額、職位等設置。

公務員職務名稱應當與機構規格相一致。

第六條公務員職務分為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

第七條領導職務層次由高至低依次為: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

第八條綜合管理類的領導職務根據憲法、有關法律法規、職務層次和機構規格設置確定。

第九條非領導職務在廳局級以下設置。

第十條綜合管理類的非領導職務由高至低依次為:巡視員、副巡視員、調研員、副調研員、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科員、辦事員。

第十一條公務員級別由低至高依次為二十七級至一級。

第十二條公務員領導職務層次與級別的對應關系是:

(一)國家級正職:一級;

(二)國家級副職:四級至二級;

(三)省部級正職:八級至四級;

(四)省部級副職:十級至六級;

(五)廳局級正職:十三級至八級;

(六)廳局級副職:十五級至十級;

(七)縣處級正職:十八級至十二級;

(八)縣處級副職:二十級至十四級;

(九)鄉科級正職:二十二級至十六級;

(十)鄉科級副職:二十四級至十七級。

副部級機關內設機構、副省級市機關的司局級正職對應十五級至十級;司局級副職對應十八級至十二級。

第十三條綜合管理類公務員非領導職務與級別的對應關系是:

(一)巡視員:十三級至八級;

(二)副巡視員:十五級至十級;

(三)調研員:十八級至十二級;

(四)副調研員:二十級至十四級;

(五)主任科員:二十二級至十六級;

(六)副主任科員:二十四級至十七級;

(七)科員:二十六級至十八級;

(八)辦事員:二十七級至十九級。

副部級機關內設機構、副省級市機關的巡視員對應十五級至十級;副巡視員對應十八級至十二級。

拓展資料

專業技術職稱

是指經國務院人事主管部門授權的部門、行業或中央企業、省級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機構評審的系列專業技術職稱。專業技術職稱的專業范圍領域基本涵蓋國民經濟生活的各行各業,例如工程、醫學、會計、教育、科研等。評審對象包括在事業單位,醫院,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中從事管理、教學、科研、工程技術、設計、駕駛操作等工作的專業人員,具有教學、研究系列職稱的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三章職務與級別

第十四條 國家實行公務員職位分類制度。

公務員職位類別按照公務員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國務院根據本法,對於具有職位特殊性,需要單獨管理的,可以增設其他職位類別。各職位類別的適用范圍由國家另行規定。

第十五條 國家根據公務員職位類別設置公務員職務序列。

第十六條 公務員職務分為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

領導職務層次分為: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

非領導職務層次在廳局級以下設置。

第十七條 綜合管理類的領導職務根據憲法、有關法律、職務層次和機構規格設置確定。

綜合管理類的非領導職務分為:巡視員、副巡視員、調研員、副調研員、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科員、辦事員。

綜合管理類以外其他職位類別公務員的職務序列,根據本法由國家另行規定。

第十八條 各機關依照確定的職能、規格、編制限額、職數以及結構比例,設置本機關公務員的具體職位,並確定各職位的工作職責和任職資格條件。

第十九條 公務員的職務應當對應相應的級別。公務員職務與級別的對應關系,由國務院規定。

公務員的職務與級別是確定公務員工資及其他待遇的依據。

公務員的級別根據所任職務及其德才表現、工作實績和資歷確定。公務員在同一職務上,可以按照國家規定晉升級別。

第二十條 國家根據人民警察以及海關、駐外外交機構公務員的工作特點,設置與其職務相對應的銜級。

閱讀全文

與事業行政最高當什麼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包菜和醋能做什麼事業 瀏覽:114
如何認識經濟的概念 瀏覽:307
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哪裡辦 瀏覽:525
蘭州疫情健康證明怎麼辦理 瀏覽:203
美女看守所逃跑什麼電視劇 瀏覽:217
幸福西餅2021年全國有多少家門店 瀏覽:221
九九年出生的男孩婚姻如何 瀏覽:519
鄉村愛情小爽扮演者多少歲 瀏覽:199
健康管理師工資待遇怎麼樣 瀏覽:485
考過健康管理師證書後如何深造 瀏覽:365
有什麼美女角色特別多的手游 瀏覽:670
為什麼北歐國家都很幸福 瀏覽:443
逆藤小說講的什麼故事 瀏覽:467
怎麼知道事業單位招聘具體工作 瀏覽:171
故事集的賣點怎麼寫 瀏覽:245
法國的經濟作物有哪些 瀏覽:129
美女拿手的菜有哪些 瀏覽:481
為什麼女的不讓男的看美女 瀏覽:668
奶奶身體健康怎麼辦 瀏覽:488
如何做好財富與幸福的決策 瀏覽: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