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雲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02)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推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幸福、民族繁榮與社會進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實行計劃生育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 計劃生育工作堅持以宣傳教育為主、避孕為主、經常工作為主,與發展經濟、勤勞致富、建設文明幸福家庭相結合,依靠科技進步,推進優質服務,實現和穩定人口低增長水平,促進可持續發展。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的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及工作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計劃生育工作和與計劃生育有關的人口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工會、共青團、婦聯及計劃生育協會等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應當協助人民政府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在人口與計劃生育服務與管理、科學研究與應用、對外交流與合作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獎勵。第二章 人口發展規劃的制定與實施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上一級人民政府人口發展規劃,結合當地實際編制本行政區域的人口發展規劃,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制定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的日常工作。
鄉級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轄區內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第七條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做好計劃生育工作。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應當做好本單位的計劃生育工作。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建立有效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服務機制,健全母嬰保健工作制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完善婚前保健、孕產期保健制度,防止和減少出生缺陷,提高生殖健康水平,保障邊遠、貧困和少數民族地區公民享有計劃生育的技術服務。第九條 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度,單位法定代表人責任制度,生育、節育與生殖保健合同管理制度和計劃生育一票否決制度。第十條 計劃生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民政、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部門應當組織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
大眾傳媒應當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社會公益性宣傳。
學校應當以符合受教育者年齡、心理特徵的方式,在學生中有計劃地開展生理衛生教育、青春期教育和性健康教育。第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所屬各工作部門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受同級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的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組織和公民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由所在地的鄉級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計劃生育工作機構負責。第十二條 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由其戶籍所在地和現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負責管理,以現居住地為主。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納入本行政區域內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
縣級以上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勞動和社會保障、衛生、建設等行政部門應當配合同級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第十三條 鄉級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設立計劃生育工作機構,配備專職計劃生育工作人員。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配備計劃生育宣傳員。
村民小組和居民小組設置計劃生育服務員。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工作人員管理本單位的計劃生育工作,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設立計劃生育工作機構。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逐步提高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投入的總體水平,切實保障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必要的經費。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給予重點扶持。
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安排必要的經費,保障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
禁止截留、剋扣、挪用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第十五條 計劃生育宣傳員的報酬,由各級財政列入計劃生育事業費中解決。
計劃生育服務員的報酬,主要由鄉鎮、城市街道辦事處解決,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給予補助。
2. 計劃生育
你好,根據我國計劃生育法,非婚生子女是應該受到處罰的,處罰的額度要根據夫妻雙方生育的年齡來決定,這種處罰是由計劃生育委員會來執行。 但是如果你們把生育小孩的事情隱匿好,做到不被外人所知,那麼一般是不會有問題的。 還有你的事情從法律和政治的角度都不會影響到你繼父的工作,可能有的地方比較世俗傳統,會不利於當事人的名聲。 小孩打預防針是他的權利,醫院沒有理由拒絕,也不會一味地索要結婚證,沒有結婚證不給打預防針還沒聽說過。 所以,你要正視現實,盡量做到保密,也不要影響到小孩的健康發育。
3. 計劃生育新政策
《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辦法》規定,不符合《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八條的規定,夫妻共同生育超過兩個子女,或者未婚生育子女的公民,應當依法繳納社會撫養費。社會撫養費的徵收,由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作出書面徵收決定,社會撫養費的具體徵收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具體金額各地不一。可向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咨詢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