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鄉鎮衛生院是哪類事業單位,待遇好嗎
鄉鎮衛生院屬於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全額財政。同是地方醫院,縣一級醫院屬於公益二類,差額財政,但是縣醫院有很強創收能力,拿到手反而比全額鄉鎮衛生院工資高不少,就是人比較辛苦。
鄉鎮衛生院屬於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全額財政。同是地方醫院,縣一級醫院屬於公益二類,差額財政,但是縣醫院有很強創收能力,拿到手反而比全額鄉鎮衛生院工資高不少,就是人比較辛苦。
所以鄉鎮衛生作為一類事業單位院蠻好的,祝你好運!!!
B. 鄉鎮衛生院是哪類事業單位,待遇好嗎
我女朋友就是在鄉鎮衛生院上班,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鄉鎮衛生院一般情況下是基層衛生系統事業單位性質的單位。
衛生系統事業單位主要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補款事業單位兩種,目前自收自支的鄉鎮衛生院事業單位還是比較少的。主要原因是鄉鎮本來就很難留住人才,如果沒有了事業單位作保證,更難吸引人,留住人才,穩定人才隊伍。
至於待遇,鄉鎮衛生院人員和很多公立醫院一樣分為兩種。包括在編人員和編外人員。在編人員就是有事業單位編制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工資按照普通事業單位發放,絕大部分包括基本工資,職稱工資,和與單位收入有關的績效。這個各地情況不一樣,從2000元到8000都有,但是西部貧困縣大部分在編人員也在4000以上。收入比相同級別的鄉鎮公務員要高很多。
另外就是編外人員,也就是聘用人員。他們一般是鄉鎮衛生院為解決醫務人員不足問題,自主招聘的一些醫生和護士,他們的工資主要靠醫院的營業收入來分配,一半工資都不會太高,福利待遇也會差很多。流動性也很大。
總的來說鄉鎮衛生院屬於最基層的衛生系統,待遇肯定沒有縣級及以上單位工資待遇高,當然要求條件也低一些。在衛生系統待遇肯定不是太好,收入較低,工作也辛苦。
1、鄉鎮衛生院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鄉鎮衛生院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而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卻被劃分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這主要是由於鄉鎮衛生院的公益服務屬性決定的,它承擔著農村醫保的大部分公益職能,確保新農合政策在基層的落實,以及農村公共衛生、 社會 保健、家庭醫生等國家政策的貫徹執行。相比較而言,其經營、贏利模式反倒是其次,雖然有的鄉鎮衛生院非常有名。
2、鄉鎮衛生院是差額事業單位: 根據財政供養方式劃分,鄉鎮衛生院和大部分醫療機構一樣,都是差額事業單位,使用的是差額事業編制。其差額比例,由地方政府根據其收入情況,具體劃分,並按現狀進行調整。
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鄉鎮衛生院是唯一的差額供給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3、鄉鎮衛生院從業人員的工資收入,除財政供給保障的部分之外,醫院贏利也佔了一部分。 醫院經營情況差的,主要收入以財政供養為主;經營情況良好的,個人收入中獎金福利所佔比重相應增大。因此,從實際收入來講,鄉鎮衛生院的正式職工,其個人收入最低水平與同地區事業單位人員持平,如果衛生院經營狀況良好,其收入就高於事業單位人員,甚至翻倍,也是正常的。
鄉鎮衛生院屬於衛生計生委下屬的事業單位,有些地方衛生院發展的不錯,收入好,一般這樣的都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絕大部分鄉鎮衛生院都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
還有一些地方衛生院發展的特別差,都沒有人去看病,沒有收入,人員工資全部財政負擔,有的地方已經改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至於待遇好不好,這個地方差異很大,就是看醫院的發展了,醫院看病人多,收入就好,待遇自然就好,沒人看病,也就沒收入了,待遇好不了。當然了,物極必反,窮的讓當地政府給你改成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這樣就會待遇好了。
鄉鎮衛生院收入以前確實不高,但是現在國家推家庭簽約醫生,分級診療,國家的目的是想以後病人看病先在基層,也許以後基層醫院收入就高了,不過誰說的准呢。
首先鄉鎮衛生院屬於醫療衛生類事業單位,一般是全額撥款,但是很多鄉鎮衛生院因為績效好,效益高也是可以發放獎金的,但必須在規定范圍內發放,有些衛生院因為績效低,待遇差,很難留下人才,一般大專生和中專生在衛生院,但也有很好的衛生院,本科生也是有的,一般是編制內的,我的大學同學就回自己家鄉,到當地衛生院上班,待遇還可以,效益也不錯,有各種補貼,當然還是編制內的。
對於在大城市的衛生院一般都不錯,待遇好,效益高。但在西部一些偏遠的,經濟不發達的省份,就不一樣了,在這些西部省份,有些鄉鎮衛生院待遇還是有待提高的,有些衛生院工作人員一個月工資不到3000元,如果是合同制的話,那就更低了。
所以,要想待遇高,還是要往發達地區跑,工資高,獎金高,而在一些偏遠的衛生院,每月發工資後,還不知道怎麼用,因為沒有用錢的地方,天天出門就看見大山,想要出門用錢,可能還要走一段路。
鄉鎮衛生院屬於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全額財政。同是地方醫院,縣一級醫院屬於公益二類,差額財政,但是縣醫院有很強創收能力,拿到手反而比全額鄉鎮衛生院工資高不少,就是人比較辛苦。
那鄉鎮衛生院待遇怎麼樣,和一般事業單位工資基本上一樣的,就是多了教戶津貼300元左右,鄉鎮津貼200+工齡(每個工齡10元),職稱工資(基層混編混崗事業人員是沒辦法評職稱的)。我們這個五線小縣城工資下來4500左右,房價3000不到,其實挺幸福的。
在鄉鎮衛生院有什麼優勢?一是待遇好,工資在全縣屬於中等偏上。二是工作清閑,壓力小,但凡有病人看病基本上推到縣醫院了,因為有財政兜底,工作績效不和工資掛鉤。三是鄉鎮衛生院人員少,中高級職稱多,閑時間多,職稱上去了就可以選擇跳槽。
所以鄉鎮衛生作為一類事業單位院蠻好的,祝你好運!!!
我是一名工作二十一年的鄉鎮衛生院的工作人員,鄉鎮衛生院屬於基層醫療單位,屬於一級醫療衛生單位,現在,凡能考上鄉鎮衛生院的職工工資都屬全額拔款的,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公共衛生工作,家庭簽約服務,分級診療工作等,越來越重視基層醫療單位。在考職稱無論是在評評條件還是年限上.還是職稱指標指數上都有明顯的傾向,現在好多縣級醫療單位的職工考上職稱後在評職稱無望時,都會調入戶鎮衛生院工作。
鄉鎮衛生院的工作很辛苦,待遇呢,現在都有鄉鎮補貼,工資下來比基層醫療單位還多。工作中也有加班,值班的情況,但要比綜合醫院要清閑的多。
國家越來越重視為鄉鎮衛生院培養人才,現在有脫產培養全科醫生,還有千名醫生下基層活動帶幫基層醫生,總之,我覺得鄉鎮衛生院的待遇還可以吧。
鄉鎮衛生院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已明確,未來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和高校,將逐步取消編制,變為合同制管理模式,其人員將被剝離體制推向市場,但單位的事業單位屬性不會改變(基本上被劃為公益二類)。改革後的公立醫院,將更加依賴市場生存,在人才的流動等方面變得更加自由、通暢。
雖然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將面臨市場化的改革,但鄉鎮衛生院卻獨善其身, 被劃為了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行列。國家將鄉鎮衛生院繼續保留在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行列,更多看重的是農村醫療政策的穩定,對於其經營的考慮倒在其次,畢竟,隨著農村新農合的全面實行,鄉鎮衛生院作為政策的保障機構,需要承擔一定的 社會 責任。
有意思的是,盡管鄉鎮衛生院被劃為了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但卻獨樹一幟差額撥款,沒有享受其他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的全額撥款政策,顯得非常另類。由於是差額撥款,其人員的工資待遇,一部分由財政供養補貼,另外一部分則依靠醫院自身的經營收入承擔。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收入上的差距。效益好的,五六千上萬的月收入都有,效益不好的,月入兩三千的不在少數。因此,如果你要問鄉鎮衛生院效益好嗎?小公只能告訴你, 看情況 。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咨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鄉鎮衛生院是縣或鄉設立的一種衛生行政兼醫療預防工作的綜合性機構,其任務是負責所在地區內醫療衛生工作,組織領導群眾衛生運動,培訓衛生技術人員。 並對基層衛生醫療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和會診工作。是農村三級醫療網點的重要環節,擔負著醫療防疫,保健的重要任務,是直接解決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一關。
醫院的種類按 醫療 技術水平劃分:
1 三級醫院 主要指全國、省、市直屬的市級大醫院及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
2 二級醫院 主要指一般市、縣醫院及省轄市的 區級醫院 ,以及相當規模的工礦、企事業單位的 職工醫院
3 一級醫院 主要指農村鄉、鎮衛生和城市 街道醫院
隨著國家每年的醫改還有逐年加強分級診療,國家開始重視起下面的醫院,並且給予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要讓「小病不出縣,大病不出省」目前的待遇比以前好多了,如果你想生活的安穩點還是不錯的。
首先,鄉鎮衛生院屬於衛生局下屬的公益事業單位,裡面的工作人員分為有編制的在編人員,和無編制的合同工。在鄉鎮醫院裡面有無編制,區別是很大的。
至於待遇問題,這個就和醫院所在地的人口情況和經濟情況有關了。
什麼樣的人適合去鄉鎮醫院?
相比於現在的縣市一級的醫院,鄉鎮醫院招聘的要求會比較低。現在縣醫院臨床專業基本上只要好學校的本科,或者碩士。市醫院現在臨床專業基本上都是碩士起步了,三甲醫院之類的最低博士起。
而鄉鎮醫院的要求就比較低了,基本上臨床本科就可以進,像檢驗、影像、葯學之類的輔助科室,基本上專科就可以了。
現在醫院考研難度太大,而且學習時間長,最低本科畢業都要8年,碩士、博士基本上都要十幾年。所以如果堅持不下來,或者是家庭情況不太好的,建議去鄉鎮衛生院。尤其是專科醫學生,又不想專升本考研的醫學生,更建議考這里。
雖然收入不算太高,不過一般在四千左右,在鄉鎮這種五線城市都不算的地方,四千左右的工資可以生活的很幸福。但是你以後的生活質量、後續發展之類的肯定不能和你讀研、讀博在大城市的同學比。
當然,如果你准備進鄉鎮衛生院 ,建議最好考上編制。
有無編制在鄉鎮衛生院有啥區別?
主要區別在於工資和福利待遇。鄉鎮醫院是衛生局下屬的公益事業單位,所以有編制的人員待遇按鄉鎮公務員走,在加上還有醫院本身的收入,所以工資一般比鄉鎮公務員高。
但是比公務員好考,同樣都是 鐵飯碗。 而沒有編制的合同工就差點了,沒有財政補貼,只有醫院發的工資。而鄉鎮醫院的收益普遍不高 所以合同工的工資也不高。
哪些鄉鎮衛生院待遇比較好?
這個主要跟是否是全額財政補貼,還有就是當地經濟情況。首先是在經濟比較差的偏遠地區,這些地方的鄉鎮衛生院基本上都是全額財政補貼,醫生收入和醫院收入沒有關系,所以一般相對較高。
經濟一般的地區,這種地方的鄉鎮衛生院有些是差額財政補貼,醫生收入和醫院收入有關,一般較低一點。
經濟很好的地區,這種地區的鄉鎮衛生院很不錯。雖然是差額財政補貼,但是醫院收入高,所以醫生收入也高。尤其是對於合同工而言,這里更好。
所以選擇鄉鎮衛生院時,最好考慮一下以上問題。
最後再啰嗦一句:目前由於基礎醫療衛生資源缺乏,國家政策正在向這邊傾斜,所以鄉鎮衛生院在以後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本人在鄉鎮衛生院工作三十餘年,在鄉鎮衛生院最困難時期擔任過領導職務,那時還說不上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叫自負贏虧集體事業單位,能夠運行良好的衛生院免強發的起工資,但各種福利幾乎為零,稍有積余的單位領導會動員職工積資就作為改善工作條件,運行不好的單位幾乎處於半解體狀態,職工自找門路。這些年國家開始重視衛生,撥款增加,但是花樣翻新,隨著國家對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視,鄉鎮衛生院建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三天兩頭的各類裝修擴建,我所知道的有些鄉鎮衛生院才新建不到十年牆群地磚裝修就換了二次,據說是顏色格調不符要求。但職工待遇仍須以業務收入為支撐,待遇同其他單位仍有很大差距,過去疾控部門的很多業務現在都已下放給鄉鎮衛生院(主要是不收費)。但現在基層衛生院的各種規定動作增加如業務開展門類減少,葯品零加價及各類公衛工作,感覺鄉鎮衛生院成了衛生行政部門完成各項 游戲 的的道具,然後主管部門領導就可陞官領貝賞,我們現在的家庭醫生制度就是這種現狀,毫無實際意義。
C. 衛生事業單位包含哪些類型
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衛生類事業單位主要包括各級各類醫院、鄉鎮衛生院、婦幼兒童醫院、疾病控制中心、衛生監督局、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食品葯品監
D. 衛生事業單位有哪些部門
體制內的整個衛生系統,除了行政主管部門之外,都是事業單位。
包括各類醫院以及血站、防疫站、婦幼保健站等。
E. 醫療事業單位有哪些崗位
1.醫療可以分為醫療事業單位和衛生事業單位。通常情況下,人民醫院,婦幼保健站,中醫葯,各鄉鎮衛生院等部門是醫療事業單位。而疾控中心 ,衛生局衛生執法監督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等是屬於衛生事業單位。而且醫療事業單位是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屬於差額撥款事業單位。
2.醫療事業單位考綜合應用能力和衛生類職業能力傾向測驗這兩科。事業單位的考試是競爭性選拔考試,按照不同類別的確定考試的內容,主要考查工作崗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
醫療事業單位有哪些崗位
F. 一類事業單位和二類的區別是什麼
一類事業單位和二類的區別是:
1、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不同。
一類事業單位基本都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二類事業單位並不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
2、收費職能不同。
一類事業單位收費只能不具備。二類事業單位只有部分的收費職能。
3、財政供給方式不同。
一類事業單位屬於財政全額供給。二類事業單位屬於財政差額供給。
一類和二類事業單位的部門有:
1、一類事業單位包括:中小學、聾啞學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考試院、科教所、公共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科技館,情報所、體彩中心、福彩中心、疾控中心、防疫站、福利院、血戰、救助站、鄉鎮衛生院、法律援助中心、婚姻登記所等。
2、二類事業單位包括:普通高中、高職高專、高校、電大、老年大學,幼兒園、文化宮、公園、體育館、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公立醫院等。
G. 衛生院的編制是什麼編制
鄉鎮衛生院的編制是事業編制。但是如果您不是通過事業編考試進去的,直接簽合同工作的就是勞務派遣,要看你進入工作的方式是哪一種。在編制上,《中央編辦衛生部財政部關於印發鄉鎮
衛生院機構編制標准指導意見的通知》有明確界定,鄉鎮衛生院是基層公益性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屬於一類公益事業單位。
事實上,鄉鎮衛生院編制人員按照服務人口1‰左右的比例核定,具體以各省市實際為准。除此之外,鄉鎮衛生院的人員配備要以一專多能為原則。
根據實際情況,在編制總額中預留部分編制專門用於配備農村急需的醫療衛生專業人才。鄉鎮衛生院後勤服務工作應逐步實行社會化。
鄉鎮衛生院不像縣級以上的醫院,具有較強的經營性質,所以既便下一步改革,要求醫院脫離體制,鄉鎮衛生應該都不會受影響,可以穩穩保證體制身份。
鄉鎮衛生院機構編制由機構編制部門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其他部門和社會組織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干預,下發文件和部署工作不得有涉及鄉鎮衛生院機構和人員編制方面的內容。嚴禁挪用和擠占編制。人員編制實行動態管理,每5年重新核定一次。
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它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
其上級部門多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政府職能部門,其行為依據有關法律,所做出的決定多具有強制力,其人員工資來源多為財政撥款。事業單位的登記在編制部門進行。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聘用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後,事業單位進行人事仲裁。
法律依據:
《中央編辦衛生部財政部關於印發鄉鎮衛生院機構編制標准指導意見的通知》 第四條 鄉鎮衛生院是基層公益性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屬於一類公益事業單位。
H. 衛生系統的行政單位有哪些
衛生行政部門是指各級政府中負責醫療衛生行政工作的部門,比如我們常提到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各省、自治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各市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2018年,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改制組建衛生健康委員會。)衛生行政部門負責醫療衛生方面的政策、環境工作,具體的執法、業務工作由下屬事業單位等實施,下屬事業單位包括負責行政執法的衛生監督局(所),負責傳染病、慢性病預防控制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前叫衛生防疫站),負責婦幼衛生的婦幼保健院,還有各級醫院、鄉鎮衛生院等。縣級以上衛生行政機關負責查處所轄區域內的違反衛生法律、法規、規章的案件
1、縣級以上衛生行政機關負責查處所轄區域內的違反衛生法律、法規、規章的案件。
2、省級衛生行政機關(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可依據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和本地區的實際,規定所轄區內管轄的具體分工。
3、衛生部負責查處重大、復雜的案件。
4、上級衛生行政機關可將自己管轄的案件移交下級衛生行政機關處理;也可根據下級衛生行政機關請求處理下級衛生行政機關管轄的案件。
5、兩個以上衛生行政機關,在管轄發生爭議時,報請其共同的上級衛生行政機關指定管轄。
6、衛生行政機關發現查處的案件不屬於自己管轄,應當及時書面移送給有管轄權的衛生行政機關。受移送衛生行政機關應當將案件查處結果函告移送的衛生行政機關。受移送地的衛生行政機關如果認為移送不當。應當報請共同的上級衛生行政機關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7、上級衛生行政機關在接到有關解決管轄爭議或者報請移送管轄的請示後,應當在十日內作出具體管轄決定。
I. 鄉衛生院是什麼性質的單位
鄉鎮衛生院是縣或鄉設立的一種衛生行政兼醫療預防工作的綜合性機構,其任務是負責所在地區內醫療衛生工作,組織領導群眾衛生運動,培訓衛生技術人員。
鄉鎮衛生院屬於事業單位,目前還是使用國家編制,但帶有一定的企業性質(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原來有計劃轉為企業單位,自從爆發「非典」之後國家又加以重視,辦公經費由財政撥付。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後又更加重視,重民生,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要求每個鄉鎮都要建設一個衛生院。
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鄉鎮衛生院是唯一一個被劃分為公益一類的差額事業單位。差額事業單位具備一定的生產經營職能,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部分職能可能由政府購買服務代替,或者是可以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單位,是典型的公益二類事業單位。
但是,由於鄉鎮衛生院承擔的新農合、分級診療等基礎性公共衛生服務,又是典型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屬性。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就是指承擔基礎衛生、教育、文化、科研等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這也是事業單位今後的主要職能和存在模式。
鄉鎮衛生院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根據經營狀況,確定撥款比例。經營收入狀況差的,99%也叫差額撥款;經營狀況良好的,5%也叫差額撥款,其性質是一樣的。財政撥款部分,除了基礎建設、設施配備維護外,主要是每年的人頭經費和工資待遇。
由於鄉鎮衛生院多少都有些經營收入,因此,相對於其他事業單位來講,所需要的經費和工資都有財政兜底,反而衛生院的經營收入,可以作為績效和獎金,其待遇反而比其他事業單位人員略高。
J. 鄉鎮衛生院單位性質怎麼填
法律分析:鄉鎮衛生院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鄉鎮衛生院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而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卻被劃分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這主要是由於鄉鎮衛生院的公益服務屬性決定的,它承擔著農村醫保的大部分公益職能,確保新農合政策在基層的落實,以及農村公共衛生、社會保健、家庭醫生等國家政策的貫徹執行。相比較而言,其經營、贏利模式反倒是其次,雖然有的鄉鎮衛生院非常有名。
法律依據:《鄉鎮衛生院管理辦法(試行)》 第三條 鄉鎮衛生院是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樞紐,是公益性、綜合性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政府在每個鄉鎮辦好一所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