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這么多人選擇報考事業單位,是因為比公務員更有吸引力嗎
㈡ 公務員編制和事業單位編制最大的區別是什麼為什麼這么多人想去考公務員
公務員編制和事業單位編制最大的區別是什麼?為什麼這么多人想去考公務員?
以上大致就是這么多人考公的原因吧。
㈢ 公務員編制和事業編制的區別是什麼
有身份、工作內容、穩定性、收入四大方面的區別:
一、公務員和事業編的身份區別
(一)公務員,全稱為國家公務員,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通過國考、省考、選調生招錄。
(二)事業編制,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通過事業單位招考或者事業編人才引進招錄。
這些官方定義因為用詞太「官方」,不容易理解,我們用不準確但好理解的大白話講講:
事業單位就是設置為公共事業幹活兒的,行政機關是負責管理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
二、公務員和事業編的工作內容區別
(一)公務員的工作
公務員從事綜合管理工作、行政執法工作和專業技術工作。
覺得這還是太抽象了,看不懂對吧?再來通俗一點解釋:
1.綜合管理工作,就是大家印象中最普遍的公務員工作,一般就是制定政策、推進落實、督導檢查、行政審批等等。比如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製造2025》,福建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意見》,石家莊市政府出台《石家莊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濟寧市兗州區人民政府擬徵收土地公告。這些都是公務員的日常綜合管理工作。
2.行政執法工作,說到這個大家第一印象可能是城管在街上追逐小販,其實這個只是一小部分。我們日常接觸到還有很多,比如交警大隊的執法人員對違停機動車貼罰單,比如市場監管局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對疫情期間亂漲價的商家罰款,比如生態環境局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對排污企業責令停產整頓,這些都是行政執法工作。
3.專業技術工作,這個在公務員群體里最少,跟老百姓也最遠,除了飛行器駕駛、船舶輪機等崗位,大家最熟悉的一般是法醫,他們勘察現場還有對屍體進行解剖出具屍檢報告這些,都是專業技術工作。
(二)事業編的工作
1.文化、教育、衛生
這個最容易理解,我們最熟悉的電台、電視台、報社、博物館之類文化單位,都是事業單位,他們的正式工作人員都是事業編(當然,他們也有下屬企業和企業身份人員)。幼兒園、中小學、高校之類的教育單位的正式工作人員是事業編身份。鄉鎮衛生院、醫院、疾控中心之類衛生單位正式工作人員是事業編身份。另外,以前很多科研機構也是事業單位,現在大部分已經改制為企業,只有少數保留事業單位性質。
2.行政執法
前面我們提到了公務員有行政執法職能,事業編怎麼也有了呢?這是因為很多地方行政編(公務員)不夠用,需要委託下屬事業單位行使行政執法職能。比如一個縣的農業農村局,總共可能就十一二個行政編制。根本沒有能力進行執法活動,這時候,一般會下設一個農業農村執法大隊,委託其行使執法職能。行政執法隊伍因為歷史原因導致編制構成復雜,目前有事業編、參公、公務員三種身份,不同系統甚至不同地區都有不同。
3.社會管理與服務
我們平時到市民中心去辦事,去公積金中心辦事,去街道辦事處辦事,負責收材料蓋章制證的人員,相當一部分是事業編編(還有很多臨時工)。當然,也有很多單位的服務中心是公務員在做,這和上面的行政執法一樣,還是涉及行政編制是否充足的問題。
三、公務員和事業編的穩定性區別
公務員,是目前穩定性最高的體制內身份,一般很難被砸飯碗。以2018年國家機構改革為例,各系統幾十個行政單位合並、拆分、隸轉甚至取消,但是這些行政單位的公務員,沒有任何人丟身份或者丟飯碗。
事業編,這個是最復雜的。國家目前正在進行的事業單位改革最終目標是甩掉三千萬事業編制人員這個大累贅。事業單位不是行政機關,本來就是因為需要幹活兒設置的單位,後來異化為衙門,反而被人當作正常,這是不正常的。最近幾年的改革就是讓事業單位回歸正常。比如2018年機構改革中明確要求事業單位不得稱「局委辦」,很多名為某某局的事業單位(包括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都摘了帽子,這被稱為「局改中心」。比如高速公路管理局改為了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園林管理局改為了市政園林事務中心,房管局改為不動產登記中心等等。
其次,去編制化,各省已經悄悄搞了很多年了。大多數人沒注意罷了,學校醫院新進人員沒編制早已經是常態化,很多事業單位招考根本不提編制這個事兒,很多人考上後以為自己有編制,其實沒有編制或者編制不在個人。這個各地具體名義不同,有非實名人員控制數、報備員額制或者總量備案制等等各種表述,本質是一樣的。
最後,改革後事業單位一部分轉企業(設計院,檢測機構之類),一部分轉參公(社保中心,執法隊之類),一部分保留事業單位性質,工作人員佔用編制但不擁有編制的員額備案制或者直接人事代理(比高校、醫院)。
四、公務員和事業編收入區別
收入是大多數人最關心的問題,一般來說事業編教師收入不低於公務員平均收入,這個在全國是可以基本落實的。一旦某地達不到公務員平均水平,當地教師一般就會馬上有上訪甚至其他更極端的行為。這導致很多地區教師收入是高於公務員的,以鄭州市為例,當地公務員年到手9萬左右,當地中小學老師年到手12萬左右。
醫院正式在編人員收入更是秒殺公務員收入,一般最少是當地公務員的2到3倍,這個大家都知道,就不用多說了。
那是不是所有事業編人員收入都高於公務員呢?答案是否定的。比如最常見的開發區管委會,既有公務員也有事業編。這種單位的同級別事業編收入一般只有公務員的80%左右。類似的還有各種承擔行政執法、社會管理與服務的事業單位,一般其正式人員收入也是略低於同級公務員的。
㈣ 事業編制和公務員差別大么
事業編考試和公務員編制考試是我們比較常見的公職類考試類型,但是對於很多考生來說,不是很清楚他們之前的區別有哪些?為此做了相關的整理,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僅供參考。
什麼是事業編和公務員
公務員是行政編制,財政全額撥款。
事業編制分三種,財政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
事業編和公務員的區別
1、經費來源不同。
2、升遷不同。公務員除了熬年頭,即工齡長薪級工資漲,就只能升職才能漲薪水。
而事業單位,除了熬年頭,升職之外,還可以通過職稱聘用來漲工資,比如中級職稱相當於正科工資。就說你專業扎實,你收入也不必你上司少,甚至還高。
3、公務員升遷機會大,而且可以一直升,直到頂。事業單位基本都是行政機關下面的二級單位,所以升遷機會很少,因為職數少。
4、事業單位未必工資比公務員低,一是看哪個單位,比如煙草專賣就比公務員多得多,二是你自己努力考職稱,副高相當於副處待遇,很不錯的。畢竟基層公務員一輩子混到副處的很少。當然我指的是基層。省市和國家的除外,省里公務員起步就是處級。
事業編制是什麼?
開放分類: 社會、政治
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所使用的人員編制。適用單位主要有:科研單 位、教育單位、文化單位,新聞、廣播、出版單位,衛生單位,體育單位,勘察設計單位,農業、林業、水利和氣象單位,社會福利單位,環境保護單位、交通、城 市公用等其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列入事業編制的單位,其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活動經費的開支渠道除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的經費,採取自 收自支,差額補貼等辦法。
【事業編制的分類】
1、事業編制可分為全額事業編制、差額事業編制和自籌自支事業編制三種,全額編制又叫全額財政撥款事業編制,參照公務員管理,基本待遇與公務員一致,多為一 些公益性事業單位和部分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如城管、學校、農技站等。差額事業編制,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掛鉤,如醫院和 部分景點等。自籌自支事業編制,實際上與企業差不多,待遇和經營狀況息息相關,多為一些服務型事業單位,如賓館、培訓中心、設計室等。
2、事業編制一般都是要考的,比如煙草局、海關、檢察院之類。
3、以前有經濟警察、現在的港口警察、鐵路警察等,他們是事業編制,現在不允許出現這樣的編制,現在警察中的公安就要求統一編制,即是公安即是公務員。
公務員編制的待遇最穩定。
事業編制分三種:1、全額撥款事業;2、差額撥款事業;3、自收自支事業
其中,以1為最穩定,但工資較少;2的待遇形式比較靈活,電台、電視台等都屬此類,雖然財政撥款只佔一部分,但每月拿錢卻很多;3不是財政撥款,退休時拿 的是和企業職工一樣的養老保險退休金。退休後,上述四種待遇每年增加的生活補貼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務員、全額、差額、自收自支。
事業編制的和公務員待遇是不一樣的,事業編制比公務員待遇低。但是還是國家工作人員。
從金碗到鐵碗,公務員似乎已經成為了時下年輕人最優的職業選擇,進了機關就如同嫁入豪門一樣,不管大家懷著怎樣的就業心態。然而大家只知道龐大的考公人員 中學生是主體,因為他們有著迫切的就業要求;還有一些是在職但工作不穩定的企業人員,主要想獲得一份安逸穩定的工作;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群體就是機關事業 編人員,他們在以公務員為主體的機關中,干著與公務員一樣甚至更多更累的工作,拿著比公務員少的工資,承受著幾乎沒有晉升空間的職業壓抑感,忍受著從低級 到高級公務員們暗地裡的歧視,對外還要強顏歡笑的接受外界對機關幹部群體的羨慕,整日為職稱考試、外語考試、計算機考試辛苦備戰,還要被逼加入到千軍萬馬 中勇闖「考公」獨木橋。
㈤ 公務員和事業編制哪個更好
1、公務員編制會更好,公務員編制的人更容易獲得提拔的機會,體制內的人身份很重要。
2、公務員編制,公務員以前叫幹部,後來改叫公務員了。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
3、事業編制,事業單位本質是社會服務組織,介於行政機構和企事業單位之間,分為全額撥款、參照公務員、自收自支、財政補貼。如學校、醫院等都是事業單位。
4、公務員每月大概比事業編多一千塊錢,而且公務員每年發14個月工資,事業單位每年發13個月工資,公務員副科級有600員左右的車補,事業編則沒有,即便是每個地方工資水平不同,但都大同小異,除了工資以外,升遷待遇也有所差別,簡單地說,公務員只要是沒有違法亂紀,工作四五年以後,即便是級別上沒有上升,但是你的工資待遇也會提高,享受上一級的待遇,比如說你是科員,五年後即便是你還是科員,但是你的工資已經是相當於副科級了,而事業單位則不一樣,除非你能晉升,要不然你一直就是科員的工資待遇。
這就是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一些區別,雖然話說的有些直白,沒有那麼多官腔,但是道理是一樣的。
㈥ 為何「考公」、「考編」成熱潮「公務員」和事業編對比,哪個更「鐵」
公務員和事業編的薪資水平都處於中等偏上的,同時兩者的勞動強度不算太高,而且穩定性強,工作內容固定,工作環境也穩定。
總的來說,公務員是優於事業單位的,但還要看個人的興趣愛好,職業規劃等等,未必公務員就是比事業單位更適合的。
㈦ 為什麼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人越來越多了
我國每年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人數都很多,為什麼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人越來越多?我覺得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穩定
首先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都是國家體制內的單位,非常穩定,一般不犯什麼大錯,不會被開除,相對在外面的私人企業來說,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也比較規范,五險一金會給交齊,各種規章制度也比較完整,只要干好自己的事情,通常不會有什麼問題。在事業單位或者公務員崗位都有兩種選擇,一是非常努力的上進,二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平穩的做事都可以,就算沒有辦法升到很高的位置,但是十分穩定的工作就會讓人有安心感。但是在民企或者私企就要擔心會不會被開除,有沒有業績以及工作做久了,會不會因為工資過高被開之類七七八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