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考上教師編制或者事業單位編制,不去的話,有什麼影響
如果考的事業單位已經公示了,而到期沒有去報道的話,是會被計入誠信檔案的。
計入誠信檔案是會影響以後幾年公職類考試的。所以如果考上事業單位卻又不打算去上班的話,在面試結束後會有主動放棄的機會,在這個環節你自主放棄是不會被計入誠信檔案的。
總的來說,這些單位考上了都可以不去的。但前提是,要在規定的時間或者程序之內放棄資格,才不會給自己以後考試造成影響。
計入誠信檔案一般包括兩個方面:
(1)考生在考試過程(包括筆試、面試)中有作弊、替考等不誠信行為。
(2)在報到環節表現為:有的考生在已經通過筆試、面試、考察、體檢、公示、備案等環節之後又提出放棄錄用資格等行為。
② 事業編如果取消了對教師來說影響大不大
如果教師編制被取消了,對教師的影響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教師取消事業編,可以吸引了大批大學生踴躍加入了教師的隊伍,為教育事業持續不斷的補充新鮮血液。
首先,要處理好可能帶來的高校資金緊張問題。按照「取消事業單位編制,但保留事業單位性質」的說法,高校仍屬二級事業單位,政府不會將其統統推向市場,公共財政仍須全額撥付經費,這與現有公立高校的差額撥款性質並無多大不同。
③ 教師脫離事業單位編制將會產生什麼影響
取消編制後,實行「老人老制度、新人新辦法」原則,取消高校、公立的事業單位編制後,將會逐步縮外人員與編內人員的待遇差別,以後有編無編都一樣了。
今年1月15日,人社部官員在「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動態及熱點問題高峰論壇」上表示,今年重點要研究編制創新改革,特別是高校、公立不納入編制管理後對相關改革的影響。
此次表態相比半年前,意思沒變,但更為務實:從「研究對相關改革的影響」更進一步到「研究人事管理的銜接辦法」。
編制通常是指組織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人事部門制定,財政部門據此撥款,通常分為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目前我國的編制主要是三定:定職能、定、定人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個蘿卜一個坑」,由財政按人頭給行政、事業單位撥款。
有數據表明,目前中國公立在編人員有800多萬,高校在編教職工有233萬餘人,總計約1000萬人。當高校、公立不納入編制管理之後,這1000萬人的人事管理到底該如何銜接?
「可以實行我們一以貫之的『老人老制度、新人新辦法』原則。」蘇海南給出了他的答案:對於高校、公立取消編制的這1000萬人員,一方面可根據其工齡長短大多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只要不嚴重違反單位規章制度就不會被解聘,其中,歸上級組織人事部門管理的幹部仍由組織人事部門管理,其政治等待遇不變;另一方面,先仍按原人頭費撥付財政經費,保證這部分人員的工資福利開支資金來源。新人不再有新編制,依照勞動人事法律法規一律簽訂相應期限的勞動,用高校、合法依規創收的錢開支工資。最終要走向根據高校、提供的公益性服務撥付相應財政資金,與原人員編制完全脫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