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非編制的事業單位和有編制的國企該怎麼選擇
我是體制內的,回答你這個問題:
1.什麼叫編制?用白話說,就是人數或人數限額。一單位的編制,限制死了使用工作人員的最高人數,超過此數的人,除非經單位申請、機構編制部門研究同意,並正式發文增加編制,否則,機構編制部門一律不承認。對個人來說,編制是單位職工花名冊上有你的姓名,由財政部門給你發工資,人社部門有你的個人檔案,並報編制和人社部門實名備案,並審核通過。沒有這些東西,你就是編外的。新進人員現在尤其如此。
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分三類,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人員崗位。編外人員在上述三類別中都沒有你的姓名或者位置。說到底:編外人員最多就是一打工的臨時工。
2.事業單位的編制變動狀況和獲得編制的途徑。目前正在進行全國范圍內的綜合機構改革,行政單位簡單,難度最大的就在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很多,可劃轉行政職能交行政部門,經營性的轉成企業,保留的也要分類管理。可以說,難度極大,力度極大,涉及人數非常多,矛盾也極大。原有事業單位目前正處於劇烈的變動當中。對個人來說,不確定性非常高,單位隨時有可能被劃轉、合並、拆分、撤編、縮編。而各地機構編制委員會主任就是當地政府一把手,即縣長、市長們。有時他們一句話,一個事業單位在地球上就消失了。
事業人員管理上,編制部門核定單位數和人員數,人社部門和組織部門負責考核、提撥等日常工作,財政部負責發工資。是否由財政部門發工資是區別體制內、外的最根本標准。
要獲得編制,首先要編制部門發文同意增加編制,具體新進人員是凡進必考。沒有經過這些程序,你說什麼都沒用。
所以強烈建議你:去事業單位,要多方打聽,多方咨詢,決定你一輩子的命運,不要被用人單位所忽悠,謹慎決定,萬萬不可粗心大意。
另外,國有企業是否有編制,我不知道,無法給你提出意見。
——————
當然是事業單位
毫無疑問選國企,除非以後你能考上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非編人員主要是指臨時聘用人員或者公益崗位人員,俗稱「臨時工」。而國企雖然不存在編制一說,但有企業認定的「企業編」,屬於正式人員。同樣是體制單位,一邊是臨時工,一邊是正式工,只要腦子不進水,都知道選哪個。
兩者的差距非常明顯:
首先在待遇上,事業單位的非編人員工資基本上是按當地最低標准核發,外加少量補貼組成,一般單位會幫繳納五險一金,但也有很多隻繳五險沒有公積金。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線城市為例,事業非編的臨時聘用人員工資扣除五險後,實際到手基本在兩千左右,工資待遇比服務員都不如。而國企,雖然單位效益有好壞之分,但正式工五險兩金樣樣俱全,扣除後一般都有三四千,加上工會福利、年終獎等各項福利收入,一年下來保守都有五六萬,好的十幾萬,比事業非編人員好的不止一點點。
其次在前途上,事業非編人員因為是臨時身份,不能轉正,更不能提拔,只有打工的份,前途無從談起。而國企正式人員幹得好可以提拔,一旦走上領導崗位,享有權力的同時,工資待遇還將大幅提升,前途錢途都看好,更加不是非編人員所能比擬的。
還有 社會 地位,事業單位非編人員就是個打雜的料,不掌握資源,出門在外哄哄不知情的人尚可,一旦人家知道是什麼回事,毫無面子、地位可言。而國企正式工,雖然比不上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可比一般企業人員又要強,因為公司在某些領域有一定的話語權,多少有點 社會 資源。如果當點領導, 社會 地位不比事業單位差,相對臨時工肯定要強。
綜合比較,國企正式人員肯定比事業非編人員好。但如果以後能考上正式編制,事業編制又強於國企人員。因此假如你還想在體制單位有一番作為,建議考個正式編制,去事業單位或行政機關。
事業單位招考或者人才引進,即使在合同期或者實習期內暫時沒有編制,最終也會解決編制問題,只要是通過正規途徑進入,不用擔心編制問題。國企央企也是企業,實地勞動合同制管理,沒有編制一說。
編制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 由各級機構編制部門統一核定管理,監督使用。編制分為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 由財政撥款統一供養。行政編制包括司法專項編制,主要用於黨政機構、人大政協群團機關、法檢兩院等,配合行政編制使用的還有工勤編制,只是由於職能轉變,逐漸呈消亡趨勢。事業編制包括教育專項編制,主要用於基礎科研、公共醫療衛生、義務教育等單位,在事業單位中,幹部和工人都使用事業編制,按財政供養分為全額、差額、自收自支,後者將被取消。
由編制的概念可以看出,只有行政事業單位有編制使用,國企、央企屬於生產經營單位,按生產實際確定人員、崗位需求,並不受限於編制,因而也沒有編制使用一說。從目前職工構成實際來說,國企央企因 歷史 遺留問題,有正式職工、合同工、勞務派遣工等各種用工方式,之間有區別,但相對於機關事業單位來說,區別不是很大。通過招考、招聘進入國企央企的合同人員,按崗位和正式職工同工同酬,在薪酬待遇、晉升前途等方面也和正式職工沒有什麼區別,根據個人能力水平,享受相應的機會與地位。其他途徑進入的勞務派遣工和臨時工則有區別,工資待遇和晉升機會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事業單位招考和人才引進中,規定了服務期限或者合同期限的人員,在合同期或者實習期內是沒有編制使用的,只有在規定的期限結束後,如果考核合格,確定轉正,才可以使用編制。對於通過三支一扶、人才引進等正規途徑進入事業單位的人員來講,只要個人不出什麼差錯,使用編制是遲早的事情。在未使用編制之前,個人工資待遇、前途晉升等問題也不受影響。在服務期內表現突出的,經組織考察任命,也可以提拔任用,直接使用領導幹部和管理崗位的編制。
因此,面臨職業選擇時,更注重選擇有利於個人發展的崗位,對於事業單位暫時不能使用編制的問題,不用太過擔心。在國企央企發展,更大程度注重個人能力水平的高低,所謂的編制也不在考慮之列。
這個從工作的角度考慮,不管怎麼選國企都是更好的選擇。
大多數人選擇工作, 一個就是看工資待遇,另一個就是看發展前景 ,就這兩點我們來進行比較一下。
工資福利沒有編制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工資正常只有在編人員中普通職員的三分之二 ,而年終獎金這些就更少了,有些單位年終獎金根本沒有編外人員的份。 而且編外人員的工資是固定的 ,編內人員可以通過提拔或者評聘職稱漲工資,而編外人員根本沒有提升的途徑,工資非常「 穩定 」,只有整體大環境變化時才會有所調整。
國企普通員工的待遇大多比事業單位在編的普通幹部更好 ,而一些央企的工作收入更是甩了機關事業單位幾條街。而且 不少國企都是有幫員工繳納企業年金的 ,這個是事業單位編外人員不可能有的待遇。
發展前景對於事業單位編外人員, 不能夠轉正,不能夠提拔,遇到單位改革 甚至 連工作都是朝夕不保 ,能有什麼發展前景可言呢?而國企員工還是有一條比較正常的發展上升途徑的, 雖然提拔也不容易,但還是能看到希望的。
而且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大多都是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特別是編外人員基本都是打雜的,因此 個人能力也不會提升 。而且作為單位的最底層,除非真的無欲無求,否則 做久了心理上總會不平衡的。
所以不考慮家庭因素等,只論工作,國企正式員工肯定是好於事業單位編外人員的!
我有接近5年的政府機關單位工作經歷,結合題主的描述和其個人條件說下我的建議。
首先,肯定選「事業單位」。 為什麼?
其次,從國家財政體系的角度看,現在的企業是不存在「編制」這一說的。從國家 社會 管理的層面上講,有編制與沒有編制的差別是巨大的,一定程度上講,擁有編制就意味著擁有「鐵飯碗」,沒有編制就是個「臨時工」,有編制的人員由國家財務撥付經費供養,沒有編制的就沒有這樣的保障。選「事業單位」就意味著擁有了進入編制內(通常叫「體制內」)的機會,到市屬國企去連這個機會都沒有。
最後,選擇決定方向。 建議題主在最後選擇時再結合一下個人的性格、興趣、愛好,往往這些才是決定了你以後職業發展高度的關鍵因素,不可忽略。
我建議選擇有編制的國企,原因有兩點
事業單位非編制崗位有公益崗、勞務派遣工、與事業單位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人員。
公益崗主要安置40、5O就業困難人群,工資一般都是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有交五險一金,純粹就是照顧性質的崗位!
勞務派遣工,招聘要求具體看單位,我所在單位,勞務派遣工要求大學專科以上文化,才能報考!考試形式很簡單,只要面試,扣完最低工資標準的五險一金,一個月工資只有二千左右,僅能糊口。
與事業單位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人,主要存在學校與醫院,學校叫校聘,醫院叫院聘,工資、待遇與正式編制人員看齊,待遇還是不錯的l
國企編制,國企有很多種,煙草、電力是國企、公交集團媒礦企業也是國企,都是簽訂勞動合同!下井去挖煤的國企編制你喜歡不?
事業單位非編制崗位有待遇好的,國企編制也有較差,如何選擇看自己吧!
非編制的事業單位和有編制的國企如何選擇,這還用想嗎?肯定選有編制的國企啊。為什麼選有編制國企?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編制和非編制的區別,有編制的員工可以享受國家的相關待遇,無編制的工資、獎金要比有編制的低。有編制的可以直接晉升,發展前途好,非編制員工則基本維持在一個狀態,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想要考編制的原因。
其次,現如今的國企待遇是相當不錯的,很多國企工資待遇、福利和獎金都比事業單位有編制的好很多,並且發展前景也不錯,所以我建議選擇有編制的國企。
最後,你要明白,如果你選擇沒有編制的事業單位,那麼往往要承擔較大的工作量。單位有編制的人,或許會出現年紀比較的有時候領導也會使喚不動,而他們的工作自然而然的就會安排給你了,工作量大,壓力大,最後待遇低,還沒有晉升的機會,你說你去裡面有什麼前途?因此,選擇有編制的國企是最好的。
當然,如果你只是為了以這份工作為跳板,在單位學習為人處世和工作技能,同時積累人脈,為以後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做准備的話,事業單位肯定能學到更多東西。如果為了工作,那麼就一定要選擇有編制的國企了,以後你會明白,有沒有編制天差地別。
首先從編制來看,編制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 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機構編制部門制定,財政部門據此撥款。 通常分為行政編制、事業編制、銀行編制以及公益性崗位。省屬事業單位雖然沒有編制,但是你也說了工作環境好,重點是年薪也高,如果待遇和正式編差別不大,那剛進去沒有編制,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單位有編制指標就可以參加考試或者考核轉為編制。從難度上來說,事業單位的入編難度要比國企高一些,但是入職一段時間之後再考難度會不一樣,單從事業單位和國企來說,建議選事業單位。
其次從待遇來說,工作為了什麼,當然是工資啊,所以拋掉編制來看,哪個待遇比較好選哪個,當然這里說的是綜合待遇,因為事業單位是省屬,國企是二線城市,所以要從經濟發展水平、消費情況結合工資績效福利待遇全方面綜合來考慮,簡單一點來說可以看可支配收入哪一個更高一些,選擇高的那一個。
再者從晉升來說,省屬事業單位一般來說是很難進的,環境這些還有晉升這些來說都是很不錯的,二線城市國企的晉升和發展我不是很了解,但你可以綜合這兩者的發展狀況來決定,比較想留省屬還是去二線城市。
最後說說重慶衛生人才網我的看法,如果是工資待遇差別不大的情況下,我會選擇省屬事業單位,編制的問題可以工作之後再准備考試考為正編就行,一般碩士進入的有機會可以按照人才引進轉為正編,所以編制其實不算很大的問題,而且如果工資待遇與編制人員差別不算大的,那暫時沒有編制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貳』 國企和事業編怎麼選相比之下,哪種更穩定,福利更好呢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作為大學生就業的主流趨勢,一直成為眾人關注的中心,而與之比較相近的就是國有企業,那麼,在就業選擇方面,國有企業和事業編制該怎麼選呢?相比之下哪個更好呢?
最後,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兩者之間,一般情況下選擇事業單位更好,在穩定性上超過一般國企,在福利待遇上和國企差不多,當然,如果是和大型國企相比較,這個時候選擇國企會更好一些,畢竟,事業單位的收入在這個時候會成為「硬傷」。
『叄』 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哪一個要好一些
當然事業單位啦,穩定,待遇好,企業可能跟那個工資差不多,可不如那個輕省啊
『肆』 國企和事業單位如何選擇
樓主您好,為什麼人們都願意去事業單位上班?不願意去企業單位上班呢,這是為什麼?究其主要原因我們都知道,在事業單位上班的人群,他往往獲得的實際工資性的收入是比較穩定的,我們不能說能有多高的收入,但是作為事業單位編制的人員來說,尤其是公務員編制的人員,他所在的這個工資待遇相對來說是非常穩定的。
但是我們企業單位的工資待遇就不是很穩定的,因為企業單位是跟自己的企業的經營效益相掛鉤的,如果說自己企業的經營效益比較好,那麼很有可能拿到的工資待遇是比較多的,但是由於自己企業的工資效益如果不好的話,那麼自己的收入待遇相對應的也會有所減少,所以說自己的工資待遇是不穩定的,再加上自己的這個工作也不是很穩定。
因為由於企業單位經營不善導致破產的情況那麼是比比皆是,如果說你所在的企業單位因為經營不善導致破產,那麼也就是說自己將來就是屬於一個失業的狀態,但是作為事業單位的人員是不存在失業的問題的,只要自己不主動離開工作單位,那麼就永遠有一個最基本的工作能夠保證,所以說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相比就是有很多的好處。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如果國企效益好,平台高,建議選國企
事業單位和國企孰優孰劣,不能一概而論,具體單位要具體分析。不過從大的層面來比較,有幾點是比較明確的:
第一,同級相比,整體上事業單位要優於國企 。事業單位的優勢在於編制,旱澇保收,基本沒有下崗失業的風險。缺點是太穩定,工資標准基本一致,彼此間的收入沒有明顯的差距,在晉升上不分彼此,優勢也不明顯,整體上大家平平過,拉不開差距,無所謂太多的好壞之分。而國企不一樣,收入來自於運營,沒有財政供養,經營得好壞待遇天差地別,有的富得流油,有的瀕臨破產工資都發不出,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彼此間的差距比較懸殊。同級相比,事業單位無論在收入、穩定性還是 社會 地位等方面,平均水平都比國企要高出一截。
第二,局部相比,頭部國企遠遠好於事業單位 。國企包括很多種,有央企,有地方企業。無論是什麼的國企,都有一部分頭部群體,占據的絕對優勢。比如三桶油、電力、煙草等第一梯隊的國企,無論工資待遇還是晉升空間,都遠遠高於同級的事業單位,不說別的,僅公積金很多就可以抵得上一個事業單位在編人員的工資。很多中層的年薪差不多是事業單位四五年的收入。而像銀行、移動、聯通、電信、燃氣、自來水等第二梯隊的國企,雖然工資待遇各方面不如前面這些大牌企業,基本上也是分分鍾秒殺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只能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面對頭部國企,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
第三,縱向比較,越往上去優勢越明顯 。這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選擇是一樣的。事業單位和國企誰好誰差,關鍵看平台。同級平台,事業單位整體優先選擇,不在一個層級,誰平台更高選誰。因為平台高,往往意味著工資待遇更高,發展空間更好。比如鄉鎮事業單位和市裡的國企,應該選哪個,毫無疑問一般選市裡的國企。而如果是市裡的國企和省里的事業單位呢,沒有特殊原因自然選省里的事業單位。以此類推,大的選擇方向應該都是如此,這是體制內崗位取捨的基本原則。當然,可能個體會存在差異,比如市裡的國企能拿到50萬的年薪,而省里的事業單位只有10多萬,盡管省里的平台更高更好,一般人都會選擇市裡的國企,年薪擺在那裡,不可能放著不要。這是個例,從整體上比較,平台依然是選擇至關重要的因素。
很多人擔心失業單位改革會被取消編制,因此在事業單位和國企間猶豫。其實大可不必擔心,事業單位改革不是取消事業單位,而是分類進行改革,受到沖擊的只是生產經營類和部分公益二類、三類,在事業單位里是佔比很小的一部分,其他絕大多數事業單位都將保持現狀,至多進行一些必要的撤並整合,機構和編制性質不會發生改變。因此,如果國企不是太有優勢,選擇事業單位更為穩妥。
國企和事業單位是二個概念的單位。事業單位俗稱「體制內單位」,而國企俗稱「體制外單位」。兩者的工作性質、內容,包括收入等都有所不同。
事業單位一般來講屬於政府部門的延伸單位,比如科教文衛體,公益性組織等。它的特點是工作比較穩定和體面,旱澇保豐收。工作的勞動強度不是很高,多半都是坐辦公室,從事一些行政、審批和業務類性質的工作。收入談不上高,但是比下有餘。但進入事業單位的門檻會比較高,必須具備一定的學歷、年齡和戶籍要求。逢進必考。
而國企的性質也不是單一的,有央企、省企、區屬企業,還有一些其他性質的企業。一般來說,進入央企和省企業的門檻也比較高,甚至也有逢進必考的情況。在這二類性質的國企工作,工作相對比較穩定,收入高的可以超過事業單位,甚至是國家公務員,而不乏也有低收入的情況。有些國企虧損,不景氣,一個月收入只有幾千元的也還是存在的。而區屬國有企業以及其它類型的國企情況和上述性質的國企相比,又會有一定的不同,無論是工作上、福利還是收入上,一般來說,會相對不如。但是,也不是絕對的,有些效益好的區屬企業的收入、待遇也不可小覷。
事業單位和國企相比起民營企業都要穩定一些,並且內部管理相對規范,至於在兩者之間怎麼選擇,那就要審時度勢,綜合權衡了。
1、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你進去後,要看是公務員的行政編制,還是普通的事業編制。要想在政府部門當官,必須是公務員。你進了事業單位,如果不考公務員,只能一輩子員工。雖然現在考事業單位的人也不少,但是都是為了穩定工作才考的,前途並不光明。
2、國有企業
地方性國企的收入和待遇,能和公務員媲美,但是工作相對來說要多一點,有些還會稍微辛苦點。大型國企,收入會比較穩定也比較高,但是想要進去也不簡單。央企的話,很難很難很難進,難度系數和待遇高度這是無可爭議的。一般都是進的地方性國企,一部分有門路的會進到大型國企,進央企的是非常少的一點點人。以地方性國企為例,收入看企業效益,企業效益不好,也就是拿和事業單位普通的員工差不多的工資,企業效益好,比公務員的收入還要高。
要問哪個到底哪個好,看個人的自身情況。女生的話,進事業單位吧,工作穩定也不怎麼累。男生的話,要是想好好努力一把,國企或者公務員都是很好的選擇。考公務員的話,先進到事業單位里,閑暇時間比較多,再努力考公務員。在國企里,好好做事,梳理梳理關系,也能有所作為。
總之,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奮斗進取,愛崗敬業,把份內工作做好。
如此對比的話,不管是工資待遇還是發展空間,國企比事業單位的優勢都要大一些,所以建議選擇國企 。
首先,收入是必須考慮的首要因素。捫心自問一下,工作為了什麼?無非要麼是錢,要麼是前途。題主自己也說了,事業單位的發展遇到了瓶頸,所以即使在國企前途不大,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前途這件事就可以排除了。
那麼我們來說錢。
工資從五千漲到兩萬,明眼人一看都知道選擇哪一個!至於五險一金,事業單位該有的國企也都有,福利待遇也一樣,不用拿這個說事!至於精神文明獎或者績效考核獎等等,即使事業單位多一些,所有收入加在一起也沒有國企的二十五萬多。
所以,從收入上來說,選擇國企!
其次,個人發展也是重要方面。無可否認,退休後,國企的待遇不如事業單位。但兩者的地位並未有差別,不管你在任上是局長副局長,還是董事長總經理,退休了都一樣,就是個老幹部。不過,從目前的個人發展來說,我更看好在國企。理由有二:
第一,從事業單位去國企做中層,理論上來說應該算是升了,畢竟國企規模大,管的人財物也多;
第二,大樹底下好乘涼的道理大家都懂,既然自己的老領導當一把手,相信以後往上動一動還是蠻有希望的!
所以,從個人發展上來說,國企也更有優勢一些!
綜上所述,雖然放棄事業編制有點兒可惜,但是有舍才有得,無論從工資收入還是個人發展來說,都是有提升的,所以,還是建議選擇國企吧!
以上。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事業單位和國企哪個好不能一概而論。1、國企有央企和地方管轄國企之分,事業單位亦有中央直屬事業單位之別。企業是盈利性質的,經營得好,效益好,職工待遇自然不差。況且,國企里還有一些壟斷性的,像煙草和石化等,別說一般事業單位,一般的行政單位都比不上它們。當然,有些國企經營管理得不好,比不上某些事業單位也很正常。2、事業單位數量眾多,有全額撥款的,也有自收自支的經營性事業單位,目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尚在進行之中,國企的改革從上世後九十年代開始,總體上早完成了,目前基本無太大變革,穩定性不好對比。3、同等級同層次的國企和事業單位對比,個人傾向於國企稍好。
在我看來,哪裡有利就去哪裡,那麼該如何判斷哪裡有利呢
1.收入目前在事業單位是五千,一年6萬,去了國企是25萬,收入相差是4倍,為什麼不去呢?
可能你擔心的問題是穩定性方面,其實,在國企,只要成為領導層,是最穩定的。
2.個人發展在事業單位是普通員工,一般而言,普通員工的日子是過得最苦的,處理的工作多,沒有背景的話,晉升空間有限。自己也都說了,事業發展遇到了瓶頸,很難提升。
這就意味著,自己很大的可能就是一直
3.背景不管在哪裡,只要有背景,自己的進步是非常速度快的,因為後面有人啊。
上級領導過去當了一把手,一把手是什麼概念?他掌握公司里的用人權,公司提拔誰,他說了算,是他拍板的。
另外,上級領導也非常重視自己,有背景有重視,過去之後,擔任領導崗位,在未來還有更進一步提升的可能,不比在原事業單位好多了嗎?
【小智職談】觀點:我建議你去選擇國企中層。其實,對於選擇自己的職業問題,做決定之前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思考幾個主要的問題,包括收入狀況,工作環境,事業發展規劃等,我主要從這幾個方面說一說。 1、收入
我們先從收入這塊來對比下,事業單位每月5000多一點,國企中層年薪25萬左右,相差4倍多。以我們這個三線城市為例,再從綜合收入來看,事業單位年底會有一個年終獎2-3萬,公積金1500左右吧,不算五險的話平均每個月8500左右;國企年薪25萬,公積金的話按照12%的繳納比例,每個月4000左右,平均每個月24000左右。收入這塊的高低顯而易見,當然如果你的家庭條件很好的話,不需要太高的工資,那你就沒必要太在意工資這塊!
2、工作環境一個是事業單位,一個是國企,大家都知道2020年底前所有的事業單位都要改革完成,我們這里已經有很多事業單位改制完成,在現有人員數量的基礎上整合相關資源。想著再不勞而獲的混日子估計會比較難,而且事業單位現在的勞動量也在劇增,有的也是加班加點。我有幾位環保局和住建局的事業編朋友,他們平時的工作量也不少,應付各種檢查,想法設法的完成各種指標,所以還是放棄那種混日子的想法吧。
國企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效益是第一位的,那麼經營的好壞與領導者的決策和企業的發展戰略至關重要。你去了只是國企中層,還不是決策者,壓力遠沒有領導層大。我們單位很多國企中層壓力和工作量遠沒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大,因為我們是見證者。那麼工作環境和各種福利待遇絕不比你現在的事業單位差。
3、事業發展規劃說到事業發展規劃,你說你的事業發展已經遇到瓶頸,很難提升;而且原來的上級領導調過去當了一把手,同時也希望你過去,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啊,要機會有機會,要人脈有人脈。
我們不否認有太多的精英人才去了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但說實話,有很多人真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才華。而且不要老想著在機關單位或事業單位才能有作為,在企業一樣可以建功立業才!我們先不要去質疑和批判這句話,因為每個人的處境和想法可能都不同!再考慮下你以後的事業發展,你在事業單位再往上走的話會是科級,處級、局級等,光說單位里副處能有幾個?再往上就更不要說了。在國企,當然職位晉升也沒有那麼容易,但是即使這樣的待遇在我們這個三線城市也算是相當不錯的了,再努努力,發揮下你的人脈,還愁職位晉升嗎?再往上成為中上層,領導層,那待遇可就不會按25萬算了,生活絕對有滋有味!
【小智職談】總結: 如果是我的話我肯定選擇去選擇國企中層。不只是因為收入問題,我們大部分人都被這「鐵飯碗」思想已經禁錮了幾十年,不能否認的是確實有很多優秀的人才都去了事業單位,但實際上確實沒發揮出應有的才華,放開自己的手腳,大步的向前邁,勇敢的去選擇吧!那必須事業單位啊!只要不是工勤編,怎麼也算幹部,國企除了高級領導,企業都是工人!退休待遇也很好!
從幾個方面的對比來分析,可以明顯看出,選擇國企具有很明顯的優勢,建議選擇國企。
首先,從工資收入對比來看。事業單位工資每月5000多一點,算上其他福利以及年終獎,大概率年收入可以到12萬左右。而到國企的收入,年薪25萬左右,這個收入是事業單位收入的兩倍以上,差距已經比較明顯了,優勢很大。
其次,從工作的獲得感對比來看。在事業單位是普通員工,關鍵是事業發展遇到瓶頸很難提升,從這一點來看,想必工作的狀況不是太好。如果去國企,是省屬國有獨資企業,做的是中層,怎麼說都是被提拔了,到了一個更高的發展平台,工作的獲得感不用說將會上一個新台階。
最後,從發展前景對比來看。在事業單位,發展遇到瓶頸很難提升,那不說也罷。去了國企是中層,關鍵是原來的上級領導調過去當了一把手,既然想提攜你,希望你過去,必然會在工作上支持你,資源上對你傾斜,你的發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所以,無論是從收入、工作的獲得感以及發展前景來看,選擇國企優勢很大,值得去。
就目前的情況看,選擇事業單位也有一定的優勢,比如說工作的穩定性和退休工資較高。
從工作的穩定性來說,事業單位確實比國企要穩定,但國企的穩定性也不差。而且,去國企是當中層領導幹部,只要上了一定的級別,穩定性不見得就比事業單位要差。從這點來看,事業單位的穩定性,優勢並不明顯。
以退休工資高來說,目前確實存在事業單位退休工資比國企的退休工資高。但是,這只是目前的狀況,隨著事業單位和國企工資的不斷改革,以及目前倡導的企業年金繳納,等到你退休的時候,政策還不知道怎麼樣了。
但至少可以知道一點,工作時交的企業年金越高,退休時享受的退休工資就越高。而你現在選擇的國企年收入是事業單位的兩倍,想必繳納的企業年金也會高不少,從這個角度來看,到你退休的時候,事業單位的退休工資高就不一定了。
所以,盡管目前事業單位的穩定性和退休金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與你將要去的國企相比優勢並不明顯,不值得因為這點優勢而選擇去事業單位。
有句古語,說的是: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在你的事業發展遇到瓶頸很難提升的時候,原來的上級領導去一個較好的國企當一把手,看到你很難進步,希望你過去做中層,怎麼說都是你的貴人,你的伯樂。
所以,不論你最終是否選擇去國企,領導的信任和賞識不能忘,領導的恩情不能忘,值得你去感激和感恩。
綜上所述,盡管事業單位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優勢,但並不明顯,選擇去國企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所以建議還是應該選擇去國企,但不論最終選擇去哪,感恩之心不能忘。
『伍』 國企和事業單位有哪些本質區別,該如何選擇
每到畢業季的時候,除了公務員之外,國企和事業單位一直都是畢業生的首選,因為相對於公務員來說,這兩個就業選擇的競爭相對會小一些,而國企又比事業單位的競爭更小一些,因此很多同學會糾結兩者的選擇問題,國企和事業單位最主要的區別是性質的不同,綜合各方面來看,想要工作穩定的人應該選事業單位,如果從綜合待遇來看事業單位更不錯。
最後,無論是國企還是事業單位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兩者的工作內容和性質都不一樣,要綜合各方面因素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
『陸』 國企和事業單位如何選擇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如果比較看重薪資的話,建議選擇國企;如果更看重發展的話,選擇事業單位更好。國企和事業單位的住別主要是薪資水平不同、晉升制度有差異,另外,兩者在發展的方向和空間也不一樣。
薪資水平不同
現在,很多學生畢業後都比較喜歡選擇國企和事業單位,因為國企和事業單位的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好,而且被被人詢問工作時,還特別有面子。一說到國企,給很多人的印象都很不錯,國企不但福利待遇好,工資還比較高。相比國企,事業單位的福利待遇雖然也和過期差不多,但是事業單位的工資還是要低一些。如果是剛畢業的學生,如果對薪資水平不是很看重,可以考慮更有發展性的事業單位。
『柒』 國企和事業單位如何選擇
事業單位和國企相比起民營企業都要穩定一些,並且內部管理相對規范,至於在兩者之間怎麼選擇,那就要審時度勢,綜合權衡了。
1、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你進去後,要看是公務員的行政編制,還是普通的事業編制。要想在政府部門當官,必須是公務員。你進了事業單位,如果不考公務員,只能一輩子員工。雖然現在考事業單位的人也不少,但是都是為了穩定工作才考的,前途並不光明。
2、國有企業
地方性國企的收入和待遇,能和公務員媲美,但是工作相對來說要多一點,有些還會稍微辛苦點。大型國企,收入會比較穩定也比較高,但是想要進去也不簡單。央企的話,很難很難很難進,難度系數和待遇高度這是無可爭議的。一般都是進的地方性國企,一部分有門路的會進到大型國企,進央企的是非常少的一點點人。以地方性國企為例,收入看企業效益,企業效益不好,也就是拿和事業單位普通的員工差不多的工資,企業效益好,比公務員的收入還要高。
要問哪個到底哪個好,看個人的自身情況。女生的話,進事業單位吧,工作穩定也不怎麼累。男生的話,要是想好好努力一把,國企或者公務員都是很好的選擇。考公務員的話,先進到事業單位里,閑暇時間比較多,再努力考公務員。在國企里,好好做事,梳理梳理關系,也能有所作為。
總之,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奮斗進取,愛崗敬業,把份內工作做好。
國企和事業單位是二個概念的單位。事業單位俗稱「體制內單位」,而國企俗稱「體制外單位」。兩者的工作性質、內容,包括收入等都有所不同。
事業單位一般來講屬於政府部門的延伸單位,比如科教文衛體,公益性組織等。它的特點是工作比較穩定和體面,旱澇保豐收。工作的勞動強度不是很高,多半都是坐辦公室,從事一些行政、審批和業務類性質的工作。收入談不上高,但是比下有餘。但進入事業單位的門檻會比較高,必須具備一定的學歷、年齡和戶籍要求。逢進必考。
而國企的性質也不是單一的,有央企、省企、區屬企業,還有一些其他性質的企業。一般來說,進入央企和省企業的門檻也比較高,甚至也有逢進必考的情況。在這二類性質的國企工作,工作相對比較穩定,收入高的可以超過事業單位,甚至是國家公務員,而不乏也有低收入的情況。有些國企虧損,不景氣,一個月收入只有幾千元的也還是存在的。而區屬國有企業以及其它類型的國企情況和上述性質的國企相比,又會有一定的不同,無論是工作上、福利還是收入上,一般來說,會相對不如。但是,也不是絕對的,有些效益好的區屬企業的收入、待遇也不可小覷。
如此對比的話,不管是工資待遇還是發展空間,國企比事業單位的優勢都要大一些,所以建議選擇國企 。
首先,收入是必須考慮的首要因素。捫心自問一下,工作為了什麼?無非要麼是錢,要麼是前途。題主自己也說了,事業單位的發展遇到了瓶頸,所以即使在國企前途不大,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前途這件事就可以排除了。
那麼我們來說錢。
工資從五千漲到兩萬,明眼人一看都知道選擇哪一個!至於五險一金,事業單位該有的國企也都有,福利待遇也一樣,不用拿這個說事!至於精神文明獎或者績效考核獎等等,即使事業單位多一些,所有收入加在一起也沒有國企的二十五萬多。
所以,從收入上來說,選擇國企!
其次,個人發展也是重要方面。無可否認,退休後,國企的待遇不如事業單位。但兩者的地位並未有差別,不管你在任上是局長副局長,還是董事長總經理,退休了都一樣,就是個老幹部。不過,從目前的個人發展來說,我更看好在國企。理由有二:
第一,從事業單位去國企做中層,理論上來說應該算是升了,畢竟國企規模大,管的人財物也多;
第二,大樹底下好乘涼的道理大家都懂,既然自己的老領導當一把手,相信以後往上動一動還是蠻有希望的!
所以,從個人發展上來說,國企也更有優勢一些!
綜上所述,雖然放棄事業編制有點兒可惜,但是有舍才有得,無論從工資收入還是個人發展來說,都是有提升的,所以,還是建議選擇國企吧!
以上。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在我看來,哪裡有利就去哪裡,那麼該如何判斷哪裡有利呢
1.收入目前在事業單位是五千,一年6萬,去了國企是25萬,收入相差是4倍,為什麼不去呢?
可能你擔心的問題是穩定性方面,其實,在國企,只要成為領導層,是最穩定的。
2.個人發展在事業單位是普通員工,一般而言,普通員工的日子是過得最苦的,處理的工作多,沒有背景的話,晉升空間有限。自己也都說了,事業發展遇到了瓶頸,很難提升。
這就意味著,自己很大的可能就是一直
3.背景不管在哪裡,只要有背景,自己的進步是非常速度快的,因為後面有人啊。
上級領導過去當了一把手,一把手是什麼概念?他掌握公司里的用人權,公司提拔誰,他說了算,是他拍板的。
另外,上級領導也非常重視自己,有背景有重視,過去之後,擔任領導崗位,在未來還有更進一步提升的可能,不比在原事業單位好多了嗎?
目前工作是事業單位,工資每月5000多一點,事業發展遇到瓶頸,很難提升,現在有機會去國企(省屬國有獨資)做中層,收入年薪二十五萬左右,原來上級領導調過去當了一把手,看我很難進步,希望我過去,但得放棄事業編制,如何選擇?
就你描述的情況分析,小公建議去!
理由三點:
1、工資大幅上漲。你在事業單位現在是5000多一個月,算上年終績效及公積金,一年估計也就是10萬出頭,而你去國企可以直接拿到25萬年薪,翻了一倍多,還有什麼好猶豫的?事業單位是有編制,穩定,但如果在國企是正式工,其實也算體制內,穩定性並不比事業單位差。在這點你上,個人認為沒必要太過糾結。
2、職位上升了。你在事業單位是普通職員,而過去可以提拔到中層,這又是一大進步。國企都是參照機關事業單位比照設置級別的。你去的國企是省屬國企,級別應該不低,老總一般都是廳級,下面的中層比照設置級別就是處級,也就是說你過去很容易就解決了處級。在國企一旦有了處級待遇,就打開了調往機關事業單位的通道。只要有領導欣賞,工作需要,分分鍾可以調到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擔任領導職務,置換為公務員或事業編制。
3、發展空間更大。你的老領導是單位的一把手,你自己也說了,他是看你在事業單位很難進步,所以才叫你過去,可見老領導還是很看重、信任你的。出於這份情誼和恩情,你都不應該拒絕。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身在體制難得有一個領導欣賞,應當珍惜。不管領導是出於個人感情考慮,還是他本身也希望有身邊信得過的人過去幫他打江山,這個風險都值得冒。一來你過去提拔了,工資也漲了,這是看得見的實惠;二來你是領導調過去的,常理分析他會為你負責,對你來說屬於可進可退的選擇。進,趁著他在位的時候趕緊往上爬,上到一定級別成大樹了,根基穩了,即便他調走也無須太過擔心;退,等他退休或者調離的時候,你不想在這里干,也可以如實向老領導匯報,憑借老領導的關系和資源,運作調到其它行政事業單位任職。橫豎都有利,還糾結什麼?
聽哥一句話,趕緊答應老領導吧!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嘍。
【小智職談】觀點:我建議你去選擇國企中層。其實,對於選擇自己的職業問題,做決定之前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思考幾個主要的問題,包括收入狀況,工作環境,事業發展規劃等,我主要從這幾個方面說一說。 1、收入
我們先從收入這塊來對比下,事業單位每月5000多一點,國企中層年薪25萬左右,相差4倍多。以我們這個三線城市為例,再從綜合收入來看,事業單位年底會有一個年終獎2-3萬,公積金1500左右吧,不算五險的話平均每個月8500左右;國企年薪25萬,公積金的話按照12%的繳納比例,每個月4000左右,平均每個月24000左右。收入這塊的高低顯而易見,當然如果你的家庭條件很好的話,不需要太高的工資,那你就沒必要太在意工資這塊!
2、工作環境一個是事業單位,一個是國企,大家都知道2020年底前所有的事業單位都要改革完成,我們這里已經有很多事業單位改制完成,在現有人員數量的基礎上整合相關資源。想著再不勞而獲的混日子估計會比較難,而且事業單位現在的勞動量也在劇增,有的也是加班加點。我有幾位環保局和住建局的事業編朋友,他們平時的工作量也不少,應付各種檢查,想法設法的完成各種指標,所以還是放棄那種混日子的想法吧。
國企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效益是第一位的,那麼經營的好壞與領導者的決策和企業的發展戰略至關重要。你去了只是國企中層,還不是決策者,壓力遠沒有領導層大。我們單位很多國企中層壓力和工作量遠沒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大,因為我們是見證者。那麼工作環境和各種福利待遇絕不比你現在的事業單位差。
3、事業發展規劃說到事業發展規劃,你說你的事業發展已經遇到瓶頸,很難提升;而且原來的上級領導調過去當了一把手,同時也希望你過去,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啊,要機會有機會,要人脈有人脈。
我們不否認有太多的精英人才去了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但說實話,有很多人真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才華。而且不要老想著在機關單位或事業單位才能有作為,在企業一樣可以建功立業才!我們先不要去質疑和批判這句話,因為每個人的處境和想法可能都不同!再考慮下你以後的事業發展,你在事業單位再往上走的話會是科級,處級、局級等,光說單位里副處能有幾個?再往上就更不要說了。在國企,當然職位晉升也沒有那麼容易,但是即使這樣的待遇在我們這個三線城市也算是相當不錯的了,再努努力,發揮下你的人脈,還愁職位晉升嗎?再往上成為中上層,領導層,那待遇可就不會按25萬算了,生活絕對有滋有味!
【小智職談】總結: 如果是我的話我肯定選擇去選擇國企中層。不只是因為收入問題,我們大部分人都被這「鐵飯碗」思想已經禁錮了幾十年,不能否認的是確實有很多優秀的人才都去了事業單位,但實際上確實沒發揮出應有的才華,放開自己的手腳,大步的向前邁,勇敢的去選擇吧! 從幾個方面的對比來分析,可以明顯看出,選擇國企具有很明顯的優勢,建議選擇國企。
首先,從工資收入對比來看。事業單位工資每月5000多一點,算上其他福利以及年終獎,大概率年收入可以到12萬左右。而到國企的收入,年薪25萬左右,這個收入是事業單位收入的兩倍以上,差距已經比較明顯了,優勢很大。
其次,從工作的獲得感對比來看。在事業單位是普通員工,關鍵是事業發展遇到瓶頸很難提升,從這一點來看,想必工作的狀況不是太好。如果去國企,是省屬國有獨資企業,做的是中層,怎麼說都是被提拔了,到了一個更高的發展平台,工作的獲得感不用說將會上一個新台階。
最後,從發展前景對比來看。在事業單位,發展遇到瓶頸很難提升,那不說也罷。去了國企是中層,關鍵是原來的上級領導調過去當了一把手,既然想提攜你,希望你過去,必然會在工作上支持你,資源上對你傾斜,你的發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所以,無論是從收入、工作的獲得感以及發展前景來看,選擇國企優勢很大,值得去。
就目前的情況看,選擇事業單位也有一定的優勢,比如說工作的穩定性和退休工資較高。
從工作的穩定性來說,事業單位確實比國企要穩定,但國企的穩定性也不差。而且,去國企是當中層領導幹部,只要上了一定的級別,穩定性不見得就比事業單位要差。從這點來看,事業單位的穩定性,優勢並不明顯。
以退休工資高來說,目前確實存在事業單位退休工資比國企的退休工資高。但是,這只是目前的狀況,隨著事業單位和國企工資的不斷改革,以及目前倡導的企業年金繳納,等到你退休的時候,政策還不知道怎麼樣了。
但至少可以知道一點,工作時交的企業年金越高,退休時享受的退休工資就越高。而你現在選擇的國企年收入是事業單位的兩倍,想必繳納的企業年金也會高不少,從這個角度來看,到你退休的時候,事業單位的退休工資高就不一定了。
所以,盡管目前事業單位的穩定性和退休金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與你將要去的國企相比優勢並不明顯,不值得因為這點優勢而選擇去事業單位。
有句古語,說的是: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在你的事業發展遇到瓶頸很難提升的時候,原來的上級領導去一個較好的國企當一把手,看到你很難進步,希望你過去做中層,怎麼說都是你的貴人,你的伯樂。
所以,不論你最終是否選擇去國企,領導的信任和賞識不能忘,領導的恩情不能忘,值得你去感激和感恩。
綜上所述,盡管事業單位在某些方面有一定優勢,但並不明顯,選擇去國企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所以建議還是應該選擇去國企,但不論最終選擇去哪,感恩之心不能忘。
那必須事業單位啊!只要不是工勤編,怎麼也算幹部,國企除了高級領導,企業都是工人!退休待遇也很好!
一些敷衍的回答不看也罷。字數最多的那位人力資源從業者怕是功課還沒做充分。
事業單位有很多種,按照性質分,就是行政類、生產經營類、公益一、二類。按照經費來源分,就是全額、差額、自收自支。按照行政級別則有廳級、處級、科級、股級以及介於之間的,比如副部級、副處級。
為什麼說這些呢?因為單位性質不一樣,經過現如今的改革,最終出路不同。我有同學在執法類(行政類)事業單位,他們單位改革方向就是劃歸政府職能部門。隨著單位整體劃撥,身份也會轉變,那麼就是公務員了。就如同部分地方教師入警一樣。同樣,部分單位,如高校醫院,改革方向是去行政化,最終會成為國企。所以,單從身份來講,你的問題國企和事業單位進哪個並不能准確回答,完全有可能你去的事業單位也成國企。
還有人說,事業單位沒有上升空間,除非你有行政編。我想請問,廳級事業單位里邊有多少是行政編?麻煩了解一下黃委會(管黃河的副部級流域機構)。而且如果你混到處級,理論上講,不管是國企、政府機構、事業單位,都是可以流動,身份轉變的。
再來說一下國企,有國資委直屬的,有地方的。有國電、國網,煤炭行業,中石油,鐵道總公司,還有小建築公司,農林貿易行業公司,收入千差萬別,僅僅針對最普通崗位。
綜上,不要單純考慮身份。而是具體問題具體研究。到底哪個事業單位,哪個國企。
根據題主的描述,在綜合考慮收入待遇、政治待遇、家庭關系等因素的情況下,我建議題主可以去。
說實話,國企和事業單位工作性質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其相同點在於工作的穩定性,只要是你好好乾,不犯原則性的錯誤,在這樣的地方可以干一輩子,直到退休;不同點在於國企的工作壓力要更大一些,人際關系要更復雜一些,相當來說事業單位壓力要小很多,人際關系也沒有那麼復雜。
考慮要不要去國企,我覺得的最主要就是考慮三個方面的東西: 收入待遇、政治待遇和家庭關系。
第一,收入待遇。 從收入待遇上來講,很顯然國企的待遇要高很多,每年達到25萬,比你工作的事業單位高很多。人到中年,顯然經濟壓力還是很大的,能夠在經濟上得到釋放,當然還是有必要去拼搏一下的,況且又有以前的一把手在位,當然可以去國企。
第二,政治待遇。 從政治待遇上來講,國企本來是沒有行政級別的,但一般都是參照行政機關執行。既然在事業單位發展上遇到了瓶頸,那麼去國企在原單位一把手的關心下,你還能夠做到中層領導,顯然也是一種巨大的進步。最重要的是,如果自己假如真不適應國企的工作節奏,中層幹部還有機會通過調任的方式回到機關單位,這也是你的一種退路,因此,你也是可以去國企的。
第三,家庭關系。 這點是最難的,去國企做中層領導,往往會讓你很忙,失去很多自由支配的時間,應酬多、壓力大,特別是你還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老婆、孩子、父母,所謂有得必有失,因此,你要爭取家人的支持,取得家人的理解,才能夠解決工作的後顧之憂。我相信你會跟家裡解釋清楚的,家人也會接受的。
在這里,我分享下自己身邊朋友的例子吧。
朋友A是市級行政機關的公務員,已經是正科級的領導了。某年朋友A所在單位的一把手辭職去了當地一家省屬國企工作,為該國企的副職領導。在原單位一把手的鼓勵下,朋友A也跟著辭職,並去了該國企做中層領導,收入待遇有了明顯的增長。但是,朋友A在國企只工作了一年就走人了,其原因主要還是國企工作節奏太快,壓力太大,特別是年底企業的預算決算,所屬的下屬企業太多,經常是通宵加班,在身體上承受不了,另外就是企業太大,人際關系復雜,在工作上和其他人員的摩擦也挺多的,總之就是工作不是很順心。當然了,朋友A運氣還很好,通過自己的努力,按照調任的方式又回到了行政機關。
因此,我鼓勵你去國有企業試試,趁自己年富力強時再去奮斗奮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當然了,在這個過程中,建議你做好心理和身體准備,好好努力,總會有好的發展前途的。
『捌』 國企跟事業單位哪個好
國企跟事業單位哪個好
國企和事業單位哪個好主要看大家自己怎麼想,有些小夥伴會傾向於國企,因為大家會覺得國企的收入更加高一些。也有些小夥伴會傾向於事業單位,因為大家會覺得事業單位更加有保障。大家有自己的想法就行,沒有必要去參考別人的意見。
事業單位考試資料領取
國企和事業單位的區別
一、性質和范圍不同
事業單位是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不屬於政府機構,分類也比較多,一般分為全額撥款、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
國企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機構,一般是自負盈虧,職工均為合同制,待遇由企業自己定。
二、招考對象不同
對象一般是18-35歲之間的都可以報考,部分崗位會有學歷專業要求,報考的條件比較寬松,機會比較多上岸的幾率比較大。
國企大多數以校招為主,面向群體為應屆生,經驗學歷等條件相差不大。
三、經費來源不同
事業單位按照單位的類別不同,分為國家財政全額撥款、國家財政部分撥款和不需要國家財政撥款的情況。
國企和國家財政沒有關系,財政的來源主要是通過企業運用效益,根據自己的盈虧決定。
國企跟事業單位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