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事業單位包括哪些單位
事業單位分類:
1、教育類:大中專院校、中小學。
2、衛生類:各類公辦醫院、衛生院。
3、政府各部門所屬事業單位:如發改委下屬發展研究中心。
具體包括:科研單位、教育單位、文化單位,新聞、廣播、出版單位,衛生單位,體育單位,勘察設計單位,農業、林業、水利和氣象單位,社會福利單位,環境保護單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單位。
宗旨
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它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
其上級部門多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政府職能部門,其行為依據有關法律,所做出的決定多具有強制力,其人員工資來源多為財政撥款。事業單位的登記在編制部門進行。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聘用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後,事業單位進行人事仲裁。
2. 事業單位是指什麼單位
事業單位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舉辦,受國家行政機關領導,沒有生產收入、所需經費由公共財政支出、不實行經濟核算、主要提供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非物質生產和勞務服務的社會公共組織。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事業單位分為參公事業單位以及一般事業單位。其中參公事業單位是人員使用事業編制,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2)什麼是事業的單位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的功能特徵
1、服務性。這是事業單位最基本、最鮮明的特徵。事業單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衛等領域,是保障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正常進行的社會服務支持系統。
2、公益性。性是事業單位的社會功能和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決定的。事業單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會效益,同時,有些事業單位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前提下,為實現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和社會服務系統的良性循環,根據國家規定向接受服務的單位或個人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
3、知識密集性。絕大多數事業單位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知識密集性組織,專業人才是事業單位的主要人員構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為社會各方面提供服務是事業單位的主要手段。
3. 事業單位是什麼意思
事業單位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舉辦,受國家行政機關領導,沒有生產收入、所需經費由公共財政支出、不實行經濟核算、主要提供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非物質生產和勞務服務的社會公共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公務員是一個「鐵飯碗」,那麼你知道嗎,其實事業單位也是一個「鐵飯碗」哦!可能很多人對事業單位是什麼都比較陌生,那麼下面我來跟大家說說事業單位具體的意思。
事業單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其工作人員與公務員是不同的。根據國家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精神,事業單位不再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而分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公益二類事業單位 ,還新興了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事業單位和社會資本舉辦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事業單位的明顯特徵為中心、會、所、站、隊、院、社、台、宮、館等字詞結尾,例如會計核算中心、衛生監督所、司法所、銀保監會 、質監站、安全生產監察大隊等。事業單位分為參公事業單位以及一般事業單位。參公事業單位是指人員使用事業編制,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參公改革之後的事業單位在省公務員招考中招考,普通事業單位在事業單位招聘中招考。
五大特徵
1、提供公共服務:事業單位的功能實際上就是提供公共事業產品,提供公共事業產品是事業單位產生和存在的基本條件。科、教、文、衛等領域的事業單位,是保障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正常進行的社會服務支持系統。
2、屬於非公共權力機構:事業單位所從事的事業多是政府職能所派生出來的具體事務,但它卻不屬於公共行政權力機關,不具有公共行政權力,同類事業單位之間也不能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它對於行政區劃內的其他部門或個人也不具有行政管理的職能,它只能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術向社會提供諸如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服務,專業性服務是事業單位基本的社會職能。
3、屬於知識密集型組織:絕大多數事業單位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知識密集型組織,專業人才是事業單位的主要人員構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為社會各方面提供服務是事業單位基本的社會職能。
4、經費來源的國產化:我國的事業單位基本上由國家財政統一撥給各項事業經費,這是中國傳統事業管理體制的一個基本特徵。隨著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發展,事業單位的經費來源日趨呈現多元化的態勢,但來自國家的財政撥款在事業單位的經費中仍然佔主導地位。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經費來源主要包括財政補助和非財政補助兩類。
5、事業單位范圍的廣泛性:事業單位的范圍涉及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等行業部位和領域。其主體具有多元性,其規模具有宏大性。
功能特徵
1.服務性。這是事業單位最基本、最鮮明的特徵。事業單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衛等領域,是保障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正常進行的社會服務支持系統。
2.公益性。公益性是事業單位的社會功能和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決定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但在一些領域,某些產品或服務,如教育、衛生、基礎研究、市政管理等,不能或無法由市場來提供,但為了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就要由政府組織、管理或者委託社會公共服務機構從事社會公共產品的生產,以滿足社會發展和公眾的需求。事業單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會效益,同時,有些事業單位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前提下,為實現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和社會服務系統的良性循環,根據國家規定向接受服務的單位或個人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
3.知識密集性。絕大多數事業單位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知識密集性組織,專業人才是事業單位的主要人員構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為社會各方面提供服務是事業單位的主要手段。雖然事業單位主要不從事物質產品的生產,但由於其在科技文化領域的地位,對社會進步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
活動特徵
1、設立目的:設立事業單位是為了向社會提供某方面的公共服務。
2、履行職責:事業單位的職責是為國民經濟和社會各方面提供服務,包括改善社會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等等。
3、運行方式:事業單位的運行是通過向社會提供服務,以加快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從而有進一步促進事業單位的發展。 事業單位的運行成果主要體提供非物質形態產品之上,但提供非物質形態產品的單位不一定就是事業單位。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劃分管理是我國特有的模式。
與企業單位的區別
事業單位是具有公益性質,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組織,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和企業績效工資最主要不同點在於經費來源和保障。企業績效工資完全取決於企業盈利情況,根據企業的薪酬戰略及績效考核結果進行發放;而事業單位則不同,事業單位根據單位不同類別,其績效工資的經費來源和保障有所不同,義務教育中小學績效工資經費來源主要由縣級財政保障,省級財政統籌,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及東部部分財力薄弱地區給予適當補助。
其他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所需經費,按單位類型不同,分別由財政和事業單位負擔,但事業單位的創收收入如何規定是今後需要解決的問題。公益型事業單位如果把主要精力用在創收或提供公共服務也高價收費,這就偏離了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性質,這些需要通過制度進行規范和安排。
與行政單位的區別
(1)內涵不同——行政單位屬於國家機關,而事業單位屬於社會服務組織。
(2)擔負的職責不同——行政單位是負責對國家各項行政事務進行組織、管理和指揮;而事業單位是為了社會的公益目的從事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活動。
(3)編制和工資待遇的來源不同——行政單位使用行政編制、由國家行政經費負擔。事業單位使用事業編制,由國家事業經費負擔。事業單位有全額撥款的,有部分撥款的,還有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行政單位人員的工資按《公務員法》由國家負擔,而事業單位則根據不同的管理模式實行不同的待遇。
與公務員的區別
一是工作性質方面,公務員從事的主要是國家行政事務性工作;事業單位人員從事的主要是社會公益性工作,或者說是非營利性的工作。
二是工資收入方面,公務員的工資收入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發放,並根據國家財政狀況進行調資;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收入一般不受國家約定,由各事業單位根據市場情況而定。一般來說,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由當地消費水平及財政收入水平決定,全額事業單位由財政撥款發付工資,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由經營收入資金自主發放工資,但受到政府調控。
三是保險福利方面,公務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事業單位人員享受的保險福利是按照國家有關的社會保障規定執行,一般要逐步實行社會化。一般來說,公務員享受的福利待遇比事業單位的人員要好一些。
四是用人方面,公務員的錄用、提升、退休、辭退、辭職等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而事業單位人員的錄用、提升、退休、辭退等是按照國家《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但事業單位對人員的管理許可權要大一些。
4. 什麼是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根據國家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精神,事業單位不再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而分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還新興了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事業單位和社會資本舉辦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4)什麼是事業的單位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它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
其上級部門多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政府職能部門,其行為依據有關法律,所做出的決定多具有強制力,其人員工資來源多為財政撥款。事業單位的登記在編制部門進行。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聘用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後,事業單位進行人事仲裁。
5. 什麼是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要發營業執照,事業單位不需要),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學校)、科技(科研)、文化(媒體)、衛生(醫院)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不屬於政府機構,但有時會代政府履行一定的職責。
事業單位主要職能和主要領域
事業單位的主要職能是為生產服務,為改善人民文化生活服務,為增進社會福利服務。作為社會服務組織,它不同於國家機關,也不同於政黨和企業,它是通過提供精神產品和服務,滿足人們發展和享受的需要。因此,事業單位的服務對象是整個社會的各個領域與方面,這一點決定了事業單位的分布領域也十分的廣泛。通常所說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只是事業單位的幾個主要領域。
事業單位包括什麼
,事業單位運行的目的是為了社會公益事業發展;
第二,事業單位的構成方式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
第三,事業單位的行業范圍涉及教、科、文、衛等諸多領域;
第四,事業單位活動不再局限在不以國家積累資金為主要目的,而允許事業單位在保證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的基礎上追求經濟效益。
事業單位主要有以下特徵:
(一)服務性。事業單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衛等領域,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正常進行的社會服務支持系統。如教育事業單位,主要功能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勞動者和各方面所需要的人才;文化事業單位,主要功能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修養和道德水平;衛生事業單位,主要功能是公民的身體健康,使其享受良好的醫療服務;科技事業單位,主要功能是揭示自然和社會規律,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等等。缺乏這些服務支持,或服務支持系統不健全,生產力發展就會受到制約,並影響社會穩定。經濟愈發展,社會愈進步,對服務功能的要求標准也愈高,范圍也愈大。服務性,是事業單位基本、鮮明的特徵。
(二)公益性。事業單位所追求的先是社會效益,同時,有些事業單位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前提下,為實現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社會服務系統的良性循環,根據國家規定向接受服務的單位或個人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公益性,是由事業單位的社會功能和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決定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但在一些領域,某些產品或服務,不能或無法由市場來提供,如教育、衛生、基礎研究、市政管理等。為了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進行,就要由政府組織、管理或委託社會公共服務機構從事社會公共產品的生產,以滿足社會發展和公眾的需求。我國的事業單位大都分布在公益性領域中,主要從事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有的雖然也從事某些物質產品的生產,但多數不屬於競爭性生產經營活動,不以盈利為目的。
(三)知識密集性。絕大多數事業單位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知識密集性組織,專業人才是事業單位的主要人員構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為社會各方面提供服務是事業單位的主要手段。雖然事業單位主要不從事物質產品的生產,但由於其在科技文化領域的地位,對社會進步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
6. 什麼是事業單位具體有哪些單位
事業單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事業單位分類:
1、教育類:大中專院校、中小學。
2、衛生類:各類公辦醫院、衛生院。
3、政府各部門所屬事業單位:如發改委下屬發展研究中心。
事業單位考試時間
事業單位考試時間為上、下半年或春季、秋季及季度,事業單位考試原來尚無全國和全省、市統一招考,最多縣級各個單位統一招考,現在各地逐步由州、市級統計編制進人計劃、統一組織考試、統一錄用。
考試時間一般是120分鍾,最長的是180分鍾,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為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20分鍾,滿分100分,申論為主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80分鍾,滿分100分,考試的時間各地不一,大部分地區都會在每年的6月至8月間進行。
7. 事業單位指什麼
事業單位,是指承擔公益服務的單位,使用事業編制。是區別於承擔行政職能、使用行政編制的行政部門,和進行生產經營的企業。
按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規定的分類,事業單位可以分為行政類事業單位、公益類事業單位、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行政類事業單位,是指完全、主要或者部分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目前省市縣三級此類事業單位正在改革,要求將其承擔的行政職能,全部劃歸行政機關行使,承擔的公益服務職能保留,按其職能性質進行整合。公益類事業單位,又分為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改革要求,將其承擔的生產經營、中介、收費等職能剝離,改制為企業運營,將其承擔的公益服務職能進行整合。今後,事業單位實行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管辦分離,只承擔公益服務職能。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是指其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可以由市場代替。這類事業單位全面改企,機構撤銷,使用的事業單位收回統籌使用,自收自支和自定自籌類編制撤銷。正式職工和退役軍人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任職,人事代理、合同工、勞務派遣工等合同制管理人員自主擇業。
事業單位使用事業編制,按編制類型來分,可以分為全額事業單位、差額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其中全額是指人員經費、工資福利等由財政全額供養的單位,差額單位和自收自支單位都具備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生產經營職能,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自給。在事業單位改革中,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要進行轉型,將承擔的公益服務職能,整合到其他事業單位,將承擔的生產經營、收費、中介等職能,推向社會,參與市場自由競爭。《機構編製法》頒布之後,除法律規定的編制類型外,不允許使用自收自支、自定、自籌類編制。
8. 什麼單位是事業單位
機關單位和事業單位的區別如下:
1、機關單位其實就是行政單位,是國家機關,是法定的行政主體。而事業單位則是國家基於公共目的成立的公共事業組織,除過法律授權的事業單位,均不是行政主體。
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對比:
事業單位是相對於企業單位而言的。首先,事業單位包括一些有公務員工作的單位,它們不是以盈利為目的,是一些國家機構的分支。與企業單位相比,事業單位有以下特徵:一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二是財政及其他單位撥入的資金主要不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回報。
企業單位一般是自負盈虧的生產性單位。所謂「自負盈虧」意即:自己承擔虧損與盈利的後果,有一定的自主權。企業單位分為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國企就是屬國家所有的企業單位;私企就是屬個人所有的企業單位。
9. 事業單位是指什麼單位
事業單位是指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受行政機關領導,沒有生產收入、所需經費由公共財政支出、不實行經濟核算、主要提供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非物質生產和勞務服務的社會公共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事業單位的分類
(一)按照社會功能劃分
現有事業單位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
1、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是指承擔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監督等職能的事業單位。例如:社會科學聯合會、是指社會科學院基礎理論研究所、計劃生育協會等。
2、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是指可以由市場配置資源不承擔職責的事業單位。例如:從事應用技術研究科研院、廣播電視台、出版社、城市公用方面的市政管理、房產管理、園林設計等。
3、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是指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和為機關行使職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例如:養老院、大專院校、中小學、重要的醫療衛生單位、療養院、考試管理中心等。
(二)按照經費來源劃分
現有事業單位劃分為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差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自收自支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
1、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指全部支出由財政撥款,收入全部上繳財政的事業單位。例如:學校。
2、差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指首先用自身的收入抵補支出,不足部分由財政撥款其列入預算的僅僅是自身收支之間的差額數的事業單位。例如:醫院。
3、自收自支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指支出由自己解決,收入由自己支配,收入不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自收自支預算管理單位也可以稱為企業化管理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