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納稅人應如何計算無常捐贈產品的增值稅啊
一般納稅人計算無常捐贈產品的增值稅,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管法規定,捐贈除法律可以扣除的項目外,都必須視同銷售,按商品的平均售價繳納增值稅。
分錄如下:
借:營業外支出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在所得稅清算時,該業務一方面要按捐贈的有關規定調整計入支出,同時要按視同銷售調增利潤。
2. 公益性捐贈稅收優惠政策
法律分析:捐贈給國家指定的公益性團體可以抵扣所得稅,企業捐贈的抵扣企業所得稅,但是要在法定的總額比例進行。個人捐贈的抵扣個人所得稅。捐贈給其他組織或者是個人的應該繳納所得稅。
個人捐贈辦理手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接受捐贈或辦理轉贈的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應按照財務隸屬關系分別使用由中央或省級財政部門統一印(監)制的捐贈票據,並加蓋接受捐贈或轉贈單位的財務專用章。
(2)對於單位統一將個人的捐贈款匯總捐贈的,代扣代繳單位在取得統一的捐贈票據後,將與其相對應的個人捐款的明細單附後,以此作為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依據。
(3)向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的捐贈須提供科研機構和學校的研究項目計劃及資金收款證明。稅務機關據此對捐贈單位和個人進行稅前扣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第二十四條 公司和其他企業依照本法的規定捐贈財產用於公益事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方面的優惠。
第二十五條 自然人和個體工商戶依照本法的規定捐贈財產用於公益事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享受個人所得稅方面的優惠。
第二十六條 境外向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捐贈的用於公益事業的物資,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減征或者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的增值稅。
3. 總結增值稅徵收范圍 稅率及徵收率
【提示】納稅人銷售活動板房、機器設備、鋼結構件等自產貨物的同時提供建築、安裝服務,不屬於混合銷售,應分別核算貨物和建築服務的銷售額,分別適用不同的稅率或徵收率。
稅率 13%、9%、6%、0
13%稅率:銷售貨物、勞務、有形動產租賃、進口貨物
9%稅率:銷售交通運輸、郵政、基礎電信(增值電信6%)、建築、不動產租賃服務、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銷售或者進口糧食等農產品、食用植物油、食用鹽、自來水、暖氣、冷氣、熱水、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二甲醚、沼氣、居民用煤炭製品、圖書、報紙、雜志、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飼料、化肥、農葯、農機、農膜
6%稅率:銷售服務、無形資產
0稅率:出口貨物,跨境銷售:國際運輸服務、航天運輸服務、向境外單位提供的完全在境外消費的服務
徵收率 5%、3%、2%
3%徵收率:小規模納稅人發生的應稅銷售行為(2021年12月31日前減按1%徵收);除適用5%和2%徵收率以外銷售行為。
5%徵收率:納稅人銷售和租賃不動產;房地產企業小規模納稅人銷售房地產項目;個人出租住房減按1.5%算應納征稅;提供勞務派遣服務選擇差額納稅的;一般納稅人提供人力資源外包服務;一般納稅人收取試點前開工的一級和二級公路、橋、閘通行費(高速公路是3%)。
2%徵收率: 1.一般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屬於不得抵扣且未抵扣進項稅額的固定資產。 2.小規模納稅人(其他個人除外)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 3.納稅人銷售舊貨。
4. 公益性捐贈的稅收新規
法律分析: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對於捐贈的工程項目,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給予支持和優惠。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第二十四條 公司和其他企業依照本法的規定捐贈財產用於公益事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方面的優惠。
第二十五條 自然人和個體工商戶依照本法的規定捐贈財產用於公益事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享受個人所得稅方面的優惠。
第二十六條 境外向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捐贈的用於公益事業的物資,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減征或者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的增值稅。
第二十七條 對於捐贈的工程項目,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給予支持和優惠。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九條 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5. 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是如何規定的
一、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含義
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主要是指增值稅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發生應稅、扣繳稅款行為應承擔納稅義務、扣繳義務的起始時間。
二、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相關規定
關於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不同的稅法文件中都有提及。
(一)增值稅暫行條例提及(1)
1、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為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
2、進口貨物,為報關進口的當天。
增值稅扣繳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的當天。
(二)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提及(2)
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針對上述「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按銷售結算方式的不同,給出了具體界定:
1、採取直接收款方式銷售貨物,不論貨物是否發出,均為收到銷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憑據的當天;
2、採取托收承付和委託銀行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為發出貨物並辦妥托收手續的當天;
3、採取賒銷和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為書面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無書面合同的或者書面合同沒有約定收款日期的,為貨物發出的當天;
4、採取預收貨款方式銷售貨物,為貨物發出的當天,但生產銷售生產工期超過12個月的大型機械設備、船舶、飛機等貨物,為收到預收款或者書面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
5、委託其他納稅人代銷貨物,為收到代銷單位的代銷清單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貨款的當天。未收到代銷清單及貨款的,為發出代銷貨物滿180天的當天;
6、銷售應稅勞務,為提供勞務同時收訖銷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的憑據的當天;
7、納稅人發生本細則第四條第3項至第8項所列視同銷售貨物行為,為貨物移送的當天。
註:上述規定中提到的細則第四條第3項至第8項視同銷售行為具體規定如下:
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的下列行為,視同銷售貨物:
3、設有兩個以上機構並實行統一核算的納稅人,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其他機構用於銷售,但相關機構設在同一縣(市)的除外;
4、將自產或者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
5、將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
6、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
7、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者投資者;
8、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
三、財稅[2016]36號(3)提及
1、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並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
收訖銷售款項,是指納稅人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過程中或者完成後收到款項。
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是指書面合同確定的付款日期;未簽訂書面合同或者書面合同未確定付款日期的,為服務、無形資產轉讓完成的當天或者不動產權屬變更的當天。
2、納稅人提供建築服務、租賃服務採取預收款方式的,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
3、納稅人從事金融商品轉讓的,為金融商品所有權轉移的當天。
4、納稅人發生本辦法第十四條規定情形的,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服務、無形資產轉讓完成的當天或者不動產權屬變更的當天。
5、增值稅扣繳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的當天。
註:上述規定中提到的第十四條視同銷售具體規定如下:
下列情形視同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
1、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提供服務,但用於公益事業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2、單位或者個人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但用於公益事業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3、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引用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19條.人民政府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人民政府網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件1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第四十五條.
6. 【工商注冊】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上),條條干貨
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
第一章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
第一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下稱境內)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以下稱應稅行為)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納稅人,應當按照本辦法繳納增值稅,不繳納營業稅。
單位,是指企業、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單位。
個人,是指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
解讀
本條是關於納稅人和徵收范圍的基本規定。
根據本條的規定,納稅人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2016年5月1日後,上述納稅人將按照《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以下稱《試點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繳納增值稅。
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具體包括:銷售交通運輸服務、郵政服務、電信服務、建築服務、金融服務、現代服務、生活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
「單位」包括:企業、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單位。
「個人」包括: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其他個人是指除了個體工商戶外的自然人。
對「境內」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應依照《試點實施辦法》第十二條的相關規定執行。
第二條單位以承包、承租、掛靠方式經營的,承包人、承租人、掛靠人(以下統稱承包人)以發包人、出租人、被掛靠人(以下統稱發包人)名義對外經營並由發包人承擔相關法律責任的,以該發包人為納稅人。否則,以承包人為納稅人。
解讀
本條是關於採用承包、承租、掛靠經營方式下,納稅人的界定。分為如下兩種情況:一、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以發包人為納稅人:(一)以發包人名義對外經營。
(二)由發包人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二、不同時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以承包人為納稅人。
第三條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
應稅行為的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以下稱應稅銷售額)超過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標準的納稅人為一般納稅人,未超過規定標準的納稅人為小規模納稅人。
年應稅銷售額超過規定標準的其他個人不屬於一般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超過規定標准但不經常發生應稅行為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可選擇按照小規模納稅人納稅。
解讀
本條是關於試點納稅人分類、劃分標準的規定。
理解本條規定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把握:
一、納稅人分類
按照我國現行增值稅的管理模式,對增值稅納稅人實行分類管理,在本次增值稅改革中,仍予以沿用,將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的劃分,以發生應稅行為年應稅銷售額為標准。其計稅方法、憑證管理等方面都不同,需作區別對待。
二、納稅人適用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規定
《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明確: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年應稅銷售額標准為500萬元(含本數)。年應稅銷售額超過500萬元的納稅人為一般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未超過500萬元的納稅人為小規模納稅人。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可以根據試點情況對年應稅銷售額標准進行調整。
年應稅銷售額,是指納稅人在連續不超過12個月的經營期內累計應征增值稅銷售額,含減、免稅銷售額、發生境外應稅行為銷售額以及按規定已從銷售額中差額扣除的部分。如果該銷售額為含稅的,應按照適用稅率或徵收率換算為不含稅的銷售額。
三、兩個特殊規定
(一)年應稅銷售額超過規定標準的其他個人不屬於一般納稅人。
(二)不經常發生應稅行為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可選擇按照小規模納稅人納稅。另外,兼有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應稅行為,且不經常發生應稅行為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也可選擇按照小規模納稅人納稅。
第四條年應稅銷售額未超過規定標準的納稅人,會計核算健全,能夠提供准確稅務資料的,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成為一般納稅人。
會計核算健全,是指能夠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設置賬簿,根據合法、有效憑證核算。
解讀
本條是關於小規模納稅人可主動申請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的規定。
一、實踐中,很多小規模納稅人建立健全了財務會計核算制度,能夠提供准確的稅務資料,滿足了憑發票註明稅款抵扣的管理需要。這時如小規模納稅人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申請,可登記為一般納稅人。
二、會計核算健全,是指能夠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設置賬簿,根據合法、有效憑證核算。例如,有專業財務會計人員,能按照財務會計制度規定,設置總賬和有關明細賬進行會計核算;能准確核算增值稅銷售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和應納稅額等;能按規定編制會計報表,真實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
能夠准確提供稅務資料,是指能夠按照增值稅規定如實填報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及其他稅務資料,按期申報納稅。是否做到「會計核算健全」和「能夠准確提供稅務資料」,由小規模納稅人的主管稅務機關來認定。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18號)規定,自2015年4月1日起,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實行登記制,納稅人只需要向主管稅務機關填報《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表》,符合條件的即可登記為一般納稅人。我局已開通了網上登記一般納稅人資格的功能,納稅人只需要登錄上海市國家稅務局網上辦稅服務廳,填報《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表》即可成為一般納稅人,不需要再到辦稅服務前台辦理。
第五條符合一般納稅人條件的納稅人應當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具體登記辦法由國家稅務總局制定。
除國家稅務總局另有規定外,一經登記為一般納稅人後,不得轉為小規模納稅人。
解讀
本條是關於試點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的規定。
一、本條所稱符合一般納稅人條件,是指納稅人應稅行為年銷售額超過500萬元,且不屬於《試點實施辦法》第三條規定的不登記為一般納稅人情況的;
符合一般納稅人條件的納稅人應當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資格登記,未申請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手續的,應按銷售額依照增值稅稅率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也不得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含稅控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
二、除國家稅務總局另有規定外,一經登記為一般納稅人後,不得轉為小規模納稅人。這項規定與現行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管理模式相一致。
三、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兼有應稅行為,按照規定應當申請登記一般納稅人資格的,不需要重新登記一般納稅人資格。由主管稅務機關製作、送達《稅務事項通知書》,告知納稅人。
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以下稱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發生應稅行為,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以購買方為增值稅扣繳義務人。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另有規定的除外。
解讀
本條是關於增值稅扣繳義務人的規定。
與現行增值稅的徵收原則不同,在境內發生應稅行為,是指應稅行為銷售方或者購買方在境內。而且因現行海關管理對象的限制,即僅對進、出口貨物進行管理,各類勞務尚未納入海關管理范疇,對涉及跨境提供勞務的行為,將仍由稅務機關進行管理。
理解本條規定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把握:
一、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發生應稅行為,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以購買方為增值稅扣繳義務人。
本條與原來政策最大的不同,是取消了代理人扣繳增值稅的規定。
二、理解本條規定的扣繳義務人時需要注意,其前提是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沒有設立經營機構,如果設立了經營機構,應以其經營機構為增值稅納稅人,就不存在扣繳義務人的問題。
第七條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納稅人,經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批准可以視為一個納稅人合並納稅。具體辦法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另行制定。
解讀
本條是對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納稅人,可以視為一個納稅人合並納稅的規定。合並納稅的批准主體是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具體辦法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制定。
第八條納稅人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進行增值稅會計核算。
解讀
本次營改增後,所有營業稅業務全部改為徵收增值稅。在增值稅會計處理上,試點納稅人可以按照《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有關企業會計處理規定》(財會[2012]13號)執行。
第二章征稅范圍
第九條應稅行為的具體范圍,按照本辦法所附的《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執行。
解讀
本條是關於應稅行為具體范圍的規定。
具體包括銷售交通運輸服務、郵政服務、電信服務、建築服務、金融服務、現代服務、生活服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
第十條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是指有償提供服務、有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但屬於下列非經營活動的情形除外:
(一)行政單位收取的同時滿足以下條件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業性收費。
1.由國務院或者財政部批准設立的政府性基金,由國務院或者省級人民政府及其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批准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2.收取時開具省級以上(含省級)財政部門監(印)制的財政票據;
3.所收款項全額上繳財政。
(二)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聘用的員工為本單位或者僱主提供取得工資的服務。
(三)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為聘用的員工提供服務。
(四)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解讀
本條是應稅行為以及非經營活動的規定。
一、應稅行為
應稅行為,是指有償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有償,是指取得貨幣、貨物或者其他經濟利益。
二、非經營活動
非經營活動中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不屬於發生應稅行為,不徵收增值稅。
非經營活動包括如下情形:
(一)行政單位收取的同時滿足條件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業性收費。
例如:國家機關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為履行國家行政管理職能而收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活動。
與原規定不同的是,本條的適用主體由「非企業性單位」變成了「行政單位」,由於行政單位本身就有履行國家行政管理職能,因此與原財稅「2013」106號文相比,刪去了「履行國家行政管理職能」的表述。
(二)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聘用的員工為本單位或者僱主提供取得工資的服務。
例如:單位聘用的駕駛員為本單位職工開班車。
(三)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為聘用的員工提供服務。
例如:單位提供班車接送本單位職工上下班。
(四)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條有償,是指取得貨幣、貨物或者其他經濟利益。
解讀
本條是對有償提供服務、有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中有償的具體解釋,包括以投資入股的形式銷售不動產和轉讓無形資產。
第十二條在境內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是指:(一)服務(租賃不動產除外)或者無形資產(自然資源使用權除外)的銷售方或者購買方在境內;
(二)所銷售或者租賃的不動產在境內;
(三)所銷售自然資源使用權的自然資源在境內;
(四)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解讀
本條是對在境內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的具體規定,可從以下兩個方面把握:
(一)服務(租賃不動產除外)或者無形資產(自然資源使用權除外)的銷售方或者購買方在境內。即:境內的單位或者個人作為銷售方發生上述應稅行為屬於在境內發生應稅行為,境外的單位或個人作為購買方在境內發生上述應稅行為也屬於在境內發生應稅行為。
例如:境內單位向境外單位購買的咨詢服務屬於境內銷售服務。
(二)所銷售或者租賃的不動產在境內,以及所銷售自然資源使用權的自然資源在境內。強調的是應稅行為所對應的標的物在境內,即,無論是境內單位或者個人,還是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只要其發生上述應稅行為的標的物在境內,均屬於在境內發生應稅行為。
第十三條下列情形不屬於在境內銷售服務或者無形資產:
(一)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向境內單位或者個人銷售完全在境外發生的服務。
(二)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向境內單位或者個人銷售完全在境外使用的無形資產。
(三)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向境內單位或者個人出租完全在境外使用的有形動產。
(四)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解讀
本條是對不屬於在境內銷售服務或者無形資產的具體規定,採取排除法明確了不屬於在境內提供應稅服務的三種情形,具體如下:
(一)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向境內單位或者個人銷售完全在境外發生的服務。
例如:境外單位向境內單位提供完全發生在境外的會展服務。
(二)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向境內單位或者個人銷售完全在境外使用的無形資產。
例如:境外單位向境內單位銷售完全在境外使用的專利和非專利技術。
(三)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向境內單位或者個人出租完全在境外使用的有形動產。
例如:境外單位向境內單位或者個人出租完全在境外使用的小汽車。
對上述三項規定的理解把握三個要點:一是應稅行為的銷售方為境外單位或者個人;二是境內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外購買;三是所購買的應稅行為的必須完全在境外使用或消費。
第十四條下列情形視同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
(一)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提供服務,但用於公益事業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二)單位或者個人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但用於公益事業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三)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解讀
理解本條需把握以下內容:
為了體現稅收制度設計的完整性及堵塞征管漏洞,將無償提供服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與有償提供服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同等對待,全部納入應稅服務的范疇,體現了稅收制度的公平性。同時,將以公益活動為目的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情況,排除在視同提供服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之外,也有利於促進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
要注意區別提供服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與視同提供服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以及非營業活動三者的不同,准確把握征稅與不征稅的處理原則。
根據國家指令無償提供的航空運輸服務、鐵路運輸服務,屬於《試點實施辦法》第十四條規定的以公益活動為目的的服務,不徵收增值稅。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款的適用主體是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第二款的適用主體還包括其他個人。
本文刪去了航空運輸企業提供的里程積分兌換服務,提供電信服務的單位和個人以積分兌換形式贈送的電信服務不征增值稅的有關規定。
第三章稅率和徵收率
第十五條增值稅稅率:
(一)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除本條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規定外,稅率為6%。
(二)提供交通運輸、郵政、基礎電信、建築、不動產租賃服務,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稅率為11%.
(三)提供有形動產租賃服務,稅率為17%.
(四)境內單位和個人發生的跨境應稅行為,稅率為零。具體范圍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另行規定。
解讀
本條是對增值稅率的具體規定。
第十六條增值稅徵收率為3%,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另有規定的除外。
解讀
本條是對增值稅徵收率的規定。
除部分不動產銷售和租賃行為的徵收率為5%以外,小規模納稅人發生的應稅行為以及一般納稅人發生特定應稅行為,增值稅徵收率為3%.
第四章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一節一般性規定
第十七條增值稅的計稅方法,包括一般計稅方法和簡易計稅方法。
解讀
本條是對增值稅的計稅方法的規定。
一般計稅方法是按照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額的差額計算應納稅額。
簡易計稅方法是按照銷售額與徵收率的乘積計算應納稅額。
第十八條一般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適用一般計稅方法計稅。
一般納稅人發生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特定應稅行為,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但一經選擇,36個月內不得變更。
解讀
本條是對一般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適用計稅方法的規定。
一、通常情況下,一般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兼有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的,凡未規定可以選擇按照簡易計稅方法計算繳納增值稅的,其全部銷售額應一並按照一般計稅方法計算繳納增值稅。
二、一般納稅人發生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特定應稅行為,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也可以選擇適用一般計稅方法計稅。但對一項特定應稅行為,一般納稅人一經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的,在選定後的36個月內不得再變更計稅方法。
特定應稅行為的范圍按《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小規模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
解讀
本條明確小規模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一律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小規模納稅人徵收率為3%,《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中明確了小規模納稅人銷售和租賃不動產有關事項按5%徵收率計稅。
第二十條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發生應稅行為,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扣繳義務人按照下列公式計算應扣繳稅額:
應扣繳稅額=購買方支付的價款÷(1+稅率)×稅率
解讀
本條款規定了境外單位和個人在境內發生應稅行為的扣繳稅款問題。
一、本條款適用於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且沒有在境內設立經營機構的情況。
二、范圍僅限定於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即:《試點實施辦法》規定的應稅行為范圍。對於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應按《增值稅暫行條例》履行扣繳義務。
三、在計算應扣繳稅額時,應將應稅行為購買方支付的含稅價款,換算為不含稅價款,再乘以應稅行為的增值稅適用稅率(注意不是增值稅徵收率),計算出應扣繳的增值稅稅額。
例如:境外公司為某納稅人提供咨詢服務,合同價款106萬元,且該境外公司沒有在境內設立經營機構,應以服務購買方為增值稅扣繳義務人,則購買方應當扣繳的稅額計算如下:
應扣繳增值稅=106萬÷(1+6%)×6%=6萬元
第二節一般計稅方法
第二十一條一般計稅方法的應納稅額,是指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後的余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當期銷項稅額小於當期進項稅額不足抵扣時,其不足部分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扣。
解讀
本條規定了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目前我國增值稅實行購進扣稅法,納稅人在銷售時按照銷售額收取稅款(構成銷項稅額),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時支付或負擔稅款(構成進項稅額),並且允許從銷項稅額中扣除進項稅額,這樣就相當於僅對增值部分征稅。當銷項稅額小於進項稅額時,目前的做法是將差額結轉下期繼續抵扣。
第二十二條銷項稅額,是指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按照銷售額和增值稅稅率計算並收取的增值稅額。銷項稅額計算公式:
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
解讀
本條規定了銷項稅額的概念及其計算方法。
一、從上述銷項稅額的計算公式中可以看出,銷項稅額是應稅行為的銷售額和增值稅稅率的乘積,是該環節提供應稅行為的增值稅整體稅金,抵扣當期進項稅額之後,形成當期增值稅應納稅額。
二、一般納稅人應在「應交稅金」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在「應交增值稅」明細賬中,應設置「銷項稅額」等專欄。
「銷項稅額」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應收取的增值稅額。一般納稅人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應收取的銷項稅額,用藍字登記;退回以及中止或者折讓應沖銷銷項稅額,用紅字登記。
第二十三條一般計稅方法的銷售額不包括銷項稅額,納稅人採用銷售額和銷項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照下列公式計算銷售額: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
解讀
確定一般納稅人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的銷售額時,可能會遇到一般納稅人由於銷售對象的不同、開具發票種類的不同而將銷售額和銷項稅額合並定價的情況。對此,本條規定,一般納稅人採用銷售額和銷項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照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這一公式計算不含稅銷售額。
在營業稅改徵增值稅之前,由於營業稅屬於價內稅,納稅人根據實際取得的價款確認營業額,按照營業額和營業稅稅率的乘積確認應交營業稅。在營業稅改徵增值稅之後,由於增值稅屬於價外稅,一般納稅人取得的含稅銷售額,先進行價稅分離換算成不含稅銷售額,再按照不含稅銷售額與增值稅稅率之間的乘積確認銷項稅額。
第二十四條進項稅額,是指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額。
解讀
本條規定了進項稅額的概念。
一、關於進項稅額的概念需從以下三方面理解:
(一)必須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才涉及進項稅額的抵扣問題;
(二)產生進項稅額的行為是納稅人購進貨物、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或者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勞務;
(三)是購買方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額。
二、一般納稅人應在「應交稅金」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在「應交增值稅」明細賬中,應設置「進項稅額」等專欄。
「進項稅額」專欄,記錄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或者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勞務而支付的、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額。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或者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支付的進項稅額,用藍字登記;退回中止或者折讓應沖銷的進項稅額,用紅字登記。
第二十五條下列進項稅額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從銷售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含稅控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下同)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二)從海關取得的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三)購進農產品,除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外,按照農產品收購發票或者銷售發票上註明的農產品買價和13%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計算公式為:
進項稅額=買價×扣除率
買價,是指納稅人購進農產品在農產品收購發票或者銷售發票上註明的價款和按照規定繳納的煙葉稅。
購進農產品,按照《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實施辦法》抵扣進項稅額的除外。
(四)從境外單位或者個人購進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自稅務機關或者扣繳義務人取得的解繳稅款的完稅憑證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解讀
本條對納稅人可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情況進行了列示。
一、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稅額
增值稅專用發票具體包括以下兩種:
(一)《增值稅專用發票》。
(二)稅控《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
二、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註明的增值稅稅額
目前貨物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是由海關負責代征的,試點納稅人在進口貨物辦理報關進口手續時,需向海關申報繳納進口增值稅並從海關取得完稅證明,其取得的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註明的增值稅額准予抵扣。試點納稅人取得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按照《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關於實行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先比對後抵扣」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2013年第31號公告)執行「先比對,後抵扣」政策。
三、農產品進項稅額抵扣
一般納稅人購進農產品抵扣進項稅額存在如下5種情況:
(一)從一般納稅人購進農產品,按照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二)進口農產品,按照取得的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三)自農業生產者購進自產農產品以及自小規模納稅人購入農產品(不含享受批發零售環節免稅政策的鮮活肉蛋產品和蔬菜),按照取得的銷售農產品的增值稅
7. 公益性捐贈怎麼算增值稅假如我自己生產了1萬產品用於職工福利且又買了別人2萬的東西捐給災區了,
企業將自產產品用於集體福利需按照產品的正常計稅價格作增值稅視同銷售的稅務處理。
在增值稅方面,由於企業將自製成品用於集體福利,屬於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條規定的,企業將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集體福利需視同銷售貨物的情形,所以,企業將自產產品用於集體福利需按照產品的正常計稅價格作增值稅視同銷售的稅務處理。
但在企業所得稅方面,由於企業將自產成品用於企業內部的集體福利,沒有改變相關產品的所有權屬,屬國稅函〔2008〕828號文件所規定的內部處置資產,無需作企業所得稅的視同銷售,不再確認銷售收入。
由此可見,企業將資產用於內部集體福利僅需按照增值稅稅法的規定作增值稅視同銷售的稅務處理(計繳的增值稅一並計入相關福利事項的成本或費用),無需再作企業所得稅視同銷售的稅務處理。企業僅需作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貸記庫存商品(賬面價值),貸記應交稅費—— —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的會計處理。
拓展資料
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
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徵收的一個稅種。增值稅已經成為中國最主要的稅種之一,增值稅的收入佔中國全部稅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稅種。增值稅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徵收,稅收收入中75%為中央財政收入,25%為地方收入。進口環節的增值稅由海關負責徵收,稅收收入全部為中央財政收入。
2017年7月1日起,簡並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正式實施,原銷售或者進口貨物適用13%稅率的全部降至11%,這個調整會涉及農產品、天然氣、食用鹽、圖書等23類產品。2018年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
8. 如何確認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一、納稅人採取直接收款方式銷售貨物,不論貨物是否發出,均為收到銷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憑據的當天;
二、納稅人採取賒銷方式銷售貨物,簽訂了書面合同的,為書面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
三、納稅人採取賒銷方式銷售貨物,無書面合同的或者書面合同沒有約定收款日期的,為貨物發出的當天。
四、納稅人採取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簽訂了書面合同的,為書面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
五、納稅人採取分期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無書面合同的或者書面合同沒有約定收款日期的,為貨物發出的當天。
六、納稅人採取預收貨款方式銷售貨物(特定貨物除外),為貨物發出的當天。
七、納稅人採取預收貨款方式,生產銷售生產工期超過12個月的大型機械設備、船舶、飛機等特定貨物,為收到預收款或者書面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
八、納稅人委託其他納稅人代銷貨物,為收到代銷單位的代銷清單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貨款的當天。未收到代銷清單及貨款的,為發出代銷貨物滿180天的當天。
九、納稅人銷售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為提供勞務同時收訖銷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的憑據的當天。
十、納稅人發生下列列視同銷售貨物行為,為貨物移送的當天:
(一)設有兩個以上機構並實行統一核算的納稅人,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其他機構用於銷售,但相關機構設在同一縣(市)的除外;
(二)將自產或者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
(三)將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
(四)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
(五)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者投資者;
(六)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
十一、納稅人進口貨物,為報關進口的當天。
十二、納稅人發生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的應稅行為,並在其應稅行為發生過程中或者完成後收到銷售款項的當天。
十三、納稅人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簽訂了書面合同並確定了付款日期的,為書面合同確定的付款日期的當天。
十四、納稅人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簽訂了書面合同但未確定付款日期的,為服務、無形資產轉讓完成的當天或者不動產權屬變更的當天。
十五、納稅人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未簽訂書面合同的,為服務、無形資產轉讓完成的當天或者不動產權屬變更的當天。
十六、納稅人提供(有形動產和不動產)租賃服務採取預收款方式的,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
十七、納稅人提供建築服務,被工程發包方從應支付的工程款中扣押的質押金、保證金,未開具發票的,以納稅人實際收到質押金、保證金的當天為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十八、納稅人從事金融商品轉讓的,為金融商品所有權轉移的當天。
十九、金融企業發放貸款後,自結息日起90天內發生的應收未收利息按現行規定繳納增值稅,自結息日起90天後發生的應收未收利息暫不繳納增值稅,待實際收到利息時按規定繳納增值稅。
上述所稱金融企業,是指銀行(包括國有、集體、股份制、合資、外資銀行以及其他所有制形式的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證券基金管理公司、證券投資基金以及其他經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批准成立且經營金融保險業務的機構
二十、銀行提供貸款服務按期計收利息的,結息日當日計收的全部利息收入,均應計入結息日所屬期的銷售額,按照現行規定計算繳納增值稅。
二十一、納稅人發生以下視同銷售的情形,為服務、無形資產轉讓完成的當天或者不動產權屬變更的當天。
(一)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提供服務,但用於公益事業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二)單位或者個人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但用於公益事業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三)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二十二、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勞務,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
另,增值稅扣繳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的當天。
9. (會計)用於公益事業的服務不交增值稅,那請問給福利院提供服務,和贈送商品屬於公益事業嗎
按照規定,無償提供服務用於公益事業,免徵增值稅。要注意:「無償」是關鍵。所以,如果給福利院提供有償服務,那肯定要徵收增值稅的。
另外,關於「捐贈」。給福利院無償捐贈商品,應當視同銷售,徵收增值稅。
10. 企業的公益性捐贈到底交不交增值稅啊
稅收上既允許捐贈支出全額扣除,又允許捐贈貨物免繳增值稅。但是,對於這些特定的公益性捐贈,選擇免繳增值稅並不劃算。
特殊情況如政策依據:
《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支持魯甸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5〕27號)規定:
1、自2014年8月3日起,對單位和個體經營者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捐贈給受災地區的,免徵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
2、自2014年8月3日起,對企業、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向受災地區的捐贈,允許在當年企業所得稅前和當年個人所得稅前全額扣除。
(10)如何確定增值稅用於公益事業擴展閱讀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增值稅納稅人放棄免稅權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7〕127號),以及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六條之規定,增值稅納稅人銷售免稅貨物或勞務放棄免稅權,應關注下列事項:
1、生產和銷售免徵增值稅貨物或勞務的納稅人要求放棄免稅權,應當以書面形式提交放棄免稅權聲明,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案。納稅人自提交備案資料的次月起,按照現行有關規定計算繳納增值稅。
2、放棄免稅權的納稅人符合一般納稅人認定條件尚未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應當按現行規定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銷售的貨物或勞務可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3、納稅人一經放棄免稅權,其生產銷售的全部增值稅應稅貨物或勞務均應按照適用稅率征稅,不得選擇某一免稅項目放棄免稅權,也不得根據不同的銷售對象選擇部分貨物或勞務放棄免稅權。
4、納稅人在免稅期內購進用於免稅項目的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所取得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一律不得抵扣。
5、納稅人自稅務機關受理納稅人放棄免稅權聲明的次月起36個月內不得申請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