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我國航天事業經歷了什麼

我國航天事業經歷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2-11-21 23:29:29

A. 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

我國航天事業起步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今已發射了科學實驗衛星、資源勘測衛星、通訊衛星、氣象衛星等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我國在航天事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已經掌握了使衛星返回地面的回收技術,用一枚火箭把多顆衛星送入軌道的「一箭多星」等世界尖端技術。下面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至今的一些大事。
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58年4月,開始興建我國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
1964年7月19日,我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我國的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79年,「遠望」1號航天測量船建成並投入使用,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遠洋航天測量船的國家。
1985年,我國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
1990年4月7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一號」衛星。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其低軌道運載能力達9.2噸,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2年,我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是我國在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期規模最龐大、技術最復雜的航天工程。
2002年12月,「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飛行試驗,第一次是在1999年11月,第二次在2001年1月,第三次在2002年3月。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發射成功。
2003年12月29日,探測-1號衛星由長征-2C火箭發射成功。
2004年7月25日,探測-2號衛星由長征-2C火箭發射成功。「雙星計劃」被評為「2004年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之一。
2004年9月9日,長征-4B火箭同時將實踐-6A、實踐-6B空間環境探測衛星發射成功。兩顆衛星主要進行空間環境探測、空間輻射環境及其效應探測以及其他的空間試驗。
2004年9月27日,第20顆返回式衛星由長征-2D在酒泉發射升空。這顆衛星的整體性能比以往發射的同類衛星有較大的改進和提高。該衛星於10月15日成功返回地面。
2004年10月19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這是我國第一顆業務靜止氣象衛星。
2005年4月12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亞太六號」通信衛星。這是我國成功發射的第30顆國外衛星。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座神六號飛船再次上太空,並在太空遨遊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實驗後安全返回地面。
2007年10月24日18時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此次嫦娥一號繞月探測飛行將完成四大科學探測任務:獲取月球全表面三維圖像;分析月球表面化學元素和物質類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測月壤特性;探測4萬至40萬公里間地月空間環境
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4秒,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鍾
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10秒,神舟八號順利升空魚「天宮一號」空間站對接成功。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再次和「天宮一號」對接成功,13天後,三名宇航員景海鵬、劉旺和女宇航員劉洋成功返回地面。
編輯於 2013-10-27

B. 我國在航天過程中經歷了哪些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載人航天是目前世界航天中最具挑戰的一項科學技術,就目前而言,真正能夠獨立自主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只有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這三個國家,同時,載人航天也是一個綜合國力,基礎工業等的體現,沒有一定的綜合國力,是無法支撐起這個偉大的航天事業的。 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我國航天事業一直處於後面,但是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逐漸實現了自主航天的路。

第四階段: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飛天,即將開啟中國空間站全面來臨的時代,亦是中國載人航天新征程的開始。

2020年5月5日18時,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上太空,在軌飛行了2天19小時,經過7次自主軌控將軌道抬升至遠地點為8000公里左右的大橢圓軌道,制動後以超過每秒9公里的再入速度返回,通過一系列的試驗,最後於5月8日13時,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

C.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_百度知道

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型液體燃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國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5年10月長征火箭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1時0分,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號成功降落於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成功發射,並在飛行7天後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時許,「神舟」四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順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時40分,「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再次飛上太空,並在遨遊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實驗後安全返回地面。
總結:從1999年到2005年,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飛躍,我國載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稱奇,令億萬中國人民備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突破,中國航天人以他們的智慧與努力,彌補了物質技術基礎的不足,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躍升。
求採納

D.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如下:

1956年10月8日,錢學森受命組建的中國第一個火箭與導彈研究機構成立。1956年也被認為是中國導彈夢、航天夢的元年。

1970年,中國用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1975年,中國發射了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第一次實現人造衛星「收放自如」。

1981年,中國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了三顆科學實驗衛星,成為第四個獨立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

1999年,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成功發射,隨後「神州二號」「神州三號」「神州四號」陸續順利發射升空。

2003年,航天員楊利偉穿越大氣層,不遠萬里為浩瀚星空增添了一抹中國紅,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2007年,嫦娥奔月再也不是幻想,「嫦娥一號」用相機掀開了月球表面神秘的面紗。

2008年,「神州七號」搭載三名航天員,完成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2010年,「嫦娥二號」獲得更高精度的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探測月球物質成分、月壤特性、地月與近月空間環境,刷新中國航天新高度。

2012年,「神州九號」與「天宮一號」實現載人「太空之吻」。

2013年,「嫦娥三號」成為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

2016年,經中央批准、國務院批復,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2018年,「嫦娥四號」帶著「玉兔二號」來到了月球背面,開啟月球探測新旅程,為人類首次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2019年,新一代固體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首次完成海上發射,填補了中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海射技術的國家。

2020年7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2020年11月,「長征五號」成功將「嫦娥五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托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拖曳著紅色尾焰升空。「最強雙十二」聯手,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神舟十二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

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准備後,先後開啟節點艙艙門、核心艙艙門。

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後續,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以上內容參考光明網-新聞背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回顧

E. 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重要的階梯呢幻想階段編制神話人造發射令人振

我國航天事業經歷了四個重要階段。
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明朝的萬戶。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表明中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嫦娥一號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順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第一階段,幻想飛天。第二階段,掌握衛星發射技術。第三階段,載人航天技術。第四階段,地外探索。

F. 中國航天經歷的過程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如下:

1956年10月8日,錢學森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與導彈研究機構成立。

1970年,「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

1975年,中國發射了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第一次實現人造衛星「收放自如」。

1981年,中國獨立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

1999年,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成功發射。

2003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2007年,「嫦娥一號」用相機掀開了月球表面神秘的面紗。

2008年,「神州七號」完成空間出艙活動。

2010年,「嫦娥二號」探測月球環境。

2012年,「神州九號」與「天宮一號」實現載人「太空之吻」。

2013年,「嫦娥三號」成為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

2018年,「嫦娥四號」帶著「玉兔二號」來到了月球背面,開啟月球探測新旅程。

2019年,「長征十一號」首次完成海上發射。

2020年11月,「長征五號」成功將「嫦娥五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送三名宇航員進入太空航天空間站,在6小時後與「天和號」核心艙進行了對接,這也標志著我國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站,而且空間站內還迎來了它的第一批主人。

G. 中國航天歷史是什麼

中國航天史是從1956年二月開始的,當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1956年四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一領導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聶榮臻任主任,黃克誠、趙爾陸任副主任,航空工業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航天事業創業的開始。

1970年4月24日,一顆耀眼的『星」劃破天際——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誕生了!這是提前為國慶獻上的厚禮,也標志著我國衛星史正式拉開了序幕。

在此之後,我國航天事業一次次快速躍升: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起飛;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神舟」三號成功升入太空;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成功發射,並在飛行7天後平安返回。

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再次飛上太空。

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2人5天、航天員直接參與空間科學實驗活動的新跨越,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從1999年到2005年,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飛躍,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稱奇,使億萬中國人民備受鼓舞、倍感自豪。



中國航天創造的輝煌成績:

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突破,我們以智慧與努力,彌補了物質技術基礎的不足,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一次次飛躍!此後,中國航天事業進入到了「白熱化」的狀態:神七出艙,「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神八」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神九與天宮一號自動對接……這些都讓人心潮澎湃,激動萬分。

但是,我國航天事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近幾年,美國宇航局每年的預算在170億-180億美元,超過我國載人航天工程20年的總投入。

在人造衛星領域,我國剛剛達到國際航天界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的技術水平;在飛船研製技術領域,我國與美國和俄羅斯相比也還有一定的差距;在航天重要領域,我國與世界航天水平的差距保守分析為10年到15年。

迄今為止,長征系列火箭已成功把多種試驗衛星、科學衛星、地球觀測衛星、氣象衛星和通訊衛星等送入太空,為巴基斯坦、瑞典、菲律賓、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提供商業發射服務。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衛星供應商美國休斯公司已與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

我們是國家的棟梁,祖國的希望。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作為祖國的希望,我們惟有好好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才能讓祖國的航天事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們要繼承中國航天人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懈努力,為了我們的祖國,甘於奉獻!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航天史



H. 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

要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空間技術
1. 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主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並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地球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並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運載 。
中國自主地了12種不同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適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長征」系列運載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5100千克,基本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自1985年中國正式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以來,已將27顆外國的衛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長征」系列運載共實施了63次發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長征」系列運載已連續21次發射成功。
3.航天器發射場。
中國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航天器發射場,並完成了各種運載的飛行試驗和各類人造衛星、試驗飛船的發射任務。中國航天器發射場既可完成國內發射任務,又具有完成為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和開展其他國際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測控。
中國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測控網,包括陸地測控站和海上測控船,完成了從近地軌道衛星到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從衛星到試驗飛船的航天測控任務。中國航天測控網已具備國際聯網共享測控的能力,測控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載人航天
中國於1992年開始實施載人飛船航天工程,了載人飛船和高可靠運載,開展了航天醫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的工程研究,選拔了預備航天員,了一批空間遙感和空間科學試驗裝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第一艘「神舟」號無人試驗飛船,標志著中國已突破了載人飛船的基本技術,在載人航天領域邁出了重要步伐。
參考:
1.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主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並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地球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並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I. 我國在航天技術領域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我國成為第五個能製造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1987年8月,中國返回式衛星為法國搭載試驗裝置,這是我國打入世界航天市場的首次嘗試;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實驗飛船神舟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完成空間飛行試驗之後,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飛行實驗成功;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並安全返回,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07年10月24日,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順利升空;

2011年11月3日,「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成功完成我國首次空間飛行器自動交會對接任務;

2012年6月18日,「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飛船成功進行首次載人交會對接;

2013年4月26日,中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的首發星——「高分一號「衛星發射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開啟了中國對地觀測的新時代;

2015年12月17日,「悟空號」發射升空,是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范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2019年7月25日,由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實現了中國民營運載火箭零的突破;

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2220秒後,將實踐二十號衛星准確送入近地點192千米、遠地點6.8萬千米的預定軌道,發射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2020年5月5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載荷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宣布,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階段任務首戰告捷;

2020年6月23日,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7月31日,我國向全世界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首次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是中國邁向深空的重要一步;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閱讀全文

與我國航天事業經歷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街拍美女的微博有什麼用 瀏覽:92
男生愛情里怎麼成熟 瀏覽:618
什麼叫幸福模樣 瀏覽:303
雞和羊的愛情如何 瀏覽:238
和鼎健康座椅艾灸儀多少錢 瀏覽:378
家庭經濟困難要怎麼寫居委會證明 瀏覽:874
石首晚上哪裡美女多 瀏覽:423
領導幹部事業編制怎麼改革 瀏覽:629
lol中路美女英雄有哪些 瀏覽:392
什麼是愛情故事理論 瀏覽:881
婚姻調解去哪裡找 瀏覽:288
事業單位升副科要多久 瀏覽:328
南橋哪裡可以補辦健康證 瀏覽:84
杭州健康通預約時間怎麼看 瀏覽:421
什麼叫喇叭褲背後的故事 瀏覽:500
哪裡要用到健康證 瀏覽:405
安徽事業單位筆試一般多少分 瀏覽:855
鹽城婚姻要多少財禮啊 瀏覽:630
社會經濟政治是什麼 瀏覽:850
美女江山一起什麼生肖 瀏覽: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