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事業單位社保交多少
事業單位和企業的社保交納的百分比是一樣的。但是事業單位是有預算定額的相對較少,企業就沒有還可以交納補充養老金,應該說好的企業比事業單位交的多,差的企業有可能就只交最低的社保金了。目前退休養老金是根據在職基本工資計算的另外再加上個人養老金交納部分這兩塊計算發放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②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一)單位繳費基數,為本單位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之和。
(二)個人繳費基數,按規定的統籌工資項目核定,是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
(三)機關單位(含參公單位)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包括本人上年度月工資收入中的以下項目:
基本工資;
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
規范後的津貼補貼;
年終一次性獎金。
(四)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包括本人上年度月工資收入中的以下項目:
基本工資;
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
績效工資。
法律依據:
《社會保險法》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
③ 事業單位醫療保險繳費比例是多少是怎麼定的
一、事業單位醫療保險繳費比例是多少?
一般情況下,事業單位職工在繳納醫療保險的時候,職工醫療保險的繳費比例為8%;大病醫療保險的繳納比例為0.5%;單位補充醫療保險的比例為7%。
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和單位補充醫療保險的繳費基數都是以在職在編人員上一年度工資總額來定的。如果職工的工資總額高於當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00%的,就以300%為基數來繳納醫療保險費用,如果低於當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60%的,就以60%為基礎來繳納醫療保險費用,如果在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60%—300%之間的,就按照實際數值來繳納醫療保險費用。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各個地區的事業單位醫療保險繳納可能會存在一些區別,所以大家可以去當地的社保局詢問清楚。
二、事業單位醫療保險繳費基數怎麼來的?
一般事業單位醫療保險的繳費基數都是根據當地上一年度在職職工工資總額的平均數來定的。不同地區的事業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平均數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地區的繳費基數會有所差別,具體繳費基數是多少大家可以去當地的社保局詢問一下。
一般情況下,如果職工工資總額低於本市上一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60%的,就按照60%作為繳費基數來繳納保險費用;如果職工工資總額高於本市上一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300%的,就按照300%作為繳費基數來繳納保險費用;如果職工工資總額在上一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的60%—300%之間的,就按照實際數值作為繳費基數來就繳納保險費用。
④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單位和個人繳費比例
1、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一般不超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2、單位繳費基數:本單位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之和。3、個人繳費基數按規定的統籌工資項目核定,是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
法律依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印發在京中央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辦法的通知》三、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籌集
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用人單位應當及時申報、按時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費。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單位繳費)的比例為本單位上年度工資總額的20%,計入社會統籌基金。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比例為本人上年度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本單位工資總額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之和。
機關單位(含參公管理的單位)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中的基本工資、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警銜津貼、海關津貼等國家統一規定納入原退休費計發基數的項目)、規范後的津貼補貼(地區附加津貼)、工改保留補貼、在京中央國家機關適當補貼、年終一次性獎金。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中的基本工資、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國家統一規定納入原退休費計發基數的項目)、工改保留補貼、績效工資(限高線以下部分)。
其餘項目暫不納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2014年10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個人繳費基數按照2013年度本人工資收入中包含的個人繳費基數項目確定。2015年度及以後年度的個人繳費基數按上年度本人工資收入中包含的個人繳費基數項目確定。個人繳費工資基數超過北京市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以及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超過限高線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低於北京市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北京市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在京中央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外派到國(境)外的工作人員,由原單位以其檔案工資中包含的個人繳費基數項目並參照本單位同類人員的國內工資標准確定個人繳費基數。
⑤ 公務員交多少養老保險
養老金並軌後公務員每月要交多少養老保險費用呢?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決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
養老保險繳費比例:
單位按工資總額的20%繳費;
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8%繳費;
(本人繳費工資高於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倍的部分不納入繳費基數,低於平均工資60%的以60%為基數繳費,即「300%封頂、60%托底」。)
職業年金:
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
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
算筆賬
以廣州市現有正科級公務員每月工資6000元,正處級每月工資10000元為例,大致可測算出:
正科級每月需繳納養老保險總費用(含職業年金個人繳費部分)=6000元×8%+6000元×4%=720元
正處級公務員每月個人繳納總費用=10000元×8%+10000元×4%=1200元
多位廣州市直公務員表示,今後每月要多支出一筆養老保險費,但工資已多年未漲,希望配套的工資薪酬改革能盡快落地。
另據了解,目前廣州的公務員個人無須繳納養老金(待遇由財政解決),而事業單位則視其分類有所差異,比如參公事業單位一般就不用個人繳養老金,而像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則普遍需要個人繳納。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⑥ 事業單位交養老保險比例是多少
1養老金的繳納比例
首先事業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用是按照月繳納的,很少存在一次性繳清的情況。單位繳納養老保險金的佔比一般不超過工資總額的,員工繳納養老保險金的比例為本人工資的。繳納工資的基數最高不能夠超過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300%。如果員工的繳費基數超過了當地上年度所有在崗員工平均工資的300%以上的,將不會計入到繳費基數中去,如果是低於當地上年度所有在崗員工平均工資的60%部分的,按當地平均工資的60%來計算個人繳費基數。在教師和護士年終一次性獎金的基本工資提高了10%的部分,將會需要納入繳費基數中。
2養老金的改革制度
養老金改革制度中,事業單位和機關是同時在進行的,雖然他們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但退休制度都是相同的,因此在推進改革的制度上並沒有很大的阻礙。通過去建立職業年金,能夠形成形成多個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在優化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法人待遇結構時,還能夠保持總體的待遇水平不降低。工資改革制度同時也在推進當中,在能夠完成個人繳費的同時也能夠適當的增加工資,能夠減少員工的負擔,增強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加強繳費的能力。
3養老金的影響及作用
養老保險費用主要是來源於國家、單位和個人三方。養老保險的影響很大,享受人比較多,並且時間較長,費用支出龐大。所以需要設置專門機構,來進行現代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統一管理。也通過建立養老保險制度,來實現新老更替,使得就業結構更加合理化,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使老有所養,是對於現在社會人口老齡化的一項重要措施,更加有利於社會穩定,能夠激勵年輕人進步,激發工作的熱情,提高工資標准,增加今後老年生活的保障。
事業單位交養老保險比例是多少
⑦ 公務員交多少保險
公務員社保繳費比例如下:1、養老保險:單位21%,個人8%。2、醫療保險:單位9%,個人2%+3元。3、失業保險:單位2%,個人1%。4、工傷保險。單位0.5%。5、生育保險。單位1%。6、住房公積金:單位和個人都是工資的12%。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條的規定,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全文》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