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什麼是海洋事業

什麼是海洋事業

發布時間:2022-11-20 06:25:54

① 我國海洋政策是什麼

我國的海洋事業目前發展勢頭良好;確立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構建了海洋政策法規體系,海洋資源開發能力持續增強,海洋產業體系越來越健全,海洋科學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海洋生態文明管理體系也在逐步的建立,海洋權益維護能力增強。
日益完善的海洋政策,對海洋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對於發展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19年4月 海軍成立70周年,提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它包括共同的海洋安全,共同海洋福祉,共同海洋生態文明和共處,海上互聯互通等等。

② 什麼是海洋漁業服務業

機構名稱:滕州市水產服務中心
機構類型:事業法人
行業類型:漁業服務業
確認日期:2009-11-05
經營范圍:搞好全市漁業生產管理和服務,促進漁業健康、快速發展。全市漁業行政管理、漁業技術、物資服務。

詳細信息

機構名稱:滕州市水產技術指導站
機構類型:事業法人
行業類型:漁業服務業
確認日期:2009-11-05
經營范圍:指導推廣水產技術,促進漁業發展。

詳細信息

機構名稱:日照順源水產育苗有限公司
機構類型:企業法人
行業類型:漁業服務業
確認日期:2009-11-03
經營范圍:水產品育苗、銷售(以上范圍需經許可的,憑有效許可證經營)。

詳細信息

機構名稱:日照經濟開發區海源養殖育苗場
機構類型:個體
行業類型:漁業服務業
確認日期:2009-10-30
經營范圍:水產品養殖。育苗銷售。

詳細信息

機構名稱:壽光市迎賓養殖旅遊專業合作社
機構類型:企業非法人
行業類型:漁業服務業
確認日期:2009-09-07
經營范圍:組織海水養殖區的旅遊觀光;為成員提供專業管理、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服務

詳細信息

機構名稱:日照市嵐山區漁業技術推廣站
機構類型:事業法人
行業類型:漁業服務業
確認日期:2009-08-26
經營范圍:參與制定漁業技術推廣計劃並組織實施,組織漁業技術的專業培訓,提供漁業技術、信息服務,對確定推廣的漁業技術進行試驗、示範,指導下級漁業技術推廣機構、群眾性科技組織和漁民技術人員的漁業技術推廣活動。

詳細信息

機構名稱:東營市水產養殖服務中心
機構類型:事業法人
行業類型:漁業服務業
確認日期:2009-08-24
經營范圍:提供有良種苗與先進技術,促進水產養殖發展。海水產品種苗繁育 水產養殖技術試驗、示範、推廣 海水養殖疫病防治技術推廣

詳細信息

機構名稱:日照經濟開發區鑫啟育苗廠
機構類型:企業非法人
行業類型:漁業服務業
確認日期:2009-08-14
經營范圍:垂釣、淡水魚苗養育。(以上范圍需許可的憑經營許可證經營)

詳細信息

機構名稱:日照市海水育苗場
機構類型:企業法人
行業類型:漁業服務業
確認日期:2009-08-11
經營范圍:海水育苗;水產品養殖、銷售(以上范圍需經許可的,憑有效許可證經營)。

詳細信息

機構名稱:萊州大東水產有限公司
機構類型:企業法人
行業類型:漁業服務業
確認日期:2009-07-21
經營范圍:水產品的養殖(我國稀有的珍貴優良品種的養殖除外),並銷售公司上述所列自產產品(以上業務需經審批、許可生產經營的,未獲批准前不得開展經營活動)。

詳細信息

機構名稱:鄒平縣漁業技術指導站
機構類型:事業法人
行業類型:漁業服務業
確認日期:2009-07-21
經營范圍:推廣水產技術,促進漁業發展。水產技術推廣管理;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指導;水產技術引進與試驗示範;水產技術培訓;水產職業技能鑒定;水產病害防治;增殖放流;漁業環境管理;魚葯魚料質量檢測;漁業技術服務。

詳細信息

機構名稱:鄒平縣瀛寶娃娃魚養殖有限公司
機構類型:企業法人
行業類型:漁業服務業
確認日期:2009-07-15
經營范圍:大鯢馴養繁殖、水產品養殖及加工銷售。

詳細信息

機構名稱:魚台縣依水養魚專業合作社
機構類型:其它機構
行業類型:漁業服務業
確認日期:2009-07-08
經營范圍:淡水商品魚的養殖、銷售,養魚技術、提供漁業信息;組織采購本社成員所需的養魚飼料(以上涉及許可經營的項目必須憑許可證或批准文件經營)。

詳細信息

機構名稱:臨沭縣漁業技術推廣站
機構類型:事業非法人
行業類型:漁業服務業
確認日期:2009-07-02
經營范圍:推廣水產技術,促進漁業發展,為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監管保障;負責水產新技術、新成果引果與試驗示範、技術培訓服務等。

詳細信息

機構名稱:東營市海洋與水產研究所
機構類型:事業非法人
行業類型:漁業服務業
確認日期:2009-07-02
經營范圍:負責全市海洋與水產領域重大課題研究的組織技術攻關;負責全市水產病害的研究;負責全市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的引進、示範、試驗和推廣應用;負責全市海洋與水產資源的調查、開發、利用研究;承擔全市海洋與水產科

③ 海洋事業有哪些比如曬鹽還有啥

海洋事業有很多啊,比如:捕撈魚業、海洋石油鑽探、海洋氣候研究等

④ 你還知道大海對人類有什麼貢獻

**①教育教學角度:
油氣資源和海水資源是海洋行業性戰略資源。我國近海含油氣盆地石油資源量約2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4萬億立方米。東海和南海還有天然氣水合物資源。海洋能源理論蘊藏量6.3億千瓦。在國際海底區域擁有多金屬結核資源 5 億多噸。預計到21世紀中葉,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在油氣行業中將占據更重要的地位。海水資源是一種無限資源,海鹽資源也是一種永續開發的資源,本世紀中葉前後,海水將成為舉足輕重的水資源來源之一。
②研究角度:
資源與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生產力的飛躍發展、社會的文明進步、國家的繁榮富強,都與資源環境條件息息相關。資源的安全是國家的安全,資源的危機是民族的危機。海洋佔地球表面的71%,是各國分別佔有和世界共有的。世界海洋中有2.5億平方千米公海和國際海底區域,其中有豐富的共有海洋資源。海洋是富饒而未充分開發的資源寶庫。隨著陸地戰略資源的日益短缺,沿海各國不斷加大向海洋索取資源的力度和強度,重視對海洋「藍色國土」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資源開發已經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據聯合國秘書長報告的資料,目前世界國民經濟總量為23萬億美元,其中海洋經濟約1萬億美元,佔4%以上。全球陸地為人類提供的生態價值12萬億美元,海洋提供的生態價值21萬億美元。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沿海國家,國土跨越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東南瀕臨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岸線漫長,港灣眾多,海域遼闊。廣袤的海洋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海洋資源。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為保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的實現,報告在總體戰略部署中專門提出了一項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實施海洋開發」的具體要求。黨的十六大報告是指導我國未來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海洋開發列入其中,即意味著開發海洋已經列入黨的議事日程,列入了國家的發展戰略。這是海洋事業大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是啟動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的最好時機。

為使我國最終成為世界海洋強國、躋身於發達國家之列,必須有一個貫徹始終的海洋資源開發保護戰略。海洋資源既有各國的國土資源、又有世界共有資源,海洋資源戰略研究涉及的區域應包括近300萬平方千米的我國主權和管轄海域(內水、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也包括2.5億平方千米國際海底區域和公海。我們應該以資源為主體、以資源與經濟的關系為中心,對與海洋資源開發保護相關的人口、環境、科技、管理問題,進行整體思考,做出准確的發展定位和戰略選擇,使海洋成為戰略性食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和金屬資源基地,成為我國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物流通道和生存發展空間。

⑤ 十五十六世紀西方殖民者的海洋事業主要方式是什麼

西方殖民者主要方式就是開疆拓土,變成自己殖民地,另外開放這些國家的通商口岸,開放貿易。

⑥ 事業單位有哪些單位

以下是關於:事業單位有哪些單位?哪些局?崗位類別有哪些?的相關信息

事業單位是指受國家行政機關領導,沒有生產收入、所需經費由公共財政支出、不實行經濟核算、主要提供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非物質生產和勞務服務的社會公共組織,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是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與企業單位相比,事業單位有以下特徵:一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二是財政及其他單位撥入的資金主要不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回報。

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它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

以上是關於:2020日照事業單位招聘:事業單位有哪些單位_崗位類別有哪些?內容,希望對備考的小夥伴有幫助。

網頁鏈接

⑦ 什麼是中國海洋的事業拜託各位了 3Q

前言 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71%,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統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也是資源的寶庫,環境的重要調節器。人類社會的發展必然會越來越多地依賴海洋。 即將到來的二十一世紀是人類開發利用海洋的新世紀。維護《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確定的國際海洋法律原則,維護海洋健康,保護海洋環境,確保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海上安全,已成為人類共同遵守的准則和共同擔負的使命。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沿海大國。中國高度重視海洋的開發和保護,把發展海洋事業作為國家發展戰略,加強海洋綜合管理,不斷完善海洋法律制度,積極發展海洋科學技術和教育。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系統的海洋事務,推進國家間和地區性海洋領域的合作,並認真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為全球海洋開發和保護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1998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海洋年,中國政府願藉此機會介紹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情況。 一、海洋可持續發展戰略 中國有12億多人口,陸地自然資源人均佔有量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根據中國有關方面的統計: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國土,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佔有陸地面積僅有0.008平方公里,遠低於世界人均0.3平方公里的水平;全國近年來年平均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中國陸地礦產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佔有量不到世界人均量的一半。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沿海大國,國民經濟要持續發展,必須把海洋的開發和保護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 中國擁有大陸岸線18000多公里,以及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島5000多個,島嶼岸線14000多公里;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中國還對廣闊的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行使主權權利和管轄權;中國的海域處在中、低緯度地帶,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比較優越。中國海域海洋生物物種繁多,已鑒定的達20278種。中國海域已經開發的漁場面積達81.8萬平方海里。中國有淺海、灘塗總面積約1333萬公頃,按現有的科學水平,可進行人工養殖的水面有260萬公頃,已經開發利用的有93.8萬公頃。中國海域有30多個沉積盆地,面積近70萬平方公里,石油資源量約25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約8.4萬億立方米。中國沿海共有160多處海灣和幾百公里深水岸線,許多岸段適合建設港口,發展海洋運輸業。沿海地區共有1500多處旅遊娛樂景觀資源,適合發展海洋旅遊業。中國海域還有豐富的海水資源和海洋可再生能源。 1996年中國制定的《中國海洋21世紀議程》,提出了中國海洋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其基本思路是:有效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切實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實現海洋資源、環境的可持續利用和海洋事業的協調發展。中國在海洋事業發展中遵循以下基本政策和原則: ——維護國際海洋新秩序和國家海洋權益。1992年2月,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這是中國海洋領域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為行使領海主權和毗連區管制權,維護國家安全和海洋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為維護新的國際海洋法律制度和國家海洋權益,全國人大常委會於1996年5月批准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鄭重聲明: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享有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主權權利和管轄權;中國將與海岸相向或相鄰的國家,通過協商,在國際法基礎上,按照公平原則劃定各自海洋管轄權界限;中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所列各群島及島嶼擁有主權。對於中國同鄰國在海洋事務方面存在的爭議問題,中國政府著眼於和平與發展的大局,主張通過友好協商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可以擱置爭議,加強合作,共同開發。 ——統籌規劃海洋的開發和整治。加強海岸帶的綜合開發和管理,合理開發保護近海,積極參與國際海底和大洋的開發利用;沿海陸地區域和海洋區域一體化開發,逐步形成臨海經濟帶和海洋經濟區,推動沿海地區的進一步繁榮和發展。 ——合理利用海洋資源,促進海洋產業協調發展。實行開發與保護並重的方針,確保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綜合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不斷發現新資源,利用新技術,形成和發展海洋新產業,推動海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環境保護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制定海洋開發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規劃,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加強海洋環境監測、監視和執法管理;重點加強陸源污染物管理,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防止海洋環境退化。 ——加強海洋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重視基礎研究,組織海洋關鍵技術攻關,發展海洋高技術,不斷提高海洋開發和海洋服務領域的技術水平;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不斷縮小地區間海洋開發技術水平的梯度差;健全高等院校的海洋專業,加強職業教育,培育多層次的海洋科技人才,同時也加強公眾海洋知識傳播。 ——建立海洋綜合管理制度。不斷完善海洋功能區劃和規劃,加強海洋開發和保護以及海域使用的科學管理;積極進行海岸帶綜合管理試驗,逐步建立海岸帶綜合管理制度。 ——積極參與海洋領域的國際合作。認真履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義務,積極參與國際海洋事務,推動國際和地區性海洋事務的合作與交流,促進全球海洋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二、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 依據海洋資源的承載能力,中國採取綜合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政策,以促進海洋產業的協調發展。近年來,中國不斷改造海洋捕撈業、運輸業和海水制鹽業等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海洋增養殖業、油氣業、旅遊業和醫葯業等新興產業;積極勘探新的可開發海洋資源,促進深海采礦、海水綜合利用、海洋能發電等潛在海洋產業的形成和發展。1997年,中國的海洋漁業、海鹽和鹽化工業以及海洋運輸業、造船業、油氣業和旅遊業等主要海洋產業的總產值達3000多億元,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積極推動力量。 中國有悠久的海洋漁業發展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國漁業的發展,堅持「加速發展養殖,養護和合理利用近海資源,積極擴大遠洋漁業,狠抓加工流通,強化法制管理」的方針。八十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海水養殖業迅速發展,養殖的種類增多,區域擴大。海水養殖產量從1987年的192.6萬噸增加到1997年的791萬噸,占海洋漁業產量的比重從27%上升到36%。根據海洋漁業資源的實際情況,中國積極調整海洋捕撈結構,養護和合理利用近海漁業資源,積極開發新資源、新漁場,使捕撈業不斷適應資源結構的變化。1997年,中國海洋捕撈總產量1385.4萬噸。中國發展遠洋漁業和國際漁業合作,本著嚴格遵守有關國際海洋法,並充分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在平等互利、合理開發可利用資源、不損害別國利益的原則基礎上,積極開展同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漁業合作,共同發展漁業經濟。八十年代以來,中國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漁業合作關系。 中國重視海洋漁業資源的保護工作,採取了各種養護漁業資源的措施,以保障海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中國先後建立了各種禁漁期、禁漁區、保護區和休漁制度,取締有害漁具漁法,限制網目尺寸和幼魚比例。中國早在1979年就開始實行了捕撈許可證制度,限制捕撈強度的盲目增長,並從1987年開始實行漁船馬力控制指標政策。從1995年起,中國實行新的伏季休漁制度,每年的7月至8月,在北緯27度以北海域全面休漁,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從今年起,中國伏季休漁的范圍擴大到北緯26度,休漁時間延長至3個月。中國重視漁業資源的增殖工作,多年來一直堅持對蝦和其他品種的增殖放流,取得了積極成果。 中國自六十年代開始進行海洋油氣資源的自營勘探開發,八十年代開始吸引外國資金和技術,進行合作勘探開發。中國的海洋石油天然氣開發實行油氣並重,向氣傾斜,自營勘探開發與對外合作相結合,上下游一體化的政策,並取得了重大進展。到1997年底,中國已與18個國家和地區的67個石油公司簽定了131項合同和協議,引進資金近60億美元;發現含油氣構造100多個,找到石油地質儲量17億噸,天然氣3500億立方米;已有20個油氣田投入開發,形成了海洋石油天然氣產業。1997年,中國海洋石油產量超過1629萬噸,天然氣產量為40億立方米。 中國制定了深水深用、合理利用岸線資源的政策,一切深水岸線優先用於港口建設,積極發展海洋運輸業。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海洋運輸業的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到1997年底,中國民用船舶已發展到32萬艘,近5000萬載重噸,其中從事外貿運輸的船隊達2300多萬載重噸。中國的港口建設和海洋運輸依據建設水運主通道、港口主樞紐和水運支持保障系統的規劃設想,以集裝箱、煤炭、石油、礦石、糧食等大宗貨物專業化泊位建設為重點,配套建設後方集疏運通路,加快裝運卸系統建設,建設干線與支線銜接、裝卸配套技術先進的集裝箱運輸系統,同時強化老港口技術改造,提高吞吐能力和效率。目前,中國共有年吞吐量1000萬噸以上的海港15個。1997年,沿海主要海港貨物吞吐總量達9.05億噸。近年來,中國沿海造船業呈高速發展態勢,1997年造船總噸位居世界第三。 中國的海洋旅遊業採取依託沿海城市,突出海洋特色,分區分片建設的政策。近年來,沿海地區開發建設了300多處海洋和海島旅遊娛樂區,興建了各具特色的旅遊娛樂設施,使海洋旅遊業成為迅速發展的新興海洋產業。1997年,中國海洋旅遊共接待境外遊客超過1000萬人次。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海水制鹽的國家之一。目前,海水資源開發採取以鹽為主、鹽化結合,積極發展海水綜合利用的方針,形成了鹽業、鹽化工業,以及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等新興產業。中國有鹽田面積43萬公頃,1997年生產原鹽2928.1萬噸。中國的鹽化工業產品主要有氯化鉀、溴素、無水硝、氯化鎂等,其中氯化鉀、溴素等總產量超過50萬噸。天津、大連、青島、煙台、秦皇島等沿海城市,都在擴大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工業冷卻水和大生活用水,這對於緩解中國淡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狀況意義重大。 中國政府把大洋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列為國家長遠發展項目給予專項投資,成立了負責協調、管理中國在國際海底區域進行勘探開發活動的專門機構。中國是國際海底區域第五大投資國,並在國際海底區域獲得了7.5萬平方公里的專屬勘探開發區。今後,中國將一如既往地積極參與國際海底的管理和開發活動,發展勘探開發新技術,為全人類和平利用國際海底資源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 中國十分重視海洋環境保護工作,逐步建立了海洋環境保護機構和海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社會各界保護海洋的意識和法制觀念不斷增強,海洋環境保護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由於海洋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加強,在沿海地區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入海污染物急劇增加的情況下,污染嚴重惡化的勢頭得到緩解,局部海區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並使大面積海域水質基本保持在良好的狀態。 1982年,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這是中國保護海洋環境的基本法律,對防止因海岸工程建設、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船舶航行、廢物傾倒、陸源污染物排入而損害海洋環境等作了法律規定。中國政府還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以及10餘項政府各部門制定的海洋環境保護規章和保護標准等,形成了海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國家有關部門還制定了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和計劃,以及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專業計劃,建立了全海域海洋監測網和近岸海域環境監測網。 近年來,中國逐步建立了海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國家環境保護部門主管全國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國家海洋管理部門負責組織海洋環境的調查、監測、監視,開展科學研究,並主管防止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和海洋傾廢污染損害的環境保護工作;國家港務監督機構負責船舶排污的監督和調查處理,以及港區水域的監視,並主管防止船舶污染損害的環境保護工作;國家漁政漁港監督機構負責漁港船舶排污的監督和漁業港區水域的監視;軍隊環境保護部門負責軍用船舶排污的監督和軍港水域的監視;沿海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主管防止海岸工程和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的環境保護工作等等。這一分工合作的管理體制,對確保海洋環境保護法律的實施及有效保護海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的海洋污染管理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在做好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和海上污染防治的同時,把防治陸源性污染作為海洋環保的重點。在控制陸源污染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加強重點排污口的監測、監視和管理。大中城市不斷調整工業布局,加強技術改造,開展三廢綜合利用,對污染嚴重的企業限期治理或關、停、並、轉、遷,還建設了一批污水處理廠,控制新污染源,減少了陸源污染物入海量。為防止船舶和港口污染海洋,各類船舶均按規定裝備了油水分離裝置,編制了《船上油污應急計劃》。港口普遍建設了含油污水接收處理設施和應急器材,每年處理船舶含油污水370萬噸,回收廢油4.2萬噸。為了防止海上石油開發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採油平台全部配備了含油污水處理裝置,鑽井船舶全部配備了機艙油水分離裝置,各油田都配備了圍油欄、化學消油劑,以及溢油回收船。海上油田還制定了《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溢油應急計劃》。 作為《1972年防止傾倒廢物及其他物質污染海洋的公約》(倫敦傾廢公約)的締約國,中國重視執行該公約的規定,並不斷加強對海洋傾廢的管理。到目前為止,中國已建立了34個三類疏浚物傾倒區,4個空中放油區,簽發傾倒許可證近2000份。同時,大力加強傾倒區的環境質量監測工作。中國嚴格禁止在海上處置一切放射性物質,逐步停止海上傾倒工業廢物,並禁止有毒廢物海上焚燒。 為了保護漁業水域的生態環境,中國政府制定了《漁業水質標准》,有關部門還制定了《貝類生產環境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並採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加強對海洋魚、蝦類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洄遊通道、養殖場的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和沿海地區建立了多級漁業環境保護機構,全國建立了15個省級以上海洋漁業環境監測站,重點漁業水域建立了一批海洋生物保護區。1995年,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制定《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貫徹養護為主、適度開發、持續發展的方針,對各類海洋自然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試驗區,加強海洋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目前,已建立各種類型海洋自然保護區59個,總面積1.29萬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海灣保護區、海島保護區、河口海岸保護區、珊瑚礁保護區、紅樹林保護區、海岸瀉湖保護區、海洋自然歷史遺址保護區、海草床保護區和濕地保護區等。 中國是世界上海洋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影響中國沿海的風暴潮、海浪、海冰、地震海嘯、海岸侵蝕、台風和海霧,以及赤潮生物災害等海洋災害,在各類自然災害總經濟損失中約佔10%。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已初步建成了由近海到遠海、多部門合作的海洋環境及災害觀測網路和預報、警報系統,開展了主要海洋災害分析、預警報和評估業務,建設了海上搜救中心和沿岸防災准備應急系統,形成了海洋減災體系。 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口的逐步增加和海洋開發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海洋環境保護和減災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為了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中國制定了《全國海洋環保「九五」(1996—2000年)計劃和2010年長遠規劃》,繼續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強化環境管理三大政策,並採取以下主要措施保護海洋環境: ——加強污染源控制,制定入海河流全流域水質目標,建立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制度,確定主要污染物排海指標,嚴格限制超過規定數量的排放; ——加強海洋污染調查、監測和管理,完善污染監測網,健全衛星、船舶、岸站立體監視和執法體系; ——逐步建立排污收費制度,鼓勵社會各方面發展海洋環保技術和產業; ——加強海洋監測和災害預警系統建設,建設觀測網、數據採集與通訊網、預警和服務網,以及資料質量控制系統,等等。

⑧ 什麼是海洋經濟

海洋經濟,一般包括為開發海洋資源和依賴海洋空間而進行的生產活動,以及直接或間接開發海洋資源及空間的相關產業活動,由這樣一些產業活動形成的經濟集合均被視為現代海洋經濟范疇。主要包括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海鹽業、海洋油氣業、濱海旅遊業等。

2003年5月,國務院發布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給出定義:海洋經濟是開發利用海洋的各類產業及相關經濟活動的總和。

2020年5月,《2019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元。

相關說明

海洋經濟是指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的各類產業活動,以及與之相關聯活動的總和。它主要包括為開發海洋資源和依賴海洋空間而進行的生產活動,以及直接或間接為開發海洋資源及空間的相關服務性產業活動,如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海鹽業、海洋油氣業、濱海旅遊業等,它們都屬於現代海洋經濟的范疇。

中國海洋經濟區域布局基本形成,區域海洋經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環渤海、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三大海洋中心經濟區發展迅速,2009年三大海洋經濟區海洋生產總值之和約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88%。

沿海各綜合經濟區發揮各自區域比較優勢,由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深圳經濟特區、海峽西岸經濟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和遼寧沿海經濟帶構成的沿海經濟區域布局已經基本形成,海洋產業已經成為中國沿海地區經濟新的增長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海洋經濟 (經濟術語)

⑨ 造船業屬於海洋事業嗎

造船業理論上是海洋事業的基礎,造船業是一個國家工業和科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運輸工業的類別。一個國家要開展海洋事業,沒有強盛的造船業是不行的,當令世界上的強國、超級大國都擁有或曾經擁有過及其發達的造船業。你可以說造船業是海洋事業的一部分。

⑩ 什麼是海洋事業單位

什麼是海洋事業單位?
海洋事業單位是負責海洋環境監測、海洋環境保護及資源開發的事業單位。
海洋事業單位的類型?
海洋管理事業單位
海洋保護事業單位
其他海洋事業單位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海洋事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你的愛情密碼是多少 瀏覽:459
做哪些動作益於健康 瀏覽:545
蚌埠幸福工廠在什麼地方 瀏覽:328
性情淡薄的男人對婚姻什麼態度 瀏覽:847
幸福是有什麼而不是無什麼 瀏覽:535
四美女在什麼地方旅遊 瀏覽:169
美女呢真漂亮北京話怎麼說 瀏覽:503
愛情的神明有哪些 瀏覽:533
煙台幸福八村趕海主要抓什麼 瀏覽:760
農村居民健康卡丟了怎麼辦 瀏覽:629
男虎與女羊人婚姻怎麼樣 瀏覽:967
橙子先生什麼是幸福 瀏覽:893
為什麼我會遇見錯誤的愛情 瀏覽:530
如何清除健康平板某些記錄 瀏覽:643
為什麼健康碼里不顯示14天行程 瀏覽:593
抗日的英雄有哪些故事 瀏覽:918
健康人腸道含氣量是多少 瀏覽:303
塞班有哪些經濟酒店 瀏覽:246
幫別人查看健康碼怎麼看 瀏覽:108
為什麼網紅美女很少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