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後事業 > 我國工會事業的開創者是哪個

我國工會事業的開創者是哪個

發布時間:2022-11-20 06:15:53

『壹』 工會在我國經歷了哪三個歷史時期

工會經歷由計劃經濟時期,到國有企業改制時期,再到市場經濟時期三個階段的歷史性轉變

中國工會是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是中國共產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職工群眾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中國工會在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對於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的勝利,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都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中國工會是重要的社會團體,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

『貳』 中國共產黨最早的組織是由誰等發起,在哪裡首先建立的。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最早的組織是陳獨秀、李大釗發起,首先是由陳獨秀在上海建立的。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使用「社會黨」的名稱。

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後登上中國政治舞台到同國民黨合作勝利進行北伐戰爭,不到6年時間就由50多名黨員發展成為擁有近6萬名黨員、領導著280餘萬工人和970餘萬農民、具有相當群眾基礎的黨。

(2)我國工會事業的開創者是哪個擴展閱讀:

名稱由來:

1920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早期組織。1920年9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的《對於時局之我見》一文中,曾稱「吾黨」為「社會黨」,後來才改稱為「共產黨」。

最早提出「中國共產黨」這一名稱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儉學的他,在給毛澤東寫的兩封信中,詳細地研討了共產黨問題,提出:「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因為它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

他在對西歐各國共產黨特別是俄國共產黨考察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建黨步驟,其中包括「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在此前後,陳獨秀在上海,李大釗、張申府在北京也通過信函討論了黨的名稱問題,決定採用「共產黨」作為中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名稱。

『叄』 中國共產黨是什麼時候成立的創始人是誰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3人發起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李大釗為負責人。羅章龍、劉仁靜、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繆伯英、范鴻劼、張太雷等先後加入,成員大多為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骨幹。
1920年秋,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開會議,正式成立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推選包惠僧為書記。
1920年秋,施存統、周佛海等在日本東京建立旅日共產黨早期組織,施存統為負責人。
1920年秋冬之際,毛澤東、何叔衡等在長沙,以新民學會骨幹為核心秘密組建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春,在與無政府主義者組織的「共產黨」分道揚鑣後,陳獨秀等重新組建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有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等,陳獨秀、譚平山先後任書記。
1921年,張申府、周恩來、趙世炎、劉清揚等在法國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學生中先進分子組成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張申府為負責人。
這些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名稱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叫「共產黨支部」或「共產黨小組」,它們的性質相同,都是組成統一的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後來被通稱為「共產主義小組」。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後,有組織、有計劃地擴大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宣傳,批判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發起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辦工人刊物,開辦工人學校,領導工人成立工會,開展工人運動,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這樣,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就基本具備了。

『肆』 誰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李大釗和陳獨秀

『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王兆國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是馬克思主義工運理論與新時期中國工會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與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聯系在一起,與實現中國工人階級的崇高使命聯系在一起,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和時代特點。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開創中國工會事業新局面,就必須准確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基本內涵。

——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工會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工會的政治原則、本質要求和根本保證,也是中國工會區別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工會的根本特點。中國工會具有的鮮明階級性、高度政治性、廣泛群眾性,決定了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工會、教育職工,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體現到工會的各項工作之中,把廣大職工群眾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發揮工會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實現黨的執政使命、推進黨的事業而努力奮斗。

——堅持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我國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素質不斷提高,先進性不斷增強,已經成為一個包括廣大農民工在內的由各種企業、各種機關事業單位以及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的全體勞動者構成的統一整體。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是中國共產黨最堅實、最可靠的階級基礎,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力軍。中國工會作為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在依靠主力軍、建設主力軍、發展主力軍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和作用。推動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方針的貫徹落實,充分發揮工人階級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主力軍作用,不斷為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及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新貢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根本要求。

——堅持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中國工會是職工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其性質和地位決定了既要全面履行維護、建設、參與、教育等各項社會職能,又要突出維護職能。要著眼於保持黨同職工群眾的血肉聯系,切實把維護廣大職工群眾的利益作為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依法維護職工群眾的勞動經濟權益、民主政治權利、精神文化權益和社會權利。要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職工群眾權益機制,把維護職工權益貫穿於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積極參與、大力幫扶的全過程,努力實現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與維護職工群眾具體利益的統一,促進企業發展與維護職工權益的統一,維護職工群眾權益與教育引導職工提高自身素質的統一。

——堅持維護工人階級團結和工會組織統一。中國工會組織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在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變革的條件下,把擴大工會工作覆蓋面和增強工會組織凝聚力統一於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職工素質的過程中,將廣大職工群眾最廣泛地組織到工會組織中來,維護工人階級團結和工會組織統一,符合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工會工作的發展規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的重要原則。要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旗幟鮮明地維護工人階級隊伍的團結,始終不渝地堅持工會組織的統一,增強工人階級的整體力量。

——堅持獨立自主、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加強合作、增進友誼的工會對外方針。加強工會對外交往,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條件下維護勞動者權益、促進各國工會共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工會工作的重要內容。要從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出發,在互不幹涉內部事務的基礎上,積極同各國工會和國際工會組織建立和發展關系,不斷增進我國工會同世界各國工會和工人的交流、合作、友誼,推動發展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友好合作、民主團結的國際工會關系,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和我國職工權益,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陸』 中國近代為中國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有哪些

1、錢學森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應用力學、航天技術和系統工程科學家。

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193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1938年獲加州理工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

早年在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的工作。獨立研究以及和馮.卡門合作研究提出的許多理論,為應用力學、航空工程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回國後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我國的導彈、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

在工程式控制制論、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許多理論領域都進行過創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195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鄧稼先

鄧稼先(1924—1986),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

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鄧稼先在一次實驗中,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於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2歲。

3、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生於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0年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 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

與此同時,袁隆平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2017年7月,任青島海水稻學院首席教授。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

4、鄧小平

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四川廣安人,原名鄧先聖,後由啟蒙老師改名為鄧希賢,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領導者,馬克思主義者。

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鄧小平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創立了鄧小平理論。

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所倡導的「改革開放」及「一國兩制」政策理念,改變了20世紀後期的中國,也影響了世界。

5、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 ,中國著名音樂家、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的創建者之一。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著作有《中國地質學》、《地 質力學概論》、《地震地質》、《天文、地質、古生物》等。為中國甩掉「貧油」帽子,創立地質力學理論和中國「兩彈」的研發作出了重大貢獻。

『柒』 總工會屬於事業單位還是行政單位

總工會性質屬於事業單位。

中華全國總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願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書記處領導。

1921年8月,為了集中力量領導中國工人運動,中共中央在上海成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1922年5月1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發起召集了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1925年5月1日,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在廣東大學禮堂開幕,正式成立了中華全國總工會並成立了全總執行委員會。



(7)我國工會事業的開創者是哪個擴展閱讀:

成立背景

「五四」運動時期,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台。中國無產階級工會也逐步隨著中國工人運動的發展而產生。

1920年8月,陳獨秀在《勞動界》發表的《真的工人團體》中呼籲工人聯合起來,組織真的工人團體。隨著各地工人運動的發展,上海、廣東等地的共產主義小組先後建立了一些具有的鮮明的階級性、群眾性和民主性的現代工會組織,為工人階級建立現代工會指明了方向。

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指出,「黨應在工會中要灌輸階級斗爭的精神」。

『捌』 中國共產黨是什麼時候成立的創始人是誰

1920年8月,陳獨秀、李大釗。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3人發起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李大釗為負責人。羅章龍、劉仁靜、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繆伯英、范鴻劼、張太雷等先後加入,成員大多為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骨幹。

創建共產黨:

1920年2月,為躲避反動軍閥政府的迫害,陳獨秀從北京秘密遷移上海。在護送陳獨秀離京途中,李大釗同他商討了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組織的問題。陳獨秀到上海不久,就開始到工人群眾中宣傳馬克思主義。他先到碼頭工人中了解罷工情況,到中華工業協會等勞動團體做調查。

他還約請北京大學進步學生和革命青年深入工人中間,了解工人的狀況。4月中旬,他聯合七個工界團體籌備召開世界勞動節紀念大會,並在籌備會上發表《勞工要旨》演講。他受到工界團體的尊敬和擁戴,被推選為籌備會顧問。

在他的指導下,上海各業5000多名工人於5月1日舉行集會,提出「勞工萬歲」等口號,通過《上海工人宣言》。此後,陳獨秀主持創辦《勞動界》《夥友》等刊物,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以啟發工人的覺悟,組織真正的工會

陳獨秀、李大釗等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發動和組織工人過程中,積極開展建黨工作。1920年5月,陳獨秀在上海發起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該會同3月李大釗主持成立的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一起,從上海、北京分別向各地輻射,先後同湖北、湖南、浙江、山東、廣東、天津和海外一批受過五四運動影響的先進分子建立聯系,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同年6月,陳獨秀同李漢俊、俞秀松等人開會商議,決定成立黨組織,起草了黨的綱領草案十條,其中包括運用勞工專政、生產合作等手段達到社會革命的目的。關於黨的名稱,陳獨秀徵求李大釗的意見。李大釗主張定名為「共產黨」,陳獨秀表示同意。

『玖』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是誰

王盡美,原名王瑞俊,1898年出生在山東省莒縣大北杏村(今屬諸城市),是山東黨組織早期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1918年,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期間積極投身五四愛國運動,被推舉為山東學生聯合會負責人之一。1920年3月,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立後,他被發展為外埠會員。同年11月,他與鄧恩銘等發起成立勵新學會,創辦《勵新》半月刊,任主編。《勵新》半月刊積極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登載了許多有關社會改造的文章,抨擊時弊,啟發青年覺悟。
1921年春,他與鄧恩銘等發起創建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7月,他們一同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為此,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王盡美,並「盡善盡美唯解放」,抒發了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獻身的信念。
黨的一大之後,在中共中央代表的指導下,王盡美在山東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山東區支部,任書記。1922年1月,他和鄧恩銘、高君宇等人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同年6月,為適應工人運動發展需要,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山東分部建立,王盡美任主任。7月,他赴上海出席黨的二大。會後,他同鄧中夏、毛澤東等人共同起草《勞動法大綱》,成為這一時期黨指導工人運動的綱領。
按照黨的指示,他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副主任身份,積極領導開展工人運動。1922年10月,在他直接領導下,京奉鐵路山海關工人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大罷工,歷經9天,取得斗爭勝利。緊接著,他作為總同盟罷工指揮部重要成員之一,參加領導秦皇島開灤五礦工人總同盟罷工斗爭。同年11月,他在山海關領導建立黨組織,發展黨員。1923年1月,他領導建立京奉鐵路總工會及山海關分會,任總工會秘書。同年2月,被反動軍警逮捕,後被工人營救獲釋。繼續主持山東黨的全面工作。
黨的三大後,王盡美根據黨的決議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並於1924年1月出席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2月,去北京參加李大釗組織的國民會議運動講演大會。歸途中,在天津飯店受到孫中山的接見,並被孫中山委以國民會議特派宣傳員。這期間,他正確地貫徹執行黨的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奔波於濟南、青州、濰縣、青島等地,指導開展促成國民會議運動,積極建立與發展國共合作的革命統一戰線,並利用國共合作的有利形勢,擴大黨的影響,發展黨的組織,使山東黨的工作迅速發展。同年11月任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
長期的忘我工作和艱苦生活,使王盡美患上了嚴重的結核病。1925年春節前夕,因疲勞過度吐血暈倒,進院治療。時值工人運動蓬勃發展之際,他毅然出院,抱病赴青島投入戰斗。他與鄧恩銘等一起組織領導膠濟鐵路全線、四方機廠工人大罷工,並成立了膠濟鐵路總工會。4月,他去青島與鄧恩銘等一起領導青島日商紗廠工人同盟大罷工,迫使日本資本家簽訂了9項復工條件。同年6月,因肺病復發,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回到家鄉養病,後到青島治療。病重期間,他請青島黨組織負責人筆錄了他的遺囑:「全體同志要好好工作,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和共產主義的徹底實現而奮斗到底。」8月19日,王盡美在青島逝世,終年27歲。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王盡美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拾』 為祖國做出貢獻的人有那些

一、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犧牲,值得永遠銘記的革命先烈(39位): 1、李大釗: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2、鄧中夏: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者 3、蔡和森:黨的早期卓越領導人、黨建理論家 4、楊匏安:黨的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宣傳理論家和活動家 5、惲代英: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創辦和主編《中國青年》,它培養和影響了整整一代青年。 6、瞿秋白:黨的早期重要領導人 7、趙世炎: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者、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 8、羅亦農: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革命先驅 9、陳潭秋:黨的"一大"代表,黨的創始人之一 10、何叔衡:黨的"一大"代表,黨的創始人之一 11、向警予:黨的第一個女中央委員和第一任婦女部長 12、何孟雄:最早的黨員之一,工人運動的重要組織者 13、張太雷:黨的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黨的歷史上第一個犧牲在戰斗第一線的中央委員和政治局成員 14、鄧恩銘:黨的"一大"代表 15、林育南:二七大罷工的重要組織者 16、阮嘯仙:廣東地區青年運動的先驅者之一,是中共早期農民運動的重要領導者。 17、黃愛:"我的生命,終必為勞動運動一死!" 18、蘇兆征:中國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 19、林祥謙:二七大罷工的著名烈士 20、施洋:二七大罷的領導者之一,勞動者的律師 21、彭湃:中國農民運動大王 22、蔣先雲:優秀黨員、革命烈士 23、左權:八路軍在抗戰時期犧牲的最高將領 24、王若飛:一切要為人民打算 25、韋拔群:右江農民運動和百色起義領導者 26、葉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之一,傑出的軍事家。毛澤東曾當面稱他是"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 27、方誌敏:贛東北根據地的創始人,寫有《清貧》、《可愛的中國》 28、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29、盧德銘:秋收起義總指揮 30、袁文才:協助毛澤東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革命烈士 31、周逸群:中國湘鄂西紅軍和蘇區創建人 34、黃公略:軍事家,被毛澤東稱為"偏師借重黃公略" 35、郭亮:魯迅說:"革命被頭掛退的事是很少有的" 36、楊靖宇:東北抗聯的重要領導人 37、劉志丹:陝甘根據地的創始人,周恩來稱之為:"一個真正具有共產主義品質的黨員。" 38、王爾琢:井岡山時期的紅軍重要指揮員 39、關向應:早期軍事領導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二、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的基層優秀黨員、戰斗英雄、革命群眾的傑出代表(61位): 1、楊開慧: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毛澤東詩詞中"我失驕楊君失柳"的懷念亡妻之作,幾乎為世人周知 2、陳然:紅岩烈士、《我的"自白書"》的作者 3、許建業:小說《紅岩》中許雲峰的原型人物,中共重慶市委委員兼工運書記。 4、茅麗英:中國職業婦女俱樂部主席,"為義賣而生,為義賣而死"陳毅親筆寫了輓聯:"為人民利益而犧牲是光榮的,人民永遠紀念她! 5、何功偉:革命烈士 6、繆伯英:第一個女共產黨員 7、於方舟:天津五四運動傑出的領導者之一,也是天津早期黨團組織的重要負責人。 8、馬駿:黨的早期活動家和領導者之一,中國革命的先驅人物,第一批入黨的回族黨員。 9、毛澤建:衡山朱鳳,傲霜秋菊 10、吳煥先:鄂豫陝蘇區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傑出指揮員 11、曹淵:周恩來贊揚他"為謀國家之獨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犧牲了,這是非常光榮的"。葉挺稱他是"模範的革命軍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 12—13、周文雍和陳鐵軍:刑場上的婚禮 14、李林:雁北游擊隊獨立支隊騎兵營教導員,賀龍稱贊她是"我們的女英雄" 15、江竹筠:江姐的原型 16、張思德: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高度評價說:"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17、劉胡蘭:生得偉大,死得光榮 18、張森林:冉庄地道戰的組織者 19、何敬平 20、馮平 21、王孝和:中國工人階級的傑出代表,陳毅寫了"為工人階級犧牲"的題字。 22、陳翰章:東北抗聯的早期領導人這一,"死也不當亡國奴!" 23、羅世文 24、耿長鎖:被毛澤東譽為"群眾所信任的領袖人物" 25、楊暗公:"你們只能砍下我的頭,可絕不能絲毫動搖我的信仰。我的頭可斷,志不可奪!" 26、熊雄:我黨早期從事革命軍隊政治工作的領導人之一 27—28、陳覺、趙雲霄:革命伉儷義感天地 29、趙一曼: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 30、冷雲:八女投江 31、陳為人:中央文庫的保管員 32、李白:〈永不消逝的電波〉 33、田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 34、聶耳譜出中國最強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 35、冼星海:《黃河大合唱》作曲 36、吳運鐸:中國的保爾 37、李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位女將軍 38、毛科文:"在行的農民運動領袖" 39、"劉老莊連"群體:朱德在《八路軍新四軍的英雄主義》一文中,把它譽為"我軍指戰員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40、董天知 41、馬天訓:"山東爆破大王" 42—47狼牙山五壯士 48、楊承貴:《林海雪原》楊子榮原型 49、王克勤:"王克勤運動"中思想、技術、生活三大互助的帶兵經驗迅速在全軍推廣,對人民軍隊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50、楊根思:華東一級戰斗英雄",獲"華東三級人民英雄"、"全國戰斗英雄"稱號。 51、董存瑞:"為了新中國,沖啊!" 52、陳樹棠:獨膽英雄 53、魏大光:八路軍參謀長的葉劍英在悼念魏大光的文章中說"這種百戰而死的精神,說明魏旅長為國家盡了大忠,為民族盡了大孝"。 54、曹亞范:東北抗聯第一軍二師師長 55、夏雲傑 56、任常倫:用大刀奪取日軍的三八步槍,八路軍"一等戰斗英雄"。 57、桂干生:紅四方面軍授予"夜襲常勝軍"的稱號 58、文立正:電影《鐵道游擊隊》的人,誰不熟悉政委李正這位傳奇人物?他的原型 支前英模"沂蒙六姐妹": 59、明德英:"沂蒙紅嫂" 60、李自蘭:"擁軍模範" 61、王鳳英:渡江支前模範 三、堅決擁護和支持革命事業,積極從事進步活動的著名愛國人士和國際友人(15位): 1、白求恩:加拿大人,國際共產主義戰士 2、漢斯希伯:德國人,第一個拿起槍桿子保衛中華民族的歐洲人 3、文幼章:加拿大人,致力於世界和平友好事業,世界著名的和平戰士 4、斯諾:美國人,撰寫了轟動世界輿論的《紅星照耀中國》 5、露易•艾黎:紐西蘭人,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建設事業奮鬥了整整60年 6、愛潑斯坦:波蘭人 7、史沫特萊:美國人,在她的葬禮中奏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8、綠川英子:日本人,日本軍國主義稱為"嬌聲賣國賊" 9、鄭律成:朝鮮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作者 10、魯迅: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1、聞一多:中國共產黨的摯友,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2、李公朴: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 13、蔡元培:被毛澤東同志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14、張學良:東北軍少帥,偉大的愛國者 15、楊虎城:推動全國一致抗日,有功於國家民族 四、在全民族抗戰中頑強奮戰,為國捐驅的愛國將士(12位): 1、佟麟閣:是我國抗戰中最早捐軀疆場的一位高級將領 2、趙登禹:強敵面前臨危不懼、英勇奮戰、血灑疆場的國軍師長 3、高志航:第一個擊落日軍戰機的空軍飛行員 4、郝夢齡:抗戰初期犧牲在抗日疆場上的第一位軍長 5、王銘章:抗戰名將,與強敵焦土激戰三天,殺傷大量日軍,守城官兵全部傷亡,王壯烈捐軀。 6、張自忠:抗戰名將,,與敵搏殺,最後身中7彈。彌留之際,留下最後一句話:"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 7、謝晉元:抗日"八百壯士"的領導者 8、蕭山令:湖南益陽縣(今益陽赫山區)人。奉命兼任憲兵司令、南京市長等職,擔負拱衛南京的重任。在率部堅守南京城彈盡援絕之際,疾呼:"殺身成仁,今日是也",自殺殉國。 9、李必蕃:湖南嘉禾縣人。抗日戰爭任國民革命軍師長,率部固守荷澤城,與優勢日軍激戰數日。他在指揮部隊突圍時身負重傷,臨終前留下遺言:"誤國之罪,一死猶輕,願我同胞,努力殺敵。" 鄭作民:湖南新田縣人。抗日戰爭任國軍第9師長。在昆侖關戰役中犧牲。 10、戴安瀾: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將 11、彭士量:湖南瀏陽縣人。抗戰爆發任國民革命軍暫編第五師師長,率部參加常德會戰,相持數月余,重挫敵人的進攻銳氣。在作戰前線遭日機轟炸犧牲,彌留之際仍大呼:"大丈夫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孝,死何憾焉!"。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中將。 12、齊學啟:湖南寧鄉縣人。任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少將副師長,赴緬甸作戰。首戰緬北仁安羌即殲敵1200餘人,解救出被日軍圍困英軍數千人,轟動了英倫三島。在一次戰斗轉移中因重傷昏迷被俘。面對日軍誘降,他寧死不屈,大義凜然地斥責:"中國軍人,可殺不可辱,速槍斃,勿多言"。 王進喜 王進喜的故事 除了「鐵人」,他還有一個「工人工程師」的稱號,他們總結出的「三老四嚴」等制度成為當時全國工業系統學習的榜樣。以王進喜為代表的新中國石油工人,由苦難的舊社會解放出來,在新社會里表現出強烈的主人翁意識。據大慶油田負責人宋振明說,王進喜率領的12O5鑽井隊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間,共完成鑽井進尺71000米,等於舊中國1907年到1949年42年鑽井進尺的總和。 從1960年6月1日大慶運出第一批原油,到3年之後大慶油田會戰結束,中國石油結束了用「洋油」的時代,實現基本自給。毛主席非常高興,於翌年發出「工業學大慶」的號召。盡管這是在探索中國工業化道路上的一種嘗試,但是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人的奮斗精神仍是永遠值得學習的。 王進喜在技術上也肯於鑽研,他曾帶領夥伴用40年代的老鑽機,克服技術上的困難,打出全油田第一口斜度不足半度的直井,創造了用舊設備打直井的先例。他與工友們發明了鑽機整體搬家、鑽頭改進、快速鑽井等多項技術革新,對改進鑽井工藝技術做出突出貢獻,被油田黨委授予「工人工程師」的稱號。王進喜等人的經驗和做法有很多成了油田的規章制度。如「三老四嚴」(即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和「回訪」制度等,還在全國工業系統推廣。 缺少拖拉機、吊車,就用繩子、撬杠把60噸的鑽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沒有水罐車,他帶領工人硬是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了鑽 石油,相當於現代工業化社會的血液。在舊中國,外國人給中國扣上「貧油」的帽子。全國解放後,雖然李四光等地質學家從理論上認定中國有較多的石油資源,但在物質條件極差的情況下要進行鑽探和開采仍是難而又難。50年代前期美國石油年產量達3億噸,中國的石油年產量不過10O萬噸。身為石油工人,王進喜等英雄的中國工人,正是在這種為國爭氣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軍事斗爭一般的石油大會戰。 在玉門油田的一段時期,很多鑽機因為沒有鑽頭而停鑽。當時還沒有國產鑽頭,靠進口來不及,王進喜便組織青年突擊隊從廢料堆里找到許多舊鑽頭,架起大鍋煮去油污和泥沙,擦去銹,修修配配,拼裝成可用的鑽頭,用了半年打了5口井,給國家節省了開支,又不耽誤生產,經驗在全油田推廣。 王進喜剛到大慶時,腳下荒原一片,朔風呼嘯,滴水成冰,吃的是苞米面炒麵,住的是四壁漏風的馬棚。沒有公路,吊車、拖拉機不足,設備在火車上卸不下來。他當時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帶領全隊30多個人用繩子拉,撬杠撬,木塊墊,將60多噸重的鑽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打井需要水,可當時沒有水管線,沒有水罐車,為了搶時間他決定用臉盆端。有人說這是「瞎胡鬧」,沒見過哪個國家端水打井。他說:「有,就在中國。」他表示,就是尿尿也要讓機器動起來。硬是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了鑽。他與工人們日夜奮戰在井場上,餓了就啃幾口凍窩頭,困了就躺在鑽桿上睡一覺,他率領的1205鑽井隊被譽為「硬骨頭鑽井隊」。 工人們說,你就是把王鐵人的骨頭砸碎了,也找不出半個「我」字 「鐵人精神」是什麼?工人們總結得好:不怕苦、不怕死,不為錢、不為名,一心為國家,一切為革命。 1961年王進喜當了大隊長,1965年又當了鑽井指揮部副總指揮,卻仍然以普通工人自居。他家人口比較多,身體也不好,黨委決定每月補助些錢,他說什麼也不要,實在推脫不掉的,在病危期間交了黨費。他的胃不好,上級為了照顧他,送來一些豬肝和蘋果,他馬上就分給了工人病號。當了大隊長之後,管理員要給他換一把新辦公椅,他說有個板凳坐就不錯了。給他發的新勞保鞋,他說什麼也不要,自己打草鞋穿。 工人們說,王鐵人這個人,國家就是他的命,你就是把他的骨頭砸碎了,也找不出半個「我」字。他當領導之後很少坐辦公室,試驗打直井的時候親自扶剎把。鑽頭卡住了,他親自去提鑽,怕的是萬一架子倒了,把工人砸傷。他在現場累了困了,就把老羊皮襖脫下來和工人們擠一擠。工人們說:「我們身上有多少泥,咱鐵人隊長身上就有多少泥。」 王鐵人的性格率直。他工作中也犯過錯誤,出過婁子,卻勇於承認並加以改正。他的隊曾經打廢過一口井,每次隊里來了新工人,他都要帶著去看,吸取教訓。有一次開大會,台上領導批評他們的射孔錯誤,王進喜去的晚了,門口有人叫他快趴下。他坦率地說:「披紅戴花的時候,你讓我搶著往頭里走;批評了,就叫我悄悄趴下當狗熊?我不當這個狗熊!」 時傳祥 新中國成立後,時傳祥被工友選為崇文區「糞業工人工會」委員。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區清潔隊,繼續從事城市清潔工作。此時,北京市人民政府為了體現對清潔工人勞動的尊重,不僅規定他們的工資高於別的行業,而且想辦法減輕掏糞工人的勞動強度,把過去送糞的軲轆車全部換成汽車。運輸工具改善之後,時傳祥合理計算工時,挖掘潛力,把過去7個人一班的大班,改為5個人一班的小班。他帶領全班由過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則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糞背糞達5噸。管區內居民享受到了清潔優美的環境,而他背糞的右肩卻被磨出了一層厚厚的老繭,因而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尊敬,也贏得了很多榮譽。他以主人翁的姿態,以「搞好環境衛生,美化人民首都」為己任,肩背糞桶,走家串戶,利用公休日為居民、機關和學校義務清理糞便,整修廁所。1955年,他被評為清潔工人先進生產者,1956年當選為崇文區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當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1959年被選為全國勞動模範。 1959年,時傳祥作為全國先進生產者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群英會」,10月26日,國家主席劉少奇在人民大會堂湖南廳握著他的手,親切地說:「你掏大糞是人民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勤務員,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時傳祥高興地表示:「我要永遠聽黨的話,當一輩子掏糞工。」從此, 時傳祥成為載譽全國的著名勞動模範。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新聞單位都對他的事跡作了報道。他更加努力,更加熱愛本職工作。 1964年,北京環保局分配部分青年學生作掏糞工。時傳祥時任崇文區清潔隊青工班班長,為轉變部分青工怕臟怕丑的思想,年近半百的時傳祥,臟活累活搶在前,對青年工人言傳身教,以「工作無貴賤,行業無尊卑;寧願一人臟,換來萬人凈」 的職業道德觀,教育影響青年一代安心本行業工作。 1966年國慶觀禮,時傳祥作為北京市觀禮團副團長受到毛澤東主席親切接見,周恩來總理在招待宴會上為其敬酒。「文化大革命」期間,時傳祥慘遭迫害,被誣為「工賊」 。1971年被遣送回原籍。1973年8月,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得知此事後,立即指示有關部門將他接回北京,政治上予以平反,恢復名譽,生活上照顧安排。1975年5月19日病逝於北京,終年60歲。 去世之前他還反復叮囑,讓兒子繼承父志,也當一名稱職的環衛工人。 劉英俊 劉英俊 ,(1945~1966) 著名烈士。1945年生於吉林長春,祖籍山東省壽光市古城鄉橋子村。1938年因家庭窮困,其父劉天祿帶全家遷往東北長春謀生,在市郊落戶。1945年,他生於長春市,1960年入長春市第十八中學讀書。1962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駐黑龍江佳木斯市某部重炮連任戰士。入伍後,他處處以雷鋒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地為連隊、為人民群眾做好事,甘當無名英雄。他工作積極,先後受到營、團6次獎勵。1966年3月15日早晨,他和戰友們駕著3輛馬拉炮車外出訓練,在佳木斯公共汽車站附近,他駕的炮車轅馬被汽車喇叭聲所驚,突然向人群沖去, 這時有6個兒童嚇呆了,孩子們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他把韁繩在胳膊上纏了幾道,猛力一拉,使驚馬前蹄騰空而起,緊接著他不顧自己生命危險,手撐轅桿,從轅桿下面用雙腳猛跺馬的後腿,馬突然倒下,車翻了, 6名兒童安然脫險。他卻被壓在翻倒的車馬底下,身負重傷。目睹這場捨己救人英雄行為的群眾,一擁而上,急忙將他救起,把他抬送到附近的職工醫院搶救。這時,許多候車的乘客、上班的工人、上學的學生,都被他的英雄行為所感動,關心地緊跟在後面。幾百名群眾和戰士,紛紛要求為他獻血。由於傷勢過重,搶救無效, 他光榮犧牲。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追記一等功1次。1966年7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發出向他學習的通知。同年7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人民的好兒子》的社論,把學習活動推向全國。為了永久紀念,吉林省將其家鄉改名為"長春市二道河子區英俊鄉"。英雄的犧牲地佳木斯市 為紀念「人民的好兒子」劉英俊烈士犧牲30周年,1996年3月前,共青團佳木斯市委倡議,在烈士犧牲地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劉英俊重塑雕像。

閱讀全文

與我國工會事業的開創者是哪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怎麼看愛情視頻 瀏覽:509
愛情的動物都有什麼 瀏覽:408
歐美女人為什麼這么美 瀏覽:729
你的愛情密碼是多少 瀏覽:459
做哪些動作益於健康 瀏覽:547
蚌埠幸福工廠在什麼地方 瀏覽:328
性情淡薄的男人對婚姻什麼態度 瀏覽:847
幸福是有什麼而不是無什麼 瀏覽:535
四美女在什麼地方旅遊 瀏覽:169
美女呢真漂亮北京話怎麼說 瀏覽:503
愛情的神明有哪些 瀏覽:533
煙台幸福八村趕海主要抓什麼 瀏覽:760
農村居民健康卡丟了怎麼辦 瀏覽:633
男虎與女羊人婚姻怎麼樣 瀏覽:967
橙子先生什麼是幸福 瀏覽:895
為什麼我會遇見錯誤的愛情 瀏覽:530
如何清除健康平板某些記錄 瀏覽:643
為什麼健康碼里不顯示14天行程 瀏覽:595
抗日的英雄有哪些故事 瀏覽:918
健康人腸道含氣量是多少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