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政事業單位要交稅嗎
法律分析:不需要,因為不是從事生產經營的場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十五條 企業,企業在外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和從事生產、經營的場所,個體工商戶和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以下統稱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三十日內,持有關證件,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稅務機關應當於收到申報的當日辦理登記並發給稅務登記證件。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將辦理登記注冊、核發營業執照的情況,定期向稅務機關通報。
本條第一款規定以外的納稅人辦理稅務登記和扣繳義務人辦理扣繳稅款登記的范圍和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2. 事業單位要交企業所得稅嗎
事業單位和行政單位是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的,事業單位為國有企業的,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屬於非企業單位的,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只有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或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一、應稅所得范圍及類別:
1、銷售貨物所得。
2、提供勞務所得。
3、轉讓財產所得。
4、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
5、利息所得。
6、租金所得。
二、企業所得稅申報流程如下:
1、先登錄到國稅網;
2、點擊網上辦稅;
3、輸入本企業的納稅編號及密碼,驗證碼;
4、點擊網上拓展;
5、進入網上拓展界面,點擊我要申報,下載軟體;
6、下載完成後,安裝;
7、再次點擊,我要申報,先要申報月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
8、申報成功後,再點擊我要申報,在界面的左方中間位置,找到企業所得稅月(季)度申報,點擊我要申報,下載所得稅的PDF文檔;
9、填寫數據,點擊提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3. 政府機關需要納稅嗎
法律分析:國家機關不需要繳稅,類似國家元首、權力機關、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這些。事業單位、行政單位、社會團體這三個屬於非企業型單位,還有不經常發生應稅行為的企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即便超過500萬銷售額,依據可以選擇以小規模納稅人登記。
法律依據:《稅務登記管理辦法》 第二條 企業,企業在外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和從事生產、經營的場所,個體工商戶和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均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實施細則》和本辦法的規定辦理稅務登記。前款規定以外的納稅人,除國家機關、個人和無固定生產、經營場所的流動性農村小商販外,也應當按照《稅收征管法》及《實施細則》和本辦法的規定辦理稅務登記。
4. 事業單位吃稅為什麼還要交稅
這是稅收公平性 法律是漏洞的不可能面面俱到 你只能站在統治階級立場想你才理解 如果公務員不要繳稅 直接少給 那這個度怎麼衡量 有什麼去說服其他納稅人 公務員要起到帶頭作用 只不過行政單位是不要納稅的 非經營性質 福利單位也是不用繳稅的
5. 我國事業單位要繳稅嗎
看什麼性質的,有些事業單位屬於非稅收入,是不需要繳稅的,有些需要繳納營業稅。
6. 事業單位交企業所得稅嗎
一、正面回答
事業單位為國有企業的,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屬於非企業單位的,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只有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或外國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二、分析詳情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稅,納稅人范圍比公司所得稅大,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
三、事業單位一般有哪些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還有一種是自主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具體分類如下:
1、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也稱為全供事業單位,也就是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其所需的事業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的一種管理形式;
2、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按差額比例,財政承擔部分,由財政列入預算;單位承擔部分,由單位在稅前列支,如醫院等;
3、自主事業單位又稱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作為事業單位的一種主要形式,由於不需要地方財政直接撥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鬆對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有不斷膨脹的趨勢。
7. 事業單位和行政單位要不要交稅
從一般意義上講,行政事業單位不是經營性單位,其主要以財政撥款、差額撥款、行政或服務性收費及對外營業性服務而取得收入,容易被人們誤認為不是納稅單位,但實際上,自1994年稅制改革以後,隨著相關稅收法規的頒布實施,行政事業單位成為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等稅種的納稅人或代扣代繳義務人,均作為獨立的經濟實體依法納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九條規定,條例第一條所稱單位,是指企業、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單位。因此,如果行政事業單位提供營業稅條例規定的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為營業稅納稅義務人,應依法繳納營業稅。
(7)為什麼事業單位必須納稅擴展閱讀: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金融商品買賣等營業稅若干免稅政策的通知》第五條規定,同時滿足以下條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暫免徵收營業稅:
(一)由國務院或者財政部批准設立的政府性基金,由國務院或者省級人民政府及其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批准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
(二)收取時開具省級以上(含省級)財政部門統一印製或監制的財政票據;
(三)所收款項全額上繳財政。
凡不同時符合上述三個條件,且屬於營業稅征稅范圍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或政府性基金應照章徵收營業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國政府網
8. 事業單位哪些收入需要繳稅
事業單位只要產生了盈利收益那麼就需要交稅的。一般情況下純公益的機構不需要交稅,但仍以當地的政府政策為准。
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它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
其上級部門多為政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政府職能部門,其行為依據有關法律,所做出的決定多具有強制力,其人員工資來源多為財政撥款。事業單位的登記在編制部門進行。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聘用合同,發生勞動爭議後,事業單位進行人事仲裁。
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區別
事業單位是具有公益性質,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組織,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和企業績效工資最主要不同點在於經費來源和保障。企業績效工資完全取決於企業盈利情況,根據企業的薪酬戰略及績效考核結果進行發放;
而事業單位則不同,事業單位根據單位不同類別,其績效工資的經費來源和保障有所不同,義務教育中小學績效工資經費來源主要由縣級財政保障,省級財政統籌,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及東部部分財力薄弱地區給予適當補助。
其他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所需經費,按單位類型不同,分別由財政和事業單位負擔,但事業單位的創收收入如何規定是今後需要解決的問題。公益型事業單位如果把主要精力用在創收或提供公共服務也高價收費,這就偏離了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性質,這些需要通過制度進行規范和安排。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事業單位
9. 事業單位要交企業所得稅嗎
一、正面回答
事業單位和行政單位不交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是對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稅,納稅人范圍比公司所得稅大,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
二、分析詳情
根據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企業所得稅徵收管理辦法規定,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收入,除國務院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免徵企業所得稅的項目外,均應計入應納稅收入總額,依法計征企業所得稅。
三、事業單位職工個人所得稅標准
1、事業單位工資扣除標准5000元/月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2、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3、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後月收入-扣除標准;
4、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