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縣直事業單位副高七級和縣直事業單位副科該選哪個
這個問題還用考慮嗎,只要腦子不進水,都知道選副高七級。
副高七級是什麼概念?
比照行政級別,副高在體制內的共識是對應行政副處。只要有崗位需要,副高隨時可以調任行政機關擔任副處級領導職務或者四級調研員以上職級,置換為公務員身份,這在公務員法中是以法律條款明確的。即便不直接平級調任,按照公務員調任規定,副高也是調任行政機關擔任正科級或副科級領導職務的基礎條件(一般是調任行政正科居多),可見副高專業技術職務的含金量。副高都可以直接調任行政機關和公務員正科、副處劃等號了,和一個縣直事業單位的事業副科比較,孰優孰劣一目瞭然。
再說工資待遇。常規來說,副高三個等級五級、六級、七級,七級工資待遇略高於正科但低於副處,六級與副處基本持平,五級高於副處但低於正處。也就是說,專技七級雖然是副高層級的最低等次,但其工資待遇實際上要高於正科,更不用說副科了。以本地為例,一個副高七級每月到手大概是4900多元,而管理八級(副科)每月到手也就是3100多元,均不含扣除的30%績效。而在年終的績效增量方面,副高所能拿到的績效大概是28000多元,副科也就是22000上下,兩者相差六千元,加上日常的工資待遇階差,副高七級一年保守比事業副科多3萬元。如果不是家庭有礦,估計沒有哪個會放著3萬元不要,從副高七級轉管理八級。
最後看晉升空間。在縣里單位,事業單位的天花板是正科,也就是管理七級。換言之,從副高轉管理八級後,不管以後你怎麼努力,大概率是正科到頭了,這還得使出渾身解數跟一大幫子人搶位子,還不一定搶得到。走專技路線就不同了,現在副高七級,同層級有機會還可以晉升六級和五級,而如果努力一把不排除有晉升正高的可能。正高是什麼概念,工資待遇可能比縣長還高。專技七級之於事業副科的優勢可見一斑。
論待遇,副高七級高於副科。論地位,副科更高一些 。
縣直事業單位的規格是正科級,比如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縣地方史志編研中心、縣電商產業發展中心、縣市場發展服務中心、縣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縣綜合檢驗檢測中心、縣園林綠化養護中心、縣糧食收購儲備中心等。
事業單位實行崗位管理,內部人員分為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工勤人員三大類。下面,分析兩個崗位的基本定義:
一、副高七級。屬於專業技術人員。是高級職稱,比如高級工程師、高級經濟師等。高級職稱包括五、六、七級。副高七級是高級職稱的最低層次。
二、副科。屬於管理人員。由於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晉升還未全面實施,所以此處所指的「副科」其實就是縣直事業單位的副職,是領導班子成員。作為領導幹部,由縣委任命。
由於兩個崗位其實分屬不同的晉升體系,所以此處不去討論一個人怎麼才能達到兩個崗位。 單純從屬性來看,副高七級更專、待遇更高,副科更雜、更有潛在的資源優勢 。
第一,副高七級的工作性質更專 。作為專業技術崗位,副高七級本身大多負責某一領域工作,事關單位的紛繁雜事與其關系不大,只要完成自己份內的任務就行。在正科級的縣直事業單位里,由於受指標限制,副高七級是比較稀缺的,只有部分老資歷的人員才能達到,並非人人很容易地就能實現。
而作為副科,看似級別不高,但其實已經是單位的副職了。對於領導幹部來說,工作的壓力更大、要處理和協調的事務較多。
第二,副高七級的工作待遇更高 。按照目前仍在實行的2018年標准,副高七級對應的崗位工資是2500元。而副科(管理八級)對應的崗位工資是1840元。單從基本工資里的崗位工資部分來看,副高七級比副科要高出不少。
由於事業單位實行績效工資,從績效考核系數來說,副高七級與副科相差不大。在有的事業單位,副科作為單位副職的領導班子成員,系數還會更高一些。
從待遇這一項來看,副高七級更有優勢。
第三,副科擁有的潛在資源更多 。雖然級別不高,但縣直事業單位的副科作為副職領導,是正兒八經的領導幹部。在縣域內,已經擁有一定的 社會 資源。而且,按照幹部管理的有關規定,作為統一由縣委管理和任命的幹部,縣直事業副科也可以調任至行政單位或鄉鎮。
所以,從發展的面上來看,副科實職擁有的空間更大,將來存在的變數也大。而在縣直事業單位里,副高七級的奮斗方向是隨著資歷的增長,晉升至副高六級、副高五級。至於四級以上,已經屬於正高的范疇,是很有難度的。
綜合來看,副高七級相對自由一些,副科實職相對辛苦一些。對於事業心不強的人員來說,副高七級更為合適;想要在個人仕途發展有所突破的,副科是實現路徑。
工資副高7級相當於副縣級,而且升6級、5級比較容易。副科是行政領導,工資是管理8級,副縣級工資是管理6級。自己算算。
❷ 2022年教師副高7級和6級加工資標准
2022年教師工資迎普漲、平均300元。
2022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工資增長年,畢竟剛到2022公務員以及事業單位就迎來普調基本工資,預發去年10月到今年1月獎勵部分,其次是從元月開始調整省內最低工資標准,教師也同樣有好消息傳出,近期根據公務員調整的教師教齡工資會議精神,讓老師們苦惱不已的「10元」封頂的教齡工資也要上調了,可以說可喜可賀。
首先以副高7級崗位核算,崗位工資由原本的2773元上調到3037元,上調金額也就是
264元,但薪級是22級到36級的副高級工資統一上調176元,這兩者加起來剛好是440元,如果這名副高級職稱薪級只有21級,那麼薪級工資上調173元,那麼這次普調待遇為437元,相差的並不大,當然了如果有更老的副高級職稱,薪級為37級薪級工資怎麼180元,以此類推,薪級39級到43級普調186元,折算下來也就是450元,中級教師,初級職稱也是同樣的演算法。
❸ 事業單位專技七級一般工資有多少轉成管理七級怎麼樣
雖然都是7級,但此7級非彼7級。事業單位專技7級屬於副高職稱,工資待遇相當於副處級,管理崗7級屬於正科級。因此,從工資待遇上講,事業編專技7級轉為管理崗7級,絕對不劃算。以我們中部地級市舉例分析,僅供參考。
綜上,無論是從工資待遇上,還是以後晉升提拔上,專技崗七級都要好於管理崗7級。當然,如果你對當官很感興趣,對權力十分迷戀,對管人管物十分在行,還有足夠硬的背景天線,專技崗七級轉為管理崗7級,也是可以的。畢竟管理崗7級晉升為6級後,就可以不限制調任公務員副處實職,從而跳出事業單位系統,前途不可估量。
❹ 副高7級工資標准
教室副高職稱所對應的崗位為五、六、七級,崗位工資分別為2670元、2420元和2210元。如果在正常的情況下,當一個中學老師評上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後,並且教學水平、師德師風考評都達標後,一般每5年左右可正常晉升一個檔次。即是當一個中學教師評上中學副高職稱後,從最低檔的七級崗位到最高檔的五級崗位,大概需要15年左右的時間。每晉升一個檔次職稱工資就可上調一檔,即增加2百多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八條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❺ 事業編正高級職稱和副高級職稱退休收入差距有多大
以同工齡,同年退休做比較。假設38年工齡,2023年退休。視同繳費年限28年,實際繳費8年,退休時薪級44級。
1、在職工資差距:
薪級相同,所以只有崗位工資和績效工資有差別。
正高4級崗位工資3530、績效工資4145;
副高5級在崗工資3070、績效工資3040;
副高7級在崗工資2500、績效工資3040。
在職時正高4級比副高5級高1565元;比副高7級高2135元。
2、退休養老金差距
以影響退休養老金較大的過渡性養老金和基礎性養老金做比較。
①過渡性養老金差距
視同繳費指數=崗位視同指數+薪級視同指數+退休補貼視同繳費指數
4級=0.6036+0.3944+1.0880=2.0860
5級=0.4748+0.3944+0.7709=1.6401
7級=0.3599+0.3944+0.7709=1.5252
以6500元養老金計發基數計算,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視同繳費指數 視同繳費年限 過度系數1.4%。
大約差距:
正高4級比副高5級高1170元;比副高7級高1480元。
②基礎性養老金差距:
基礎性養老金=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2 繳費年限 1%。
假設正高4級實際平均繳費指數1.5、副高5級1.4、副高7級1.35。
大約差距:
正高4級比副高5級高450元;比副高7級高570元。
③個人賬戶養老金(忽略不計)
④職業年金賬戶(忽略不計)
僅以 ①+② 對比,正高4級大約比副高5級高1600元、比副高7級高2000元。
在工齡、退休年限等條件基本相同情況下,事業編正高級職稱(4級)比副高級職稱(5級)的養老金大約高1600元;比副高級職稱(7級)大約高2000元。
3、特別說明
數據來源東北某省會城市,是目前實際數據。
剛才看了一些朋友們的回答,講得都信誓旦旦和煞有介事。其實我們的工資和福利制度也就是改革開放時期這些年,因為地域性,發展不均衡性, 歷史 遺留問題,特殊過渡時期等諸多原因,使很多政策沒有辦法的一刀切,導致看客只能盯著這點兒死工資,成為自身履歷和虛榮的吹噓資本。
又因為,以往事業單位或者體制內的人員只能盯著這點兒死工資,所以看得很重,殊不知其實工資僅僅是很小差別是一塊兒,真正大的區別是工資以外的福利待遇。有一些福利待遇很好的單位,這些隱形收入是工資的幾倍、十幾倍,甚至是幾十倍。
不過,今後在共同富裕的基礎下,收入差距會進一步拉平。以往那種高一級別,收入差距巨大的情況不會太多。正高級職稱和副高級職稱退休金額差距應在一年5000——10000之間。
教師晉升為高級或者是正高級,他的工資就會有大幅度的提高。崗位等級一——四級是正高級職稱,五——七級是副高級職稱。緊鄰的就是崗位工資。看看他們的差別吧……正高級的最低崗位比高級教的最低崗位多3915-2007=1908(元/月),其他的都可以計算出來的。根據養老保險最高替代率計算,將來二者的養老金相差可能就是1908 90%=1717.2(元/月)
身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我。父母皆從事業單位退休的我,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我父親,1985年來到某大學工作,他是文化大革命前從福建師大畢業的,然後一直在各個中學輪動,直到1985年。也是我出生的這一年。他曾帶我們母子睡過這所初創大學的所有未使用過的廁所。對了,他過去是英語專業。二外是俄語。他的同學有很多非常努力的,有在廁所里借著昏暗的燈光背書的。有一頁一頁背字典然後拿去當手紙的。也有那種不能午睡,一旦午睡兩周後才會醒來的女同學。父親最早是英語類的教師,然後後面喉嚨不行,轉成圖書館系列。在這期間,與人事處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導致他最後的職稱資格停留在副研究員。他的同學,英語正高教授。當時的工資大約是9000多一月,而他僅僅5000出頭。大約是五六年前,他們均是退休工資。所以為什麼學校里都是拼了命去沖正高職稱呢,因為畢竟副高僅相當於副處級的工資待遇,而正高可以相當於副廳。而且正高比副廳好的一點在於,越老越值錢。副廳如果做人不夠好,退休下來可能連喝茶的地方都沒有,但是正高正教授正研究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等到哪都是極受歡迎的。以上。大約在一些學校差距是近一倍。而一些學校比如我在的大專,可能是7000多與5000多或者6000多的差距,不是特別特別大。
如正高四級和副高7級比,(都是最低檔)同樣工齡相差在2500到3000元左右。這還要看各自職稱的評聘年限。
事業單位正高職稱和副高職稱退休後的月養老金差距,在同等條件下,一般是在四位數以上的,也就是相差1000元以上。
一、差距較大的是過渡性養老金。
從養老金的構成上看,正高職稱退休與副高職稱退休的養老金之間的最大差距,一般是在過渡性養老金上體現,造成過渡性養老金相差較大的原因是視同繳費指數差距較大。視同繳費指數是由各省份按退休時的職務職級(技術職稱)等情況確定的,各地的指數是有差別的。
一般來說,同一地區在相同薪級的情況下,正高職稱與副高職稱的視同繳費指數相差是較大的。就算是正高的四級崗位與副高的五級崗位相比,一般也會相差0.6左右或更多。如果是四級崗位或者是三級崗位與副高的七級崗位相比那就相差得更多了,相差1或者更多都是有可能的。
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如視同繳費年限都為25年(1989年參加工作),如果當地的社平工資為6000元、過渡系數為1.4,那麼,視同繳費指數相差0.6的話,每月過渡性養老金就會相差1200多元。如果視同繳費指數是1的話就會相差2000多元。社平工資高的地方,相差就更多了。
二、基礎養老金也會有差別。
視同繳費指數的高低,也會影響計算基礎養老金的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由於正高職稱視同繳費指數較高,也會拉高其本人的平均繳費工資指數,使其基礎養老金也會比副高職稱的人稍高一些,但只是稍高而已,一般也就是高幾百元,各地情況不同,每個人的情況也不同,高的程度也會有不同,也有可能只高一兩百元,也有可能高五六百元或更多。比起過渡性養老金方面的差別來說,在基礎養老金上的差別是稍小一點的。
三、個人賬戶養老金相差不大。
由於個人賬戶養老金與個人賬戶的累計額直接相關,正高職稱的人工資較高,繳費基數也高,個人賬戶累計額高一點也是正常的,這樣退休後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會多一些。但是,兩者實際繳費時間都不長,這種差別一般不是太大。相比於過渡性養老金的差別來說,要小很多。
當然,如果正高職稱的人與副高職稱的人,其繳費基數都是社平工資的3倍的話,在這方面可能就不會有差距了。
綜合以上情況,正高職稱與副高職稱退休後的差距,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最重要的是視同繳費指數的差距,各地情況不同,視同繳費指數的差距也就不同。此外,還與正高、副高的具體崗位,聘崗時間,任職年限,參加工作年限、繳費基數等因素相關。綜合來看,一般來說正高職稱退休與副高職稱退休,其月養老金一般會相差1000元以上,相差一、兩千元或更高也是有可能的。
以上是個人的見解,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這種討論有意義嗎?職稱工資已經促成了職稱評聘腐敗問題的普遍發生。是職稱與工資掛鉤的薪酬分配製度代替了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分配原則,促成了事業單位人浮於事現狀。只有取消職稱與工資掛鉤,實行崗位績效工資,才能形成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刻苦專研業務,努力工作的氛圍,發揮事業單位的應有作用。
我就是事業編正高級職稱,2021年退休的,具體怎麼算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但和我同時退休的副高職稱,我們倆退休金總和相差1900元,包括職業年金,因為職業年金我們本身就不高,沒人幾百元,相差最多一百元左右。
如果是內地普通省份,事業編正高級職稱和副高級職稱退休收入差距大致在500元——1500元之間。如果是長三角、珠三角、沿海城市、省會城市等,這個差距會進一步拉開,大致在1000元——2000元之間。個人退休金,大致由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三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與職稱有直接關系。退休金的演算法較為復雜,這里不再贅述。下面,以我們中部地級市為例進行分析。
①副高級職稱7級, 工齡38年,2021年7月份退休,也就是說31年的視同繳費年限,7年的繳費年新年。該同志退休收入大致是這樣的, 基礎養老金大概為4400元,過渡性養老金大概為60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大概為200元,總退休金大概為5200元。
②高級職稱4級, 工齡39年,2021年10月份退休,也就是說32年的視同繳費年限,7年的繳費年新年。該同志退休收入的三部分是這樣的, 基礎養老金大概為4800元,過渡性養老金大概為80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大概為300元,總退休金大概為5900元。
從上可知,高級職稱退休收入大致相差700元。產生差距的原因,主要還是與個人職稱有直接關系。2014年 社會 養老保險政策統一並軌後,每名機關事業單位都需要繳納養老保險,原則上「多繳多得、長繳長得、少繳少得、不繳不得」。正高級職稱在職工資肯定比副高級職稱高,繳納的養老保險的基數也肯定比副高級職稱高,按照多繳多得的原則,個人退休金自然比比副高級職稱高。
如果是長三角城市蘇州,副高級職稱退休收入大概為9000元,正高級職稱退休收入大概為11000元,差距大概是2000元。珠三角的深圳,副高級職稱退休收入大概為10000元,正高級職稱退休收入大概為12000元,差距大概也是2000元。
總之,職稱越高,在職工資越高,退休金也就越高。
絕對講不準,正高級職稱就是正教授級別,它有四個擋次,每擋次級差較大,按目前級別來套大致相差65O至9OO元左右。若正高頭檔與副高頭檔比,相差二三千元左右。不同省份與時間還在漲,即過三幾年恐怕不止上述這值了。所以職稱值錢。有人怕拼搏就狂言取銷職稱。我是傻瓜,但信書貴,職稱與工薪掛勾。
❻ 事業7級管理薪級工資
530元/月。管理崗分為十個等級,設置65個薪級,每一崗位等級都有其起點薪級,對應著不同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具體:一級管理崗位起點薪級:46級;二級管理崗位起點薪級:39級;三級管理崗位起點薪級:31級;四級管理崗位起點薪級:26級;五級管理崗位起點薪級:21級;六級管理崗位起點薪級:17級;七級管理崗位起點薪級:12級;八級管理崗位起點薪級:8級;九級管理崗位起點薪級4級;十級管理崗位起點薪級1級。
事業單位人員的基本工資由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組成。崗位工資根據管理崗位等級確定,崗位管理等級屬於職務等級,分10級,一級職員最高,十級職員最低,各級職員崗位等級的晉升是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由任免機關批准晉升或聘任,無固定晉升年限。例如:某管理八級職員(副科級),如果要想晉升為七級職員(正科級),就必須由人員所在單位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任命或聘任,正式聘任或任命的下月起,即可兌現管理七級的崗位工資。薪級工資是根據人員的工作年限,管理崗位等級的任職年限確定的,分為65級,只要年度考核合格,即可在下一年的1月1日起晉升一級,直至退休。
除基本工資外,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總額內還有津貼補貼,津貼補貼標准也是根據崗位等級確定的,崗位等級越高,津貼補貼標准也越高。
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的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十九條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工資支付發生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依法向勞動爭議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❼ 副高六級和七級工資差多少
摘要 你好親☺️210元
❽ 事業單位的副高級職稱相當於公務員什麼級別
一、副高級職稱、公務員副處級在職工資情況
以中部市直單位為例:
①副高7級,工齡16年,每月打卡工資6000元。
②四級調研員,工齡20年,每月打卡工資6300元。
③公務員副處級,工齡20年,每月打卡工資6900元。
從每月打卡工資上看,公務員副處級工資待遇最高,而副高級職稱7級略低於四級調研員。
二、副高級職稱調任公務員任職情況
理論上,副高級職稱最高對應公務員副處級。實際上,具體調任由所在單位黨組或者組織部門確定。
比如:①縣直機關,副高級職稱原則上調任副科級公務員;②市直機關,副高級職稱可以轉任副科級公務員,也可以轉任正科級公務員,但一般不會轉任為副處級(四級調研員);③省直機關,一般轉任公務員正科級公務員,少數可以轉任為副處級(四級調研員)。
副高級職稱調任公務員後,其工資待遇按照調任公務員的級別發放,而非按照副高級職稱對應的副處級發放。因此,事業編專技崗副高級職稱轉任公務員,在工資待遇有些吃虧。
三、對應關系
所以專業技術職務大致和行政職務是這樣一種對應關系:
1、正高職稱相當於行政正處級別;
2、副高職稱相當於行政副處級別;
3、中級職稱相當於正科或介入正科與副科之間;
4、初級職稱相當於科員。
事業單位的副高級職稱相當於公務員什麼級別(點擊查看原文)
❾ 事業單位副高級職稱六級與七級工資相差多少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3
❿ 事業專業技術崗位級別工資標准
法律分析:專業技術崗位:一級2800,二級1900,三級1630,四級1420,五級1180,六級1040,七級930,八級780,九級730,十級680,十一級620,十二級590,十三級550。其中一到四級是正高,五到七級是副高,八到十級是中級,十一級到十三級是初級。職稱是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的等級稱號,是對專業技術人員的一種任職資格,它不是職務。是從事專業技術和管理崗位的人員達到一定專業年限、取得一定工作業績後,經過考評授予的資格。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制度以及構成,需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部門的統一政策與規定。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水平,需要與國民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發展保持一致。國家需要創建一套完善的事業單位人員利得財富社會保險制度。
法律依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第五條 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制度,明確崗位類別和等級。
第六條 事業單位根據職責任務和工作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崗位。 崗位應當具有明確的名稱、職責任務、工作標准和任職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