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說報道新聞是新聞事業的主要功能
新聞的本質和特性,決定了新聞事業具有相應的功能和作用。
新聞事業具有多種社會功能,如傳播新聞,溝通情況;反映輿情,引導輿論;倡導科學,介紹知識;提供娛樂,豐富生活;刊播廣告,服務經濟等。
在新聞事業的多樣性功能中,報道新聞和引導輿論是它的基本功能;在新聞事業的兩項基本功能中,又以報道新聞為主要功能。
報道新聞是新聞事業的主要功能,有如下幾個依據:
第一,報道新聞在新聞事業的多種功能中起著支配作用,其他功能往往要靠傳播新聞來實現。
表達和引導輿論是要靠報道和評價新聞來實現的;離開新聞傳播,形成和組織聲勢浩大的社會輿論,是難以想像的。至於新聞事業倡導科學、介紹知識的功能,大多靠新聞報道去實現。新聞事業豐富人民文化生活的作用,也離不開新聞報道提供政策信息、欣賞指導和動態消息。廣告宣傳是直接為經濟生活服務的,新聞報道與廣告傳播存在著嚴格界限,不允許運用新聞報道實現廣告效應。但必須肯定,新聞媒體的廣告宣傳是依附新聞傳播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誰都知道,信譽高的新聞傳媒才能吸引更多的廣告客戶。而新聞傳媒之所以信譽高,主要是因為傳媒的新聞報道質量高,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和吸引力,擁有廣泛的受眾群和較高的市場佔有率。因此,連新聞事業刊播廣告的功能,也受到新聞報道主要功能的支配和制約。
第二,新聞傳媒必須以傳播新聞信息為主。
新聞事業的功能雖然是多樣的,但只要是新聞傳媒,就必須把報道新聞放在第一位。報道新聞和引導輿論是新聞的主要功能,其他功能雖然也都不可或缺,但相比之下還是輔助性功能。如果本末倒置,削弱了報道新聞的主要功能地位,新聞事業就名不副實,就不能成其為新聞機構了。報紙是新聞紙,當然應當以刊登新聞為主,把最重要的版位和最大的版面容量用於刊登新聞。報紙要抓問題,要抓深度報道,但報紙不能雜志化,應當盡量多刊登以報道事實為主的消息和通訊。外國報紙刊登廣告所佔的版面是新聞版面的數十倍乃至上百倍,但讀者看重的和首選的,還是新聞版提供的新聞報道。
廣播電視的娛樂性比報紙要強,新聞節目占的時間一般不超過其他節目的總和。但除專業台和專業頻道外,新聞節目一定要佔有黃金時段,不能遺報當天的重大新聞。而且,要盡力發揮電子傳媒時效性強的優勢,採用滾動播出的方式,每隔一小時或半小時播一次整點新聞或半小時新聞。在所有的節目中,應把新聞節目辦成最受受眾歡迎的節目。
第三,其他功能的發揮都有一定的時新性,對新聞宣傳起著一定的配合作用。
新聞事業表達和引導的輿論,都與時局密切相關,輿論功能的時新性是不言自明的了。新聞傳媒介紹科學知識,也常常與重大新聞報道相配合。新聞媒介發表的文學作品,其內容和主題往往與現實斗爭相關,也具有一定時新性。就連廣告宣傳,也時常帶有時新色彩。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是對新聞媒介所傳內容時新性的一種直感。
② 新聞的特徵和新聞事業的特徵分別是什麼
新聞事業的性質,按照馬克思主義社會結構理論,新聞事業在社會結構中處於上層建築的意識形態領域,按照馬克思主義基本矛盾學說,作為意識形態一部分的新聞事業的性質,是由經濟基礎的性質來決定的。一、新聞事業的功能如下:1.報道新聞,傳播信息。2.反映輿情,引導輿論。3.傳授知識,普及教育。4.提供服務,文化娛樂。5.刊播廣告,服務經濟。二、新聞事業的主要功能,有如下幾個依據:1、報道新聞在新聞事業的多種功能中起著支配作用,其他功能往往要靠傳播新聞來實現。表達和引導輿論是要靠報道和評價新聞來實現的;離開新聞傳播,形成和組織聲勢浩大的社會輿論,是難以想像的。至於新聞事業倡導科學、介紹知識的功能,大多靠新聞報道去實現。新聞事業豐富人民文化生活的作用,也離不開新聞報道提供政策信息、欣賞指導和動態消息。廣告宣傳是直接為經濟生活服務的,新聞報道與廣告傳播存在著嚴格界限,不允許運用新聞報道實現廣告效應。但必須肯定,新聞媒體的廣告宣傳是依附新聞傳播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誰都知道,信譽高的新聞傳媒才能吸引的廣告客戶。而新聞傳媒之所以信譽高,主要是因為傳媒的新聞報道質量高,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和吸引力,擁有廣泛的受眾群和較高的市場佔有率。因此,連新聞事業刊播廣告的功能,也受到新聞報道主要功能的支配和制約。2、新聞傳媒必須以傳播新聞信息為主。新聞事業的功能雖然是多樣的,但只要是新聞傳媒,就必須把報道新聞放在第一位。報道新聞和引導輿論是新聞的主要功能,其他功能雖然也都不可或缺,但相比之下還是輔助性功能。如果本末倒置,削弱了報道新聞的主要功能地位,新聞事業就名不副實,就不能成其為新聞機構了。報紙是新聞紙,當然應當以刊登新聞為主,把最重要的版位和最大的版面容量用於刊登新聞。報紙要抓問題,要抓深度報道,但報紙不能雜志化,應當盡量多刊登以報道事實為主的消息和通訊。外國報紙刊登廣告所佔的版面是新聞版面的數十倍乃至上百倍,但讀者看重的和首選的,還是新聞版提供的新聞報道。廣播電視的娛樂性比報紙要強,新聞節目占的時間一般不超過其他節目的總和。但除專業台和專業頻道外,新聞節目一定要佔有黃金時段,不能遺報當天的重大新聞。而且,要盡力發揮電子傳媒時效性強的優勢,採用滾動播出的方式,每隔一小時或半小時播一次整點新聞或半小時新聞。在所有的節目中,應把新聞節目成最受受眾歡迎的節目。3、其他功能的發揮都有一定的時新性,對新聞宣傳起著一定的配合作用。新聞事業表達和引導的輿論,都與時局密切相關,輿論功能的時新性是不言自明的了。新聞傳媒介紹科學知識,也常常與重大新聞報道相配合。新聞媒介發表的文學作品,其內容和主題往往與現實斗爭相關,也具有一定時新性。就連廣告宣傳,也時常帶有時新色彩。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是對新聞媒介所傳內容時新性的一種直感。三、性質、地位和任務。1、性質:(1)表述: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黨、政府和人民三位一體的耳目喉舌。(2)理解:第一:用耳目喉舌來表述新聞事業的性質是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一個傳統和特色。第二:這一性質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區別於其他社會條件下的新聞事業,區別於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其他事業的一個標志。第三:這一性質體現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對黨負責和為人民服務的統一。第四:這一性質要求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及時、准確地為黨、政府和人民提供國內外的真實信息,及時、准確地宣傳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時、准確地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呼聲、要求。2、地位:(1)表述: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黨的生命的一部分」。(2)理解:這一地位表明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在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不可或缺。3、任務:(1)表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2)理解:見教材。四、新聞事業區別於一般新聞傳播活動,有以下特徵:1、有合法的新聞傳播機構。2、採用各種新聞傳播手段。3、擁有以傳播新聞為職業的專業人員。4、面向社會,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
③ 新聞事業的特性
1,新聞事業是精神武器,不具有強製作用。
1.1這一特性是新聞事業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范疇的上層建築與非意識形態范疇的上層建築相比較而言的。
1.2這一特性要求我們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只能通過客觀、真實的事實報道和公正、說理的新聞評論來影響公眾的思想和行動,而不能用命令和教訓的口吻對公眾講話。
2,新聞事業用新聞手段反映經濟基礎和社會生活,政治性強。
2.1.這一特性是新聞事業作為一種意識形式,與其他意識形式相比較而言的。
2.2 這一特性要求我們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用新近發生的事實說話,增強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
3,新聞傳播具有不間斷和無邊界的時空特性。
3..1.不間斷指的是傳播活動的連貫性和持續性。
3 .2 無邊界指的是新聞傳播沒有空間限制,只要需要,新聞可以傳向任何一個地區和角落。
④ 新聞事業的特徵
每天學一點新聞傳播學。
新聞事業的特徵
一、沒有強製作用
與政治上層建築相比,新聞事業是精神武器,不是物質手段,對社會公眾只有勸服功能,不起強製作用。新聞事業對社會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它終究是意識形態的一部分,是一種思想力量,一種精神武器。它向社會提供的只能是一般性的社會信息,不是國家機構向公眾發布的行政命令,對接受者沒有指令性和強制性。把新聞機構視為國家機構是一種誤解,混淆了思想上層建築與政治上層建築的界限。
新聞事業作為一種社會部門,有其職業范圍的職權。 新聞事業的職能權力,一是及時公開地報道和評價新聞事實,二是通過新聞報道對政府和社會進行輿論監督。跨越這個職權界限任意誇大新聞事業的職能,必將走向權力的越位和濫用。新聞事業能夠表達輿論和引導輿論,進而影響政府的決策。但新聞傳播不能直接介入政府的決策程序,新聞機構不能代替行政部門直接處理社會問題。即便是在引導輿論的過程中,新聞傳媒和傳播者也要以平等的態度,採用勸服的方式,影響和改變受眾的態度,而不能居高臨下,用命令和教訓的口吻對公眾說話。
二、運用新聞手段反映社會生活
新聞事業用新聞手段反映經濟基礎和社會生活,靠報道和評價新近事實來引導社會輿論。上層建築的各種意識形式,都是經濟基礎和社會生活的反映,它們之間最大的差別是反映手段各不相同。哲學用邏輯手段,藝術用形象塑造,歷史、情報和新聞既非邏輯推理,也非形象塑造,而是對客觀世界發展變化的忠實記錄。歷史、情報和新聞雖然同是對社會生活的記錄,但歷史記錄的主要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史態,新聞和情報記錄的則是客觀事物發展變化的現態和趨態。新聞和情報雖然都是對現態和趨態的記錄,但新聞是及時公開面向整個社會傳播的信息,情報雖及時但不一定公開,它是傳向特定接受對象的信息。哲學用理論說服人,藝術用形象感染人,新聞用新近事實說話去引導社會輿論。
三、政治性強
與意識形態的其他組成部分相比,新聞事業離政治更近,政治性更強。新聞事業的政治性之所以很強,主要是因為新聞事業及時公開地傳播新近事實的信息,能夠迅速造成全社會的輿論影響,事關全局的穩定與發展。正因為如此,新聞傳媒歷來都是政治家們駕馭形勢、統籌全局的得力工具。簡言之,新聞事業離政治近和政治性強,就因為它能牽動大局,有全局作用。
每天學一點新聞傳播學。
點關注,不迷路。
我是哞哞,一個新聞傳播學學習者。
⑤ 新聞業的含義是什麼
新聞業的含義:指從事新聞工作、業務的職業,或新聞行業。
新聞業務:總結、研究各種業務知識和新聞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新聞攝影、報刊發行等。
新聞職業的含義:以新聞手段向社會提供信息服務的職業。新聞職業的基本特徵:
1)及時敏銳的反映社會和時局的變化;
2)與社會生活和人民群眾保持著十分廣泛的聯系;
3)作為喉舌具有很強的政治性;
4)作為輿論的代表有很高的權威性;
5)是快節奏高強度的創造性勞動。
(5)什麼是新新聞事業擴展閱讀:
新聞事業特性:
1,新聞事業是精神武器,不具有強製作用。
這一特性是新聞事業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范疇的上層建築與非意識形態范疇的上層建築相比較而言的。
這一特性要求我們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只能通過客觀、真實的事實報道和公正、說理的新聞評論來影響公眾的思想和行動,而不能用命令和教訓的口吻對公眾講話。
2,新聞事業用新聞手段反映經濟基礎和社會生活,政治性強。
這一特性是新聞事業作為一種意識形式,與其他意識形式相比較而言的。
這一特性要求我們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用新近發生的事實說話,增強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
3,新聞傳播具有不間斷和無邊界的時空特性。
不間斷指的是傳播活動的連貫性和持續性。
無邊界指的是新聞傳播沒有空間限制,只要需要,新聞可以傳向任何一個地區和角落。
⑥ 新聞事業的基本含義
新聞事業的本質屬性
1、表述:新聞事業是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通過新聞手段的反映,是上層建築意識形態的構成部分。
2、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社會現象和社會行為最好的方法
「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
上述這段話就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學說和社會結構理論的原始文本。分析新聞事業這種社會現象(社會行為),揭示其本質屬性,必須運用這一理論。
按照馬克思主義社會結構理論看問題,新聞事業在社會結構處於上層建築中的意識形態部分
按馬克思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學說看問題,作為意識形態一部分的新聞事業的性質,由經濟基礎來決定。
3、理解:(1)這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基本矛盾學說和社會結構理論來觀察新聞事業這種社會現象得出的結論;(2)這一性質明確表明,新聞事業屬於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也就是說它是一種精神力量,或者說是一種「批判的武器」;(3)這一性質還表明經濟基礎的性質對新聞事業的性質具有決定性作用。
l 新聞事業性質的二重性
1、二重性:新聞事業的本質屬性既具有社會性,在階級社會中又具有階級性,是社會性和階級性的統一。
2、社會性:(1)新聞事業的社會性,是指新聞事業要面向整個社會,為各個階級的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2)新聞事業的社會性由下列因素決定:第一,新聞傳播公開面向全社會,接受者是社會上的不特定的大眾;第二,新聞傳播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反映的是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各政黨各集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生活。第三,不管哪一階級哪一集團的新聞傳媒都會追求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同。
3、階級性:(1)新聞事業的階級性,是指在階級社會中,新聞機構及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傳播過程中表現出的立場和觀點,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為一定階級服務。(2)新聞事業的階級性由下列因素決定:第一,新聞事業的行為主體,包括傳播主體和接受主體,都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第二,新聞事業在一定的國家和社會制度下所受到的控制,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第三,新聞事業的性質由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反映和代表一定階級利益的經濟基礎,決定了新聞事業要反映和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和要求。
4、觀點辨析:
(1)有人提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聞事業要搞「產業化」。
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第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聞事業要在某些領域特別是在經營和流通領域按市場規律辦事,這是必需的,但這並不等於整個新聞事業要按市場規律辦事,要搞產業化。第二,新聞事業的主體活動是新聞采編活動,新聞采編活動有其固有規律,就是新聞價值規律和宣傳規律,而不是市場規律。第三,新聞事業「產業化」這一觀點的要害在於一個「化」字,如果「產業化」了,那就意味著新聞事業的一切活動包括新聞采編活動和經營活動都應以追求經濟效益為最高目標,這與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以社會效益為最高目標的價值標准背道而馳。因此,我們必須明確反對新聞事業「產業化」的觀點,新聞事業的本質屬性只能是它的上層建築意識形態性質,我們決不允許用「產業化」的提法來沖擊和淡化新聞事業的上層建築意識形態性質。
(2)有人提出,在中國新聞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聞事業應該由黨和政府的喉舌轉變為一種「純信息」的載體,不應該體現一黨傾向,不應該成為某一黨派之喉舌,要「中性化」。
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第一,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任何新聞報道都是新聞工作者主觀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映和認識,因此,一切新聞報道都不是「純信息」。第二,這個觀點的要害就在於否定新聞事業的階級性,否定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黨性。因此,我們必須明確反對所謂新聞報道不應有傾向性,而應「中性化」的觀點,決不允許借新聞改革的大旗來淡化、削弱和否定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
l 新聞事業的特性
1、新聞事業是精神武器,不具有強製作用。
(1)這一特性是新聞事業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范疇的上層建築與非意識形態范疇的上層建築相比較而言的。
(2)這一特性要求我們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只能通過客觀、真實的事實報道和公正、說理的新聞評論來影響公眾的思想和行動,而不能用命令和教訓的口吻對公眾講話。
2、新聞事業用新聞手段反映經濟基礎和社會生活,政治性強。
(1)這一特性是新聞事業作為一種意識形式,與其他意識形式相比較而言的。
(2)這一特性要求我們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用新近發生的事實說話,增強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
l 新聞事業的功能
1、報道新聞,傳播信息。
2、反映輿情,引導輿論。
3、傳授知識,普及教育。
4、提供服務,文化娛樂。
5、刊播廣告,服務經濟。
l 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性質、地位和任務
1、性質:(1)表述: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黨、政府和人民三位一體的耳目喉舌。(2)理解:第一,用耳目喉舌來表述新聞事業的性質是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一個傳統和特色。第二,這一性質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區別於其他社會條件下的新聞事業,區別於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其他事業的一個標志。第三,這一性質體現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對黨負責和為人民服務的統一。第四,這一性質要求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及時、准確地為黨、政府和人民提供國內外的真實信息,及時、准確地宣傳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時、准確地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呼聲、要求。
2、地位:(1)表述: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黨的生命的一部分」。(2)理解:這一地位表明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在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不可或缺。
3、任務:(1)表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2)理解:見教材
⑦ 新聞的定義是什麼
一、古代的「新聞」
1、「新聞」主要是指新鮮事物,奇聞鐵事等。
2、「新聞」指報道社會動態.啟方正式的小報
二、「新聞」在近現代新聞事業中的含義
1、指新近發生的新鮮事情現象和奇聞鐵事
2、指的是「報紙」或新聞業
3、指新聞報道,即報紙、通迅社、廣播、電視等新聞機構每天發布的消息,或各種體裁的新聞報道。
狹義的新聞指的就是消息。
三、近現代關於新聞定義的不同解釋
國內外對新聞定義的解釋有許多差異,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Ø 國外: 1.務實學派對新聞的定義(不成文的新聞定義).
2.哎呀新聞
Ø 國內:1.事實說:(1)范長江: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實
(2)莫特:新聞是新近報道的事實」
2.報道說:陸定一:新聞是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3.傳播說:王中:「新聞是新近變動的事實的傳播。」
4.信息說:童兵:「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變動的信息。」
寧樹藩:「新聞就是經報道(或傳播)的新近事實信息。
新聞就是新近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新聞,是指報紙、電台、電視台、互聯網等媒體經常使用的記錄與傳播信息的一種文體,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
新聞,也叫消息、資訊,是通過報紙、電台、廣播、電視台等媒體途徑所傳播信息的一種稱謂。是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
⑧ 中國新聞事業的基本性質
中國新聞事業的基本性質:新聞媒體既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國新聞事業的最高宗旨:為人-民服-務。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聞體系:
1.中國新聞事業的最高宗旨是: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導下,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務於人民群眾,促進現代化建設。
2.自覺地接受共-產-黨領-導,無條件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令。
3.新聞媒體實行"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工作路線。
4.新聞事業是以黨-報為核心的多品種、多層次媒-介並存的格局。
5.新聞事業屬於國-有資產,是全民所有。
6.新聞事業基本上實行"事業性質,企業管理"的運行方式。
⑨ 新聞學里的名詞解釋,什麼是新聞事業
新聞事業:新聞機構及其各項業務活動的總稱。新聞事業區別於人際新聞傳播活動,有以下特徵:①有合法的新聞傳播機構;②採用各種新聞傳播手段;③擁有以傳播新聞為職業的專業人員;④面向社會,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